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按得票顺
- 格式:docx
- 大小:37.17 KB
- 文档页数:17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奖项,每年由中国政府颁发,以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项目。
以下是近年来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2019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研究与应用。
2. 高效抗体药物创新与产业化。
一等奖:1. 煤矿瓦斯综合利用与安全高效开采技术。
2. 重大疫苗研发与应用。
3.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关键技术。
4.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与装备。
5. 高性能计算及应用。
6.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7.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8.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2018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
2. 重大疫苗创新与应用。
一等奖:1.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
2.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
3. 高性能计算与应用。
4.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5.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6.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技术与产业化。
7.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2017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
2. 重大疫苗创新与应用。
一等奖:1.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
2.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
3. 高性能计算与应用。
4.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5.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6.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技术与产业化。
7.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以上只是近几年的部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每年都会有更多优秀的项目和个人获得这一荣誉。
这些奖项的颁发不仅是对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认可,也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对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项目进行表彰的重要奖项。
根据你的要求,以下是近年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
1.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由某大学研究团队完成。
"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由某医药企业研发团队完成。
2.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高速铁路技术与应用",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完成。
"新一代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由某通信研究院团队完成。
3.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化",由某汽车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完成。
"高效农业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由某农业科研院所团队完成。
4.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新型节能建筑技术与应用",由某建筑设计院团队完成。
"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与策略研究",由某医疗研究院团队完成。
以上仅是近年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一部分获奖项目,每年都有众多优秀的科技成果获得这一殊荣。
这些项目的获奖不仅代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起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项目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医药、交通、通信、能源、农业、建筑等。
这些项目的获奖是多个团队和个人长期努力的结果,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022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施工)获奖名单-图文施工组织设计(1项)序号1主要完成人卜楠楠、刘卫未、高元仕、刘天津津塔项目施工组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广达、王龙、王建利、戚兵、织总设计展有限公司葛冬云、王晶、周宇项目名称完成单位2022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施工)获奖名单一等奖(4项)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员许慧、汪嗣活、穆亦龙、杨海林、徐华、董生义、姜秀鹏、罗煌勋、郑迪、牛妞、孙磊高锦林、闫子才、唐俊、伍军、姚松柏、周新亚、刘明友、李飞、赵大昭、王玉林、黄新、李光均、周运志、项进、叶雄、谢庆、刘剑斌、陈自力、雷宇、董兆昆、胡云晖、吴耀勇、唐勇、谭晓春、王立忠、王正洪郭海、许满吉、王春河、刘逢、王同成、陈训明、王家亮、吴艳青、张启革、田宏伟、李剑祥、贾广武、刘俊洋南极中山站工程综合施工技中铁建工集团国际工程1术研究公司大跨度单主缆宽幅悬索桥施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工技术研究限公司23深圳北站工程关键施工技术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长距离全断面砂卵石地层盾4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构高效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盾构分公司【备注:颁奖会时一等奖上台领奖,二三等奖不上台领奖】二等奖(25项)序号5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员6789101112131415成都银泰中心大型建筑赵亚军、刘火明、申雨、何小江、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工程绿色施工集成技术栋、李锋、陈界羽限公司研究与应用常乃超、胡国伟、吴士民、张民栓、高速铁路深水基础大跨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军、王勇周、王志峰、张俊兵、汪度钢桁斜拉桥成套施工中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国权、王晓明、翟建平、田军、付小技术有限公司莲、赵海波、周秋来杨煜、吉明军、辛建珍、魏振、王建大跨度桥式框架结构与营、夏克平、郑明、徐华锋、何锁岩、空间钢结构逆做施工技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沈智涛、杨安平、吴超、雷志东、李术研究杏、郝岭、高超、林森、丁少龙、陈忠兵张海燕、赵鹍鹏、范万祥、叶绍其、活动支架辅助不变幅架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郭熙冬、王明銮、赵则锋、王湘桥、梁吊机架设钢箱梁施工司陈爱军、李德彪、彭建萍、江京平、技术王锋、李述宝、潘胜平周予启、左强、刘卫未、葛冬云、卜天津津塔超高层结构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楠楠、路兰、王晶、任常保、詹必雄、造关键技术有限公司王建利、戚兵、王荣国、王维迎、王忠宇洋中央金座工程综合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何穆、王伟、陈敏、梅志超、白进松、施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陈先明、王建春、王欢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方海亮、魏永生、姜国庆、李芳平、广州南站综合施工技术中国中铁航空港集团深申永利圳分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济南铁路徐恭义、梅新咏、王欣德、程应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王庆曾、杨玉泉、龚俊、华敬华、彭跨繁忙铁路斜拉桥创新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振华、朱军、汪晶、徐力、郑腾鲲、设计与施工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武志军、张云昭、郑清刚、马洪刚、司刘子利、谢波、田野李明、张坤、焦宁艳、董燕囡、吴阿超高超大悬挑结构高支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勤、杨立胜、王立玲、王根杰、李鹏撑架体设计与施工关键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程、高媛、叶美平、乔刚、吴梦、童技术有限公司鹏程、刘英营、王传奇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程小春、李俊伟、张利、毕彦春、李团有限公司、济洲、贾磊、齐旭燕、娄生军、郑建太原南站工程综合施工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龙、李波、裴小斌、曾小洋、漆学磊、技术研究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北汪岩、高书艳、京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范恒秀、景兆德、张为和、胡文俊、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符昭星、祁润平、陈一钊、孙宇、魏大桥综合施工技术有限公司瑞芳、何勇、王高平、但唐进、罗孝德、陈勇斌、杨艳、刘涛、潘雪锋闫群东、王军义、张为和、郑波、王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观光轻轨汇流排滑触线学野、刘月峰、李刚、高建峰、杜家16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安装调试技术研究业、尤三伟、王玉萍、张琦、李建荣、有限公司郭新伟、石绍勇、陈朝兵王家祥、陈卓、陈强、盛亮、梁梦秋、复杂环境富水粉土粉砂陈顺勇、杨勇、杨军、刘向阳、林强、17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地层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王安春、邱秀松、何达兵、王军、蒋云华、吴志昊王俊生、于天生、张俊兵、李建成、莞惠城际浅埋暗挖大断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刘荣华、孟涛、高生伟、邵文、杜胜、18面隧道穿越繁华城区饱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夏建勋、张宗喜、赖顺江、张亚涛、和砂层地段施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耿少鹏、汪波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