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建筑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人类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从最初的简陋的石屋,到如今的摩天大楼,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对空间和形式的探索。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有四位杰出的建筑师被誉为"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他们分别是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罗、法兰克·劳埃德·赖特和托马斯·简。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瑞士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天才之一。
他提出了"五点建筑"理论,即:自由立面、开放的平面、自由的纵深、水平窗和绿化屋顶,这一理论深刻影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
柯布西耶以简约、现代的风格为建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品包括法国马赛的热那亚人图书馆和印度昌迪加尔的政府总部。
米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是德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追求极简洁的形式和空间,注重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本质性。
凡·德罗的作品以玻璃和钢的运用为特点,营造出现代感十足、开放明亮的空间。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德国柏林的冯·德·劳恩大厦和美国芝加哥的西湖别墅。
法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他信奉"有机建筑"的理念,即建筑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赖特设计的建筑注重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坎贝尔住宅和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这些建筑都以其独特、流畅的造型和大胆的结构著称。
托马斯·简(Thomas Jahn)是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师中的巨星。
简擅长利用现代建筑的语言,创造出简洁、几何、极简主义风格的作品。
环境设计四大天王
摘要:
1.环境设计的四大天王
2.四大天王的定义和特点
3.四大天王对环境设计的贡献
4.四大天王的代表作品
5.四大天王的影响力和未来发展
正文:
环境设计四大天王是指在环境设计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四位著名设计师,他们分别是:梁思成、林徽因、贝聿铭和王澍。
这四位设计师各具特色,为环境设计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倡导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梁思成的代表作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颐和园等。
林徽因,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和诗人,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开创者之一。
她的设计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强调环境、建筑和艺术的统一。
林徽因的代表作品有:南京中山陵、清华大学校园规划等。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一位大师”。
他的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创新意识,同时融入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
贝聿铭的代表作品有: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等。
王澍,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他的设计作品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传统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为环境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澍的代表作品有:世博会中国馆、杭州西湖美术馆等。
四大天王在环境设计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忽视,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的设计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四位建筑大师分别是:1.密斯·凡·德罗,德国现代大师,现代建筑的发起人,提倡“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2.赖特,美国被评为第一别墅的流水别墅就是他的代表作。
此外还有草原住宅、日本帝国大厦(已被拆除)等优秀作品3.勒·柯布西耶,法国著名现代大师,提出新建筑的5个特点。
著有名著1923 《走向新建筑》,宣扬建筑是居住机器4.格罗皮乌斯,德国建筑学校包豪斯(Bauhaus)的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
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人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40年代初,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
勒·柯布西耶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
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四大建筑设计师及设计理念四大建筑设计师分别是安德烈·勒庞、列奥·冯·克伦、米斯·凡·德罗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安德烈·勒庞(André Le Nôtre)是法国著名的园林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主要集中在对园林空间的布局和构造上。
