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有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9.71 KB
- 文档页数:2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1. 环境监测中的“三同时”制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同时设计B. 同时施工C. 同时改造D. 同时投产使用答案:C解析:“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 以下哪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一氧化二氮答案:C解析:氧气不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都是常见的温室气体。
3. 环境监测的对象不包括()A. 大气B. 生物C. 宇宙D. 土壤答案:C解析:环境监测的对象通常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不包括宇宙。
4.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质监测中常用的物理指标测定方法?()A. 重量法B. 容量法C. 电导法D. 浊度法答案:B解析:容量法常用于化学分析,不是水质监测中物理指标的常用测定方法,而重量法、电导法、浊度法常用于物理指标测定。
5. 大气污染物中,哪种物质被称为“酸雨的前体物”?()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氮气D. 氦气答案:A解析: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经氧化等反应会形成硫酸,是酸雨的主要前体物之一。
6. 以下哪种仪器常用于测定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A. 分光光度计B. 气相色谱仪C. 颗粒物采样器D. 原子吸收光谱仪答案:C解析:颗粒物采样器专门用于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从而测定其浓度。
7. 土壤污染的特点不包括()A. 隐蔽性B. 累积性C. 不可逆转性D. 短期性答案:D解析:土壤污染通常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难以逆转性,一般不是短期形成和显现的。
8.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常用方法?()A. 重铬酸钾法B. 高锰酸钾法C. 碘量法D. 分光光度法答案:C解析:碘量法常用于测定水中溶解氧,不是测定COD 的常用方法。
9. 噪声监测中,常用的计权网络不包括()A. A 计权B. B 计权C. C 计权D. D 计权答案:D解析:噪声监测中常用的计权网络有A 计权、B 计权和C 计权。
质量中心微生物检验员统一考试题答案部门:姓名:得分:一、填空题:(50分,每空1分)1、无菌生理盐水灭菌条件为(121)℃高压灭菌(15)分钟。
2、牛奶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中,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2)小时。
3、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ml)样品匀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
4、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6)℃条件下培养48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大肠菌的MPN是指(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方法。
5、大肠菌群的证实试验中,凡(BGLB肉汤管产气),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6、粪大肠杆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菌),也包括少量的(克雷伯氏菌)。
7. 胆盐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湟绿是(抑菌抗腐剂),可增强队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
8.大肠杆菌平板计数选择菌落数为(10—100)的平板,暗室中(360nm—366nm)波长紫外灯照射下,计数平板上发(浅蓝色)荧光的菌落。
7、夹膜对于细菌来说的功能是起(保护)作用,鞭毛的功能是(借助鞭毛的转动而运动)。
8、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 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3mm),颜色呈(灰色到褐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
一般认为(血浆凝固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致病力。
9、甲基红试验方法,取适量琼脂培养物接种于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36℃±1℃培养2d—5d。
滴加甲基红一滴,立即观察节ugo。
(鲜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10、沙门氏菌生化试验中,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挑取两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
11、用于微生物染色的染色剂主要有三种:(酸性染色剂)(碱性染色剂)(复合染色剂)。
环境监测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3分)1.环境监测微生物测试主要包括的项目有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人员微生物。
其中沉降菌测试的时间一般为4h。
2.对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取样,对于规则表面通常使用RODAC双碟进行测试,对于不规则表面一般使用擦拭取样法。
3.静态状态下进行的环境监测,除监测操作人员(不得超过2人),无其他操作人员活动。
4.酵母菌和霉菌的监测为1年4次,一般在1、4、7、10月采用沙堡氏培养基加测。
5.所用的每一批号的培养基,应选取3只进行阴性对照,以检验此批号培养基无菌是否良好。
6.应在A级关键操作的同时,对A级背景区域进行微生物项目的监测。
7.807车间的N1070/06房间及809车间的T128、T149、T207、T239房间,如某一品种在该区域生产时需要进行A级操作,则该房间按相连B级频率测试;如该房间没有A级操作过程,则按不相连B级频率测试。
8.无菌双碟在洁净区使用时,应在双碟表面标明测试区域、测试位点、测试日期、产品批号(限有产品的A级区域),避免混淆。
用于写标识的笔应为不易擦除的无尘记号笔。
9.沉降菌测试时,在准备好的双碟底部写好编号后放置在各取样点,将培养皿大盖全部打开,并扣在不产尘的灭菌纸或PE膜上。