杨基好、刘顺端、宋善岭、栾志强、第四工程公司、陈东、展志永、韩晓成、秦照付、杨整体大宽幅连续梁协作中铁大桥(南京)桥隧诊永兴、崔远新、张必准、程应刚、岳19体系的独塔双索面无背治有限公司、青、吴来义、陈亚丽、杨学臻、赵大索斜拉桥综合施工技术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勇、李桂兰、范言亭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周外男、刘幸福、余本俊、龚辉忠、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大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邱琼海、王立忠、胡军、葛永飞、姜20型沉井基础施工技术司江华、刘爱林、周启辉、覃勇刚、徐乐乐、李化、丁启胜射流风机在城市轨道交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曾臻、陈永江、吴频、钟星灿、刘广21善、刘伊江、叶冲、曹树勇、肖益民通中的运用研究责任公司陈学峰、谭富圣、刘国生、王杨、石复杂地质环境下模筑衬山、吕刚、马福东、刘建友、赵巧兰、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22砌支护法修建地铁车站高玉兰、蒋小锐、李汶京、曹永刚、有限公司综合技术研究王德福、彭斌、韩国俊、文罕、阮松、郭磊、于晨昀张国亮、陈寿根、刘继强、宁锐、付中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深圳地铁5号线盾构法隧漳湖、韩雪峰、薛晖、李顺平、孙义、23公司(原中铁南方投资发道关键技术研究陈登伟、张恒、杨剑、谭信荣、罗石展有限公司)宝、冯义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张早训、苏敬涛、段必海、刘广轩、超高大跨度钢结构精准24限公司、中建二局安装工杨秀云、岳生刚、胡春晖、王红军、安装关键技术程有限公司姚锋强、刘艳峰杨发兵、李新宇、徐小烈、韩友强、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25张谦、杨国富、李军、范贵元、乔广飞檐创新施工技术有限公司宇、陈小茹章军平、郭福元、胡学军、朱雪峰、汤旭东、周伟程、谢智华、卢宗光、低重心转盘式三轴螺旋26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李声伟、殷曼娇、王镇、江仁武、李搅拌钻机关键技术伟、邓德波、王继周、朱睿、张辉、吴平、韦国桐、王涛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自轮运转铺架设备中铁四局集团第八工程27改为公路运输相关技术分公司、中铁科工集团有研究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悬浇梁无走行轨三角挂28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篮施工技术有限公司船型预应力拉索张弦钢29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结构雨棚施工技术贾炳义、谢厚生、潘声啟、马宜宏、殷业锁、周卫国、段启楠、孙立本、邓宇韬、王薇、赵灿、杨磊、翟长青、李杰、姚东升杨保全、南勇、刘延坤、周宪东、谢东、黄永祥、黄华、田新杰、李伟宏、黄埈埈韩锋、王强、韩世春、胡春晓、肖洪、李英杰、朱雯清、江志远、申力三等奖(34项)序号项目名称厦门怡山商业中心工程关30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马磊、曹艳军、张培建、梅晓丽、北大国际医院施工技术创薛刚、曹光、王红媛、郝继笑、31新与应用赵春颖、严蒙、张守磊、高航、王博文轴重30吨黄泛区重载铁路李建华、刘方治、罗强、张良、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32路基基床动力特性分析和王正旺、赵学军、徐伟、陈科军、西南交通大学施工技术研究翁军军、刘睿、赵晓娜、孟庆彬张志明、丁学正、王海兵、张巧350km/h客运专线铁路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芬、王国新、孔维斌、王春阳、33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预制限公司王贵峰、朱银龙、张孟鑫、张龙、施工技术刘飞虎、王东乐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韩海生、吴彬彬、王大奇、张金体外预应力拆装梁膺架法34程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帆、祝西文、白爱民、王双锁、施工现浇箱梁技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程峰、贺阿明伍军、梁超、梅俊、李上寿、刘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制梁绿色高效施工技武生、胡柱奎、赵振波、刘玉波、35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术研究耿治平、帅勇、张宏斌、赵自静、有限公司宁明阳、安徽、白海波李明、张坤、董燕囡、吴阿勤、高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媛、童鹏程、欧阳旭、桂夏麟、汪涛、宜昌东站站房综合施工技36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乔科、肖丽娜、陈浪、王新良、刘英营、术研究有限公司陈小文折叠式整体拼装外爬架施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高波、秦长今、姜海华、梁修青、37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邱树林李晖、王祥玉、王爱平、王欣德、既有线间狭窄地带高空侧中铁十局集团济南铁路杨玉泉、武志军、王广宏、汤德38位拼装架设钢桁梁施工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强、刘文鹏、马洪刚、常春章、术集团有限公司刘子利、支陆锋、刘晓、汪晶完成单位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张明、李毅、蓝永基、李新刚、杜刚、丘华生、苏伟、魏永伟、张家国、龙涛、祝国梁39高速铁路1700吨下承式节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段拼装架桥机研制与应用限公司隧道口零距离运架一体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40(WE-SC900H型)架设铁路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箱梁成套施工技术研究铺架分公司小半径混凝土双曲高环测中铁十局建筑工程有限41试场综合施工关键技术研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究公司超浅埋三孔小净距隧洞下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42穿铁路干线暗挖施工关键中铁六局集团石家庄铁技术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厚软土地基增压式真空43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预压技术研究建设有限公司地下连续墙穿越微承压水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44粉砂层预降水防坍成槽加限公司固技术研究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利用潮汛浮运转体架设团有限公司、451-64米钢桁梁施工技术中铁航空港集团辽宁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太古高速公路西山特长隧团有限公司46道综合施工技术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既有线软土地区站台大跨47度钢管桁架无柱雨棚施工技术高锦林、黄新、周振强、潘华应、姚松柏、孙述灿、赵大昭、朱德军、陈中竹、贾东荣、方中虎、程桂芝赵海、陈永刚、胡正勇、赵新华、高振华、段宝玺、张建忠、鄢雨红、刘小辉、肖冲、张亚松、李凯、王东尹少敏、周宪东、韩传胜、王春光、殷倩倩、杨永兴、黄龙聚、于建利、李玉震、黄娟、陈强强蔡忠泽、董会川、路亮、王二平、付书锋、伍晓兵、汪学军、催铎、王如祥、刘畅、张大彪、王青俭、崔雄飞、孙喜航、李润凤、刘振华、李建强、苗俊杰袁悅、杨子江、高燕平、刘辉、占有志、刘小辉、张丹丹、唐红、武强、余江、胡尧传高锦林、刘习生、范喜德、李晓海、徐修发、韩建东、李海龙、白茂业、徐先达陈建强、曹选珠、杨军、高争气、黄平、马旭、赵立波、杨江海、马超社、郭鸿强王鑫、李讲科、赵德全、闫小龙、邵启亮、王浦成、李飞鹏、张宝聪、赵晓峰、张镐李明坤、贾定袆、尹华松、桑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辉、牛建发、王志强、崔利强、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闫晓光、王重秋、窦发文、柳文工程有限公司波、武微江张宿、韩锋、韩世春、王强、沿海软土地区多紧邻超深48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胡春晓、肖洪、朱雯清、江志远、基坑同步施工技术研究申力卓普周、王江卡、林建平、白继高承压水下复合地层盾构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新、王联江、杨永强、李朝刚、49掘进技术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张华、叶慧萍、王俊英、杨锦、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田黎明、邓文平、李宁、孙彦周、刘小春、樊静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韩大富、何萌、罗战富、王娟平、50建工程T3A航站楼及高架限公司、陕西建工第五建周鹏、王勇、张新元、方晓明桥新技术应用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第十一建设集团有限。
2023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2023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简介三、获奖项目及获奖单位四、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标准五、获奖项目的意义和价值六、结论正文【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为了表彰在建筑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中国建筑学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活动。
本文将介绍 2023 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相关情况。
【2023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简介】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是我国建筑行业最高科技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建筑科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和成果的单位和个人。
该奖项自设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吸引了众多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
2023 年度的科技进步奖评选活动,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个申报项目。
【获奖项目及获奖单位】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2023 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共评选出20 个获奖项目,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多个领域。
其中,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6 项,三等奖 11 项。
获奖单位包括了知名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
【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标准】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程度:获奖项目需要在建筑科技领域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对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2.应用价值:获奖项目需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推广。
