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语文考试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9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匮.乏溃.烂馈.赠 B.露.脸露.馅揭露.C.散.架解散.散.装 D.海蜇.惊蛰.螫.针2.下列各组短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心胸狭隘性情暴燥 B.敲诈钱财价格不菲C.空旷静寂嘈杂喧嚣 D.仪器精密账单明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国家的法治..发展受自身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B.无论罗振玉与.王国维,都为甲骨学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C.做工作不但要考虑今年,而且要考虑到明年,以至..今后几年。
D.讽刺难免是要夸大事实的,但是不能无中生有,信口雌黄....。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范宝利过了四十岁便开始感恩他几乎每天都拥有这样的早晨。
B.程光明故意晚到了十几分钟,他就是想观察一下胡晓月的反应。
C.文艺品质的优良、精致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精神质感。
D.气温超过人的正常体温时,过多裸露不仅不凉爽,反而会更热。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天渐渐暗下来了。
▲正遐想着,▲突然发现不远的前方有人向她的车子招手。
▲松了油门,车子缓缓停下。
A.杨柳她 / B./ 她杨柳C.杨柳 / 她 D.她 / 杨柳6.下列对话,答话没有言外之意的一项是()A.“今天是礼拜天,你还到学校干什么?”金六爷问。
“就是去趟学校。
”李来喜答道。
B.刘燕南叫她:“喂!等等,你没事吧?”“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小丽说。
C.县长说:“你的问题不是解决了吗?”钵儿说:“你手下的人水平高,解决得我无话可说。
”D.陈大昆打来电话:“到哪儿了?”万晓艳不耐烦地说:“地铁电梯上呢。
”7.下面文中“后主”指的是()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
上海市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恣意妄为一愁莫展锲而不舍B. 浮光掠影桀骜不驯出类拔萃C. 偃旗息鼓一诺千金明察秋毫D. 心旷神怡揠苗助长锲而舍之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 他恣意妄为,不顾他人感受。
B. 她一愁莫展,面对困难不知所措。
C. 他浮光掠影地浏览了整本书。
D. 他桀骜不驯,不听从任何命令。
3.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出色。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冲向终点。
B.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C. 他的心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出色,还乐于助人。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叶子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学习勤奋,工作认真,生活节俭。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排比。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夸张。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C. 你难道不认为这是对的吗?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反问。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首先要冷静思考。
B. 他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因为他勤奋努力。
C. 你准备好了吗?我想是的。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设问。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勇敢。
B. 春天的花开了,秋天的叶子黄了。
C. 他学习好,体育成绩也出色。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对偶。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谁与归(归依)B.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C.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D. 学而时习之(时常)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三遍还没有读完。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各句中,使用“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死靡它D. 之乎者也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勇敢。
B.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
C. 她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脆。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唱了,万物复苏了。
B.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深受同学喜爱。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D. 秋天的景色,金黄的麦田,丰收的喜悦,农民的笑容。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你难道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吗?D.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像刀割一样痛苦。
B.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C. 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滚落下来。
D. 他的愤怒如同火山爆发。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B. 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因为他勤奋努力。
C.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
D.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有一颗坚强的心。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他的心像刀割一样痛苦,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滚落下来。
高一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栩栩如生C. 旁证博引D. 一愁莫展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史记》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B. 他跑得飞快,像一阵风。
C. 她的声音甜美,如泉水叮咚。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 “静夜思”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品德一般。
C. 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品德却一般。
D. 他的学习成绩和品德都一般。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_,白露为霜。
”出自《诗经》中的《蒹葭》。
7.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8. “_________,疑是地上霜。