10.沉降菌测试过程中,如双碟被不慎触碰,A级双碟继续监测;其他级别的双碟结束测试并重新放置双碟继续监测,结束后结果按累加计数。
11.浮游菌测试测试位置一般距地面0.8-1.5m左右,A级区域仪器放在工作台面上。
二、问答题(共2题,每题20分)1.简述培养基双碟递入递出流程。
1.培养基由车间物流通道进入。
2.在D级递物柜间黄线外去掉纸箱或转运筐。
3.打开物流递物柜房间递物柜紫外灯,空照30分钟后,递入培养基双碟。
4.用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后方可递入C级区。
5操作人员在C级区对双碟进行表面清洁,去掉最外层塑料袋包装,递入B级区递物柜内,用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后递入B级区存放。
环境微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微生物不属于环境微生物?(A)A.细菌B.病毒C.真菌D.放射性核素2、环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哪些角色?(B)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B.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生产者D.生产者、消费者3、下列哪一种环境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A)A.温度、湿度、pH值B.温度、湿度、光照C.温度、压力、pH值D.温度、盐度、pH值4、下列哪一种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A)A.细菌B.病毒C.真菌D.原核生物5、环境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哪些作用?(B)A.净化水质、消除异味B.净化水质、分解有机物C.消除异味、分解有机物D.吸收重金属、分解有机物二、简答题1、请简述环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环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环境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和植物的生长。
2、请举例说明环境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环境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微生物还可以通过硝化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硝酸盐,进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微生物法处理废水具有节能、高效、环保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热点。
微生物检验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微生物不属于细菌?A.大肠杆菌B.绿脓杆菌C.肺炎链球菌D.酵母菌正确答案是:D.酵母菌。
因为酵母菌是一种真菌,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链球菌都是细菌。
2、下列哪一种检验方法可以用来检测细菌的存在?A.电子显微镜观察B.光学显微镜观察C.血清学实验D.以上都可以正确答案是:D.以上都可以。
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通过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菌的菌落特征,通过血清学实验可以检测到细菌产生的抗体。
3、下列哪一种细菌可以引起人类的肠道感染?A.金黄色葡萄球菌B.绿脓杆菌C.大肠杆菌D.肺炎链球菌正确答案是:C.大肠杆菌。
环境监测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A. 水质监测B. 大气监测C. 噪声监测D. 电磁辐射监测A. 科学性B. 客观性C. 实用性D. 保密性3.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A. 实验室分析B. 现场监测C. 模型预测D. 社会调查A. 数据审核B. 数据整理C. 数据统计D. 数据保密A. 监测目的B. 监测方法C. 监测结果D. 监测建议二、判断题1. 环境监测是为了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环境监测可以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监测报告应定期编制,及时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5.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加强其建设和完善。
()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
2. 简述环境监测的主要方法。
3. 简述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
4. 简述环境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
5. 简述如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环境监测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A. 气相色谱仪B. 质谱仪C. 水质自动监测仪D. 红外光谱仪A. 仪器校准B. 样品保存C. 人员培训D. 数据传输8.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A. 监测方案设计B. 样品采集C. 数据处理D. 报告编写A. 数据的完整性B. 数据的准确性C. 数据的合理性D. 数据的安全性A. 监测目的B. 监测方法C. 监测结果D. 监测经费二、判断题6. 环境监测可以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7.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8. 环境监测报告应定期编制,及时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9.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加强其建设和完善。
()10. 环境监测可以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1. 简述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
12. 简述环境监测的主要方法。
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水中铬常以两种价态形式存在,其中的毒性最强。
2、水体控制断面是为了了解而设置的。
3、残渣可以分为、、和总不可过滤性残渣,其中总悬浮物属于;4、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有、、、四种方法。