3.社会影响:获奖项目在社会上需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形象具有积极作用。
4.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获奖项目需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符合当前国家和行业的政策导向。
【获奖项目的意义和价值】2023 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获奖项目充分体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这些获奖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对于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技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获奖项目的应用和推广也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智能发展,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贡献。
建筑设计获国家科技奖项名单最近,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其中包括了多位建筑设计领域的优秀设计师和团队。
这些获奖项目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多个领域,展现了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实力。
在获奖名单中,有一些项目备受瞩目。
比如,某设计院设计的某大型文化建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了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这个项目的获奖,不仅肯定了设计团队的努力和创新,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建筑设计在文化传承和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还有一些项目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某建筑设计研究所设计的一座绿色建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达到了环保和节能的双重效果。
这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正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除了建筑设计本身的创新,团队合作也是获得国家科技奖的重要因素。
一些大型建筑设计公司和院所,通过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共同攻克了一些技术难题,推动了行业发展和进步。
他们的成功经验表明,建筑设计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在建筑设计领域,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设计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获得国家科技奖的建筑设计项目,既是对过去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引领。
希望更多的建筑设计师能够汲取这些成功项目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建筑设计获得国家科技奖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
这不仅是对设计团队的认可,也是对建筑设计行业的肯定。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建筑设计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3我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我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建筑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的个人、团队和组织。
作为建筑行业的最高荣誉之一,该奖项对于推动建筑科技创新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年的我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将会有什么样的亮点和特点呢?一、作为文章的引言,我们先来谈谈我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是一个重要的专业奖项,旨在激励和推动建筑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该奖项的设立,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行业技术水平,还能够激励更多的科技人才积极投身建筑科技研究与实践,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论文接下来,我们将对2023我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申报条件和流程进行介绍。
申报对象可以是建筑科技领域的科研项目、科技成果、技术发明、科技创新成果等。
申报条件通常包括项目的技术水平、创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申报流程也需要申报者提供相关的申报材料和技术资料,并经过专家评审和公示程序。
经评选产生的获奖项目将在我国建筑学会的官方全球信息湾和相关媒体进行公示,以及颁发奖状和奖金。
三、在文章的核心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2023我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标准和评审流程。
评选标准主要包括项目的技术水平、创新性、实用性、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
评审流程通常由我国建筑学会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和行业知名人士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和打分。
评审过程严格公正,确保了获奖项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四、在文章的后续部分,我们将探讨2023我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关注领域。
未来,我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将更加重视智能建筑、节能环保、绿色施工、低碳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
也将鼓励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为我国建筑科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五、结语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
通过深入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对2023我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申报条件、评选标准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中建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是对我公司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的肯定和奖励。
以下是我公司获得2017年中建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相关内容:一、获奖项目简介我公司获得2017年中建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项目为“xx工程技术创新研究”。
该项目旨在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项目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手段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公司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项目创新亮点1. 针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难题和瓶颈问题,该项目开展了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实践探索,成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2. 项目团队在工程施工管理、材料应用、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创新设计了一系列施工方案和技术流程,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
3. 项目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还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反响。
三、项目成果影响1. 获得2017年中建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为公司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外部认可和奖励,激励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项目成果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和推广,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保障。
3. 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对公司的技术储备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未来展望1.根据上面的内容我公司获得2017年中建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相关项目,接下来续写扩写新内容。
四、未来展望1. 项目获得2017年中建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将进一步激励我公司科技人员团结协作,不断探索技术前沿,开展更多具有重大意义和广泛影响的科技创新项目。
通过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项目成果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和推广,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项目成果的技术推广和转化力度,推动项目成果更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和市场,并促进相关行业技术的普及和进步。
2023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
摘要:
一、引言
二、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设立背景与意义
三、2023 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标准与过程
四、获奖项目及成果展示
五、对建筑行业的推动作用及未来展望
正文:
【引言】
