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验指导6-光照
- 格式:pdf
- 大小:145.22 KB
- 文档页数:16
工业工程实验指导书之环境照明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工业环境中的照明情况进行实际测试与分析,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工业工程中员工的工作效率的影响,并为环境照明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实验器材•光照度计•光源(荧光灯、白炽灯等)•可调光源控制器•笔记本电脑•数据记录软件(如Excel)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确保实验室的环境符合安全要求,并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将光照度计校准至标准状态。
2. 实验设计1.确定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测试点位。
2.确定光照度测试的区域范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操作1.设置光源的亮度和颜色温度,并将光源放置于测试区域。
2.使用光照度计测量不同测试点位的光照度,并记录下来。
3.在每个测试点位停留一段时间,观察工人的工作状态和表现,并记录相关信息。
4. 数据处理与分析1.将实验数据导入数据记录软件,并进行整理和统计。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工作效率和员工表现的差异。
3.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稳定性。
2.实验过程中需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3.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注意实验操作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
5.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器材设备,并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光照条件下工人的工作效率与表现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工人的工作效率更高,且工作表现更加稳定。
而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照条件下,工人的工作效率会出现下降。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为工业工程中的环境照明设计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源的类型、光照度的初始值、工作人员的个体差异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环境照明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后续的实验中对更多因素进行考察,并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
气象学实验指导书王彬、马元丹编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10月目录实验一辐射、日照时数的观测 (3)实验二温度的观测 (6)实验三空气湿度的测定 (9)实验四气压和风的观测 (12)实验一辐射、日照时数的观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测定辐射强度和日照数的仪器及其观测原理,掌握测定辐射强度与日照时数方法。
【实验仪器】总辐射表、直接辐射表、散射辐射表、净辐射表、暗筒式日照计等。
【实验内容】1气象辐射量:(1)太阳短波辐射:总辐射:水平面上,天空2π立体角所接收的太阳直接辐射和短波散射辐射之和。
短波反射辐射:总辐射到达地面后被下垫面向上反射的那部分短波辐射。
(2)地球长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大气以长波形式向下发射的那部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球表面以长波形式向上发射的辐射(3)全辐射:短波辐射与长波辐射之和(4)净全辐射:太阳与大气向下发射全辐射和地面向上发射的全辐射之差值。
2辐射强度测量原理:使用的辐射传感器一般都为热电型,传感器由感应面和热电堆组成。
当感应面吸收辐射能而增热时,使下部的热电堆两端形成温度差,热电堆产生电动势。
当辐照度E越强,热电堆两端的温差就越大,输出的电动势V也就越大,他们的关系基本是线性的。
V=KE3辐射强度观测:辐射联合支架上辐射表的安装位置图短波总辐射表直接辐射表散射辐射表净全辐射表4日照时数的观测日照时数:定义为太阳直接辐射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W/m-2的各段时间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日照时数主要应用于表征当地气候,描述过去天气状况等。
可照时数:只在无任何遮蔽件下,太阳从某地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光线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
日照百分比=(日照时数/可照时数)×100%5日照计的安装:日照计应安装在东南西三面无障碍物,终年从日出到日没阳光均能照射的空旷地点,安装时底座应保持水平,底座的南北线与地理正北对准,使管口朝北,这样表明管筒轴在子午面内,在正午日光恰好从两个小孔同时进入筒内。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照分析技术在众多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光照分析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光照分析检验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学习光照分析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认真阅读了有关光照分析的文献资料,对光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还参加了实习单位组织的安全培训,了解了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
2.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光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光照设备的结构、功能及其操作方法,并协助导师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 样品制备:我参与了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处理,学会了如何确保样品在光照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光照实验: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多个光照实验,掌握了实验操作流程和数据采集方法。
(4) 数据分析:我学会了使用相关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了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3. 实习过程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实验操作不熟练、数据处理方法不熟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积极向导师请教,并查阅相关资料,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光照分析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处理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
2. 实习反思回顾实习过程,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提高:(1) 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由于实习时间有限,我对某些实验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多加练习。
(2) 数据分析能力:虽然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方法,但还需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3) 学术素养:在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方面,我还需加强学术素养的培养,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光学实验设计高中生物教案
年级:高中生物
目标:通过本实验设计,学生将能够理解光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材料:
1. 白底反射板
2. 照明设备(如手电筒)
3. 直尺
4. 墨水笔
