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 格式:pdf
  • 大小:893.74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张宗麟的社会化课程论
幼稚园的课程应该是社会化的课程,课程实施中应注 意培养儿童互助与合作的精神以及顾到别人的思想。
以学科分类为依据,把幼稚园的课程分为:音乐、 游戏、故事、谈话、手工、常识等。
以儿童活动为依据,将幼稚园课程内容分为:开始 的活动、身体上的活动、家庭的活动、社会的活动及技 巧的活动。
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 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课程内容:内容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 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他把活教育的 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即健康活动、社 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
二 中国近现代幼稚教育观的转变
课程组织: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强调了单元整合的课程观; 课程实施: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 教育方法:以“做”为中心,重视直接经验。
(二)幼稚教育的平民化、中国化
陶行知:要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张宗麟:把幼稚教育运动转向劳苦大众的队伍,平民子女也应受到 教育。 陈鹤琴:创办幼稚园应有自己的主张,适应中国国情。
感谢 聆听 ~
(二)幼儿园课程理论的转变
1.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幼稚园课程是给三周岁到六周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 的预备。 课程的目的:联系孩子们的旧观念,以引起新观念,更谋其旧经验 的打破和新经验的建设。 课程的组织:注重课程的整体性,课程各科的界限应以混合为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中国近现代幼稚教育观的转变 2.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理论
陶行知
一 中国现代儿童观的革新
(二)儿童不是“小人”
陈鹤琴通过对其子多年的观察研究,结合西方 心理学相关理论,提出儿童不是“小人”,其心理 与成人不同,具有自身独特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 中国近现代幼稚教育观的转变
(一)幼稚教育目的的转变
中国近现代处于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幼稚教育的目的经历了从最 初以儿童为本位的价值选择,到抗战时期对民族振兴这一特殊使命强调 的转变。
学前教育学 授课教师:杨晓萍
第三章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 | 学习单元二

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思
主要 内容
一 中国现代儿童观的革新 (一)尊重与解放儿童
父母对子女应“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 放”,具体做到:理解孩子、指导孩子、解放孩子。
鲁迅
儿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 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 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三 中国近现代幼稚教育机构化、平民化和中国化思路
(一)儿童公育思想
康有为: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一整套儿童公育的思想,设想 了从胎教到幼儿教育的完整学前公共教育体系。 蔡元培:指出应实行学前儿童公育,并设想了从胎教院到乳儿院进而到 蒙养院的一整套学前教育体系。
三 中国近现代幼稚教育机构化、平民化和中国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