2023 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如期而至,这一奖项旨在表彰那些为我国建筑行业科技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本文将围绕2023 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有关情况展开介绍。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设立背景与意义】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鼓励建筑从业者积极创新,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科技进步奖的评选不仅对获奖者是一种荣誉,同时对整个行业也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2023 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标准与过程】
2023 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评选依然遵循严格的程序和标准。
评选范围涵盖了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设备等多个领域。
参评者需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由评审委员会审定。
整个评选过程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获奖项目及成果展示】
在2023 年的评选中,共有10 个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
这些获奖项目在各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在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建筑工业化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
这些成果的展示无疑为整个建筑行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对建筑行业的推动作用及未来展望】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评选对建筑行业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获奖项目及成果的交流和推广,将有助于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走向更加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014年度中国建筑设计奖获奖名单施工组织设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 天津津塔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卜楠楠、刘卫未、高元仕、刘广达、王龙、王建利、戚兵、葛冬云、王晶、周宇2014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施工)获奖名单一等奖(4项)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员1 南极中山站工程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建工集团国际工程公司许慧、汪嗣活、穆亦龙、杨海林、徐华、董生义、姜秀鹏、罗煌勋、郑迪、牛妞、孙磊2 大跨度单主缆宽幅悬索桥施工技术研究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高锦林、闫子才、唐俊、伍军、姚松柏、周新亚、刘明友、李飞、赵大昭、王玉林、黄新、李光均、周运志、项进、3 深圳北站工程关键施工技术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叶雄、谢庆、刘剑斌、陈自力、雷宇、董兆昆、胡云晖、吴耀勇、唐勇、谭晓春、王立忠、王正洪4 长距离全断面砂卵石地层盾构高效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盾构分公司郭海、许满吉、王春河、刘逢、王同成、陈训明、王家亮、吴艳青、张启革、田宏伟、李剑祥、贾广武、刘俊洋【备注:颁奖会时一等奖上台领奖,二三等奖不上台领奖】二等奖(25项)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员5成都银泰中心大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赵亚军、刘火明、申雨、何小江、李栋、李锋、陈界羽6高速铁路深水基础大跨度钢桁斜拉桥成套施工技术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常乃超、胡国伟、吴士民、张民栓、党军、王勇周、王志峰、张俊兵、汪国权、王晓明、翟建平、田军、付小莲、赵海波、周秋来7大跨度桥式框架结构与空间钢结构逆做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杨煜、吉明军、辛建珍、魏振、王建营、夏克平、郑明、徐华锋、何锁岩、沈智涛、杨安平、吴超、雷志东、李杏、郝岭、高超、林森、丁少龙、陈忠兵8活动支架辅助不变幅架梁吊机架设钢箱梁施工技术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张海燕、赵鹍鹏、范万祥、叶绍其、郭熙冬、王明銮、赵则锋、王湘桥、陈爱军、李德彪、彭建萍、江京平、王锋、李述宝、潘胜平9 天津津塔超高层结构建造关键技术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周予启、左强、刘卫未、葛冬云、卜楠楠、路兰、王晶、任常保、詹必雄、王建利、戚兵、王荣国、王维迎、王忠10 宇洋•中央金座工程综合施工技术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何穆、王伟、陈敏、梅志超、白进松、陈先明、王建春、王欢11 广州南站综合施工技术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航空港集团深圳分公司方海亮、魏永生、姜国庆、李芳平、申永利12 跨繁忙铁路斜拉桥创新设计与施工中铁十局集团济南铁路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徐恭义、梅新咏、王欣德、程应刚、王庆曾、杨玉泉、龚俊、华敬华、彭振华、朱军、汪晶、徐力、郑腾鲲、武志军、张云昭、郑清刚、马洪刚、刘子利、谢波、田野13 超高超大悬挑结构高支撑架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李明、张坤、焦宁艳、董燕囡、吴阿勤、杨立胜、王立玲、王根杰、李鹏程、高媛、叶美平、乔刚、吴梦、童鹏程、刘英营、王传奇14 太原南站工程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程小春、李俊伟、张利、毕彦春、李济洲、贾磊、齐旭燕、娄生军、郑建龙、李波、裴小斌、曾小洋、漆学磊、汪岩、高书艳、15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综合施工技术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范恒秀、景兆德、张为和、胡文俊、符昭星、祁润平、陈一钊、孙宇、魏瑞芳、何勇、王高平、但唐进、罗孝德、陈勇斌、杨艳、刘涛、潘雪锋16 观光轻轨汇流排滑触线安装调试技术研究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闫群东、王军义、张为和、郑波、王学野、刘月峰、李刚、高建峰、杜家业、尤三伟、王玉萍、张琦、李建荣、郭新伟、石绍勇、陈朝兵17 复杂环境富水粉土粉砂地层盾构施工关键技术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王家祥、陈卓、陈强、盛亮、梁梦秋、陈顺勇、杨勇、杨军、刘向阳、林强、王安春、邱秀松、何达兵、王军、蒋云华、吴志昊18 莞惠城际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穿越繁华城区饱和砂层地段施工技术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王俊生、于天生、张俊兵、李建成、刘荣华、孟涛、高生伟、邵文、杜胜、夏建勋、张宗喜、赖顺江、张亚涛、耿少鹏、汪波19 整体大宽幅连续梁协作体系的独塔双索面无背索斜拉桥综合施工技术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公司、中铁大桥(南京)桥隧诊治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杨基好、刘顺端、宋善岭、栾志强、陈东、展志永、韩晓成、秦照付、杨永兴、崔远新、张必准、程应刚、岳青、吴来义、陈亚丽、杨学臻、赵大勇、李桂兰、范言亭20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大型沉井基础施工技术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周外男、刘幸福、余本俊、龚辉忠、邱琼海、王立忠、胡军、葛永飞、姜江华、刘爱林、周启辉、覃勇刚、徐乐乐、李化、丁启胜21 射流风机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运用研究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臻、陈永江、吴频、钟星灿、刘广善、刘伊江、叶冲、曹树勇、肖益民22 复杂地质环境下模筑衬砌支护法修建地铁车站综合技术研究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陈学峰、谭富圣、刘国生、王杨、石山、吕刚、马福东、刘建友、赵巧兰、高玉兰、蒋小锐、李汶京、曹永刚、王德福、彭斌、韩国俊、文罕、阮松、郭磊、于晨昀23 深圳地铁5号线盾构法隧道关键技术研究中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中铁南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张国亮、陈寿根、刘继强、宁锐、付漳湖、韩雪峰、薛晖、李顺平、孙义、陈登伟、张恒、杨剑、谭信荣、罗石宝、冯义24 超高大跨度钢结构精准安装关键技术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张早训、苏敬涛、段必海、刘广轩、杨秀云、岳生刚、胡春晖、王红军、姚锋强、刘艳峰25 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飞檐创新施工技术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杨发兵、李新宇、徐小烈、韩友强、张谦、杨国富、李军、范贵元、乔广宇、陈小茹26 低重心转盘式三轴螺旋搅拌钻机关键技术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章军平、郭福元、胡学军、朱雪峰、汤旭东、周伟程、谢智华、卢宗光、李声伟、殷曼娇、王镇、江仁武、李伟、邓德波、王继周、朱睿、张辉、吴平、韦国桐、王涛27 铁路自轮运转铺架设备改为公路运输相关技术研究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八工程分公司、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贾炳义、谢厚生、潘声啟、马宜宏、殷业锁、周卫国、段启楠、孙立本、邓宇韬、王薇、赵灿、杨磊、翟长青、李杰、姚东升28 悬浇梁无走行轨三角挂篮施工技术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杨保全、南勇、刘延坤、周宪东、谢东、黄永祥、黄华、田新杰、李伟宏、黄埈埈29 船型预应力拉索张弦钢结构雨棚施工技术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韩锋、王强、韩世春、胡春晓、肖洪、李英杰、朱雯清、江志远、申力三等奖(34项)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员30 厦门怡山商业中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张明、李毅、蓝永基、李新刚、杜刚、丘华生、苏伟、魏永伟、张家国、龙涛、祝国梁31 北大国际医院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马磊、曹艳军、张培建、梅晓丽、薛刚、曹光、王红媛、郝继笑、赵春颖、严蒙、张守磊、高航、王博文32 轴重30吨黄泛区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动力特性分析和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李建华、刘方治、罗强、张良、王正旺、赵学军、徐伟、陈科军、翁军军、刘睿、赵晓娜、孟庆彬33 350km/h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预制施工技术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张志明、丁学正、王海兵、张巧芬、王国新、孔维斌、王春阳、王贵峰、朱银龙、张孟鑫、张龙、刘飞虎、王东乐34 体外预应力拆装梁膺架法施工现浇箱梁技术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韩海生、吴彬彬、王大奇、张金帆、祝西文、白爱民、王双锁、程峰、贺阿明35 