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5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学设计意图】古罗马从弹丸小国到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演绎了一部血与火的编年史,同时也是一部从共和走向集权的制度史。
古罗马的兴衰成败虽已成过去,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却千古犹存。
那么,古罗马究竟实行了怎样的法律制度?留下了哪些文明遗产?通过对本课内容教学能使学生清晰认识罗马法律伴随罗马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理解罗马法在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帝国统治的重要作用,进而在事实基础上对罗马法进行评价形成全面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属于世界历史方面的“西方古代法制的起源和发展”这一专题的内容。
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罗马法的起源、发展、确立和完善及其作用和影响,为学生后面学习的资产阶级政治法制作铺垫。
同时本课内容涉及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6世纪千余年的历史,时间跨度较大。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于古罗马时期的历史了解粗浅,所以对本课程的内容可能感觉比较陌生,尤其是对法律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和介绍一些古罗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法律的故事,使教学深入浅出。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归纳分析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综合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探究罗马法的实质,培养学生综合史实,探究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方面分析罗马法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学习用联系、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罗马法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体会法律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做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万民法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所起的作用。
2.教学难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影响。
【 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素材:1.影视《角斗士》视频场景感知印象;2.罗马遗迹印象(图片展示)(通过影视《角斗士》视频场景感知及罗马遗迹古建筑图让学生体悟历史,增强感性认识与直观印象)课堂导入:材料一:(故事)曾有一位游客到罗马旅游,夜晚问一个老者:“罗马夜里为什么不能稍微亮一点?”那位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那么,照亮罗马城的光辉到底是什么呢?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标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二、知识建构三、重点、难点拓展(一)教材链接第一、早期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习惯法( 1)概念:来源于古老氏族的习惯和社会通行的各种惯例,是未经政府明确承认而被一般人默认的法律方式。
( 2)使用时间:从罗马建城(前753年)到共和国建立之初。
(3)特点: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了方便。
(4)结果: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成为贫民与贵族矛盾的焦点。
2、成文法( 1)背景: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引起广大民众的不满,他们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护自身权益。
(西方法典里体现的公民“权利意识”是同时期中国所没有的。
)(2)概念: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文件。
(3)第一部成文法:公元前 449 年的《十二铜表法》第二、发展阶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对外扩张的结果)1、公民法(1)概念:用以调整罗马法公民关系的法律,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又称市民法。
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部分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及随后制定的某些法律。
(2)产生时间:从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 3 世纪中叶。
(3)内容:主要是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规范。
(4)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保留大量氏族残余。
(5)意义:提高了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的积极性,为罗马的扩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万民法( 1)背景: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版图不断扩大,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原有的公民法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为了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其他民族的利益,需要给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法律保护。
( 2)概念: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于罗马境内的各族人民。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的《十二铜表法》缘于( )A.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B.农民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C.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D.外邦人反对罗马贵族的斗争2.《十二铜表法》中既有同态复仇,也有罚金赔偿;既有氏族继承,也有遗嘱自由。
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 )A.法律道德密切结合B.法律体系趋向完备C.新旧法理明显并存 D.程式主义受到重视3.《法律总结》第二篇第一条指出:“罗马人民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
”对材料中前后两个“法律”解释正确的应该是( )A.前者指习惯法,后者指成文法B.前者指成文法,后者指习惯法C.前者指公民法,后者指万民法D.前者指万民法,后者指公民法4.“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5.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
据此可知,万民法( )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变化C.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D.动摇了公民法的法学地位6.《十二铜表法》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这说明,古代罗马( )A.推行严酷刑罚B.限制言论自由C.维护人身名誉D.保护私有财产7.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
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B.基督教影响了罗马法的发展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8.《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债务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至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为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