5、误差是指测定值与之间的差别;偏差是指测定值与之间的差别;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和两种。
6、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时,可用将大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进行测定。
7、测定烟气烟尘浓度时,采样点的烟气流速与采样速度相比应当。
8、与物理化学监测方法相比,生物监测方法的优点是缺点是。
9、在质量控制图中,当测定值落在上控制线以上时,表示这个数据是的,测定值中连续7个点递升,表示分析数据,当空白试验值连续四个点落于中心线以下时,说明数据。
10、大气连续自动监测的子站布设应满足、、和。
二、判断题:(10分)1、称量样品前必须检查天平的零点,用底脚螺丝调节。
()2、使用高氯酸消解时,可直接向有机物的热溶液中加入高氯酸,但须小心。
()3、在分析测试中,空白试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实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4、测定DO的水样要带回实验室后加固定剂。
()5、水温、PH值、电导率等应在现场进行监测。
()6、我们通常所称的氨氮是指游离态的氨及有机氨化合物。
()7、使用标准皮托管测试时,当烟道内尘粒浓度大时易被堵塞。
()8、环境噪声测量时,传声器应水平放置,垂直指向最近的反射体。
()9、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质量控制的方法,是保证测试数据达到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10、每次测定吸光度前都必须用蒸馏水调零。
()三、简答题:(25分)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几种?(5分)2、保存水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分)3、测定BOD5时,哪些类型的水样需要接种,哪些水样需要进行菌种驯化处理。
(5分)4、何谓表色和真色,怎样根据水质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测定颜色的办法?(5分)5、试述β-中污带的理化和生物特点。
监测知识考试含答案全套环境监测技术考试题库1,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_和_。
()A,使用B拆除C,闲置D.新增答案:BC2.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_和.,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OA.社会发展B.国家经济C.技术条件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HJ/T 373-2007)规定固定污染源运行状况时,应记录企业的_情况。
()A.人员情况B.生产情况C.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D.企业自行监测情况答案:BC4.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方法的不同分一()A容量总量控制B.目标总量控制C.指令性总量控制D.区域性总量控制E.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总量控制5.以下一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补充项目。
OA.铁、车孟B.铅、镉C,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D.氤化物、亚硝酸盐、硫化物答案:AC6.流域同步监测中,以下属必测项目的是一()A.pHB,AsC.CODD.NH3-N答案:ABCD7.按照赋存介质分类,地下水可分为一O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承压水E岩溶水答案:ABE8.按照埋藏条件分类,地下水可分为一。
()A.孔隙水8.包气带水C.潜水D.承压水E.岩溶水答案:BCD9.引起水样水质变化的原因有_。
()A.生物作用B.化学作用C.物理作用D.毒性作用答案:ABC10.无机氮是一的总和,无机氮也称“活性氮”。
()A.硝酸盐氮B.亚硝酸盐氮C,氨氮D.凯氏氮答案:ABC11.加强一等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环境监测活动全程监控,实现对异常数据的智能识别、自动报警。
OA无人机B.大数据C.人工智能D.卫星遥感答案:BCD12.水质样品保存时,添加保存剂的方式有_。
OA.抑制溶液PHB.加入抑制剂C.加入氧化剂D.加入还原剂答案:ABCD13.环境监测报告分为一和。
OA数据型B.报表型C.综合型D.文字型答案:AD14.对含采样结果在内的监测报告,应包括_信息。
《环境分析与监测》考试试卷(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测定是酸雨调查最重要的项目。
、。
、。
4.在一条采样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米时,只在水面米处设一个采样点。
后水的颜色。
8.地下水的水质比较稳定,一般采集水样,即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9.分光光度法中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是。
10.由于底质(沉淀物)比较稳定,一般每年在期采样1次。
11.当河流断面宽度在100~1000米时,监测断面上应设条采样垂线。
12.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其污染物分布量和残留量最多的部位是。
、两种。
14.一条理想的标准曲线,对其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的要求是。
不同,而达到组分的富集与分离。
17.沿河、渠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因渗漏可能造成带状污染,此时地下水样的采集宜用设置监测井。
二.选择题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A、固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 B、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C、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D、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2.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
A、进行定性分析B、进行定量分析C、分离混合物D、分离混合物并分析测定3.在下列液体中滴加酚酞指示剂,溶液显红色的是()。
A、普通电热蒸馏水B、全玻二次蒸馏水C、已被固定的测氰废水D、已被固定的测氨氮废水4.大气采样时,多孔筛板吸收管气样入口应是()。
