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知识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病毒性肺炎【概述】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是由多种不同种类的病毒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通常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气管-支气管炎。
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在免疫力正常或低下的儿童及成人中均可发生,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原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毒感染占5%~15%。
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性肺炎占25%~ 50%。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艾滋病发病人数的增多,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而严重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流行使得病毒性肺炎显得尤为重要。
【诊断】一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临床表现与病毒种类、机体免疫状况等有关。
常见的病毒性肺炎起始症状各异。
起病一般较缓慢,临床症状通常较轻,可有发热、乏力、头痛、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亦有少数病例起病较急,肺炎进展迅速。
病变进一步发展累及肺实质,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气促等呼吸道症状。
由于肺泡间质和肺泡内水肿.严重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如并发细菌感染,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
小儿、老年人以及存在免疫缺损的患者,临床症状常比较严重,有持续性高热、心悸、气急、发绀、意识障碍,甚至可发生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合并症。
(二)体征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麻疹病毒性肺炎有特征性皮疹出现外,大多数病毒性肺炎常无明显的体征,部分患者可闻及细湿罗音。
病情严重者有呼吸频率加快、发绀、肺部干湿啰音,甚至可见三凹征及鼻翼扇动。
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可正常或稍高,也可偏低。
如白细胞明显增高,提示有继发细菌感染。
痰液涂片所见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
一般分离不到呼吸道病毒.因此一旦培养分离出病毒.应予以高度重视。
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肺活检标本培养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胸部X线征象常与症状不平行,且不同的致病原,其X线表现亦有不同的特征。
可见双肺纹理增粗、网状或斑片状密度增高模糊影,严重病毒感染者两肺中下野可见弥漫性结节性浸润,间质性水肿,肺气肿等,少见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
肺炎章节知识点总结一、肺炎的病因1.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细菌性肺炎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侵入呼吸道后引发感染。
2. 病毒性肺炎: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病毒性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3. 真菌性肺炎:主要由曲霉、肺孢子菌、念珠菌等真菌引起。
这些真菌主要通过吸入污染的空气或进行了真菌性感染的人群接触传播感染。
4. 寄生虫性肺炎:由于它们相对较少,因此寄生虫性肺炎并不常见。
最常见的寄生虫是肺吸虫、绦虫、肺囊蚴等。
这些寄生虫主要通过摄入寄生虫感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二、肺炎的症状1. 咳嗽:肺炎患者常出现干咳或有黏稠、脓性的咳出痰液,咳嗽可持续数天不愈。
2. 发热:肺炎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也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之一。
一般细菌性肺炎的发热明显,病毒性肺炎的发热相对较轻。
3. 气促:肺炎患者在活动或运动后感到气促,并有呼吸急促的症状。
气促是肺炎患者的严重表现之一。
4. 胸痛:肺炎患者常感到胸痛或胸部不适的症状,疼痛常局限于患侧肺部。
5. 痰液:肺炎患者的痰液颜色、性状、气味等常变化,为肺炎的标志性体征之一。
三、肺炎的诊断1. 临床表现: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表现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肺炎,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2.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是诊断肺炎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确认肺炎的程度和范围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实验室检查:包括痰液培养、血液培养、炎症指标检查、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等方法,有助于确定肺炎的病原体和严重程度。
四、肺炎的治疗1. 抗生素治疗:对细菌性肺炎,抗生素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抗病毒治疗:对病毒性肺炎,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控制病毒感染,减轻症状和加速康复。
3. 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消炎、增强免疫力等支持性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病毒性肺炎种类多*导读:副流感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共有四型,多于深秋、冬季和早春流行,有的似无明显的季节性。
……形形色色的小儿病毒性肺炎有许多种,有效区分肺炎的类型,对尽早医治孩子有良好的效果。
常见的小儿病毒性肺炎有如下几种: 1、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以2-3个月的婴儿多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病情最严重。
往往在感冒后2-3天,患儿出现持续性干咳和阵发性呼吸困难。
患儿的表现类似支气管哮喘,喘憋发作时呼吸快而浅表,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可有呼气性喘鸣音,所以有人把这种肺炎称为喘憋性肺炎。
患儿脉搏每分钟可达150-200次,体温多数下迷也可达38-39度之间。
面色苍白和口唇、指端青紫是病情严重的征象。
鼻翼扇动和三凹体征表示病儿明显缺氧。
对本病主要应采取对症治疗,护理也极为重要。
2、流感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年龄在6个月至2岁之间体弱的婴幼儿,冬末春初为主要流行季节。
患儿突然起病,以持续7-10天的高热为其主要特征,应用抗生素无效。
对本病的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的中药为主。
3、副流感病毒性肺炎副流感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共有四型,多于深秋、冬季和早春流行,有的似无明显的季节性。
副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表现不如合胞病毒性肺炎那样严重,也比流感病毒性肺炎轻。
患儿高热持续时间较短,咳嗽也不太厉害。
一般可用中医中药对症治疗,预后较好。
4、腺病毒性肺炎八成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于冬春两季。
其潜伏期为4-10天,一般是突然发热,起病后3-4天呈持续性高热,60%的病儿最高体温超过40度,伴频繁或阵发性咳嗽,但无明显的流涕和打喷嚏。
起病3-5天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且逐步加重。
重症患儿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和指甲青紫、喘憋及三凹体征。
有的病孩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半昏迷或阵发性烦躁不安,面色发灰、心跳增快也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早期的特征是眼结膜充血,身上出现红色丘疹、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疹子,扁桃体还可出现石灰样小白点。
抗击肺炎宣传知识点总结一、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传染病。
2. COVID-19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也可能存在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3. COVID-19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乏力、肌肉疼痛等。
4. 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轻微症状,但仍会传播病毒。
5. 病毒感染会引起轻重不一的疾病,包括轻度感冒症状、严重呼吸道疾病以及致死。
