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过梁圈梁挑梁
- 格式:pptx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46
砌体结构安排典型·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之阳早格格创做7.3.1 墙梁包罗简收墙梁、连绝墙梁战框收墙梁.可区分为启沉墙梁战自启沉墙梁.7.3.2 采与烧结一般砖战烧结多孔砖砌体战配筋砌体的墙梁安排应切合表7.3.2的确定.墙梁估计下度范畴内每跨允许树立一个洞心;洞心边至收座核心的距离αioioi.对于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心宜树立正在相共位子,并宜上、下对于齐. 表7.3.2 墙梁的普遍确定,门窗洞上心至墙顶的距离没有该小于0.5m;0i4 h w—墙体估计下度,按原典型第7.3.3条与用;h b—托梁截里下度;l0i—墙梁估计跨度,按原典型第7.3.3条与用;b h—洞心宽度;h h—洞心下度,对于窗洞顶至托梁顶里距离.7.3.3 墙梁的估计简图应按图7.3.3采与.各估计参数应按下列确定与用:1) 墙梁估计跨度l0(l oinni)或者l c(l ci)二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洁跨,l c(l ci)为收座核心线距离.对于框收墙梁,与框架柱核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2) 墙体估计下度hw,与托梁顶里上一层墙体下度,当h w>l0时,与h w=l0(对于连绝墙梁战多跨框收墙梁,l0与各跨的仄衡值);3) 墙梁跨中截里估计下度H0,与H0=h wb;4) 翼墙估计宽度b f,与窗间墙宽度或者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没有大于3.5h(h为墙体薄度)战l0/6;5) 框架柱估计下度H c,与H c=H cnb;H cn为框架柱的洁下,与前提顶里至托梁底里的距离.7.3.4 墙梁的估计荷载,应按下列确定采与: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 启沉墙梁(1) 托梁顶里的荷载安排值Q1、F1,与托梁自沉及原层楼盖的恒荷载战活荷载;(2) 墙梁顶里的荷载安排值Q2,与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沉,以及墙梁顶里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战活荷载;集结荷载可沿效率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3) 自启沉墙梁墙梁顶里的荷载安排值Q2,与托梁自沉及托梁以上墙体自沉.2 动工阶段托梁上的荷载1) 托梁自沉及原层楼盖的恒荷载;2) 原层楼盖的动工荷载;3) 墙体自沉,可与下度为的墙体自沉,启洞时尚应按洞顶以下本质分散的墙体自沉复核;l0max为各估计跨度的最大值.7.3.5 墙梁应分别举止托梁使用阶段正截里装载力战斜截里受剪装载力估计、墙体受剪装载力战托梁收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装载力估计,以及动工阶段托梁装载力验算.自启沉墙梁可没有验算墙体受剪装载力战砌体局部受压装载力.7.3.6 墙梁的托梁正截里装载力应按下列确定估计:1 托梁跨中截里应按钢筋混凝土偏偏心受推构件估计,其直矩M bi及轴心推力N bti可按下列公式估计:对于简收墙梁,对于连绝墙梁战框收墙梁,式中 M li—荷载安排值Q1、F1效率下的简收梁跨中直矩或者按连绝梁或者框架分解的托梁各跨跨中最大直矩;M2i—荷载安排值Q2效率下的简收梁跨中直矩或者按连绝梁或者框架分解的托梁各跨跨中直矩中的最大值;αM—思量墙梁推拢效率的托梁跨中直矩系数,可按公式(7.3.6-3)或者(7.3.6-6)估计,但是对于自启沉简收墙梁应乘以0.8;当公式(7.3.6-3)中的时,与;当公式(7.3.6-6)中的时,与ηN—思量墙梁推拢效率的托梁跨中轴力系数,可按公式(7.3.6-5)或者(7.3.6-8)估计,但是对于自启沉简收墙梁应乘以0.8;式中,当时,与φM—洞心对于托梁直矩的效率系数,对于无洞心墙梁与1.0,对于有洞心墙梁可按公式(7.3.6-4)或者(7.3.6-7)估计;αi—洞心边至墙梁迩来收座的距离,当αioi时,与αioi.2 托梁收座截里应按钢筋混凝土受直构件估计,其直矩Mbj可按下列公式估计:式中 M1j—荷载安排值Q1、F1效率下按连绝梁或者框架分解的托梁收座直矩;M2j—荷载安排值Q2效率下按连绝梁或者框架分解的托梁收座直矩;αM—思量推拢效率的托梁收座直矩系数,无洞心墙梁与0.4,有洞心墙梁可按公式(7.3.610)估计,当收座二边的墙体均有洞心时,αi与较小值.7.3.7 对于正在墙梁顶里荷载Q2效率下的多跨框收墙梁的框维持,当边柱的轴力不利时,应乘以建正系数1.2.7.3.8 墙梁的托梁斜截里受剪装载力应按钢筋混凝土受直构件估计,其剪力V bj可按下式估计:式中 V1j—荷载安排值Q1、F1效率下按连绝梁或者框架分解的托梁收座边剪力或者简收梁收座边剪力;V2j—荷载安排值Q2效率下按连绝梁或者框架分解的托梁收座边剪力或者简收梁收座边剪力;βv—思量推拢效率的托梁剪力系数,无洞心墙梁边收座与0.6,中收座与0.7;有洞心墙梁边收座与0.7,中收座与0.8.对于自启沉墙梁,无洞心时与0.45,有洞心时与0.5.7.3.9 墙梁的墙体受剪装载力,应按下列公式估计:式中 V2—正在荷载安排值Q2效率下墙梁收座边剪力的最大值;ζ1—翼墙或者构制柱效率系数,对于单层墙梁与1.0,对于多层墙梁,当时与1.3,当或者树立构制柱时与1.5,当时,按线性拔出与值;ξ2—洞心效率系数,无洞心墙梁与1.0,多层有洞心墙梁与0.9,单层有洞心墙梁与0.6;h t—墙梁顶里圈梁截里下度.7.3.10 托梁收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装载力应按下列公式估计:式中ξ—局压系数,当ξ>0.81时,与ξ=0.81.当bf/h≥5或者墙梁收座处树立上、下领悟的降天构制柱时可没有验算局部受压装载力.7.3.11 托梁应按混凝土受直构件举止动工阶段的受直、受剪装载力验算,效率正在托梁上的荷载可按第7.3.4条的确定采与.7.3.12 墙梁除应切合原典型战现止国家尺度《混凝土结构安排典型》GB 50010的有闭构制确定中,尚应切合下列构制央供:1 资料1) 托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第没有该矮于C30;2) 纵背钢筋宜采与HRB335、HRB400或者RRB400级钢筋;3) 启沉墙梁的块体强度等第没有该矮于MU10,估计下度范畴内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第没有该矮于M10.2 墙体1) 框收墙梁的上部砌体房屋,以及设有启沉的简收墙梁或者连绝墙梁的房屋,应谦脚刚刚性规划房屋的央供;2) 墙梁的估计下度范畴内的墙体薄度,对于砖砌体没有该小于240mm,对于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没有该小于190mm;3) 墙梁洞心上圆应树立混凝土过梁,其收启少度没有该小于240mm;洞心范畴内没有该施加集结荷载;4) 启沉墙梁的收座处应树立降天翼墙,翼墙薄度,对于砖砌体没有该小于240mm,对于混凝土砌块砌体没有该小于190mm,翼墙宽度没有该小于墙梁墙体薄度的3倍,并与墙梁墙体共时砌筑.