”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9. “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10. “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12. 请分析《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选段略)13. 请解释文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
14. 请分析文中作者对于“仁”与“义”的看法。
五、作文题(30分)15.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A5. A二、填空题6. 蒹葭苍苍7. 范仲淹8. 床前明月光9. 竹外桃花三两枝10. 生当作人杰三、简答题11. 略12. 略四、阅读理解题13. 略14. 略五、作文题15. 略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示例,具体题目和答案需要根据实际考试内容进行调整。
高一语文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
C.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来上课。
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出自:A. 《诗经》B. 《论语》C. 《庄子》D. 《左传》3.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5. 下列诗句中,属于杜甫的作品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6.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李商隐7. 下列词语中,属于褒义词的是:A. 狡猾B. 机智C. 奸诈D. 阴险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B.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0.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A. 适度原则B. 因果关系C. 矛盾对立D. 辩证统一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12. “_________”,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13. “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4. “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技艺的磨练,更需要文化的涵养和精神的支撑。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也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提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唯一手段。
B. 书法艺术的传承需要技艺磨练和文化涵养。
C.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模仿。
D. 书法艺术的实践与个人品德修养无关。
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是(3分)A. 技艺磨练B. 文化涵养C. 精神支撑D. 政治环境3. 作者认为书法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3分)A. 提升艺术水平B. 体验传统文化C. 锤炼个人品德D. 传承传统技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气氛拘束招摇过市B. 毛糙风骚谈笑风生C. 咄咄逼人挑拨离间风和日丽D. 遮天蔽日热衷遵循守旧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B.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与他刻苦学习、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
D.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彼此的文化差异。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 面对困境,他顽强拼搏,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那个公司规模宏大,业务遍布全国各地。
D. 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深受同事们的喜爱。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滥竽充数”的意思是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B. “一箭双雕”的意思是比喻一举两得。
C.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好。
D. “杯水车薪”的意思是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为人正直,从不拐弯抹角地说话。
B. 那场大火烧毁了整个村庄,使无数家庭流离失所。
C. 她身材苗条,被誉为“班花”。
D. 这项工程工期紧、任务重,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二、阅读题(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子曰:“ Middle-aged people should learn from the young; the young should learn from the middle-aged.”⑤6. 下列对文言文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师”在文中指的是老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江苏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梦想是心中努力想要实现的理想,意味着更美好的可能性。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对功利现实的突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弥补。
伟大的诗人总有浪漫的理想,优秀的作品也多寄寓着美好希望。
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而言,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既要有古人先贤的那种浪漫想象力,又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既做“理想家”,又做“写实家”。
王国维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这段话可以当作诗词创作的方法论。
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紧密。
在“地球村”里,古今中外的诗学思想交流碰撞空前密切,这为当代诗人博采众长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具体创作中,诗人不仅要关怀现实,还要写出立足有限性,同时又具有理想性、创造性的作品。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诗所要揭示的是内在必然性、规律性、普遍性。
这与咱们中国人所说的“道”的思想有点类似。
形上得“道”,形下才有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是“路”的终极追问。
“道可道,非常道。
”“道”瞬息万变,而“诗”是诗人创作瞬间的悟“道”得“意”,意之所向,随物赋形。
所有这些其实是说,诗歌创作要追求“意境”。
意境通过意象呈现,意象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物”。
问题是,古今时空环境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中的意象早已改变,即便是相同的意象,所承载的意境也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诗词创作不能“太拟古”,而要扎根当代生活,深入生活现场,触摸时代痛点、泪点、兴奋点。
唯有如此,诗歌创作才能摆脱旧语境,创造出新的意象和意境。