A、球形上部的导管口B、球形旁边的长导管口C、上述两个导管口都可以D、随便哪一个导管口5.未经任何处理的清洁水样最长存放时间为()。
A、24小时B、48小时 C、72小时 D、96小时6.采集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其采样工具应为()。
A、铁制B、铅制C、不锈钢制D、塑料制2测定结果计算公式中要除以转换系数,其值为()。
A、0.72B、0.74C8.采集溶解氧水样应在现场固定,固定方法是()。
A、加入MnSO4溶液B、加入碱性KI溶液C、加入MnSO4和碱性KI溶液 D、只要塞紧瓶塞9.为便于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布点方法是()。
环境监测知识理论试题及答案环境监测知识理论试卷(本次考试满分100分,测试时间限定120分钟,需带计算器)一、填空题(40个空格×1分=40分)1、流量测量包括、、等三个方面的测量。
2、水样在2~5℃保存,能抑制(止) 的活动,减缓物理和化学。
3、“十二五”期间,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和。
4、2007年9月通过的《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中规定: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有效期为年。
检验机构应当在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个月向省部门提出复查申请,逾期不提出申请的,由发证部门注销证书。
5、《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建设项目未达到环评文件及批复的建设规模,可申请建设项目验收;建设项目运行工况无法达到竣工验收监测需具备的运行负荷,可申请建设项目验收。
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分类,编制的建设项目、因所在地区己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而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评价时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但监测内容较多的建设项目,以形式报告监测结果。
7、编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的项目,应在完成现场监测后个工作日内完成;编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聚光验收监测表》的项目,应在进行现场监测后个工作日内完成。
8、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符合验收监测的的工况条件为:试生产阶段工况稳定、、。
9、总悬浮颗粒物(TSP)系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的颗粒物;测定TSP常采用法;采样器按采样流量可分为、采样器。
大流量采样器采样口的抽气速度规定为m/s,采气流量为m3/min。
10、采集含漂浮物的水样时,可将采样瓶浸没在水面以下,待水样进入瓶内,至瓶内液面距离瓶口处即可,不能。
否则加盖瓶塞时会使油膜等挤出,或附着在瓶塞上。
11、对于酸碱度、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总有机碳(BOD、DO、TOC)等项目的样品在保存时要特别注意,应使水样并密封保存,以减少因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干扰及样品运输途中的震荡干扰。
《环境监测》试卷A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2.空白试验: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
3.细菌总数: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4.挥发酚:一般多指沸点在230℃以下的酚类。
5.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___ ,当水深____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_____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将含量低、形态各异的组分处理到适合监测的含量及形态;去除组分复杂的共存干扰组分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6.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挥发酚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_______;7.将14.150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___ ___ ;8.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四种。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d)A、CODB、挥发酚C、六价铬D、pH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b)A、工厂总排污口B、车间排污口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D、取样方便的地方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a)A、20Hz<f<20000HzB、f<200Hz 或f>20000HzC、f<200Hz 或f>2000HzD、20Hz<f<2000Hz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b)A、了解气象因素B、换算标况体积C、判断污染水平D、以上都对5.按照水质分析的要求,当采集水样测定金属和无机物时,应该选择a容器。
一、基本知识(一)法律法规一、填空题1.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______经济建设______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2.《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于______1997_______年_____8___月_____16____日公布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_生态环境_。
4.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同时设计_、同时施工_、同时投产使用_。