当没有克没有及树立翼墙时,应树立降天且上、下领悟的构制柱;5) 当墙梁墙体正在靠拢收座31跨度范畴内启洞时,收座处应树立降天且上、下领悟的构制柱,并应与每层圈梁连交;6) 墙梁估计下度范畴内的墙体,每天可砌下度没有该超出1.5m,可则,应加设临时收撑.3 托梁1) 有墙梁的房屋的托梁二边各一个启间及相邻启间处应采与现浇混凝土楼盖,楼板薄度没有宜小于120mm,当楼板薄度大于150mm时,宜采与单层单背钢筋网,楼板上应少启洞,洞心尺寸大于800mm时应设洞边梁;2) 托梁每跨底部的纵背受力钢筋应通少树立,没有得正在跨中段直起或者截断.钢筋交少应采与板滞连交或者焊交;3) 墙梁的托梁跨中截里纵背受力钢筋总配筋率没有该小于0.6%;4) 托梁距边收座边l0/4范畴内,上部纵背钢筋里积没有该小于跨中下部纵背钢筋里积的1/3.连绝墙梁或者多跨框收墙梁的托梁中收座上部附加纵背钢筋从收座边算起每边蔓延很多于l0/4;5) 启沉墙梁的托梁正在砌体墙、柱上的收启少度没有该小于350mm.纵背受力钢筋伸进收座应切合受推钢筋的锚固央供;6) 当托梁下度h b≥500mm时,应沿梁下树立通少火仄腰筋,曲径没有该小于12mm,间距没有该大于200mm;7) 墙梁偏偏启洞心的宽度及二侧各一个梁下h b范畴内曲至靠拢洞心的收座边的托梁箍筋曲径没有宜小于8mm,间距没有该大于100mm(图7.3.1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与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与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与烧结多孔砖砌体与配筋砌体得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得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得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
对多层房屋得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得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得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得高度,带阁楼得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得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得距离不应小于0、5m;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 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 h—洞口宽度;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得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
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与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得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得距离l c(l 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与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得平均值);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得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与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得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得距离。
7、3、4 墙梁得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使用阶段墙梁上得荷载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得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得恒荷载与活荷载;(2) 墙梁顶面得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得恒荷载与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得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关于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的理解设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7章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7.1 圈梁第7.1.1条为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可按本节规定,在墙中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第7.1.2条车间、仓库、食堂等空旷的单层房屋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 1)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2)砌块及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第7.1.3条宿舍、办公楼等多层砌体民用房屋,且层数为3~4层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
当层数超过4层时,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其他楼层处应在所有纵横墙上每层设置。
第7.1.4条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房屋,除按本节规定设置圈梁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第7.1.5条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4)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 ,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oi。
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h—洞口宽度;h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