6. COVID-19病毒对年长者、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压等)的人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二、个人防护知识1.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水进行充分清洁,尤其在接触食物、触摸面具、纸巾和其他物品后洗手。
2. 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液进行消毒。
3.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弯曲肘部遮掩口鼻,并将纸巾丢弃到有盖垃圾箱中。
4. 避免触摸眼、鼻和口。
5. 保持社交距离,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避免在人群密集处逗留。
6. 戴口罩,尤其在无法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在社交活动中。
7. 确保居住空间通风良好。
8.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接触的物品,如表面、门把手、电器开关等。
三、社区防控知识1. 支持和遵守政府发布的疫情防控措施,如封锁、隔离等。
2. 避免不必要的公共聚集,如聚会、聚餐等。
3. 倡导和支持在公共场所强制佩戴口罩。
4. 关注社区疫情传播情况,如地方卫生部门发布的疫情通报、疫苗接种等信息。
5. 支持社区的检测和隔离工作,如支持当地的核酸检测和隔离措施。
6. 积极参与疫苗接种行动,遵循政府发布的疫苗接种通知,主动接种疫苗。
7. 支持和遵守公共健康监测和追踪行动,如支持医疗人员进行追踪接触者、排查病例等工作。
四、旅行健康知识1. 避免不必要的国内和国际旅行。
2. 如有必要出行,遵守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病毒性肺炎(肺热症)病毒性肺炎,又称肺热症,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肺部炎症和呼吸道症状。
病毒性肺炎通常在冬春季节流行,严重时可以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介绍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病因病毒性肺炎的病因主要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例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接触传播进入人体,感染上呼吸道细胞并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肺部病变。
症状病毒性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胸痛•全身乏力•头痛•肌肉疼痛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气促、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
诊断病毒性肺炎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认。
医生可能会进行以下检查:•胸部X光检查•血液检查•咽拭子检测病毒核酸•肺部CT扫描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治疗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方法包括:•对症治疗:如退烧、止咳、辅助氧疗等•抗病毒药物:根据病毒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输液:保持体液平衡,避免脱水•保持休息:充分休息有助于康复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接受更加密切的监护。
预防预防病毒性肺炎的措施包括:•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注重呼吸道卫生:避免吸烟、保持环境通风•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避免人群聚集: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感染风险病毒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及时治疗和预防对于减少疾病传播和保护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以上是关于病毒性肺炎(肺热症)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咨询医疗专家。
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威胁。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肩负着照料病毒性肺炎患者的重任。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护理要点。
一、隔离措施病毒性肺炎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隔离是我们护理的关键。
在接触病患时,我们必须严格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和手套等。
确保我们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保护,以减少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二、提供舒适的环境病毒性肺炎患者往往身体状况较差,容易感到不适。
为了提高他们的舒适度,我们需要确保病房内的温度适宜,空气流通,并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床上用品、衣物等要定期更换和清洗,以保持整洁。
三、定期观察患者状况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观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状况,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等。
如果出现任何不正常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定期观察有助于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合理的营养摄入良好的营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应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和均衡的营养。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饮食调节措施,如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增加蛋白质的摄入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
五、心理支持病毒性肺炎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往往不容忽视。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解焦虑和恐惧。
在提供护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安抚和鼓励患者,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六、个人卫生和防护护理人员是病毒传播的潜在媒介,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接触完患者后,要及时洗手并更换干净的工作服。
同时,我们还需要参加培训和教育,了解最新的病毒性肺炎防护知识,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总结起来,有效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护理需要我们严格遵守隔离措施,提供舒适的环境,定期观察患者状况,合理调整营养摄入,给予心理支持,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防护。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指多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间质渗出性炎症性。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病毒性肺炎的病毒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巨细胞病毒等。
可由一种病毒或多种病毒混合感染或继发于细菌感染引起,主要经飞沫传。
二、病理变化
病变特征是肺间质的炎症。
1.肉眼观察:病变多不明显,可见肺组织充血水肿,轻度肿大。
2.镜下观察:
①肺泡间隔明显增宽,间隔内血管扩张充血,肺间质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②肺泡腔内一般无渗出物或仅有少量浆液;
③细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可增生肥大,并形成多核巨细胞,在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内可见病毒包函体。
病毒包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约红细胞大小,其周围常有一清晰的透明晕,因感染病毒种类的不同,其可出现于细胞核内和(或)细胞质中,呈碱性或酸性。
检见病毒包体是病理诊断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组织学依据。
三、病理临床联系
临床症状差别较大,主要可表现为因病毒血症引起的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由于炎症对支气管膜的刺激引起的剧烈咳嗽;严重者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发绀,甚至引起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X线检查,肺部可见斑点或片状浅薄阴影。
要幼儿和老年人病情较严重。
四、结局
本病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严重者或伴有细菌盛染,预后较差。
病毒性肺炎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1. 什么是病毒性肺炎?