高一语文试卷以及答案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笔记本电脑充分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各种赛事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 那些磨脑子的作品已离我远去,那些浅薄的东西,虽然被投机商大肆渲染,却为我不再受骗。
C. 作者为了使作品情节曲折、生动,牵肠挂肚,常常在戏剧、电影或其他文学作品中设置一系列悬念。
D.我们应该承认,有时候一时孟浪,往往反而可以做出一些为我们深思熟虑所做不成功的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作为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是京津唐地带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被誉为天津滨海地区既大又美的花园。
B、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C、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D、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3.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杂剧是综合表演、说、唱、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每本都是四折一楔子。
B.柳永,南宋词人,原名三变,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C.杂剧的每一折都由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正宫端正好都是宫调名。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是继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词人。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一丸冷月的韵味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江苏省泗阳桃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简单,比如当今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遇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简单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自暴自弃,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
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简单夜郎自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希望今日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自暴自弃、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夜郎自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验了几千年,积聚了多数先人的聪慧才智和珍贵阅历,我想我们今日尤其须要下大力气学习、探讨和总结。
面对今日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细致思索怎么办。
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当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心情化的心态来“观赏”它。
要知道不是完备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
在这场变革中,肯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殊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
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需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旺盛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2023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市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A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盛唐诗人常常根据羌笛作为塞外之物的文化属性,将其用于边塞诗中,借以反映征人之悲。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云:“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此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用羌笛吹奏“伤离别”的《关山月》,表达其久戍边地不得归的无奈与悲痛。
《关山月》不仅成为诗人情感的爆发点,而且还有力地渲染了诗人的哀伤,使诗歌的情思变得更为明晰、深沉。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评论此诗“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盛唐的羌笛描写多渲染了征人的思归之苦、久战无功的遗恨等哀情,与诗人的心声水乳交融,这是之前的同类诗歌难以企及的。
②盛唐诗人常借羌笛吐露他们浓烈的思乡之愁,比起前代,此类诗歌的艺术水平也大大提升。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声再大也不可能“满洛城”,这里显然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羌笛之声,为诗歌抒情作了铺垫。
其后,诗人巧用“折柳”,说明其所闻的笛曲为《折杨柳》,同时建立了本诗的情感基础。
最后,再用一个反问句将故园之思自然地从折柳送别之情引出。
如此,诗歌的情感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深沉。
浓郁的乡愁与嘹亮的笛声交相辉映,致使全诗达到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的艺术高度和出神入化的境界。
《唐宋诗醇》卷八评《春夜洛城闻笛》云:“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致。
至于《折柳》笛曲,点用入化。
”以羌笛表达乡愁的诗歌,盛唐约有9首,而盛唐之前仅约有4首,尽管早在先唐就有诗人以羌笛抒写故园之思,但其数量和质量,均不能与盛唐类似诗歌相媲美。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骄阳似火B. 瞠目结舌破釜沉舟C. 惟妙惟肖源远流长D. 情不自禁破釜沉舟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C.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D.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问题。
B. 他很有耐心,从不急躁。
C. 耐心是一种美德。
D. 他的耐心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 我看到了他脸上的笑容。
B. 他的笑容很灿烂。
C. 她的笑容让我感到温暖。
D. 我没有看到他的笑容。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在句中的成分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他正在努力学习。
B. 学习是一种快乐。
C. 学习很重要。
D. 我喜欢学习。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在句中的成分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
B. 好成绩是努力学习的结果。
C. 他取得了好成绩。
D. 我也取得了好成绩。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我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
B. 他的高兴让我感到欣慰。
C. 我的高兴来源于他的成功。
D. 我的高兴是大家的鼓励。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B. 他的回报是大家的认可。
C. 他的回报让他感到自豪。