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 墙梁计算跨度l0(l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n(1.1lni)或lc(lci)两者的较小值;ln (lni)为净跨,lc(l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c (l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w >l0时,取h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hw+0.5hb;4) 翼墙计算宽度b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c ,取Hc=Hcn+0.5hb;H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2) 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doc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砌体结构设计中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的设计规范和指导原则,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原则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建筑法规及标准。
考虑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
适应环境因素和使用要求。
设计前准备1. 资料收集收集地质、气候、环境等相关资料。
了解建筑用途和使用要求。
2. 结构分析对建筑结构进行整体和局部分析。
确定结构的荷载和受力特点。
3. 材料选择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砌体材料。
确定混凝土、钢筋等辅助材料的规格和性能。
圈梁设计1. 圈梁功能圈梁用于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 设计要求确定圈梁的位置、尺寸和配筋。
考虑圈梁与墙体的连接方式。
3. 施工要点确保圈梁的施工质量。
监督圈梁的浇筑和养护。
过梁设计1. 过梁功能过梁用于支撑墙体上部的荷载,防止墙体开裂。
2. 设计要求确定过梁的尺寸、配筋和支承方式。
考虑过梁的耐久性和承载力。
3. 施工要点监督过梁的安装和固定。
确保过梁与墙体的连接牢固。
墙梁设计1. 墙梁功能墙梁用于支撑墙体和楼板的荷载。
2. 设计要求确定墙梁的布局、尺寸和配筋。
考虑墙梁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施工要点监督墙梁的施工过程。
确保墙梁与墙体和楼板的连接质量。
挑梁墙梁设计1. 挑梁墙梁功能挑梁墙梁用于支撑悬挑结构的荷载。
2. 设计要求确定挑梁墙梁的长度、配筋和支承方式。
考虑挑梁墙梁的抗弯和抗剪能力。
3. 施工要点监督挑梁墙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确保挑梁墙梁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设计计算详细介绍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的设计计算方法。
包括荷载计算、材料性能、结构分析等。
结构试验与检测介绍结构试验和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确保结构设计满足安全和性能要求。
附件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
设计计算示例和模板。
结构试验与检测的记录表格。
结语通过遵循本规范进行砌体结构设计,可以确保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的结构安全、经济和耐久,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
7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7.1 圈梁7.1.1对于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的房屋,可按本节规定在砌体墙中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
7.1.2厂房、仓库、食堂等空旷单层房屋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1,砖砌体结构房屋,檐口标高为5m~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2,砌块及料石砌体结构房屋,檐口标高为4m~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3,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当未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时,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7.1.3住宅、办公楼等多层砌体结构民用房屋,且层数为3层~4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
当层数超过4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
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7.1.4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结构房屋,除按本节规定设置圈梁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舰定。
7.1.5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可靠连接。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3,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不小于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3。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
纵向钢筋数量不应少于4根,直径不应小于10mm,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4,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面积另行增配。
7.1.6采用现浇混凝土楼(屋)盖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层数超过5层时,,除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一道圈梁外,可隔层设置圈梁,并应与楼(屋)面板一起现浇。
