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小文段翻译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308.50 KB
- 文档页数:33
一、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翻译1.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2. 古之人,其度量必大,其志气必高,其心志必一。
(《孟子·离娄下》)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二)翻译下列句子,要求翻译准确、通顺。
1.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左传·宣公十五年》)3.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史记·项羽本纪》)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5.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二、答案(一)翻译1. 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 古代的人,他们的度量必定宏大,他们的志气必定高昂,他们的心志必定专一。
3.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才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4.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5.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二)翻译下列句子,要求翻译准确、通顺。
1. 谈笑间,有学问渊博的文人,交往中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2. 千里长堤,因为小小的蚁穴而崩溃。
3. 听到风声和鹤鸣,都疑心是追兵,把草木都当成了敌人。
4.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5.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
嘉祐..末,为监察御史。
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
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
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神宗即位,徙知庐州。
熙宁三年,至京师。
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
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
”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
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1)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2)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
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
太和四年,丁父忧..免。
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三年正月,进阶金紫,食邑七百户。
帝延英谓宰臣曰:“人传符谶之语,自何而来?” 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
”帝又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当时还得力否?”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
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
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古人拔卒为将,非治平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
”宣宗即位,征拜吏部尚书。
大中二年,自潮阳还,至岳州病,一日而卒,时年六十六。
赠左仆射,谥.曰孝穆。
(节选自《旧唐书·杨嗣复》,有删改)(1)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
(2)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
高考前短小文言文翻译训练(答案附后)(一) 精短 精选 精练 1.鼠 画 逼 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6),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何 充王含作庐江郡(1),贪浊狼籍(2)。
王敦(3)护(4)其兄,故(5)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6)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7),在坐正色(8)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9)。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10),充晏然(11),神意自若(12)。
(摘自《世说新语》)3.悦 谀欲阿(7)其意,故(8)从旁与人偶语(9)曰:“凡居民上者(10),类(11)喜人谀,惟(12)阿主(13)不然,视(14)人誉篾如(15)也耳。
”其令耳之(16),亟召吏前(17),抚膺高蹈(18),加赏(19)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20)昵之有加(21)。
(摘自《应谐录》)4.吝啬老人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我倾家瞻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摘自《笑林》)5.争雁昔(1)人有睹雁翔者(2),将援(3)弓射之,曰:“获则烹(4)。
其弟争曰:“舒雁(5)烹宜(6),翔雁燔(7)宜。
”竞斗而讼(8)于社伯(9)。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10)。
已而(11)索(12)雁,则凌(13)空远(14)矣。
(选自《应谐录》)6.齐人乞食(见课本)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1)者。
其良人(2)出,则必餍(3)酒肉而后反(4)。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5),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6)来,吾将瞷(7)良人之所之也。
高考文言文翻译精选精练65篇1、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卧薪尝胆_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少时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母曰“欲唆汝。
高考文言文翻译精选精练67篇1、王充市肆博览原文:(王)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三上”作文原文: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3、林逋论学问原文: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小文段阅读译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小文段阅读参考译文26.黄福米从20多岁开始努力学习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
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
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
”他于是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
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
他家很贫穷,他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皇甫谧)性格恬静,没有奢望,并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已的事业,自已取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等论著。
后来得了风痹症,仍然手不释卷。
27.挖一面墙借光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文名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
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
”“鼎”是匡衡的小名。
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
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
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短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 夫妻者,人之大伦也。
如乐之和,不可失和也。
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 楚人三闾大夫,忠而不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二、翻译要求:1. 翻译要准确、通顺,力求做到“信、达、雅”。
2. 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地名、官职等。
3. 对于省略、倒装等特殊句式,要适当添加或调整。
三、答案:1. 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受到饥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所作所为受到干扰,这样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变得坚韧,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 从前,关于师道的传承已经很久没有了!想要让人们没有疑惑是很困难的!3. 夫妻关系,是人们非常重要的伦理关系。
就像音乐的和声一样,不能失去和谐。
4.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5. 楚国的大夫屈原,忠诚却不被任用,忧虑忧愁,思考深奥的问题,因此创作了《离骚》。
四、注意事项:1.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含义,以及句子的结构。
2. 要注意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如省略、倒装等。
3. 在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使翻译后的句子通顺、流畅。
供稿:山东省阳信第二高级中学单云军251800文言小文段翻译训练【学前指导】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
“信”是说要把古人文章的意思“原汁原味”忠实地表达出来;“达”是说翻译出来后事理要通达,表述要晓畅;“雅”是说要把古人作文、说话的“妙处”表现出来。
对于高考文言翻译,特别强调“直译”。
直译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文章的意韵,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中去,表达的方式和风格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
为强化对此法的要求,便于记忆,可熟记这段顺口溜:文言翻译重直译,字字句句要落实;各类名词可照抄,古义现代词语替;被动省略补清楚,倒装成分把位移;遇到虚词想周详,把准语气要流利。