答:病毒性肺炎是由一种名为(SARS-CoV-2)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2. 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答: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
试题二
1. 病毒性肺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接触感染源后再触
摸口、鼻、眼等黏膜传播。
2. 如何预防病毒性肺炎的传播?
答:应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避免接触患者的口、鼻、眼等黏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戴口罩等。
试题三
1. 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治愈病毒性肺炎,但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加强支持疗法、提供氧气通气等方式缓解症状。
2. 病毒性肺炎的治愈率如何?
答:病毒性肺炎的治愈率因患者个体差异而异,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最终可以康复。
以上是关于病毒性肺炎试题及答案的信息,供参考。
参考资料:
-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肺炎的健康教育内容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主要为冠状病毒。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公众对肺炎的认知和防控意识,以下是关于肺炎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肺炎的定义和病因肺炎是指肺部组织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
病因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多种感染因素。
其中,冠状病毒是目前引起全球关注的肺炎病原体之一。
二、肺炎的传播途径1. 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感染肺炎。
2.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触摸染有病原体的表面,如感染者的手或被感染的物品,再接触口、鼻或眼等黏膜,可能导致感染。
3. 空气传播:在特定环境中,病原体可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悬浮传播,他人吸入这些悬浮颗粒后可能感染肺炎。
三、肺炎的症状和预防措施1. 症状:肺炎的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呼吸急促、胸痛、咳痰等。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肺部炎症。
2. 预防措施:a.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动物或感染者后。
b.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或疫情高发地区,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呼吸道飞沫传播的风险。
c. 避免接触:避免与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咳嗽或打喷嚏的人。
d.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疲劳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e. 定期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四、肺炎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医生通常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和相关检查,如X光、CT扫描、血液和痰液检查等,来确定肺炎的诊断。
2. 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和病因不同,肺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休息、补充水分、调节营养等。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五、肺炎的重要性和公众责任1. 重要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对肺炎的认知和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和疫情传播。
病毒性肺炎相关知识一、病毒性肺炎症状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大多见于冬春季节,可暴发或散发流行。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干咳及肺浸润等。
病毒性肺炎的发生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功能状态等有关。
一般小儿发病率高于成人。
二、病毒性肺炎原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占90%,而病毒感染则以上呼吸道为主,有普通感冒、咽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婴儿疱疹性咽峡炎以及流行性胸痛等。
引起肺炎的病毒不多见,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等,以及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风疹、麻疹等病毒。
婴幼儿还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产生肺炎。
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散发流行或暴发。
在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感染占25%~50%,患者多为儿童,成人相对少见。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器官移植,以及艾滋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都可引起严重的肺炎。
病毒性肺炎为吸入性感染,通过人与人的飞沫传染,主要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气管-支气管炎,家畜如马、猪等有时带有某种流行性感冒病毒,偶见接触传染。
粪经口传染见于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尘埃传染。
器官移植的病例可以通过多次输血,甚至供者的器官引起病毒。
血行播散的病毒性肺炎并不伴气管-支气管炎。
三、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表现一般较轻,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相似。
起病缓慢,有头痛、乏力、发热、咳嗽、并咳少量黏痰。
体征往往缺如。
X线检查肺部炎症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的阴影。
白细胞总数可正常、减少或略增加。
病程一般为1~2周。
在免疫缺损的患者,病毒性肺炎往往比较严重,有持续性高热、心悸、气急、发绀、极度衰竭,可伴休克、心力衰竭和氮质血症。
由于肺泡间质和肺泡内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炎病毒感染防治知识
1. 什么是肺炎病毒?