铁路制梁绿色高效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伍军、梁超、梅俊、李上寿、刘武生、胡柱奎、赵振波、刘玉波、耿治平、帅勇、张宏斌、赵自静、宁明阳、安徽、白海波36 宜昌东站站房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李明、张坤、董燕囡、吴阿勤、高媛、童鹏程、欧阳旭、桂夏麟、汪涛、乔科、肖丽娜、陈浪、王新良、刘英营、陈小文37 折叠式整体拼装外爬架施工技术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高波、秦长今、姜海华、梁修青、邱树林38 既有线间狭窄地带高空侧位拼装架设钢桁梁施工技术中铁十局集团济南铁路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李晖、王祥玉、王爱平、王欣德、杨玉泉、武志军、王广宏、汤德强、刘文鹏、马洪刚、常春章、刘子利、支陆锋、刘晓、汪晶39 高速铁路1700吨下承式节段拼装架桥机研制与应用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高锦林、黄新、周振强、潘华应、姚松柏、孙述灿、赵大昭、朱德军、陈中竹、贾东荣、方中虎、程桂芝40 隧道口零距离运架一体机(WE-SC900H型)架设铁路箱梁成套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铺架分公司赵海、陈永刚、胡正勇、赵新华、高振华、段宝玺、张建忠、鄢雨红、刘小辉、肖冲、张亚松、李凯、王东41 小半径混凝土双曲高环测试场综合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铁十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尹少敏、周宪东、韩传胜、王春光、殷倩倩、杨永兴、黄龙聚、于建利、李玉震、黄娟、陈强强42 超浅埋三孔小净距隧洞下穿铁路干线暗挖施工关键技术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石家庄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蔡忠泽、董会川、路亮、王二平、付书锋、伍晓兵、汪学军、催铎、王如祥、刘畅、张大彪、王青俭、崔雄飞、孙喜航、李润凤、刘振华、李建强、苗俊杰43 深厚软土地基增压式真空预压技术研究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袁悅、杨子江、高燕平、刘辉、占有志、刘小辉、张丹丹、唐红、武强、余江、胡尧传44 地下连续墙穿越微承压水粉砂层预降水防坍成槽加固技术研究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高锦林、刘习生、范喜德、李晓海、徐修发、韩建东、李海龙、白茂业、徐先达45 利用潮汛浮运转体架设1-64米钢桁梁施工技术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集团辽宁工程有限公司陈建强、曹选珠、杨军、高争气、黄平、马旭、赵立波、杨江海、马超社、郭鸿强46 太古高速公路西山特长隧道综合施工技术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王鑫、李讲科、赵德全、闫小龙、邵启亮、王浦成、李飞鹏、张宝聪、赵晓峰、张镐47 既有线软土地区站台大跨度钢管桁架无柱雨棚施工技术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李明坤、贾定袆、尹华松、桑明辉、牛建发、王志强、崔利强、闫晓光、王重秋、窦发文、柳文波、武微48 沿海软土地区多紧邻超深基坑同步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张宿、韩锋、韩世春、王强、胡春晓、肖洪、朱雯清、江志远、申力49 高承压水下复合地层盾构掘进技术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卓普周、王江卡、林建平、白继新、王联江、杨永强、李朝刚、张华、叶慧萍、王俊英、杨锦、田黎明、邓文平、李宁、孙彦周、刘小春、樊静50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3A航站楼及高架桥新技术应用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第十一建设集团有限韩大富、何萌、罗战富、王娟平、周鹏、王勇、张新元、方晓明公司、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华山路桥工程有限公司51 住宅产业化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综合施工技术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郭建军、段必海、陈广玉、纪先志、赵国政、王永生、刘志红、王海波、苏宪新、匡家祥、杨秀惠、冯霞、李黎52 超高层异形结构施工升降平台斜向爬升施工技术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杨发兵、李新宇、徐小烈、韩友强、张谦、杨国富、李军、范贵元、赵淑荣、郭涛53 1-80m钢—混凝土组合桁架梁施工关键技术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胡守正、张金帆、杨忠强、焦广彦、、王兴建、王双锁、元佳、任宏瑞、杨江、李继孝、刘佳、杨琴娜54 高寒地区软硬交互地层长大隧道施工关键技术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赵飞、李波、郑永胜、付志刚、刘茂兵、张恩生、邵建龙、高飞、刘学伟55 建筑施工外墙自升式防护棚的研制与应用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李剑、梁劲松、张欣、董俊里、詹沁霖56 营运铁路架空区段轨道几何形位监测系统研究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吕强、王继伟、冯明辉、方竞、孔军豪、董炬洪、申小虎、祁凤林、翟仪、陈磊、成小康、潘琳、黄辉、马海天、万谱新、陈仁57 高空悬挑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桁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北京有限公司贾磊、张国洪、莫鹍、戴聪峰、罗育峰、姬向阳、李维明、邱满松、刘海峰、房建坤58 绿色办公建筑节能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大学韩伟、王连广、刘丰林、杨佳、刘洋、梁金桥、王振东、李仁强、董世艳、夏志华、焦震59 重载铁路深埋特大断面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张俊兵、许海丰、党世伟、辛振省、贾枝喜、李孝勇、孙伯乐、李冠东、秦德进、李成权、刘国利、苑志军、冯恒旺、袁晓红、李存虎60 在泡沫混凝土中加入保温颗粒等材料的研究山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王荣香、温刚、霍瑞琴、梁建明、邢根保、王建、王宏江、张波、巩丽娟、闫永茂61 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现场制作施工技术中建一局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施林铁、单宝龙、庄斌、任书华62 混凝土保温幕墙技术研究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建伟、栾景阳、胡保刚、张双根、张占强、王紫印、高建筑、李晓军、党孟远、李璟雪63 穿越淤泥地层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林学、李辰、杨会军、于福通、贾建国、李强、胡彬、张新平、李金禹。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申报书(2016年版)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中国建筑学会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类别: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公布名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推荐单位(盖章) 或推荐专家(签章)项目密级定密日期保密期限(年) 定密审查机构主题词学科分类名称1 代码2 代码3 代码所属国民经济行业所属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任务来源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项目起止时间起始:年月日完成:年月日二、项目简介(限1000字,此处的“项目简介”是指申报的成果简介,不是工程项目简介)三、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以内,不要超出)四、第三方评价(限2页以内,不要超出)五、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推广应用情况2.近年直接经济效益单位:万元人民币项目总投资额回收期(年)年份新增销售额新增利润新增税收累计经济效益的有关说明及各栏目的计算依据:(限500字)3.社会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限1000字)六、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获奖项目名称获奖时间奖项名称奖励等级授奖部门(单位)1.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的科技奖励;2.3.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授予的科技奖励。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性别序号出生年月出生地民族身份证号党派国籍行政职务归国人员归国时间工作单位所在地办公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家庭住址住宅电话电子信箱移动电话毕业学校毕业时间文化程度技术职称专业、专长最高学位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自至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限300字)声明本人严格按照《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的有关规定和中国建筑学会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如实提供了本推荐书及相关材料,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不符,本人愿意承担相关后果并接受相应的处理。
本人签名:年月日八、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个人申报项目不填此栏)单位名称所在地排名单位性质传真法人代表单位电话移动电话联系人单位电话移动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限500字)声明:本单位严格按照《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的有关规定和中国建筑学会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如实提供了本推荐书及相关材料,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被推荐项目发生争议,将积极配合工作,协助调查处理。
2023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摘要:一、2023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简介二、2023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三、2023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标准四、2023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影响和意义正文:一、2023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简介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是由中国建筑学会设立,旨在表彰在我国建筑行业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2023 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评选,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了一批在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突出成绩的获奖项目。