关于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的理解设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7章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7.1 圈梁第7.1.1条为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可按本节规定,在墙中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第7.1.2条车间、仓库、食堂等空旷的单层房屋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 1)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2)砌块及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第7.1.3条宿舍、办公楼等多层砌体民用房屋,且层数为3~4层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
当层数超过4层时,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其他楼层处应在所有纵横墙上每层设置。
第7.1.4条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房屋,除按本节规定设置圈梁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第7.1.5条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4)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
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 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 h—洞口宽度;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
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2) 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砌体结构中墙梁、过梁、挑梁、圈梁详解
砌体结构中墙梁、过梁、挑梁、圈梁详解
一、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其目的是
为了增强建筑的整体刚度及墙身的稳定性。
圈梁与一般的混凝土梁受力不同,只需按构造配筋即可。
二、过梁
过梁是砌体结构房屋墙体门窗洞上常用的构件,它用来承受洞口顶面以
上砌体的自重及上层楼盖梁板传来的荷载。
一般将过梁按简支梁计算。
过梁分三种:
1)砖拱过梁:平拱、弧拱,
2)钢筋砖过梁:正常砌筑砖墙时中间夹钢筋
3)钢筋混凝土过梁
三、墙梁
墙梁由钢筋混凝土托梁和梁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砌体墙组成的组合构件。
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墙梁是由托梁与其上部计算范围内的墙体的组成体。
在计算中,墙梁要
考虑到托梁以上墙体对结构的影响,要计算墙体对托梁刚度的有利影响。
墙梁和圈梁一样,都不是典型意义的梁。
四、挑梁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为了支承挑廊、阳台、雨篷等,常设有埋入砌体墙
内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构件。
显然,挑梁应按悬臂梁计算。
五、过梁、圈梁、墙梁、悬挑构件及墙体的构造措施(1)、常用的过梁有砖砌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类。
作用在过梁上的荷载有墙体荷载和过梁计算范围内的梁板荷载。
根据过梁的工作特性和破坏形态,砖砌过梁应进行跨中正截面和支座斜截面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过梁应进行跨中正截面和支座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以及过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2)、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各类砌体房屋中均应按规定设置圈梁。
对圈梁的构造要求是为了保证圈梁作用发挥。
(3)、墙梁按承受荷载可分为承重墙梁和非承重墙梁;按支撑条件可分为简支墙梁、框支墙梁和连续墙梁。
墙梁设计时应满足一般规定的要求以及对材料、墙体、托梁、开间等方面的构造要求。
(4)、影响墙梁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有:墙体的高跨比、托梁高跨比、砌体和混凝土强度、托梁纵筋配筋率、剪跨比、墙体开洞情况、支承情况以及有无翼墙等。
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墙梁将会发生弯曲破坏、斜拉破坏、斜压破坏、局压破坏等几种破坏形态。
因此,墙梁应分别进行使用阶段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墙体受剪承载力和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以及施工阶段托梁承载力验算。
自承重墙梁可不验算墙体受剪承载力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
(5)、针对挑梁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挑梁应进行抗倾覆验算、承载力计算和挑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其中抗倾覆验算应作为重点。
(6)、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时,除进行墙柱的承载力计算和高厚比验算外,还应满足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这是为了保证结构的耐久性,保证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
(7)、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收缩变形和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为了防止和减轻墙体的开裂,除了在房屋的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外,还可以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经过工程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的措施。
四、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1)、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分为纵墙承重方案、横墙承重方案、纵横墙承重方案和内框架承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