肺炎病毒是一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
最近爆发的肺炎(COVID-19)属于此类病毒。
2. 如何传播肺炎病毒?
肺炎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被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病毒颗粒到空气中。
这些颗粒如果被其他人吸入,就有可能感染上肺炎病毒。
此外,还可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再接触口、鼻或眼,导致感染。
3. 如何预防肺炎病毒感染?
-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外出回家后、打喷嚏、咳嗽或擦鼻子后。
- 避免触摸面部: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自己的眼、鼻和嘴,因为这些部位经常接触病毒。
-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尤其是在人群聚集的地方。
- 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和与他人接触时佩戴口罩,以减少空气飞沫传播的风险。
- 避免局限空间: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没有良好通风的封闭空间,尤其是有人咳嗽、打喷嚏的地方。
4. 如果出现肺炎病毒感染的症状,该怎么办?
如果您出现以下症状,请尽早就医并做好隔离防护措施:
- 发热
- 干咳
- 呼吸急促
- 肌肉或关节疼痛
- 喉咙痛
- 丧失嗅觉或味觉
5. 其他注意事项
- 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集,避免大规模的集会和活动。
- 多食用新鲜而均衡的食物,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免疫力。
-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定期更换洗涤毛巾、使用纸巾或弯曲肘部遮挡咳嗽和喷嚏等。
以上是关于肺炎病毒感染防治的一些知识,请大家加强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共同抗击疫情。
病毒性肺炎知识汇总
病毒侵入细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炎。
感染可波及肺间质与肺泡→肺炎。
气道上皮广泛受损,粘膜发生溃疡,其上覆盖纤维蛋白被膜→气道防御功能降低,易招致细菌感染。
单纯病毒性肺炎——多为间质性肺炎:
肺泡间隔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肺泡水肿、被覆含蛋白及纤维蛋白的透明膜,使肺泡弥散距离加宽。
炎症介质-----支气管痉挛
肺炎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偶呈实变。
肺泡细胞及巨噬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
病变吸收后可留有肺纤维化。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稍高或偏低,血沉多正常
痰涂片: 白细胞以单核细胞居多,
胸部X线:
肺纹理增多,磨玻璃状阴影;
小片状浸润或广泛浸润、实变,
病情严重者显示双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
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者均不多见。
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查
病毒抗原检测
呼吸道分泌物中细胞核内的包涵体:提示病毒感染
抗病毒治疗:目前已证实较有效的病毒抑制药物有:
①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广谱抗病毒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流感病毒有效。
0.8-1.0g/d,分3-4次服用,或10-15mg/kg/d,分2次。
②阿昔洛韦(无环鸟苷):为一化学合成的抗病毒药,具有广谱、强效和起效快的特点。
5mg/kg/次,3次/d ,7天,静脉滴注。
临床用于疱疹病毒、水痘病毒感染。
尤其对免疫缺陷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尽早应用。
③更昔洛韦:为无环鸟苷类似物,抑制DNA合成。
主要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
7.5mg/kg/d,连用10-15天。
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
75mg/次,2次/日
⑤阿糖腺苷:为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
多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疱疹病毒与水痘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水痘感染,5-15mg/kg.d
⑥金刚烷胺(金刚胺):人工合成胺类药物,有阻止某些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及退热作用。
临床用于流感病毒等感染. 100mg/次,2次/日,口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冠状病毒
没有卡他症状
主要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
①早期的特征是肺水肿、纤维素渗出、透明膜形成、脱屑性肺炎以及灶性肺出血等;
②机化期可见肺泡内含细胞性的纤维黏液样渗出物及肺泡间隔的成纤维细胞增生,
③部分病例出现明显的纤维增生,导致肺纤维化甚至硬化。
实验室检查:
WBC计数正常或下降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血小板可下降
X线典型的改变为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
多发性,半数为双侧性
病灶多位于中下叶、分布于外周,双下肺多见
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碎石路样(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隔增厚)改变
后期部分病例出现肺纤维化改变。
病原学检查
鼻咽部冲洗/吸引物、血、尿、粪便等标本进行:
病毒分离
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特异性IgM、IgG抗体4倍以上提高
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肺炎
H5N1、H9N2、H7N7、H7N2、H7N3等,
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
血白细胞不高或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特别是上呼吸道分离出禽流感病毒。
毒株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肺内片状影。
重症患者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病变后期为双肺弥漫性实变影,可合并胸腔积液。
在发病48小时内)口服奥司他韦。
*5天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