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
- 格式:ppt
- 大小:12.17 MB
- 文档页数:15
中国画
简称“国画”。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民族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
用笔墨和国画颜料在宣纸或绢上作画。
题材有人物、山水、花卉等诸多画种;技法有工笔、写意、水墨等手段;有钩皴点染、阴阳向背、虚实等表现形式来描绘物象;取景视野宽广。
有屏幛、卷轴、扇面等画幅形式,还有独特的装裱工艺。
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与诗文、书法和篆刻相结合,互相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形式和风格的艺术特征。
——《中国百科大辞典》。
第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高考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解读】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要考查汉字字体的特点及演变,具有代表性的画家。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本考点主要考查京剧的形成历程和艺术特点、【课堂学习】一、汉字与书法艺术(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汉字的起源2、演变脉络3、总趋势和过程总趋势:过程:古文字和隶楷阶段延伸:甲骨文特点:1,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同时字体的结构,长短,大小都没有定势。
2,由于处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过渡,所以字形变化非常大,常常一个字就有很多种写法且象形意味比较大,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
金文:在甲骨文之后,出现了新的字体,这种字体多是铸在青铜器上,故称为铭文或钟鼎文,也叫金文。
这种字体盛行于西周,其产生时代和甲骨文相差无几。
但与甲骨文相比,它的成熟度已大大提高。
篆书(大篆):又称籀文,相传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所创,是一种较为统一的文字,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小篆: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
缘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书同文”。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
隶书: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
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
楷书: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
因其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的书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思考: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两个阶段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_______,很少追求书法审美功能;自觉阶段:魏晋开始,臻于成熟。
兼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泰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下图“五岳独尊”石刻所示的书法艺术为( )A.楷书B.隶书C.行书D.草书解析:观察“五岳独尊”字体,可以看出其具有规范雄伟,结构严谨的特点,符合楷书的风格。
答案:A2.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平假名ぁいうえおかぎくけこA.C.柳公权D.怀素解析:日文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分别是根据中国草书和楷书的偏旁所创立的。
从表中的日文写法来看,其与草书最相似。
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擅长草书的书法家是唐代的怀素。
答案:D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
其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发展B.社会思潮变化C.传统文化影响D.社会上层倡导解析:宋代封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活跃。
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镇的大量出现,市民阶层产生并逐渐壮大,反映市民文化需求的世俗化文艺形式出现,在绘画领域表现为风俗画的出现。
答案:A4.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下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解析: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答案:A5.某学者指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北京的贵族、官员十分多B.各地商人在北京建立会馆C.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解析:根据材料“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可知,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起源: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
(2)形成: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4)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判断正误(1)我国汉字演变的规律是由复杂到简单,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
( √)(2)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楷书,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的。
( ×)2.书法(1)发展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特点: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3)艺术形式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深化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征(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3)它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种类: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3.发展历程(1)远古时代:中国画起源,代表作有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从萌芽走向成熟,代表作有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3)魏晋:士大夫画家提出“以形写神”等绘画理论,代表作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4)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代表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以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5)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6)元明清: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