5.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__限期治理__________。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_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7.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煤炭清洁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使用___低硫份____、_低灰份_的优质煤炭,鼓励和支持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9.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___资格审查制度_____。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当保证其下游_____最近的____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制定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____B___,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A.人民生活环境B.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C.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D.生态环境2.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_______C________公布实施的。
A.1989年2月6日B.1982年12月26日C.1989年12月26日D.1989年12月1日3.《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______B___________。
环境监测试题答案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15分)1、优先监测:经过优先选择对环境中潜在危险大(难降解、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大和三致物),出现频率高、残留多,检测方法成熟的污染物。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人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的恢复到原来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空气污染: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改变了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
4、渗滤液:从生活垃圾接触中渗出来的溶液,它提取或溶出了垃圾而组成的物质。
5、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对环境变化和环境污染做出的响应,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
6、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或日常活动过程中被人们抛弃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固态或半固态的物质。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为常规监测(例行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和研究性监测。
2.水质监测采样断面的布设,在污染源对水体水质有影响的河段,一般需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如果要评价一个完整的水系的水质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增设背景断面。
3、环境空气监测采样系统由收集器、流量计以及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
4、危险废物特性包括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以及其他毒性。
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6、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放射状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六种。
7、对水样进行消解分为干灰化法和湿式消解法、微波消解法。
8、在环境监测中要遵循优先监测原则。
卫生微生物(一)一、名词解释1.指示微生物:是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非致病)微生物(或细菌)。
2.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生物战剂:在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和毁坏农作物、植被等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称为生物战剂。
4.土著微生物:是指一个给定的生境中能生存、生长繁殖、代谢活跃的微生物,并能与来自他群落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竞争。
它们已经适应了这个生境。
5.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种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6.微生物气溶胶:以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
其中的气体是分散介质。
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如尘埃、飞沫、飞沫核及其中的微生物称为分散相,分散悬浮于分散介质(空气)中,形成所谓微生物气溶胶。
7.水分活性值: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纯水蒸气压的比值。
二、填空1.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有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综合作用定律。
P122.菌落总数包括细菌菌落总数、霉菌菌落总数和酵母菌菌落总数。
P433.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因素有照射剂量、照射距离、环境温度。
P684.生物战剂的生物学特性是繁殖能力、可传染性、防治困难、稳定性较差。
P865.生物战剂所致传染病的特点是流行过程异常、流行特征异常。
P906.用于食品霉菌、酵母菌计数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孟加拉红和高盐察氏培养基P289 7.按微生物要求,将药品分为规定灭菌药品和非规定灭菌药品两大类。
P2338.我国评价化妆品细菌安全性指标包括、、和特定菌的检验三、简答题1. 简述水微生物的生态功能。