二、2023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2023 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共设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
以下是部分获奖项目:一等奖: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应用技术研究2.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二等奖:1.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三等奖:1.新型建筑材料研究与应用2.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三、2023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标准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技术创新程度: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在项目中的应用,以及创新点在行业内的领先程度。
2.技术研究与开发水平:包括项目的研究深度、广度以及解决的技术难题。
3.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包括项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4.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包括项目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程度,以及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前景。
四、2023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影响和意义2023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评选,对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科技创新,激发行业内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积极性,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评选,有助于推动行业内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2014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施工)获奖名单2014年度中国建筑设计奖获奖名单施工组织设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 天津津塔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卜楠楠、刘卫未、高元仕、刘广达、王龙、王建利、戚兵、葛冬云、王晶、周宇2014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施工)获奖名单一等奖(4项)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员1 南极中山站工程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建工集团国际工程公司许慧、汪嗣活、穆亦龙、杨海林、徐华、董生义、姜秀鹏、罗煌勋、郑迪、牛妞、孙磊2 大跨度单主缆宽幅悬索桥施工技术研究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高锦林、闫子才、唐俊、伍军、姚松柏、周新亚、刘明友、李飞、赵大昭、王玉林、黄新、李光均、周运志、项进、3 深圳北站工程关键施工技术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叶雄、谢庆、刘剑斌、陈自力、雷宇、董兆昆、胡云晖、吴耀勇、唐勇、谭晓春、王立忠、王正洪4 长距离全断面砂卵石地层盾构高效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盾构分公司郭海、许满吉、王春河、刘逢、王同成、陈训明、王家亮、吴艳青、张启革、田宏伟、李剑祥、贾广武、刘俊洋【备注:颁奖会时一等奖上台领奖,二三等奖不上台领奖】二等奖(25项)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员5成都银泰中心大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赵亚军、刘火明、申雨、何小江、李栋、李锋、陈界羽6高速铁路深水基础大跨度钢桁斜拉桥成套施工技术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常乃超、胡国伟、吴士民、张民栓、党军、王勇周、王志峰、张俊兵、汪国权、王晓明、翟建平、田军、付小莲、赵海波、周秋来7大跨度桥式框架结构与空间钢结构逆做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杨煜、吉明军、辛建珍、魏振、王建营、夏克平、郑明、徐华锋、何锁岩、沈智涛、杨安平、吴超、雷志东、李杏、郝岭、高超、林森、丁少龙、陈忠兵8活动支架辅助不变幅架梁吊机架设钢箱梁施工技术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张海燕、赵鹍鹏、范万祥、叶绍其、郭熙冬、王明銮、赵则锋、王湘桥、陈爱军、李德彪、彭建萍、江京平、王锋、李述宝、潘胜平9 天津津塔超高层结构建造关键技术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周予启、左强、刘卫未、葛冬云、卜楠楠、路兰、王晶、任常保、詹必雄、王建利、戚兵、王荣国、王维迎、王忠10 宇洋•中央金座工程综合施工技术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何穆、王伟、陈敏、梅志超、白进松、陈先明、王建春、王欢11 广州南站综合施工技术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航空港集团深圳分公司方海亮、魏永生、姜国庆、李芳平、申永利12 跨繁忙铁路斜拉桥创新设计与施工中铁十局集团济南铁路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徐恭义、梅新咏、王欣德、程应刚、王庆曾、杨玉泉、龚俊、华敬华、彭振华、朱军、汪晶、徐力、郑腾鲲、武志军、张云昭、郑清刚、马洪刚、刘子利、谢波、田野13 超高超大悬挑结构高支撑架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李明、张坤、焦宁艳、董燕囡、吴阿勤、杨立胜、王立玲、王根杰、李鹏程、高媛、叶美平、乔刚、吴梦、童鹏程、刘英营、王传奇14 太原南站工程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程小春、李俊伟、张利、毕彦春、李济洲、贾磊、齐旭燕、娄生军、郑建龙、李波、裴小斌、曾小洋、漆学磊、汪岩、高书艳、15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综合施工技术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范恒秀、景兆德、张为和、胡文俊、符昭星、祁润平、陈一钊、孙宇、魏瑞芳、何勇、王高平、但唐进、罗孝德、陈勇斌、杨艳、刘涛、潘雪锋16 观光轻轨汇流排滑触线安装调试技术研究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闫群东、王军义、张为和、郑波、王学野、刘月峰、李刚、高建峰、杜家业、尤三伟、王玉萍、张琦、李建荣、郭新伟、石绍勇、陈朝兵17 复杂环境富水粉土粉砂地层盾构施工关键技术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王家祥、陈卓、陈强、盛亮、梁梦秋、陈顺勇、杨勇、杨军、刘向阳、林强、王安春、邱秀松、何达兵、王军、蒋云华、吴志昊18 莞惠城际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穿越繁华城区饱和砂层地段施工技术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王俊生、于天生、张俊兵、李建成、刘荣华、孟涛、高生伟、邵文、杜胜、夏建勋、张宗喜、赖顺江、张亚涛、耿少鹏、汪波19 整体大宽幅连续梁协作体系的独塔双索面无背索斜拉桥综合施工技术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公司、中铁大桥(南京)桥隧诊治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杨基好、刘顺端、宋善岭、栾志强、陈东、展志永、韩晓成、秦照付、杨永兴、崔远新、张必准、程应刚、岳青、吴来义、陈亚丽、杨学臻、赵大勇、李桂兰、范言亭20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大型沉井基础施工技术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周外男、刘幸福、余本俊、龚辉忠、邱琼海、王立忠、胡军、葛永飞、姜江华、刘爱林、周启辉、覃勇刚、徐乐乐、李化、丁启胜21 射流风机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运用研究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臻、陈永江、吴频、钟星灿、刘广善、刘伊江、叶冲、曹树勇、肖益民22 复杂地质环境下模筑衬砌支护法修建地铁车站综合技术研究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陈学峰、谭富圣、刘国生、王杨、石山、吕刚、马福东、刘建友、赵巧兰、高玉兰、蒋小锐、李汶京、曹永刚、王德福、彭斌、韩国俊、文罕、阮松、郭磊、于晨昀23 深圳地铁5号线盾构法隧道关键技术研究中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中铁南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张国亮、陈寿根、刘继强、宁锐、付漳湖、韩雪峰、薛晖、李顺平、孙义、陈登伟、张恒、杨剑、谭信荣、罗石宝、冯义24 超高大跨度钢结构精准安装关键技术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张早训、苏敬涛、段必海、刘广轩、杨秀云、岳生刚、胡春晖、王红军、姚锋强、刘艳峰25 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度飞檐创新施工技术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杨发兵、李新宇、徐小烈、韩友强、张谦、杨国富、李军、范贵元、乔广宇、陈小茹26 低重心转盘式三轴螺旋搅拌钻机关键技术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章军平、郭福元、胡学军、朱雪峰、汤旭东、周伟程、谢智华、卢宗光、李声伟、殷曼娇、王镇、江仁武、李伟、邓德波、王继周、朱睿、张辉、吴平、韦国桐、王涛27 铁路自轮运转铺架设备改为公路运输相关技术研究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八工程分公司、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贾炳义、谢厚生、潘声啟、马宜宏、殷业锁、周卫国、段启楠、孙立本、邓宇韬、王薇、赵灿、杨磊、翟长青、李杰、姚东升28 悬浇梁无走行轨三角挂篮施工技术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杨保全、南勇、刘延坤、周宪东、谢东、黄永祥、黄华、田新杰、李伟宏、黄埈埈29 船型预应力拉索张弦钢结构雨棚施工技术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韩锋、王强、韩世春、胡春晓、肖洪、李英杰、朱雯清、江志远、申力三等奖(34项)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员30 厦门怡山商业中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张明、李毅、蓝永基、李新刚、杜刚、丘华生、苏伟、魏永伟、张家国、龙涛、祝国梁31 北大国际医院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马磊、曹艳军、张培建、梅晓丽、薛刚、曹光、王红媛、郝继笑、赵春颖、严蒙、张守磊、高航、王博文32 轴重30吨黄泛区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动力特性分析和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李建华、刘方治、罗强、张良、王正旺、赵学军、徐伟、陈科军、翁军军、刘睿、赵晓娜、孟庆彬33 350km/h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预制施工技术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张志明、丁学正、王海兵、张巧芬、王国新、孔维斌、王春阳、王贵峰、朱银龙、张孟鑫、张龙、刘飞虎、王东乐34 