勒庞认为,园林设计需要将自然和人工元素相结合,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规划来创建和谐的景观。
他注重线条的布局和纵深感的表现,同时运用对称和比例来创造均衡和美感。
勒庞的设计作品强调对观赏者的引导,让人们可以有秩序地欣赏和体验园林中的美景。
列奥·冯·克伦(Leo von Klenze)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他追求古典主义建筑的复兴。
克伦的设计理念在于重视建筑的整体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融入城市历史和文化中,通过统一的比例和对称感来营造永恒和稳定的氛围。
克伦认为建筑应该服务于社会和公共利益,他致力于城市的美化和文化场所的建设,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
米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德国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他在设计中追求形式简洁、功能明确和材料的真实性。
凡·德罗强调“少即是多”,他相信建筑应该回归到本质,摒弃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和繁琐。
他的设计注重线条和平面的几何结构,通过玻璃和钢结构的运用来创造开放和通透的空间。
凡·德罗倡导现代建筑的纯粹和功能主义,他的作品对于后来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有着深远的影响。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主要集中在对自然和人居环境的关注上。
赖特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相融合,建筑师应该根据场地条件和环境特点来设计。
他注重与自然环境的亲和性,通过运用自然材料、开放式平面和流线型的空间来创造舒适和自然的居住环境。
现代主义四大师简介战后20年代,西欧年青一代建筑师形成了比较系统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
新主张的共同特点是:①设计以功能为出发点;②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③注重建筑的经济性;④强调建筑形式与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的一致性,灵活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⑤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⑤反对表面的外加装饰。
这些建筑观点,后来被称为功能主义,亦称理性主义,近来又称为现代主义。
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柯布西埃及赖特是现代主义的突出代表人物。
1.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1911年,格罗皮乌斯与梅耶合作设计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工业建筑法古斯工厂,1914年设计了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1925年格罗皮乌斯设计了包豪斯校舍,被喻为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包豪斯校舍的设计中反映了新建筑的特点:以功能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发挥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造价低廉。
格罗皮乌斯是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
曾经进行过用工业化方法建造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试验。
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19世纪20、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从30年代起,格罗皮乌斯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公认的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
他所任校长的包豪斯学校成为20年代欧洲最激进的艺术流派的据点。
在其影响下的新建筑学派被称为“包豪斯”学派。
2.勒·柯布西埃勒·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主将,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新奇的建筑观点和建筑作品,是现代建筑师中一直处于领袖地位的人物。
1923年,柯布西埃出版《走向新建筑》一书。
书中极力主张建筑工业化生产的方向;在平面设计时要由内到外、功能第一,在建筑形式上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
赖特、密斯、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是四大现代建筑大师。
格罗皮乌斯: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统一,艺术与技术结合。
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设计讲究充分采光、通风、空间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
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确定的最小极限。
赖特:崇尚自然地建筑观;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活泼有机的建筑;技术为艺术服务;表现材料的本性;连续运动空间;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柯布西耶:底层架空住;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横向长窗。
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比较皇家园林:皇帝及其家属,拥有无上的权威和财富。
供悠游憩息、听政、生活。
规模宏大,以真山真水的地貌为基础。
依自然地形,布局方式多样。
艺术性格趋于华丽富贵。
私家园林:官僚兼地主,有较高文化修养。
供悠游、雅集、读书、居住。
规模较小,人工气息强。
大多以水池为中心,四周散布厅堂轩馆亭廊,配山水石木。