P101答:水微生物的生态学功能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进行光能和化能自养;2)能降解有机物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作为生产者的原料;3)能同化可溶性有机物并把它们重新引入食物网;4)能进行无机元素的循环;5)细菌可以作为原生动物的食物;6)土著微生物能攻击外来微生物,使后者很难生存。
微生物、洁净作业和卫生知识培训试卷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微生物的分类,目前公认的包括七大类。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的个体虽然微小,但却有很大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3、灭菌是指对所有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包括所有微生物的________ 和______或_______。
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四个因素:、、、。
5、消毒是指对病原微生物繁殖体的杀灭作用,但不能杀死___________等全部微生物。
6、洁净室中是最大的污染源。
7、洁净度是指空气的,它是以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和来表示的。
8、洁净室(区)仅限于人员和人员进入。
9、随时注意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勤、勤、勤。
10、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得和佩戴,不得直接接触药品。
11、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等,消毒剂品种应定期,防止产生。
12、洁净区应定期监测、和静压差、浮游菌、、风速。
13、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洁净区之间的人员及物料出入应有防止。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灭菌:2.消毒:3.药品生产环境:三、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
1、洁净室(区)的定义?2、选择消毒剂的原则?3、洁净室(区)内人员卫生要求?4、生产卫生监督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5、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以及消毒剂的选择原则微生物、洁净作业和卫生知识试卷答案一、填空题。
1、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真菌(酵母菌、霉菌)2、表面积,体积的比值3、繁殖体芽孢孢子4、温度,pH值,通气,水份及空气湿度。
5、芽孢6、人。
7、洁净程度,大小,数量。
8、本区域生产操作,经批准。
9、剪指甲,理发、剃胡须,换衣服,勤洗澡。
10、化妆,首饰,裸手。
环境监测试题答案环境监测试题答案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15分)1、优先监测:经过优先选择对环境中潜在危险大(难降解、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大和三致物),出现频率高、残留多,检测方法成熟的污染物。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人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的恢复到原来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空气污染: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改变了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
4、渗滤液:从生活垃圾接触中渗出来的溶液,它提取或溶出了垃圾而组成的物质。
5、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对环境变化和环境污染做出的响应,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
6、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或日常活动过程中被人们抛弃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固态或半固态的物质。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为常规监测(例行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和研究性监测。
2.水质监测采样断面的布设,在污染源对水体水质有影响的河段,一般需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如果要评价一个完整的水系的水质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增设背景断面。
3、环境空气监测采样系统由收集器、流量计以及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
4、危险废物特性包括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以及其他毒性。
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6、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放射状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六种。
7、对水样进行消解分为干灰化法和湿式消解法、微波消解法。
8、在环境监测中要遵循优先监测原则。
《环境监测》习题库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优先监测4、研究性监测5、准确度6、精密度7、COD Cr8、BOD59、TOC 10、TOD 11、高锰酸盐指数12、有效数字13、相对偏差14、不可滤残渣15、空白试验15、综合水样16、一次污染物17、降尘18、PM1019、TSP 20、硫酸盐化速率21、等效连续A声级22、L90 23、固体废物24、生物污染25、3S技术二、填空题1.监测某河流时采样断面的布设,在污染源对水体水质有影响的河段,一般需要设置断面、断面和断面。
2.环境监测的内容按监测对象分为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土壤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等。
3.用碘量法测定水的溶解氧(DO),用虹吸法采样,用和对DO进行现场固定,用酸化。
4.监测方案内容包括:采样方案、分析测定方案和。
5.环境监测的类型有监视性监测、研究性监测、。
6.环境污染的特点有 . 和综合性等。
综合性又包括单独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和。