D. 他的回报让他更加努力。
二、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善为歌诗。
冯谖贫,而无车马,客于孟尝君之门。
居三年,孟尝君客之。
冯谖无所取,无所得,乃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1第Ⅰ卷一、(共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淳.朴(chún)窜.入(cuàn)峥.嵘(zēnɡ)百舸.(ɡě)B、罗绮.(qǐ)踯.躅(chí)跫.音(qiónɡ)倩.影(qiàn)C、丽(yì)恃.辇(shì)强.谏(qiǎnɡ)槁暴.(pù)D、驽.马(nú)须臾.(yú)靛.青(diàn)两(s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遏止惋然斑驳袅娜B、编辑风致沉浮仓茫C、寥廓漫溯罗绮敛裾D、丰姿尊守颓墙奚落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要懂得生之可贵,但不可苟延残喘;要懂得死不足惧,但不必轻易言死。
B、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斗。
C、乐曲奏响了,是赏心悦目的《多瑙河之波》。
D、自古以来经天纬地的雄才都是在磨难中锤炼出来的,而那些纨绔子弟多是些坐享其成的酒囊饭袋。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一个有志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B、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一书的精装本与平装本价格悬殊非常大。
C、我看着坐在荧光灯下的那张笑盈盈的脸,一股温馨的感觉涌上了心头。
D、走出峡谷,眼前便豁然开朗。
5、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看电影不看?王家骏!”小玲大声问。
B、这本书我可没看过,不知道你看过没有?C、这样做法是否对?是值得研究的。
D、祖国壮丽的大自然啊!就象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游子的心。
6、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小屋在山的怀抱中,尤如在花蕊中一般。
B、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禅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C、古园荒无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D、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第1页共8页(1)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___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本试题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暴.霜露(bào)殆.尽(dài)下咽.(yàn)B.荆棘.(jí) 为.国者(wéi) 矗.立(zhù) 逦迤.(yǐ)C.参.差(cēn) 酹.江月(lèi) 运载.(zài) 战舰.(jiàn)D.摄.影(shè) 翘.首而望(qiáo) 挪.动(luó) 桅.杆(wéi)1.C(A项,暴pù;B项,矗chù;D项,挪nu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初出矛庐面面相觑飞扬拔扈债券B.老态龙肿卷帙浩繁天随人愿执拗C.咄咄逼人犄角之势功亏一溃炮烙D.平心而论鞠躬尽瘁理屈词穷怯懦2. D(A项,矛—茅,拔—跋;B项,肿—钟,随—遂;C项,犄—掎,溃—篑。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这一幕,简单、庄严、________,永志不忘。
②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即放下手立正。
乐队________。
③________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但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我也感到有连带责任。
A.肃静寂然虽然B.肃穆寂然尽管C.肃静戛然尽管D.肃穆戛然虽然3. B(肃静:严肃寂静,而“肃穆”是“严肃而恭敬”;戛然:声音突然停止;寂然:没有声音。
主语是“乐队”应该用“寂然”;“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表转折。
而“虽然”仅是一般转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期中考试,刘军同学数学获得满分,真可谓是登堂入室....了。
B.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雕梁画栋B. 恍若未闻谈笑风生C. 碧波荡漾雕梁画栋D. 恍若未闻谈笑风生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篇文章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而且富有哲理。
B. 由于他善于从实际出发,因此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C. 他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农村的生活状况。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座建筑物的设计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B. 她的工作态度认真,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誉。
C. 他的成绩优异,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 他的演讲内容丰富,引起了听众的共鸣。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她在聚会上谈笑风生,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B. 他的演技精湛,将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
C. 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D.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用那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远方。
B. 她的微笑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C. 这座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瞩目。
D.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让人陶醉。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发言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B. 她的穿着朴素大方,给人一种亲切感。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涉及了多个领域。
D. 他的性格开朗乐观,总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用那支笔认真地写着作业。
B.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令人陶醉。
C. 这座城市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D. 他的表演精彩纷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用那把钥匙打开了门。
B.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温暖了我们的心。
C.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洮南一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
《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
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
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
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