如果从操作层次讲,文言文翻译还可用这几个词来概括其方法:留:人名、地名、职称、物称、年号等,照搬不译。
替:找出最恰当的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移:调整倒装的语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去的部分。
删:删去不需译、不能译的个别词语,如发语词等。
猜:对多义实词在文中的准确义项,尤其是未曾露面的某一个词的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合理猜测。
【实战演练】(特别注意加点的词)一、阅读下列短文,翻译划线句子。
鹬蚌相争赵且.伐燕。
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①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②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③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翻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短文,翻译划线句子。
孟子谓齐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1、守约轩记(明)祁顺①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
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
余曰:“善哉,先生之名轩也。
《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
斯约也,用之于身而身修,行之于家而家齐,传之于后可以纳子孙于无过之地。
约之义其大矣哉。
”②世有侈然自放者,骄肆而流荡,盘乐而荒汰,踰分渎礼,罹愆致咎,君子无取焉。
君子存之心者,确乎其不放;行之身者,介乎其不苟。
至于一事一物,莫不道义之是循,礼法之是遵。
故居处取其蔽风雨,而不慕乎高堂广厦也;饮食取其充饥渴,而不尚乎食前方丈也;衣服取其适寒暑,而不愿乎轻裘文绣也。
一榻虽小,容身之外吾何求?百亩匪多,恒产之外吾何忧?寂澹而优游,谨饬而清修,其外由由,其中休休①。
行寡悔而言寡尤,视彼踰分渎礼者,奚啻《韶》濮之与薰莸②。
③先生循理安分,躬俭勤而蹈规矩,盖无忝于约之义矣。
所以修其身、齐其家,以贻其后,又焉往乎不获哉?余以是而知名轩之善也。
虽然,自守非难,而能世其家范为难。
请为先生记之,俾揭于轩,匪徒昭示于今,抑后之人将有所观感,而相守于无穷也。
④于是乎书。
[注]其外由由,其中休休:由由,愉悦的样子。
休休,安乐的样子。
②《韶》濮之与薰莸:《韶》,即《韶》乐,风格雅正。
濮,古水名,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
薰,一种香草。
莸,一种臭草。
翻译:东莞有位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的人,叫谢叔仁,曾经用约字作为轩的名字。
他的儿子谢济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趁机求我的文章,为守约轩作记。
我说:“好,先生用约作轩的名字。
《论证》不是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的人很少。
’这个约,施用在自身,则自身得到修养,施行在家庭,则家庭得到治理,传给后代可以将子孙后代放入没有过错的地方。
约的意义很大呀。
”世间有放纵自己的人,骄横而放荡、耽于游乐而荒废时间,越过礼分,冒犯礼仪,招致过错、罪责,君子不会这样做的。
君子把约放在心里,就会坚定而不放纵;在自身中实行,就会耿直而不随便。
至于对等一事一物,没有不遵循道义,遵守礼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
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
”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
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开皇初进爵为侯。
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
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
(选自《隋书·卢恺传》,有删改)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
年二十始读书。
家贫,燃薪代烛。
耕陇上,辄挟册以诵。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
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
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
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
母丧,服阕,起故官。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
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
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
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
”(选自《明史·杨爵》,有删改)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高考翻译文言文小段训练及答案1第一篇:高考翻译文言文小段训练及答案1文言文翻译练习1、【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上海卷)2、【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4、【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5、【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6、【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7、【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8、【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
随着高考的临近,文言文作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本文将结合高考真题,为大家提供一篇文言文片段翻译训练。
原文:甲子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翻译:甲子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客人一起乘船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徐徐吹来,水面平静,没有波澜。
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吟诵《明月》中的诗句,歌唱婉约的章节。
不久,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与天空相接。
任凭一片芦苇随意漂流,跨越万顷浩渺的江面。
解题思路:1. 理解原文大意:首先要理解原文的大意,了解文章的背景、人物、事件等。
本段文字描绘了苏轼与客人在赤壁下游玩时,欣赏月光的景象。
2. 理解重点词语: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如“甲子”、“既望”、“泛舟”、“属客”、“诵”、“窈窕”、“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纵”、“凌”、“茫然”等。
3. 翻译技巧: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技巧:(1)直译:将原文中的词语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
(2)意译: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发挥,使翻译更加通顺。
(3)保留古文特色:在翻译过程中,适当保留古文特色,如对仗、排比等。
翻译示例:甲子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客人一起乘坐小船在赤壁下游玩。
轻柔的微风缓缓吹拂,江面平静,没有一丝波澜。
他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吟诵《明月》中的诗句,歌唱婉约的章节。
不久,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江面上弥漫着白茫茫的雾气,水光与天空相接。
任凭一片芦苇随意漂流,跨越万顷浩渺的江面。
通过以上翻译训练,相信同学们对文言文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中⽂⾔⽂精短翻译练习25篇 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中⽂⾔⽂精短翻译练习25篇,希望能够帮助⼤家学习好⽂⾔⽂这个内容。
⾼中⽂⾔⽂精短翻译练习25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范仲淹⼆岁⽽孤,母贫⽆靠,再适常⼭朱⽒。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沃⾯。
往往糜粥不充,⽇昃始⾷,遂⼤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诵⽈:当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翻译:范仲淹⼆岁的时候死了⽗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的朱家。
(范仲淹)长⼤以后,知道了⾃⼰的⽣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头偏西才吃⼀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讲道:“当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 2、陈蕃愿扫除天下 原⽂:藩年⼗五,尝闲处⼀室,⽽庭宇芜岁。
⽗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孺⼦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陈藩⼗五岁的时候,曾经独⾃住在⼀处,庭院以及屋舍⼗分杂乱。
他⽗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他,对他说:“⼩伙⼦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陈藩说:“⼤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任。
不能在乎⼀间屋⼦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原⽂: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徐令彪之少⼦也。
为⼈有⼤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辩,⽽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丈夫⽆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张骞⽴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语段翻译答案一、[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三、[译文]孟于年小的时候,东边邻居杀猪,孟子问他母亲说:“东邻家杀猪干什么?”母亲说:“要给你吃。
”他的母亲懊悔而自语道:“我怀着这个孩子的时候,席子不端正我就不坐,割肉割不方正我就不吃,我是从胎中就教育他啊,现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我却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讲信用。
”就向邻家买了些猪肉做给孟子吃,以证明没有欺骗他(或说得是实话)。
四、[解析]“诣门”,登门拜访;“俊才”,才智出众;“清称”,有声誉的人;“通”,通报。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
登门拜访的,都是当时才智出众,有声誉的人和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