讲稿1:无政府主义思潮
- 格式:ppt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3
论中国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张胜祖(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3)摘要: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者把各国无政府主义思想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点;他们对马克思学说既存赞扬,也有批评;其中‚天义派‛和‚新世纪派‛又有不同特点。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思想;国家中图分类号:DO91 .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876 X(2000) 03 - 0055 - 06A Brief Discussion on E arly T rend of Thought of Anarchism in ChinaZHAN G Sheng - zu( S o ci a l S c ience A c a dem y of Hu n a n , Chan gs h a , Hu n a n 410003 , Chi n a)Abstract :This t h esis analyzes China ’s early anarchist s t h at had co m bined inter n ati o n al anarchist s’t ho ught s wit h t he anal ogue in Chenese t raditi o nal cult ure to fo r m t heir ow n characteristics. They cri ti ciz ed Mar xis m and p raised it as well ,a m o ng t hem t he‚Tianyi Gro up‛and t he‚New C ent ury Gro up‛had been di f2 ferent f ro m ot h ers.K ey w ords :anarchism ;t r end of t h o u ght ;co u nt r y无政府主义是反映小资产阶级和流氓无产者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产生于18 世纪的欧洲。
论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浮沉摘要:无政府主义思想由盛至衰,前前后后不过七八十年。
其滥觞于西欧,成长于俄国,兴盛并基本终结于革命年代的中国。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几经浮沉,离今天的人们早已渐远,是非功过见仁见智,在未来的研究中实在不该因为意识形态的束缚与价值观的殊异便将曾经那些为国为民有所担当的人事一概抹杀。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中国;西方中华民族有过数千年辉煌的历史,汉唐国力极盛之时全世界的有志者都慕名前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汉文化。
可是近代以降,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王朝积重难返,中华国势倾颓,为欧美列强所侮,日益衰微。
20世纪的中国是苍老的,满目疮痍;20世纪的中国人却是年轻的,无限生机。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之下,包括无政府主义在内的大量西方思想涌入中国。
那时年轻的中国人激笔挥毫,指点江山,为了探寻国家发展的道路,往往唇枪舌剑,彻夜争论。
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成为最后的“终结者”,共产党人以此为指导思想带领人民缔造了新中国。
然而,那曾经在江山倥偬的乱世里绽放过的救亡思想并不应就此被湮没在统治者单一的价值体系之下。
本文将试图探究西方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基本主张以及其在中国的浮沉与兴亡。
一、西方无政府主义的传播与发展“无政府主义”(anarchisme)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为无领导,无强权。
日本人最先将anarchisme一词译为“无政府主义”,中国便直接引用了日文中的汉字译法。
除此之外,中国近代文献还曾将其译作“无强权主义”“无治主义”“三无主义”“安其那主义”等。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机器大工业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然而伴着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社会的两极分化与贫富差距也日益增大。
受压迫的人们对现存政权不满,向往公平正义,无政府主义便应运而生了。
1张九海:《执着的乌托邦追求—刘师复无政府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8页。
无政府主义思想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其最早提倡者是英国人葛德文。
《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中国革命时期的无政府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在内容上是中国早期革命斗争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革命时期,无政府主义作为呼唤中国复兴,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结构,走向历史前进道路的一种新思想,成为民主主义和国家自治的强有力倡导者和执行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无政府主义起源于唐朝的大唐自治,是中国古老的思想传统。
它提倡以民主方式实施合法、可持续的政治解决方案。
在中国唐朝,官员部门的行政管理形式也一直采用“协定”的方式进行管理,即“通过对外部环境或其他条件的双方讨论、友善协商,确定中心化的政策、规则和组织秩序”,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
康熙皇帝在八世纪就使用了“自治”这一术语,意思是在各地仓储方面仅实行中央政府方针,实行自治或分支机构管辖,以中央政府为主导,以自治各地为手段,使其在System。
中国革命前期有数不清的新民主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的渐进发展也是众多思想的共同成熟过程。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无政府主义受到了一定的发挥,即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释放。
由此可以看出,无政府主义的实质就是严格的人民自治,它强调政治解放,反对封建中央集权,认为要实现和民主的社会秩序,应让国家权力返归民众。
其实,无政府主义在中国革命中只是一种尝试而已,它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大规模实行政策中是未付诸实践的。
20世纪中后期,中国的政治局面日趋复杂,政治变革的历史使命日趋紧迫,形势不断变化,思想变革也加快了。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目标,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家和辛亥革命分子企图使无政府主义成为最大的政治力量,实行新政治体系、获得政治发言权,实行最广泛的政治民主。
但由于时期反动势力的影响和存在,无政府主义在实践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无政府主义思想始终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政治进程,内容也持续影响着中国。
浅谈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政管院07级思政四班苏凤 222007*********)摘要:近代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想的自由传播提供了机会, 无政府主义思潮就是其中重要的思潮之一。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小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治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凶恶的敌人之一,他们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权力和权威,反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认为国家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幻想建立一个无权力、无服从、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
无政府主义的主张归根结底是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 它注定是一棵不结果实的花。
