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6.63 KB
- 文档页数:3
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与对策《黑龙江日报》孙平20120813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在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资源禀赋的实情下,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加和宏观经济稳定,以农民为主体、市场为基础、政府为依托,提升资源禀赋结构、转化经济比较优势、实现农业竞争优势的历史过程。
该内涵包括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目标、三个主体、三个阶段”。
其中,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三个目标是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加和宏观经济稳定。
发展现代农业所依靠的三个主体是家庭、市场和政府。
从动态的角度看,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农业资源禀赋结构优化、经济比较优势转化、农业竞争优势深化三个阶段的辩证统一。
从外延上讲,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则包含了农业发展的城镇化、生态化、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合作化、市场化。
一、我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有着先天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水利资源优势是关键因素,生态资源优势是天然保障,科技装备优势是制胜法宝,农垦和森工两大系统具有农业生产、管理的体制优势,有利于率先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和农业现代化。
虽然我省有以上诸多方面优势,但应看到,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资源禀赋优势逐渐流失。
一是农民素质与现代农业要求不相适应。
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最能动的要素,能不能完成由传统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型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成败。
我省农民勤劳、善良、耐吃苦,但不得不承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文化知识相对落后、小农意识较为强烈和卫生保健意识淡薄等不足。
这些不足与现代农业的高技术性、开放性、合作性等特点不相吻合,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
土地、水等生产要素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生产要素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的产出。
我省农业在水资源的使用上存在过度开采、浪费、污染等现象,近几年较为严峻的旱情和水资源管理的效率也让人堪忧。
关于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发展智慧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从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的背景和对黑龙江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智慧农业在黑龙江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前景。
最后通过分析智慧农业示范项目的案例,总结出智慧农业为黑龙江农业带来的新机遇,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智慧农业对黑龙江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智慧农业、黑龙江、发展、问题、对策、前景、示范项目、机会、支撑1. 引言1.1 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的背景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农业大省,农业发展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农业生产效率、品质和环保要求的需求。
发展智慧农业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黑龙江省庞大的农业资源优势。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具有发展智慧农业的良好基础。
二是黑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引导措施,积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三是黑龙江农民的接受能力和意识逐渐提升。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农民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和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同时农民的需求和意识也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黑龙江智慧农业必将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1.2 智慧农业对黑龙江的重要性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黑龙江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智慧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运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24【作者简介】张宏雷(1966—),男,高级农艺师,硕士,北大荒农垦集团九三分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垦区的两次“特指性”讲话,既肯定了北大荒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又明确指出了北大荒的发展方向,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
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提出“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分析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大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抓好农业科技工作,提高科技引领能力,笔者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一、农业科技对黑龙江垦区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的重要意义(一) 抓好农业科技工作是现代农业“大基地”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垦区视察时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批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指出“无论到什么时候,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都是黑龙江的首要政治任务”。
北大荒集团(总局)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稳定粮食产量为前提,以提升粮食产能为根本”。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承担起北大荒“压舱石”的重任已经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九三分公司如何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提升粮食产能,承担起“国家队”的责任和使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守聪书记强调“要明晰北大荒的战略定位,承担起‘国家队’的责任和使命,要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加强种植基地建设,确保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到位,依靠科技提高作物产量”。
集团(总局)提出了实施“四藏”发展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管”“藏粮于外”,指导现代农业“大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2020年,九三分公司党委在农业工作会上提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北大荒大基地建设,争当北大荒旱作农业大基地建设的排头兵”。
关于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问题与对策研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
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黑龙江省在农业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农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需求,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黑龙江省需要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以此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围绕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的问题和对策展开研究。
一、问题分析1.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为主,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的特点比较明显。
这种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提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还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生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也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2. 缺乏智能化农业生产手段在智慧农业技术方面,黑龙江省还存在着相对滞后的现象。
虽然一些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但整体上仍然缺乏智能化农业生产手段和系统。
目前,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传统机械设备,缺乏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这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
由于缺乏现代化的信息化系统和技术支持,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决策也比较滞后,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和需求的多样化。
3. 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在农业生产中,黑龙江省需要面对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会对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智慧农业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如何在发展智慧农业的过程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1.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黑龙江省要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推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向智慧农业的发展方向转变。
应鼓励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引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8农场经济管理 (2018/8)Farm Economic Management【作者简介】代琳(1987—),男,助理研究员,博士,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
【通讯作者】熊然(1970—),男,政工师,硕士,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垦区有机农业发展及对策研究代琳1 王秀涛2 熊然1*(1.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 2.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摘要】 黑龙江垦区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战略基地,在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深化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产品结构的改革,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内生发展,以绿色、健康、安全为切入点,发展有机农业有助于全面提高垦区职工综合收入及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对于丰富市场有机农产品和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垦区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 黑龙江垦区;有机农业;对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对于保障和提升国民综合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近些年诸如地沟油、镉大米、三聚氰胺等食品问题频繁出现,消费者对于安全食品的迫切需求以及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愈发被关注和重视。
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作为目前最为健康和安全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和终端产品,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巨大。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
有机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升农田耕地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对于诸如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有机农产品认证等有机对应关联产业等均有提及。
文件的出台及整个消费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倒逼农业源头进行转型升级,由过去粗放式“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和发展。
同时,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而其中有机农业作为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势必将成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头雁”和实现目标的“先行军”。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发展优势及对策研究作者:刘建生邵晓梅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21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疆土辽阔造就了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这也使得各个地区存在不同的优势和特点。
尤其是在农业方面,作物的生长受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大。
黑龙江省垦区位于我国东北部,有着极好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再加上市场的发展与人才优势,使得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发展有着众多优势。
1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1.1 农业资源和环境优势黑龙江省垦区总面积约为5 万km2,其中耕地面积有202.55 万hm2,可见耕地资源十分充足。
该地区的水资源储备量为116.7 亿m3,每年的降水量平均为500 mm 左右。
黑龙江省垦区土地开发比较晚,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十分高,土壤几乎没有遭到污染,退化情况也比较轻,这为黑龙江省垦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持的基础。
另外,黑龙江垦区冬季比较寒冷,夏季温热多雨,有着极强的自然净化能力,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垦区有着世界比较著名的三江平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比较多。
垦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全国其他地区之上,其中的黑土、黑钙土及草甸土等占据了总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
正是因为这些自然资源,所以当地盛产大豆、小麦、马铃薯及水稻等,同时还有甜菜、亚麻及烤烟等经济作物。
广阔的疆土和肥沃的耕地让垦区的农业具备了更多的优势,这也是垦区发展农业的天然优势[1]。
1.2 贸易和基础设施优势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其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这个地理优势让黑龙江省垦区的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贸易优势,农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广泛,而且可以远销国外。
与此同时,自黑龙江省垦区建成后就进行了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当地的大江大河防洪能力与抗涝能力符合标准,这样就消除了相应的隐患,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增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2]。
而且自垦区农业发展以来,垦区农业机械水平在不断提升,这些基础设施让垦区农作物的播种和收割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