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
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
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
高一语文上册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桀骜不驯C. 昙花一现D. 脍炙人口答案:A(应为“肆意妄为”)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A. 范仲淹B. 苏轼C. 王安石D. 欧阳修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落花人独立D. 碧水绕村流答案:A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形容:A. 桃李树的繁茂B. 桃李树的果实C. 桃李树的花香D. 桃李树的美德答案:D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首诗?A. 《望岳》B. 《登鹳雀楼》C. 《望庐山瀑布》D. 《题西林壁》答案:A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骥”指的是:A. 马B. 驴C. 骡D. 骆驼答案:A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诗句,其中“婵娟”指的是:A. 美女B. 月亮C. 星星D. 云彩答案:B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其主题是:A. 爱情B. 友情C. 亲情D. 思乡答案:A9. “水调歌头”是一首词牌名,其词风属于:A. 豪放B. 婉约C. 清新D. 悲壮答案:B10. 下列成语中,与“破釜沉舟”意思相近的是:A. 背水一战B. 望梅止渴C. 画饼充饥D. 纸上谈兵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园不值》。
答案:陆游1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______》。
答案:静夜思1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将进酒》。
答案:李白1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答案:孟浩然1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中的名句。
答案:水调歌头1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
高一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亵渎(xiè)骈进(pián)骰子(tóu)心无旁骛(wù)B、陨落(sǔn)溘死(kè)羽檄(xí)否极泰来(pǐ)C、盗跖(zhí)伺候(cì)嫉恨(jì)汗水涔涔(cén)D、靛青(dìng)槁暴(bù)句读(dòu)六艺经传(zhuàn)2、选出加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关汉卿并不曾为统治者的暴政所慑服,他所撰写的词曲,如果联系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则字里行间,随处都予人以匣剑帷灯之感。
B、无论是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支持,还是为灾区捐款,他总是以一种责无旁贷的心态慷慨解囊。
C、走进大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D、近日,吴国坤表示,减肥的不二法门是节食和做运动,减肥产品只能起到短期的辅助作用,不宜长期服用。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A、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书名前面的说明性文字。
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元曲有杂剧和散曲之分。
著名的杂剧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散曲有分小令和套数,白朴《越调•天净沙秋》就是套数,而马致远的《双凋•夜行船秋思》是小令。
C、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被马克思称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先后创作了《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等四大悲剧。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就是他的名言。
D、《孔雀东南飞》来自于汉乐府,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取诗之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它与南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4、为空缺处选择语句,最连贯自然的一组是:()①第二个削肩细腰,(a长挑身材b身材长挑),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②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a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b后面的正房大院就在厅后)。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
A、a aB、abC、baD、bb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印章源流印章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中,发现棺椁两厢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竹笥,每个竹笥都用绳索包装捆扎,在捆扎接结的地方都用青泥团包裹着,青泥团上有很清晰的凸起印文——“车大侯家丞”,这便是古代使用印章的遗迹。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河南安阳商代墓葬遗址中曾出土过印章,印面是四角内收的方形,称为亚字形,印文是小鸟的图像。
这种印章在春秋战国时也很普遍,称为肖形印。
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书体演进阶段,在篆书盛行的时代,因为篆书字体的构成适宜镌刻,从而形成以篆书为主的制印传统,再加上印章制作的工艺特点,因而印章艺术又称为篆刻艺术。
有人认为印章只是实用的符号,或不过是附属于书画作品的点缀,“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能苟同。
印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生存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
在先秦时代,礼乐信义的伦理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印章曾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
中国的旧制是,帝王用者曰玺曰宝,官吏曰印,秩卑者曰钤记。
其制度严明,秩序井然。
帝王用玺的制度为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沿袭。
皇帝的玉玺成为皇权交替、册封的凭据和镇国之宝,玉玺作为国之重器被礼敬珍藏。
我国唐代初期宫廷就建立了收藏艺术品的机构,凡经皇帝看过的收藏品,都加盖“贞观”年号的印章作为内府收藏的记号。
此后相继沿制,收藏鉴赏印逐渐成为专门的印种。
在追求与书画艺术协调一致的过程中,收藏印转为匠心经营的艺术创作,对促进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元代是文人画形成的时代,文人画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流行在绘画作品上加诗文题跋及钤盖作者姓名、字号、别号及诗词格言印章。
明清以降,石质印材的发现为大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文人、书法家、画家参与篆刻创作提供了契机,也因此推动了篆刻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形成。
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行于市面的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故,或直抒胸臆。