本文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由来出发,浅析了我们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更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人在救国之路上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影响;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是中国近代影响比较大的社会思潮之一。
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为各种思想的自由传播提供了机会。
此时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各种社会思潮迭起,各种救国方案纷呈,各种学说广为传播。
其中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潮,传入中国后,以它独特的魅力,立即引起了先进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
它在中国的传播,持续长达三十年。
其实,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理论均是五四以前形成并确立的。
辛亥革命以后至五四时期,也是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最为广泛的时期。
重新追述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在寻求救国之路上的迷茫与清醒。
一、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由来无政府主义思潮兴起于19 世纪40 年代的欧洲,几乎与马克思主义同步诞生,19世纪下半叶广泛流行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当时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并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时期, 机器大工业生产使生产力获得了释放, 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 社会两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城市小资产阶级日益沦为雇佣者赚钱的工具, 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政治上被边缘化。
他们对现存政权强烈不满, 仇视私有制度和强权, 追求社会公正和平等,要求有一种思想和改造社会的方案,能使其摆脱绝望境地,这样,以反对任何服从、纪律、权威、国家和政府为特征的无政府主义社会思潮就应运而生了。
试论近代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朱洪涛[摘要]自清末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而提出了各种主张,从而形成了各种新的社会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就是其中重要的思潮之一。
中国无政府主义者所提出的各种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但是这些主张归根结底是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它们注定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梦。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作者简介]朱洪涛(1980),男,山东临沂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门史专业2007级研究生。
一、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在近代中国出现与泛滥的原因无政府主义,按法文译音又叫(安那其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
它最早出现于18至19世纪初的欧洲,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葛德文和德国的施蒂纳,他们把无政府主义的观点比较系统地表达出来,但未形成一个政治思想流派。
无政府主义正式形成一股社会思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几乎与马克思主义同步诞生。
法国人普鲁东被称为近代无政府主义之父,他崇尚绝对的个人主义,他仇视一切组织、制度、国家和政权,认为国家纯粹是人类愚昧的虚构的产物,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以个人领有为基础的互助制。
继普鲁东之后,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国又出现了以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
巴枯宁鼓动暴动、暗杀等极端的推翻政府的手段;克鲁泡特金强调个人的无限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约束,宣扬采取恐怖主义,清算财产进行公平的分配,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
无政府主义在欧洲出现后,几经演变,形成了各种流派。
但是一般来说,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施蒂纳为代表的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另一类是以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共产主义。
无政府主义派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出现和泛滥,并非是偶然的,有着它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根源。
首先,中国是个小生产者犹如汪洋大海的国家。
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汇报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强调消除政府权力、追求社会平等和个体自由的思想流派。
它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兴起,并对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无政府主义的基本概念、起源、核心思想和对社会的影响。
1. 基本概念无政府主义,又称无政府主义政治学,是一种拒绝政府统治和强调社会自由的政治哲学和思想体系。
其核心理念是主张个体主权和生存自由,反对专制、压迫和不公平。
无政府主义强调通过废除国家政权和其他形式的强制性机构,以实现社会的平等和正义。
2. 起源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
然而,无政府主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才真正形成并发展起来。
法国无政府主义运动是无政府主义的一个重要来源,其代表人物如皮欧和普鲁东等,提出了废除国家的思想,并通过直接行动来推动社会变革。
3. 核心思想无政府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反对国家统治、剥削和压迫的原则。
它主张废除政府权力,认为政府只会成为一个压迫的机构,并强调个体自治和平等。
无政府主义反对所有形式的强制性和垄断性机构,倡导自由合作和基于共识的组织。
此外,无政府主义也强调直接行动和自我解放的重要性,而非依靠政治选举和代表制度。
4. 社会影响无政府主义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层面,无政府主义激发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并促进了许多社会运动的兴起,如工人运动、女权运动和环保运动等。
其次,在经济层面,无政府主义主张废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体制,提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念。
最后,在文化层面,无政府主义推动了反传统和反权威的思潮,鼓励个体追求自由和创造力。
总结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强调社会自由和废除政府统治的思想流派。
它的核心思想包括个体主权、社会平等和反对压迫。