园林风格清雅脱俗,建筑色彩淡雅,建筑形象变化多端,屋角高跷。
造园的根本观念和手法上是一致的。
比较一下中国.日本以及西方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四大建筑大师世界上众多建筑的诞生离不开建筑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但在众多建筑师中,有四位杰出的建筑大师,他们的作品被誉为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影响了世界建筑的发展和演变。
他们分别是法国的勒·柯布西耶、美国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巴西的奥斯卡·尼·马耳他和中国的贝聿铭。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被誉为现代建筑之父,他的作品代表了功能主义建筑风格。
他强调形式追随功能,建筑应当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利益。
他的代表作有法国马赛的不居住公寓、印度昌迪加尔的国会大厦等。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以简洁的几何形状和开放式的空间布局而著名,他的理念对当代建筑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是美国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他主张“有机建筑”,即建筑应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入自然环境中。
赖特的作品常常采用大量的玻璃墙和自然材料,营造出与自然相融合的空间。
他的代表作有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威斯康星州波威洛基的坎宁安别墅等。
赖特对建筑创作的独特视角和对自然的敬畏感在当代建筑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奥斯卡·尼·马耳他(Oscar Niemeyer)是巴西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
他的作品具有流线形的特点,建筑曲线柔美、流畅,寓意着生命的力量和无限的创造力。
马耳他的代表作有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主教座堂、里约热内卢的尼特罗耶分校等。
他的建筑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带给人们美感和震撼,也象征着巴西的现代化与进步。
贝聿铭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巨匠,他以他在中国设计和建造的世界级建筑而闻名。
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建筑理念,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贝聿铭的代表作包括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他致力于在设计中融入环境和历史背景,让建筑成为城市的地标和人们心灵的寄托。
四位建筑大师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他们个人的风格和艺术追求,更展示了建筑艺术的多元性和无穷魅力。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之⼀,包豪斯的创办⼈。
■主要建筑理论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
② 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论战。
“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的,传统应该推动⼈们不断前进。
”,“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改变。
”③ 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法上格罗⽪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法古斯⼯⼚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彩的感觉和体验。
⼀个⼈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
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
之所以20年代末前⽐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将实⽤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培养建筑和⼯业⽇⽤品设计⼈才的学校,即公⽴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在设计中强调⾃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将⼿⼯艺和机器⽣产结合起来。
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既有动⼿能⼒⼜有理论素养。
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产挂上钩。
让包豪斯成为⼀种⻛格——注重满⾜实⽤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的建筑观》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业化道路,主张⽤⼯业化⽅法供应住房机构。
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艺的统⼀,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这些观点⾸先体现在法古斯⼯⼚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柱脱开,作成⼤⽚连续轻质幕墙。
2)强调三⼤美术⼀体。
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的⽣理要求、⼈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和良好的⽐例。
四大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以及弗兰克·洛依德·赖特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马塞公寓,朗香教堂尽管他从未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但柯布西耶受到过很多专家的影响。