体外预应力拆装梁膺架法施工现浇箱梁技术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韩海生、吴彬彬、王大奇、张金帆、祝西文、白爱民、王双锁、程峰、贺阿明35 铁路制梁绿色高效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伍军、梁超、梅俊、李上寿、刘武生、胡柱奎、赵振波、刘玉波、耿治平、帅勇、张宏斌、赵自静、宁明阳、安徽、白海波36 宜昌东站站房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李明、张坤、董燕囡、吴阿勤、高媛、童鹏程、欧阳旭、桂夏麟、汪涛、乔科、肖丽娜、陈浪、王新良、刘英营、陈小文37 折叠式整体拼装外爬架施工技术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高波、秦长今、姜海华、梁修青、邱树林38 既有线间狭窄地带高空侧位拼装架设钢桁梁施工技术中铁十局集团济南铁路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李晖、王祥玉、王爱平、王欣德、杨玉泉、武志军、王广宏、汤德强、刘文鹏、马洪刚、常春章、刘子利、支陆锋、刘晓、汪晶39 高速铁路1700吨下承式节段拼装架桥机研制与应用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高锦林、黄新、周振强、潘华应、姚松柏、孙述灿、赵大昭、朱德军、陈中竹、贾东荣、方中虎、程桂芝40 隧道口零距离运架一体机(WE-SC900H型)架设铁路箱梁成套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铺架分公司赵海、陈永刚、胡正勇、赵新华、高振华、段宝玺、张建忠、鄢雨红、刘小辉、肖冲、张亚松、李凯、王东41 小半径混凝土双曲高环测试场综合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铁十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尹少敏、周宪东、韩传胜、王春光、殷倩倩、杨永兴、黄龙聚、于建利、李玉震、黄娟、陈强强42 超浅埋三孔小净距隧洞下穿铁路干线暗挖施工关键技术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石家庄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蔡忠泽、董会川、路亮、王二平、付书锋、伍晓兵、汪学军、催铎、王如祥、刘畅、张大彪、王青俭、崔雄飞、孙喜航、李润凤、刘振华、李建强、苗俊杰43 深厚软土地基增压式真空预压技术研究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袁悅、杨子江、高燕平、刘辉、占有志、刘小辉、张丹丹、唐红、武强、余江、胡尧传44 地下连续墙穿越微承压水粉砂层预降水防坍成槽加固技术研究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高锦林、刘习生、范喜德、李晓海、徐修发、韩建东、李海龙、白茂业、徐先达45 利用潮汛浮运转体架设1-64米钢桁梁施工技术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集团辽宁工程有限公司陈建强、曹选珠、杨军、高争气、黄平、马旭、赵立波、杨江海、马超社、郭鸿强46 太古高速公路西山特长隧道综合施工技术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王鑫、李讲科、赵德全、闫小龙、邵启亮、王浦成、李飞鹏、张宝聪、赵晓峰、张镐47 既有线软土地区站台大跨度钢管桁架无柱雨棚施工技术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李明坤、贾定袆、尹华松、桑明辉、牛建发、王志强、崔利强、闫晓光、王重秋、窦发文、柳文波、武微48 沿海软土地区多紧邻超深基坑同步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张宿、韩锋、韩世春、王强、胡春晓、肖洪、朱雯清、江志远、申力49 高承压水下复合地层盾构掘进技术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卓普周、王江卡、林建平、白继新、王联江、杨永强、李朝刚、张华、叶慧萍、王俊英、杨锦、田黎明、邓文平、李宁、孙彦周、刘小春、樊静50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3A航站楼及高架桥新技术应用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第十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华山路桥工程有限公司韩大富、何萌、罗战富、王娟平、周鹏、王勇、张新元、方晓明51 住宅产业化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综合施工技术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郭建军、段必海、陈广玉、纪先志、赵国政、王永生、刘志红、王海波、苏宪新、匡家祥、杨秀惠、冯霞、李黎52 超高层异形结构施工升降平台斜向爬升施工技术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杨发兵、李新宇、徐小烈、韩友强、张谦、杨国富、李军、范贵元、赵淑荣、郭涛53 1-80m钢—混凝土组合桁架梁施工关键技术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胡守正、张金帆、杨忠强、焦广彦、、王兴建、王双锁、元佳、任宏瑞、杨江、李继孝、刘佳、杨琴娜54 高寒地区软硬交互地层长大隧道施工关键技术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赵飞、李波、郑永胜、付志刚、刘茂兵、张恩生、邵建龙、高飞、刘学伟55 建筑施工外墙自升式防护棚的研制与应用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李剑、梁劲松、张欣、董俊里、詹沁霖56 营运铁路架空区段轨道几何形位监测系统研究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吕强、王继伟、冯明辉、方竞、孔军豪、董炬洪、申小虎、祁凤林、翟仪、陈磊、成小康、潘琳、黄辉、马海天、万谱新、陈仁57 高空悬挑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桁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北京有限公司贾磊、张国洪、莫鹍、戴聪峰、罗育峰、姬向阳、李维明、邱满松、刘海峰、房建坤58 绿色办公建筑节能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大学韩伟、王连广、刘丰林、杨佳、刘洋、梁金桥、王振东、李仁强、董世艳、夏志华、焦震59 重载铁路深埋特大断面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张俊兵、许海丰、党世伟、辛振省、贾枝喜、李孝勇、孙伯乐、李冠东、秦德进、李成权、刘国利、苑志军、冯恒旺、袁晓红、李存虎60 在泡沫混凝土中加入保温颗粒等材料的研究山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王荣香、温刚、霍瑞琴、梁建明、邢根保、王建、王宏江、张波、巩丽娟、闫永茂61 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现场制作施工技术中建一局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施林铁、单宝龙、庄斌、任书华62 混凝土保温幕墙技术研究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建伟、栾景阳、胡保刚、张双根、张占强、王紫印、高建筑、李晓军、党孟远、李璟雪63 穿越淤泥地层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林学、李辰、杨会军、于福通、贾建国、李强、胡彬、张新平、李金禹。
中国建筑科技进步奖是中国建筑行业的重要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和奖励在建筑科技进步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下面是对该奖项公示用的一些思考和回答:1. 建筑科技进步的含义和重要性建筑科技进步是指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建筑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科技进步则是推动建筑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2. 中国建筑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标准中国建筑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性,即所获奖项的技术成果在建筑领域具有创新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实用性和先进性,即所获奖项的技术成果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即所获奖项的技术成果对行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中国建筑科技进步奖公示的意义公示是评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意义在于让社会公众了解获奖情况,增加评选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同时,公示也有助于提高获奖者和社会公众对科技进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进一步推动建筑业的科技进步。
4. 中国建筑科技进步奖的实践案例近年来,中国建筑行业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开发,智能化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而且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中国建筑科技进步奖对于推动建筑业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科技进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提高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建筑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确保科技进步成果的公正、公平和合理应用,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奖励在建筑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建筑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根据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技进步奖管理办法》,中国建筑学会决定设立“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以下简称本奖项),并制定《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
第二条为维护奖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建筑学会成立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该奖项的评审工作,评审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评审程序分为初评和审定两个阶段。
第三条本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条件第四条本奖项奖励范围为在我国建筑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群体。
第五条申报项目成果是在建筑科技领域中取得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建设实践等方面的优秀科技成果:(一)理论研究前沿成果。
在建筑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有科学发现,丰富和发展了学科理论,带动该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进步,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
(二)创新及推广应用成果。
在建筑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并经过实践检验具有推广性,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实用新产品或新技术。
