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 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PPT(第2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204.68 KB
- 文档页数:15
第2课时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笔记▷教学内容教科书P59例2,完成P59“做一做”,P63“练习十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2.在观察、实验中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具三角尺和学具三角尺,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中间加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看看图中哪儿有三角形。
(课件出示图片)【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课件中相应显示学生找到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找出事物中的三角形,感受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为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积累经验。
师:我们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东西都被设计成三角形,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做能使物体更加牢固……师:这里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2)]二、动手操作,理解感知1.从唯一性的角度初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件出示教科书P59例2。
(1)学生拿出小棒动手操作。
(2)小组内交流汇报结果。
(3)推选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只能摆出一种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却能摆出多个形状、大小不同的四边形。
师:我们摆出的三角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拿出形状相同的教具三角尺和学具三角尺让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角度确定形状,边长确定大小。
师:都是同样长的小棒,为什么四边形就能摆出那么多种呢?【学情预设】结合刚才观察三角尺的经验,学生能得出:角度发生了改变,使得形状会随之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和观察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三角形的3条边确定了,其相应的形状、大小也就确定了,所以无论怎么围,所围的三角形大小、形状不变;而围出的四边形大小、形状可以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