五个建筑学新观点包括:底层架空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以及横向长窗。
1927年柯布西耶在瑞士拉萨拉兹发起"现代建筑国际会议",成为国际风格现代建筑的中心组织。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马赛公寓为代表;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教堂。
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包豪斯创办人。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威尔德:比利时早期设计运动的核心人物与领导者。
作为比利时建筑师、教育家,他在德国的活动比在本国更有影响,并一度成为德国新艺术运动的领袖,德意志制造联盟创始人之一,是“新艺术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并在建筑上取得不小的成就。
1914年,他设计了德意志制造联盟剧院(德国,科隆)。
凡德威尔德住宅,工艺美术学校(德国,魏玛)他作品的特点都来自一个唯一的源泉,即“理性”(”表里如一的理性“)。
但另一方面又坚持设计师在艺术上的个性,反对标准化给设计带来的限制,在1914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年会上抵制穆特休斯的标准化主张。
这场争论事实上代表了一个世纪以来德国设计美学争论的焦点。
最后穆特休斯不得不屈服,这也说明了他在德国设计界的影响力。
威尔德的理论与实践,对比利时、德国乃至欧洲的现代设计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1906年起,他创办了威玛市立工艺学校(包豪斯的前身)。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四位大师1、格罗皮乌斯[德]与“包豪斯”学派(1)代表作: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和A·迈尔)特点:①非对称的构图②简洁整齐的墙面③设有挑檐的平屋顶④大面积的玻璃窗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处理(这些手法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致,符合玻璃和金属的特征,也适合实用性建筑的功能需要,同时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美)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2)主要观点: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用工业化方法解决住房问题,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方面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并创造了一些很有表现力的新手法和新语汇(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3)包豪斯学派建筑特点: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4)包豪斯校舍:按功能性质,分为三个部分:①教学用房(主要是工艺车间,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②生活用房(6层,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③职业学校(4层,用过街楼与教学楼相连)设计特点:①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②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③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5)创立TAC(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倡导既要个人分工负责又要相互讨论协作的制度2、勒·柯布西耶[法]主要观点:(1)《走向新建筑》中心思想:激烈否定19c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和建筑风格,激烈的主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①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并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理性学习②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艺术家,他并且把当时艺术界中正在兴起的立体主义流派的观点移植到建筑中来,他既是理性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者(2)住宅中的“建筑新五点”①底层的独立支柱(房屋主要使用部分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架空,留出独立支柱)②屋顶花园③自由的平面④横向长窗⑤自由的立面(3)机器美学:追求的并非机器般的功能和效率,而是机器般的造型(外部轮廓简单,内部空间复杂)(4)模数理论(Modular):使建筑的整体和细部的尺寸与从人体尺度出发形成的比例关系相符合。
古代著名建筑师1.有巢氏——中国第一名建筑师与他的“原始屋”2.姬旦、弥牟——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3.鲁班——中国民间匠师(建筑师)的总代表4.赢政、蒙恬——中央集权国家建筑文化的开创者5.萧何、杨城延、刘彻——西汉建筑风格的奠基者6.曹操、拓跋(元)宏、穆亮、李冲——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造)者7.綦母怀文、郭安兴——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8.刘伶、陶渊明——魏晋文人对建筑的影响9.宇文恺——中国第一次“文艺复兴”的建筑师10.阎立德、梁孝仁——唐代“豪劲”风格的兴起及其衰落11.王维、白居易——唐代文人以及民间匠师的建筑功绩1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北宋汴京13.王禹偁、苏轼、苏舜钦——北宋文人建筑师和民间匠师14.喻皓、李诫——宋代两位杰出的建筑理论家15.辽代无名匠人存世的著名建筑16.朱熹、张浩、贺承珍——新“三国”(南宋、金、西夏)建筑师的创造17.刘秉忠、郭守敬、也墨迭儿——生态城市元大都的规划师和建筑师18.阿尼哥、张留孙、阿老丁——元代“跨文化”建筑的缔造者19.朱棣、蒯祥、吴中、阮安——明都城和宫殿的建造师20.三罗喇嘛、班丹藏布、郭瑾——明代“御敕”宗教建筑21.卢溶、计成、张涟——明代民宅和私家园林的设计师22.梁九、雷发达(样式雷)——为清廷服务的职业建筑师23.李渔、戈裕良、姚承祖、黎巨川——清代的民间建筑师与园林师1.