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不仅限于政治领域,还涉及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这一思想流派激励着人们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并为实现更加公平和开放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浅议无政府主义作者:罗东来源:《学理论·上》2011年第01期摘要:起源于19世纪的无政府主义曾经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得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我们以为只有真正认识无政府主义的本质,才能帮助我们和它划清界限,从而更有利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试从无政府主义的产生、本质、特点和表现几方面出发,对无政府主义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产生;本质;特点中图分类号:F406.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1-0082-02什么是无政府主义?美国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戈德曼下了如此定义:“无政府主义是指从宗教的统治下解放人类的思想;从财产的统治下解放人类的身体;从政府的枷锁和束缚下解放出来。
”[1]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它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是紧密相联的。
一、无政府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早提倡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是德国的施蒂纳,其1844年出版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被称为“无政府主义宣言”。
施蒂纳声称“除我之外,一无所有”,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我才是一切法和权利的源泉”,施蒂纳把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根源归罪于国家和政府,主张打倒一切国家,认为一切政府对个人来说毫无意义。
他的这种反对一切国家和政府的思想成为历史上早期的无政府主义。
继施蒂纳之后,法国的蒲鲁东最早提出了“无政府主义”这个词,其本人被他的信徒们尊称为“无政府主义之父”。
1840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什么是财产》,提出了“财产就是盗窃”的著名观点,批判资产阶级私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846年他在《贫困的哲学》一书中系统地宣扬改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反对共产主义和任何国家。
特别是反对暴力革命。
他认为“共产主义否认独立和比例性,资本主义则不适合于平等和法律的要求”,“政权是暴政工具的堡垒,而政党则是它的生命和思想”[2]。
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述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26卷(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6α闫虹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科部,上海200336)摘要:近代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想的自由传播提供了机会,。
中国无政府主义基本主张主要是:第一,反对强权和专制统治,,和社会结构。
第二,强调“互助”是人的天性,合群是人的本能,,大贡献也许在于提出了不断进行社会革命的主张,它注定是一棵不结果实的花。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一、无政府主义的由来无政府主义思潮兴起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几乎与马克思主义同步诞生。
当时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并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时期,机器大工业生产使生产力获得了释放,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社会两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城市小资产阶级日益沦为雇佣者赚钱的工具,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政治上被边缘化。
他们对现存政权强烈不满,仇视私有制度和强权,追求社会公正和平等。
早期无政府主义的奠基人主要有德国人施蒂纳、法国人普鲁东。
普鲁东被称为无政府主义之父。
他崇尚绝对的个人主义,他仇视一切组织、制度、国家和政权,认为国家纯粹是人类愚昧的虚构的产物,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以个人领有为基础的互助制[1]324。
在他之后又有俄国人巴枯宁与克鲁泡特金。
巴枯宁鼓动暴动、暗杀等极端的推翻政府的手段;克鲁泡特金则认为,互助是人类的本能,主张以没有权利支配的各个团体的自由联合代替国家政权,以共产代替私有,强调个人的无限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约束,主张通过恐怖行动,以绝对平均主义实现社会公正与平等[1]323-326。
无政府主义主张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形式上有一些相似,比如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反对阶级压迫,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公正、平等等等。
因此,起初,人们常常把两者混同,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很快意识到两者的区别,并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批判无政府主义观点,澄清了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许多误解。
二、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发展轨迹中国人接触无政府主义思想大约在20世纪初期。
巴枯宁主义,是19世纪中叶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以巴枯宁为主要代表。
宣扬绝对的个人自由,否认任何权威,反对一切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建立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
无政府主义(英文:Anarchism),又译作安那其主义,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
其目的在于提升个人自由及废除政府当局与所有的政府管理机构[1]。
英语中的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源于希腊语单词“αναρχία”,意思是没有统治者。
所以被翻译成中文时,根据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译成“无政府主义”,也有文献音译为“安那其主义”。
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
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
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
一如其他政治哲学思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不同的分支和流派。
虽然他们都有着反对国家的共同特色,但却在其他议题上有着不同的立场,包括是否进行武装斗争、或以和平非暴力建立社会的问题上产生分歧,而在经济的观点上也有显著的差异,从主张财产彻底公有化的集体主义流派,至主张私人财产和自由市场的个人主义流派,政治光谱分布相当广泛。
个人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抗集体主义的哲学思想,以及特别强调个人地位和个人自治权的无政府主义流派。
个人无政府主义主要是在美国发展,他们最显著的特色是拥护对劳动产品的私人所有权。
个人无政府主义也源自于一些欧洲的思想家,包括了威廉·戈德温、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王尔德、麦克斯·施蒂纳等人,不过个人无政府主义的大部分理论主要还是源自于美国的思想家如莱桑德·斯波纳、约书亚·沃伦、本杰明·塔克、史蒂芬·皮尔·安德鲁斯、和亨利·戴维·梭罗等人的影响。
略论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摘要近代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想的自由传播提供了机会,无政府主义思潮就是其中重要的思潮之一。
中国无政府主义基本主张主要是:第一,反对强权和专制统治,对私有制度极端仇视,幻想保持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
第二,强调“互助”是人的天性,合群是人的本能,主张人与人的自由联合。
第三,中国的无政府主义的最大贡献也许在于提出了不断进行社会革命的主张。