5. 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将白底反射板平放在桌子上。
2. 将照明设备(手电筒)放在离反射板一定距离处,将其打开。
3. 使用直尺在反射板上标记出几个不同位置的点。
4. 选择一个标记点,将反射板倾斜一定角度,观察光线在反射板上的反射情况。
5. 用墨水笔在反射板上标记出光线的入射和反射方向。
6. 尝试调整光线的角度和位置,记录下不同情况下的反射情况。
7.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线的反射规律,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关系。
8. 结合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讨论实验结果。
拓展实验设计:
1. 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质地的反射板,比较它们对光线的反射情况。
2. 探究不同光线入射角度和反射光线角度之间的关系。
3. 研究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评估方式: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分析思路。
3. 老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的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实验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光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会在实验中培养观察和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光照性实验报告范文实验背景光照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居住环境的光照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估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和分析不同光源及照明条件下的光照性能,了解光照水平与室内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人眼的影响,为优化室内照明设计和环境布局提供参考。
实验目的1. 测量不同光源下的光照强度,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2. 研究不同照明条件对人眼视觉的影响。
3. 评估不同任务场景下的光照需求。
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 光照度测量仪:用于测量光源的光照强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 光源:选取红、绿、蓝三种颜色的LED灯,并设置不同的亮度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光照条件。
- 实验台:用于放置光源和光照度测量仪。
实验步骤1. 将光照度测量仪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对其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选择一种光源(如红色LED灯),将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3. 打开红色LED灯,并调节亮度使其达到适度的光照强度。
4. 使用光照度测量仪对红色LED灯的光照强度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5. 重复步骤2-4,分别测试绿色LED灯和蓝色LED灯。
6. 对测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光源之间的光照强度差异。
7. 进一步讨论不同照明条件对人眼视觉的影响,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评估和建议。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颜色和亮度的LED灯的光照强度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颜色的光源具有不同的光照强度。
在相同亮度下,红色LED灯的光照强度较低,而绿色和蓝色的光照强度相对较高。
这与光的波长和频率有关,红光的波长较长,光照强度相对较弱。
2. 在相同色温下,不同亮度的光源具有不同的光照强度。
随着亮度的增加,光照强度也相应增加。
这与光源的功率和亮度调节有关。
3. 不同的照明条件对人眼视觉有着明显的影响。
较强的光照强度可能导致眩光和视觉疲劳,而过弱的光照强度则会影响视觉的清晰度和舒适度。
光照试验百科光照试验是一种用来测试材料或产品在光照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的实验方法。
光照试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材料科学、光电子学、建筑工程、汽车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中。
光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暴露材料或产品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现,评估其耐候性、抗衰老性、光稳定性和颜色稳定性等特性。
通过对材料或产品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和寿命,从而指导材料的选用和产品的设计。
光照试验通常包括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两种方式。
人工光源试验常用的光源有紫外灯、氙灯和荧光灯等,可以模拟不同光谱分布和光照强度的条件。
自然光源试验则是利用自然光照进行测试,通常使用阳光模拟器或天气仪来模拟不同季节、不同地点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照情况。
光照试验中最常见的是紫外光照试验,其原理是利用紫外光的能量和辐射来模拟太阳辐射中的紫外成分。
紫外光照试验可以评估材料或产品的耐候性和抗紫外性能,特别适用于塑料、橡胶、涂料、涂层和纺织品等材料的测试。
紫外光照试验可以模拟材料在户外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紫外光下的情况,通过测量材料的颜色变化、物理性能变化和化学性能变化等指标,评估其耐久性和可靠性。
除了紫外光照试验,光照试验还包括其他类型的试验,如可见光照试验和红外光照试验等。
可见光照试验主要用于评估材料或产品的颜色稳定性和光稳定性,通过测量颜色的变化和光谱的变化来评估材料的耐久性。
红外光照试验主要用于测试材料或产品对红外辐射的响应和性能,特别适用于红外传感器、红外镜头和红外涂层等产品的测试。
光照试验的结果通常以实验数据和测试报告的形式呈现。
实验数据包括材料或产品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指标,如颜色变化、物理性能变化和化学性能变化等。
测试报告则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包括材料或产品的性能评估、推断和建议等内容。
光照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测试方法,可以评估材料或产品在光照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光照试验,可以了解材料或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和寿命,为材料的选用和产品的设计提供指导。
照度实验报告照度实验报告一、背景作业场所的合理采光与照明,对生产中的效率、卫生和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工作场所设计中的重要项目,无论是天然采光还是人工照明,其主要目的都是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必需的视觉条件。
适当的照度设计应遵循工效学的原则,使照度设置达到保证物体的轮廓立体视觉,有利于辨认物体的高低,深浅,前后远近及相对位置,有利于眼睛的辨色能力,有利于大视野,降低疲劳、减少错误和工伤事故的发生。
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主体视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但照度值提高到使人产生眩光时,会降低工作效率。
此外,利用照明设计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根据场所功能的需求,可使光环境对人产生兴奋或抑制的作用。
在绿色照明理念的指导下,人工照明应考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二、实验目的正确熟悉和使用照度计,采集光环境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判断光环境的照度是否合理,假如不合理则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三、实验场所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二楼大厅自习室四、实验要求1、照度采集2、对自习室的照度情况进行分析3、分析光照度合理性,并提出改善措施五、分析1、主观分析、主观评价调查数据、主观评价结果分析A、计算每个项目的评分S(n): S(n)=式中,S为第n个项目的评分P为第m个状态的分值,其中,P=0,P=10,P=50,P=100,V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第m个状态所得的票数。