艺术印章是明清篆刻艺术繁荣的标志,明清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篆刻艺术的同步发展。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肖形印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它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B.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印章篆刻艺术既有实用价值,也有文化艺术价值。
C. 在追求与书画艺术协调一致的过程中,收藏鉴赏印逐渐成为专门的印种。
D. 印章发展到明清,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文人雅士个人的情趣和审美追求。
6.下列对我国篆刻艺术发展阶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篆书盛行的时代,以篆书为主的制印传统形成。
B. 唐代收藏印的出现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C. 元代是文人画形成的时代,文人绘画作品常常是诗书画的结合。
D. 明清篆刻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标志着篆刻艺术的繁荣。
7.下列对“玉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玉玺从秦朝以来就成了对皇帝使用的印章的专称。
B. 玉玺是皇权交替的凭据,也是皇帝册封的凭据。
C. 玉玺作为国之重器被历代皇朝所礼敬珍藏。
D. 皇帝的玉玺由于使用石质印材而为广大文人参与篆刻创作提供了契机。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棱传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弓高侯颓当之后也。
世为乡里著姓。
父寻,建武中为陇西太守。
棱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
及壮,推先父余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
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
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
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显宗知其忠,后诏特原之。
由是征辟,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
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
”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外见,故得椎成。
和帝即位,侍中窦宪使人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于上东门,有司畏宪,咸委疑于畅兄弟。
诏遣侍御史之齐案其事。
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
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
及事发,果如所言。
宪惶恐,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
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
及宪有功,还为大将军,威震天下,复出屯武威。
会帝西祠园陵,诏宪与车驾会长安。
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
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谄,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
”议者皆惭而止。
尚书左丞王龙私奏记上牛酒于宪,棱举奏龙,论为城旦。
棱在朝数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纡等,皆有名当时。
及窦宪败,棱典案其事,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
帝以为忧国忘家,赐布三百匹。
迁南阳太守,特听棱得过家上冢,乡里以为荣。
棱发擿歼盗,郡中震栗,政号严平。
数岁,征入为太仆。
九年冬,代张奋为司空。
明年薨。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诏遣侍御史之齐案其事尚书以下议欲拜之B. 同时俱以才能称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C. 世为乡里著姓由是征辟,五迁为尚书令D. 尚书左丞王龙私奏记上牛酒于宪窦宪使人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于上东门9.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说有错的一项是A. 世为乡里著姓著姓:大户人家,有名望的人家。
B. 吏以棱掩蔽兴病掩蔽:隐瞒,不报告。
C. 咸委疑于畅兄弟委疑:嫁祸,将怀疑栽诬到别的人身上。
D. 棱典案其事,深竟党与深竟:深入结交。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韩棱出身于世宦家庭,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他曾建议他的父亲把家里多余的钱财散发给了叔伯兄弟,受到乡里好评。
B. 韩棱为颍川郡功曹时,太守葛兴生了病,他暗自代葛兴处理政事,前后有两年的时间,所发布的政令都很恰当。
C. 肃宗章帝特别奖赏给了尚书韩棱、仆射郅寿、尚书陈宠三人各一把宝剑,并亲自为这三把宝剑取名为龙渊、汉文、椎成。
D. 侍中窦宪倚仗窦太后而作威作福,朝臣都争相谄媚窦宪,韩棱正直不阿,在窦宪倒台后,又主持窦宪案件的追查工作,几个月不休息。
11.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棱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
(5分)译:②夫上交不谄,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
(5分)译:四、文言翻译题(5分)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注释①杇(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
③诛:责备。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2分)⑵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分)五、古诗鉴赏题(6分)咏雪联句谢安谢朗谢道韫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朗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注]: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连续歌咏),安大笑乐。
13、(1)你觉得谢朗和谢道韫所写咏雪诗句中,哪句更好些?请简要分析。
(3分)(2)假设你是一位编剧,请你将《咏雪联句》诗中的内容改写成一个电影小剧本,其中包括人物对话、动作,场景描写等内容。
(3分)六、名句默写题(7分)14、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15、羁鸟恋旧林,_____ 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16、,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17、位卑则足羞,。
《师说》18、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9、《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题(13分)从曹操说起唐弢①近来对曹操讨论得很热闹.②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想到戏台上的那个大白脸,以及和这个脸谱相应的一些特定的性格:权诈,奸险,骄横……,简直是一个大坏蛋。
可是,几个历史学家出来替他翻案了,说他不但是好人,而且还是一个民族英雄;也有人不同意,认为他既有功,又有罪,历来就毁誉参半。
不过对戏台上乃至小说里的那个“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奸雄,却又一致认为与历史上的曹操不相符。
这就牵涉到一个创作上的问题: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