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新兴力量的崛起”
- 格式:ppt
- 大小:215.00 KB
- 文档页数:24
第14讲新兴力量的崛起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纲] 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课标] 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新兴力量的崛起1.欧洲一体化进程(1)背景①经济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欧洲经济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②现实需要: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2)经济一体化②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影响: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2.迅速兴起的日本(1)原因①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②外交上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保护,发展对外经济。
③重视________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④80年代以后,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②______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④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进入泡沫经济时代,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3)影响: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开始谋求“______________”。
3.东方巨龙的腾飞(1)发展历程①1949~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③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虽遇到过挫折,但依然取得了较大发展。
④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很大损失。
十五新兴力量的崛起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南通模拟)下面为欧洲共同体部分项目共同财政支出统计示意图。
据此推断,对当时欧共体的合作解读正确的是( )A.缩减社会保障规模B.加大农业领域协作C.重在政治经济一体化D.统筹应对经济“滞胀”【解析】选B。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65-1967年,欧洲共同体农业基金开支逐年增加,并且所占比例最大,说明这时期欧共体加大农业领域的协作,B正确;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1965-1967年,欧洲共同体的行政开支、社会基金开支、农业基金开支,没有体现缩减社会保障规模的信息,并且社会基金开支在这时期没有明显的变化,A错误;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欧共体主要合作领域是经济一体化,没有加强政治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材料无法体现政治一体化的信息,C错误;“滞胀”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无关,D错误。
2.从1959年起,法国采取一系列步骤逐步脱离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先是将海军撤出北约组织,并拒绝美国在其领土储存核武器。
1966年,法国最终退出北约组织。
这表明( )A.法国意图摆脱美国恢复大国地位B.意识形态色彩不再影响外交决策C.欧洲一体化冲击美国的霸权地位D.法国欲谋求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解析】选A。
法国退出北约组织的原因在于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和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摆脱美国的控制,故选A;从时间上判断这一时期意识形态色彩不影响外交不符合史实,排除B;欧洲一体化是欧洲的联合,材料仅涉及法国的对外政策,与欧洲一体化无关,排除C;材料是法国退出北约未体现其谋求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排除D。
3.(2021·淮安模拟)1991年12月9日至10日,欧洲理事会成员国在荷兰举行会议,会议明确了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具体时间表,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第一次表明了使欧洲共同体本身获得防务能力和防务手段的愿望。
第13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纲要求] 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两极格局瓦解。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考点一 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思维导图] 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思维发散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霸权的衰落史料一 (20世纪)6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大批涌入欧洲,欧洲的公司董事、银行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官员们和各国政府都充分了解这种局势。
他们认为,建立更大的公司来对付日益激化的国际竞争是关键所在。
——《跨国公司》如果听任美国工商企业在我们西欧国家的关键工业部门称王称霸的话,那么,西欧和英1.欧共体 的产生 与发展2.迅速兴起 的日本3.东方巨龙 的腾飞改革开放 前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中国4.不结盟 运动的 兴起国都不会有光明的前途。
决定西欧工业发展和速度的将不是我们,而是他们了。
——英国首相威尔逊的讲话(1969年11月) 解读史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的根源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保障自身经济安全、提高经济竞争力,并不仅仅是要摆脱美国的控制。
史料二1965~1972年,欧洲共同体国家出口增加了158%,而美国的出口只增加了8 0%;1972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13.4%,欧共体为33.7%。
——《世界当代史》解读史料表明欧洲联合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地位,促进了世界经济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史料三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展开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
解读史料反映了日本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从而冲击了两极格局,成为世界多极化的推动因素。
史论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四大力量(1)欧洲走向了联合,欧共体成立,开始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2)日本崛起,经济的发展使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3)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文句歧义探因(教师中心稿)
在教师中心稿中,文句的歧义可能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词语歧义:某个词语可能有多个意思,如果没有提供足够的上下文,读者可能会产生歧义。
比如,“他向她举起手”这句话,不清楚是要表达他向她打招呼还是要掌掴她。
2. 句子结构歧义:同一组词语的重排、加点等可能导致句子的结构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歧义。
比如,“我看见她的小狗在阳台玩。
”这句话中,“在阳台玩”可以理解为小狗在阳台上玩耍,也可以理解为我看见她的小狗在阳台上发生了一些事情。
3. 修辞手法歧义: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或修辞性表达中常见,但如果不恰当地运用,可能会导致歧义。
比如,使用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某个概念,如果读者对该概念的理解和作者的意图不一致,就会产生歧义。
4. 上下文缺失:如果前文或后文的信息缺失,可能会导致读者无法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比如,“他打了我”,缺乏上下文信息,不清楚是要表达他对我进行了暴力行为还是打电话给我。
为了避免文句的歧义,作者在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词语使用准确:选择词语时应避免多义词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或者通过上下文来明确词语的意思。
2. 保持句子结构清晰:句子的结构应该简明清晰,不要因为语序调整或标点使用不当而导致歧义。
3. 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果使用修辞手法,应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并与作者的意图保持一致,避免过于抽象或隐晦。
4. 提供足够的上下文信息:在写作时,应确保前后文的信息充足,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句子的意义,并避免产生歧义。
考点24 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欧共体的产生与发展1.原因在两极格局下,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国家只有走联合之路,才能使欧洲得到稳定与发展。
2.进程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年,以上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20世纪80年代之后,共同体的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
[轻巧识记]欧共体的形成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原因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
2.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年代末,日本经济低迷,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3.外交政策的变化: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政府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试图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束缚,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思维发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霸权的衰落内容链接点政治西欧、日本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受到了苏联、西欧、军事侵越战争失败日本的严重挑战,经济上与西欧、日本形成竞争局面,外交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军事、科技上受到了苏联的挑战,迫使美国调整外交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战略科技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三、东方巨龙的腾飞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年“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到1966年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较大的发展。
十七新兴力量的崛起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该文件的签署( )A.制止了苏联向西欧的扩X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C.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D.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解析】选B。
制止苏联向西欧扩X的是马歇尔计划,故A错误;由“无内部边界”“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等信息可知,题干叙述的是欧盟,它推动了欧洲的政治一体化,故B正确;欧共体已经在1967年建立,故C错误;欧盟成立时,“冷战”已经结束,故D错误。
2.(2020·某某模拟)学界一般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的作用和影响,会因其作为“中间地带”的战略地位不复存在而削弱。
但从1961年以来,其成员国已由最初的25国发展到1993年的107国和目前的120国。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目的不断增加反映了 ( )A.冷战在一定时期内的长期存在B.南北对话与合作向纵深发展C.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速度加快D.第三世界国家存在共同利益【解析】选D。
1961年以来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目的不断增加说明其实力并没有因为冷战结束后自身战略地位的改变而削弱,进而说明其发展的根源不在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在于彼此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故选D;1993年冷战已经结束,且从材料中“但从1961年以来”这一转折表述可知,材料强调的并不是冷战带来的影响,排除A;不结盟运动体现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即南南合作,而南北对话指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排除B;区域经济集团化指的是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而形成的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不符合题意,排除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