7.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是:确定监测目的、进行现场调查、、评价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8.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主要由六个关键系统构成:即布点系统、、运储系统、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综合评价系统。
9.误差按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分为、随机(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误差的表示方法可以分为和。
10.实验室内部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常用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是。
常用的有和均数——极差控制图。
11.水样的类型分为、混合水样、和平均比例混合水样等。
12.在水质采样断面的一条垂线上,当水深7.5m时 , 应设置个采样点,应分别设在和米处;若水深3m ,采样点设在水面下处。
13.水质监测现场测定项目一般包括:、、电导率、、浊度等。
14.实验用化学试剂一般分为4级。
即优级纯、、化学纯和实验试剂。
15.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一门学科。
环境生物监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监测中,以下哪种生物通常不作为指示生物?A. 藻类B. 鱼类C. 昆虫D. 细菌答案:D2. 环境生物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预测环境变化C. 保护濒危物种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种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农药C. 石油D. 塑料垃圾答案:A4. 环境生物监测中,生物富集作用是指:A. 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低于环境介质B. 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高于环境介质C. 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与环境介质相同D. 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减少答案:B5. 在环境生物监测中,生物标志物是指:A. 用于指示环境状况的生物B. 用于指示生物健康状况的化学物质C. 用于指示环境污染物的生物D. 用于指示生物种群数量的化学物质答案:B6. 环境生物监测中,生物指数法的主要缺点是:A. 需要大量的样本B. 需要复杂的统计分析C. 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够D. 无法提供污染物的定量信息答案:D7. 环境生物监测中,生物多样性指数通常用于:A. 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B. 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C. 确定污染物的种类D. 计算污染物的浓度答案:A8. 以下哪种生物通常不用于环境生物监测?A. 浮游植物B. 底栖动物C. 鸟类D. 哺乳动物答案:D9. 环境生物监测中,生物放大作用是指:A.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逐级减少B.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逐级增加C.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保持不变D.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随机分布答案:B10. 环境生物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提供污染物的定量信息?A. 生物指数法B. 生物富集法C. 生物标志物法D. 生物放大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监测中,________是指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高于环境介质的现象。
答案:生物富集作用2. 环境生物监测中,________是指污染物在食物链中逐级增加的现象。
环境监测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3分)
1.环境监测微生物测试主要包括的项目有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人员微生物。
其中沉降菌测试的时间一般为4h。
2.对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取样,对于规则表面通常使用RODAC双碟进行测试,对于不规
则表面一般使用擦拭取样法。
3.静态状态下进行的环境监测,除监测操作人员(不得超过2人),无其他操作人员
活动。
4.酵母菌和霉菌的监测为1年4次,一般在1、4、7、10月采用沙堡氏培养基加测。
5.所用的每一批号的培养基,应选取3只进行阴性对照,以检验此批号培养基无菌是
否良好。
6.应在A级关键操作的同时,对A级背景区域进行微生物项目的监测。
7.807车间的N1070/06房间及809车间的T128、T149、T207、T239房间,如某一品
种在该区域生产时需要进行A级操作,则该房间按相连B级频率测试;如该房间没有A级操作过程,则按不相连B级频率测试。
8.无菌双碟在洁净区使用时,应在双碟表面标明测试区域、测试位点、测试日期、产
品批号(限有产品的A级区域),避免混淆。
用于写标识的笔应为不易擦除的无尘记号笔。
9.沉降菌测试时,在准备好的双碟底部写好编号后放置在各取样点,将培养皿大盖全
部打开,并扣在不产尘的灭菌纸或PE膜上。
10.沉降菌测试过程中,如双碟被不慎触碰,A级双碟继续监测;其他级别的双碟结束
测试并重新放置双碟继续监测,结束后结果按累加计数。
11.浮游菌测试测试位置一般距地面左右,A级区域仪器放在工作台面上。
二、问答题(共2题,每题20分)
1.简述培养基双碟递入递出流程。
1.培养基由车间物流通道进入。
2.在D级递物柜间黄线外去掉纸箱或转运筐。
3.打开物流递物柜房间递物柜紫外灯,空照30分钟后,递入培养基双碟。
4.用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后方可递入C级区。
5操作人员在C级区对双碟进行表面清洁,去掉最外层塑料袋包装,递入B级区递物柜内,用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后递入B级区存放。
级隔离器内使用的双碟,在隔离器前灭菌去掉第二层包装,带单层塑料袋包装递入灭菌。
7.监测完毕,将培养基用双层聚乙烯包装袋热封好,递出无菌室。
2.简述使用R ODAC双碟进行表面微生物测试的步骤。
取R ODAC双碟倒置,打开培养皿盖,用适当压力(保证双碟表面与被测表面完全接触)使R ODAC 双碟培养基表面接触被测部位,接触面积为25cm2,盖上培养皿盖,倒置。
取样完毕,用蘸有75%乙醇的丝光毛巾擦取样部位三遍,以杜绝培养基或其他擦拭液的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