在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带动该领域技术的发展,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包括但不限于: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发展或行业结构优化,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在设计、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保障工程完成并创造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
已建成或使用一年以上,没有发现质量问题和隐患。
这些工程项目包括但不仅限于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工程,公共建筑和市政、园林工程,住宅工程,工业建设项目等。
2023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在创新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23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结果揭晓,表彰了一批在建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本文将对获奖项目进行简要概述,探讨其亮点、意义以及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和推动。
一、2023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背景介绍2023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共有数百个项目参评。
经过专家评审团的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了一批在科技创新、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古建筑保护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获奖项目。
二、获奖项目概述1.科技创新类项目:获奖项目中,科技创新类项目占比最大,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多个方面。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提高建筑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程周期提供了有力保障。
2.绿色建筑类项目:绿色建筑类获奖项目关注环保、节能与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创新建筑设计理念,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3.节能减排类项目:获奖项目在节能减排方面成果显著,通过提高建筑能效、优化能源结构、采用先进节能技术等手段,为我国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古建筑保护类项目:获奖项目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具有突出贡献,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为古建筑的抢救性保护、合理利用与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获奖项目亮点及意义1.亮点:获奖项目在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2.意义:这些项目的获奖,既体现了我国建筑行业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成果,也彰显了全社会对建筑行业科技创新的关注与支持。
四、对中国建筑行业的影响和推动1.引导作用:获奖项目的示范效应,将引导更多企业、科研机构关注建筑行业科技创新,加大投入,推动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2.产业升级:获奖项目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可持续方向发展。
科技进步奖名单
科技进步奖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一,其名单由国务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每年根据评审结果确定。
科技进步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设立的特别贡献奖,每年科技部公布一批获得科技进步奖荣誉的优秀成果,其中包括研究成果、发明创造、实用新型等。
2020年度科技进步奖名单如下:
特等奖:
1. 王兆国院士等:“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2. 高俊芳院士等:“多层次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
一等奖:
1. 蔡衍明院士等:“量子光学的超快纳秒动力学”
2. 张维迎院士等:“细胞机制与人类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二等奖:
1. 李国安教授等:“自然地理学研究”
2. 刘小明教授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三等奖:
1. 张英杰博士等:“现代天文实验技术研究”
2. 刘志勇博士等:“新型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构筑与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之一,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具有卓越贡献的个人、团队以及单位。
自1979年设立以来,国家科技进步奖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重大科技成果数以百计。
在2020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共有307个项目和个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1项特等奖、23项一等奖和283项二等奖。
以下是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特等奖:1.五一勋章获得者王志刚院士领衔的团队荣获特等奖,他们在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研发出了一种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新型人眼视网膜高清成像技术,该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中国人自主掌握相关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等奖:1. “环保水印技术研制及其在印刷行业中的应用”项目团队获得一等奖。
在这个项目中,团队综合采用微型结构工艺、机器视觉算法、多通道质谱分析技术等方法实现了高灰度、高透明度、高分辨率、高防伪性的环保水印技术,填补了我国印刷行业中相关技术的空白。
2. “我国重大装备首台整机一次合格评定及其质量保障技术”项目荣获一等奖。
该项目的成功研发,不仅填补了我国重大装备整机一次合格评定的技术空白,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
3. 李佳琦等3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一等奖。
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国式直播带货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在新冠疫情期间迅速崛起,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的新引擎和增长点。
二等奖:1. “猪瘟灭活疫苗”项目,该疫苗分别应用于棕狼和雅安疫苗株,能够保护生猪不感染猪瘟病毒。
该项目是我国猪瘟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
2. “高速列车新科技新车型的研制及示范运行”项目,该项目设计了“申花号”和复兴号高速列车,将中国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提高到了350公里/小时,取得了重要突破。
3. “深度重用煤炭矿井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该项目对不开采的煤炭资源进行了深度综合利用,填补了我国重复利用煤炭资源的技术空白。
4. “冬麦种质创新与产业化科技集成与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改良冬小麦种质,利用优良材料制造出更加高效环保的小麦品种,对我国冬小麦生产的提升产生重大贡献。
2023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在建筑领域中,科技的进步一直是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2023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将再次为那些在建筑科技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提供认可和荣誉。
本文将介绍该奖项的背景和重要性,并展示一些曾荣获该奖项的卓越项目和研究。
背景与重要性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是中国建筑行业最具威望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它旨在表彰那些在建筑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果的个人、团队和机构,以及促进建筑科技创新的项目和研究。
该奖项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改善建筑质量、提高节能环保水平以及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与研究成果展示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曾经荣获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和研究成果,以展示这些杰出的科技创新。
1. 高效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以探索高效节能建筑设计为核心,通过优化建筑结构、改良建筑传热体系,以及应用新型的节能材料和技术,实现了建筑能源消耗的显著降低。
该项目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2. 城市建筑智慧化研究该研究聚焦于城市建筑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包括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智能能源管理和智能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和建筑工程,该研究项目为我们提供了更智慧、更高效的城市建筑解决方案,为城市发展和可持续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3. 建筑历史保护与修缮研究建筑历史保护与修缮一直是建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该研究项目在传统建筑保护与修缮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应用高新技术和传统建筑工艺相结合的方法,成功保护了多个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遗产。
这一研究项目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也为新时代的建筑修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结语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是建筑领域的崇高荣誉,代表着对科技创新和卓越成果的认可。
通过展示一些荣获该奖项的卓越项目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建筑行业在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创新,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