所以:S(1)=S(2)=S(3)=S(4)=S(5)=S(6)==16.4=10.8=12.4=12.=12.4=12.6S(7)=S(8)=S(9)=S(10)=B、计算总的光环境指数SS==9.2=8.2=9.4=10式中,W为第n个评价项目权值,设其权值均为1所以:S=11.4为了便于分析和确定评价结果,本方法将光环境质量按光环境的指数范围分为四个质量等级,其质量等级的划分及其含意如下表所示:因为102、客观分析、照度采集现场在进行照度值测量的时间点上我们选择了一个晴朗的下午2点~3点之间,光照十分充足,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就没有对阴天和晚上进行测量和分析。
初中化学光照反应教案
课题:光照反应
目标:了解光照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反应在光照条件下的变化
一、知识点:
1.光照反应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受光照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3. 光解反应:某些物质在受光照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
二、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引出光照反应这一概念。
2.讲解:介绍光照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在光照条件下的特点。
3.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光照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化学反应在光照条件下的变化。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光照反应对生物活动的重要性。
三、作业:
1.请学生总结光照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思考:光照反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什么?
以上为光照反应的初中化学教案范本,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主编张立军参编(按姓氏汉语拚音)樊金娟郝建军刘延吉阮燕晔朱延姝旷旷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室2004年1 月序实验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植物生理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教改探索,认为实验课教学要注意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使学生熟悉实验工作;实验内容要有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到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的设计、实验报告的写作,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多个方面。
本学期的实验教学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一部分。
所有的实验都设计成研究型的,有适当的处理,并尽可能的设置重复。
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解释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
在本次编写的实验指导中我们给出了大量的思考题,有的涉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的涉及实验技术的应用,有的涉及实验方法的应用扩展;此外,我们还要求实验报告的形式类似于正式发表的科研报告,并附有写作说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科研论文的能力。
为了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对每个实验还都给出相应的记录方式。
本学期是我们教研室首次按这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组织教学,希望广大同学配合,也希望相关专业老师、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广大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张立军2004 年1月30日2014年12月29日 1附:参加教学改革人员:刘延吉郝建军樊金娟朱延姝阮燕晔康宗利付淑杰于洋目录Section 1(1h)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简介1.教学目的2.教学要求和考核3.实验内容介绍4.实验室安全要求Section 2(6h)一、植物的光合速率测定-----改良半叶法二、植物叶绿素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Section 3(6h)三、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四、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甲烯蓝法Section 4(6h)五、植物抗逆性鉴定----电导率仪法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Section 5(4h)七、植物组织硝态氮含量的测定Section 6(4h)八、植物呼吸酶活性测定2旷旷附录一、如何写实验报告二、简单常用的生物统计公式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四、电导率仪的操作Section 1(1h)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简介1.教学目的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及其生理机制都是通过实验揭示的。
最新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教案在本次的科学实验教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光合作用的效率。
实验目的:1.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测定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3.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 活体水培植物(如绿萝)- 光照强度可调节的光源- 光合作用测定仪器(如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温度计- 计时器- 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首先,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光依赖反应和光合磷酸化。
2. 将水培植物置于光照强度可调节的光源下,并确保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保持恒定。
3. 使用光合作用测定仪器测量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效率,记录数据。
4. 分别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如低、中、高),每种强度下让植物光照一定时间(如30分钟),并记录光合作用的速率。
5. 通过对比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分析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6.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以直观展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效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讨论:- 分析为什么光照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 讨论在自然界中,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如何适应。
- 探讨光合作用效率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该能够得出结论: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会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但超过某一阈值后,效率的提升将不再明显,甚至可能因为光抑制现象而下降。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植物生理和优化作物生长条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