无政府主义的主张归根结底是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它注定是一棵不结果实的花。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互助目录1.无政府主义思想 (3)2.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3)2-1.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发展轨迹 (3)2-2.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基本主张 (5)3.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没落 (7)3-1.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批判 (7)3-2.脱离中国革命的很本任务 (8)3-3.团体的分化瓦解 (8)总结 (9)参考文献 (9)1.无政府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是一政治哲学思想,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
无政府主义思潮兴起于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时期的欧洲,当时,机器大工业生产使生产力获得了释放,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社会两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城市小资产阶级日益沦为雇佣者赚钱的工具,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政治上被边缘化。
他们对现存政权强烈不满,仇视私有制度和强权,追求社会公正,和平等。
这使当时社会中纷纷出现一些无政府主义者。
早期无政府主义者仇视一切组织、制度、国家和政权,认为国家纯粹是人类愚昧的虚构的产物,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以个人领有为基础的互助制。
以后的一些无政府主义思想家都也认为互助是人类的本能,主张以没有权利支配的各个团体的自由联合代替国家政权,以共产代替私有,强调个人的无限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约束,主张通过恐怖行动,以绝对平均主义实现社会公正与平等。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2009年04月28日21:20凤凰网历史综合【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0条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流传,经历了三个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传入和初步传播阶段,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为泛滥阶段,1924年后为破产阶段。
无政府主义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
20世纪初期被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及反清流亡者,当做一种“社会主义”思想加以接受,并由他们传入国内。
1907年,刘师培、张继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并刊行《天义报》(后改为《衡报》),形成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天义派”。
同年,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法国巴黎创办《新世纪》,形成中国另一个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新世纪派”。
他们鼓吹个人冒险,用暗杀恐怖手段推翻政府等无政府主义理论,对当时正在酝酿的反清革命产生过一定影响。
但直至辛亥革命爆发,其流传范围仍主要限于国外的留学生中。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人们对北洋政府绝望情绪的增长,无政府主义开始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思潮。
其代表人物为刘思复。
1912年夏,他在广州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晦鸣学社”。
接着在上海成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并先后出版《晦鸣录》(又名《平民之声》)、《民声》、《新世纪丛书》、《无政府浅说》等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和小册子,形成了融合克鲁泡特金(1842~1921)无政府共产主义和托尔斯泰泛劳动主义、无抵抗主义的中国无政府主义学说。
其主要内容是:①反对一切剥削、压迫和权威,要求个人绝对自由;②宣扬总同盟罢工式的“革命”,反对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③反对科学社会主义。
传播范围也扩大到了某些地区的手工业工人中。
1919年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当各种“新思潮”在中国思想界迅速传播时,无政府主义也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各地先后成立无政府主义社团三十多个,出版刊物七十多种,形成了无政府共产主义、无政府个人主义等不同的派别。
无政府共产主义派又称“正统派”,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北京“实社”和“进化社”为代表社团,《进化》月刊为其主要宣传阵地,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个派别。
题目:近代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起源、发展与沉寂姓名:陈珊珊陈琳刘蕾王维伟学院:公共事务学院系:政治学系专业:政治学理论专业年级:2007级硕士学号:13820071152717 1382007115271613820071152722 138200711527252008年7月8日近代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起源、发展与沉寂【摘要】无政府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一股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潮,产生于资本主义矛盾开始激化的19世纪中叶。
19世纪80年代末期,这种思潮从欧洲、日本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的均平思想、老庄精神、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杂糅混合,形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无政府主义理论体系。
本文将中国的无政府主义发展脉络划分为四个阶段,展现了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产生、发展最后走向沉寂的历史进程。
无政府主义也许是异端思潮,但它的存在仍有其特殊的意义,值得人们深入探究。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国一、作为中国无政府主义渊源的西方无政府主义西方无政府主义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
在研究中国的无政府主义发展脉之前首先应当对西方的无政府主义思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无政府主义”的源头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起源众说纷纭。
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把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作为最早出现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来源,依据穆瑞·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的说法,庄子或许是“全世界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庄子曾说过:“夫能令天下治,不治天下者也”。
而古希腊则被西方认为是首创了作为哲学思想的无政府主义,斯多葛派哲学家芝诺作出了这一贡献,他被克鲁泡特金称为“古希腊最好的无政府主义诠释者”。
16世纪欧洲的再洗礼派教徒往往被认为是现代无政府主义的宗教先驱。
最早的“无政府”的使用出现在前467年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七雄大战底比斯》。
而第一篇明确提出无政府的文章是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的《为自然社会而辩护》(17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