有巢氏——中国第一名建筑师与他的“原始屋”知识链接人类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房屋议论一“中国为什么没有金字塔”及木、石之争2.姬旦、弥牟——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知识链接西方第一位官方建筑师——伊姆霍特普3.鲁班——中国民间匠师(建筑师)的总代表知识链接西方建筑师始祖——代达罗斯4.赢政、蒙恬——中央集权国家建筑文化的开创者知识链接路易十四的“太阳王”宫殿5.萧何、杨城延、刘彻——西汉建筑风格的奠基者知识链接罗马帝国的公共建筑哈德良别墅6.曹操、拓跋(元)宏、穆亮、李冲——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造)者知识链接君土坦丁堡的规划与建设7.綦母怀文,郭安兴——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知识链接哈吉亚·索菲亚的建造8.刘伶,陶渊明——魏晋文人对建筑的影响知识链接自然主义思想议论二中国有没有文艺复兴?9.字文恺——中国第一次“文艺复兴”的建筑师知识链接伊斯兰的建筑文化——清真寺10.阎立德、梁孝仁——唐代“豪劲”风格的兴起及其衰落知识链接卡洛林王朝的基督教堂11.王维、白居易——唐代文人以及民间匠师的建筑功绩知识链接西方田园诗人与建筑1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北宋汴京知识链接11世纪的威尼斯13.王禹偁、苏轼、苏舜钦——北宋文人建筑师和民间匠师知识链接建筑的“意境”14.喻皓、李诫——宋代两位杰出的建筑理论家知识链接西方的建筑理论家15.辽代无名匠人存世的著名建筑知识链接欧洲“罗马风”时期的“游牧”匠师16.朱熹、张浩、贺承珍——新“三国”(南宋、金、西夏)建筑师的创造知识链接哥特式建筑与职业建筑师的出现17.刘秉忠、郭守敬,也黑迭儿一生态城市元大都的规划师和建筑师知识链接西方生态城市——尼德兰18.阿尼哥、张留孙,阿老丁——元代,跨文化”建筑的缔造者知识链接世界各地的塔(楼)功能19.朱棣、蒯祥,吴中、阮安一明都城和宫殿的建造师知识链接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表现20.三罗喇嘛,班丹藏布,郭瑾——明代“御敕”宗教建筑的建造者知识链接中西宗教建筑的社会功能21.卢溶,计成,张涟——明代民宅和私家园林的设计师知识链接欧洲人的造园思想议论三中国有没有第三、第四次文艺复兴?23.梁九、雷发达(样式雷)——为清廷服务的职业建筑师知识链接伦敦“玻璃宫”23.李渔,戈裕良、姚承祖、黎巨川——清代的民间建筑师与园林师知识链接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城市与住宅。
1 格罗庇乌斯1937年,格罗庇乌斯受聘担任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院长。
之前,他在德国创建了包豪斯——一所现代主义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的学校——并在其中领导执教近十年。
包豪斯的理念起源于工艺美术运动并受到乌托邦的影响,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思想。
它提倡结合新技术并致力于创造一种不为历史传统所束缚的新美学,它认为美不是来自装饰,而是来自经济的形态和对材料的表达。
纳粹希特勒掌权后,包豪斯被关闭。
2勒柯布西耶世界顶级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总是被误认为有法国血统,实际上他出生于瑞士一个制表业者家庭。
他少年时也曾学过制表,但后来在老师的劝说下从事建筑。
1908年到曾先后在巴黎著名建筑师贝瑞和柏林著名建筑师贝伦斯处工作过。
贝瑞因较早运用钢筋混凝土而著名,贝伦斯以设计新颖的工业建筑而著名,他们对勒·柯布西耶后来的建筑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勒·柯布西耶没有受过正规的学院派建筑的教育,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受到当时建筑界和美术界的新思潮影响,这决定了他从一开始就走上新建筑的道路。
3.密斯-凡德罗(AMERICAN)世界顶级建筑师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密斯·范·德·罗的代表作品,建成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
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
1沃尔特·格罗皮乌斯2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3勒·柯布西耶4弗兰克·劳埃德·莱特1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豪斯的创办人。
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
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
2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德国建筑师,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密斯完全的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改采用了柯布西耶与沃尔特·格罗佩斯大力推动的新建筑观念(称为先锋派)。
因此在传统建筑上常见到严谨的装饰花纹,局部的修饰都被拿除了,改为以功能为主,带有强烈理性风格的现代建筑手法。
当时社会除了倡导节约的风气外,理论家也大为批评过去古典复兴样式建筑是欧洲贵族们浪费华巧的实证。
阿罗伊斯李尔(Alois Riehl)住宅,柏林,(1907年)佩尔斯(Perls)住宅,柏林,(1911年)黑尔街(Heerstra?e)住宅,柏林,(1913年)坎丕勒(Kampner)住宅(已毁),柏林,(1921年)莫司勒(Mosler)住宅,柏林,(1924年)沃尔夫(Wolf)住宅(已毁),古本(1926年)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与卡尔·里本克奈西特(Karl Liebknecht)纪念像(已毁),柏林,(1926年)白院聚落主持人之一,斯图加,(1927年)图根哈特别墅(Tugendhat),捷克,(1928年-1930年)朗根(Lange)与艾斯特尔博士(Dr. Esters)别墅,克雷费尔德,(1928年-1929年)万国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1929年)Verseidag公司工厂建筑,克雷费尔德,(1931年)列克(Lemke)之屋,柏林,(1932年-1933年)法尔斯沃斯住宅,伊利诺伊州,(1946年-1951年)湖滨公寓,芝加哥,(1950年-1951年)西格拉姆大厦与非力普·强生(Philip Johnson)合作,纽约曼哈顿,(1954年-1958年)新国际画廊,柏林,(1965年-1968年)3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