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启示与反思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事件,它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反思。
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中国民众对国家状况的不满,包括帝国主义的侵略、垄断、贪污、腐败等,但是它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启示和反思,以及它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1.政治启示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中国民众认识到民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运动中,中国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呼吁政府给予公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包括言论自由、选举权、结社权等,这些都是中国民主发展的前沿。
同时,五四运动也显示出中国需要一个更强大的政府来推动其现代化进程,并加强本土产业,使中国不再处于被动的状态。
2.社会启示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由一群爱国青年领导,他们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运动期间,他们号召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参加府学和劳动运动,这些活动增强了中国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精神。
五四运动更加凸显了中国青年对于本土社会问题感到焦虑,以及他们打破传统社会桎梏,创造新的文化和思想的决心。
3.文化启示五四运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运动中青年学生倡导“救亡、革命,自强、进步”的“四大运动”,以及民族自立、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化等思想,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的新时代。
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它和五四后形成的新文化运动一起,推动了中国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交流及复兴。
4.国际启示五四运动出现在一个国际环境中,当时的世界正经历着一些重要的变化,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等。
五四运动反映了国家、文化互动和国际交流的紧密联系,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学生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以及中国左翼与世界进步力量的高度认同。
五四的政治、文化、经济及社会背景,都顺应了世界的思想进步和时代变革。
总之,五四运动不仅是当时中国社会的重要事件,更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标志。
浅谈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摘要:1919年5月4日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为导火线而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的宣言。
学生的爱国行动虽然受到了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但是它也为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大范围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历史意义,及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想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也拉开了序幕,这场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
这场运动倡导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等五四精神成为中国近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一: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政治环境。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但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却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果实,又在1915年,为实现他的皇帝梦而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使中国面临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
袁世凯死后,各帝国主义支持的各派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而国际方面,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指出了道路。
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2)经济环境。
在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在这时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壮大起来了,产业工人的数目由1913年的约65万人发展到1919年的200万人左右。
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参加斗争,是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概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昭示人们,反帝反封建是民族救亡的必由之路;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标志着国家发展的方向。
五四运动虽早已结束,但其精神一直延续至今,并深深影响着新世纪的青年们。
关键词: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爱国青年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发展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
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近代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伟大斗争的序幕。
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广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空前广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被人们一直视为“东亚睡狮”的中国人民终于从内忧外患中警醒起来,显示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
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以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的青年学生为先导,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力量、有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对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走向乃至社会变革都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中华民族曾经有着令人骄傲的辉煌,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
然而,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
外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侮,内受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和剥削。
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处于濒于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通过人民群众的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起义和改良派的戊戌变法,中国社会内部的各种进步力量和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从各自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诉求出发,在黑暗中苦苦探求着振兴中华的真理和道路。
五四运动的意义3点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运动,其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社会革命、政治觉醒和文化独立三个方面来阐述五四运动的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次社会革命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在那个时期,中国正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殖民,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损害。
中国的传统观念和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社会革命的先声。
运动中的学生和知识分子通过游行示威、宣传鼓动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不平等和不公正的不满和抗议。
五四运动的社会革命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第二,五四运动是中国政治觉醒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广大的中国人民第一次意识到了国家独立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人们开始关注政治问题,关注国家的未来。
一些重要的政治团体如中国青年党和国民党等相继成立,开始探索中国政治发展的道路。
五四运动还促使中国知识分子放弃封建的忠诚而投身进现实的政治活动。
在五四运动后,民主和自由思想在中国社会开始蔓延,政治意识的觉醒成为推动中国现代政治进程的重要力量。
第三,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化独立的开始。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现代文化独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时中国的文化被西方的文明冲击并受到了很大的压迫,中国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自信减弱。
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们提倡“民主主义”和“科学”作为对抗西方文明的武器,他们主张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吸收西方文化和知识,同时也要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五四运动对文化独立的追求是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侵略为背景的,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五四运动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也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多元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五四运动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是一次社会革命的爆发,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改革,还是中国政治觉醒的重要开端,推动了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
同时,五四运动也是中国文化独立的开始,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五四运动的意义分点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五四运动的意义分点:一、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潮,在国人中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学生们通过抗议运动表达了对国家困境的关切和不满,展现了民族振兴的愿望。
这使得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大大增强,鼓舞了人们在不公正的环境中寻求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决心。
二、发起了知识分子的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质疑与挑战,是新思想的兴起和传播之源。
运动中,学生们高举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旗帜,呼唤着新文化、新思想的到来。
五四运动使得大量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并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知识界的更新与变革。
三、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升:五四运动中,许多青年女学生积极参与了抗议活动,并主张争取妇女权益与平等。
运动期间,妇女群体展示出了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自我主张的精神,为妇女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和社会地位。
此后,中国社会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妇女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妇女解放运动也由此得以发展壮大。
四、启发了文化艺术的创新:五四运动先后提出了“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提倡文学艺术多样化和创新。
运动中,五四文人呼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此使文化更加接近民众。
同时,他们倡导自由个性的表达,鼓励大众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学作品,如胡适、鲁迅等,为中国现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培养了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五四运动中,学生们通过示威游行、罢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展现了对时局的关心和积极的社会行动。
运动结束后,此种社会责任感在青年中得到进一步培养和强化。
许多参与过五四运动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投身社会改革运动和政治活动,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运动,发生于1919年5月4日。
这次运动以反对日本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对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问题为导火线,最终发展成了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追求民主自由的运动。
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一、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加深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
此前,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统治者对于文化的压制,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较弱。
五四运动中,学生们反对不平等条约、主张国家独立、民族尊严和文化自觉,使得整个社会开始有了更加清晰的民族自豪感。
二、启蒙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以较大程度上启蒙思想的传播为特征。
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得以兴起,学生们开始反对传统的封建礼教,主张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
这种思想传播让更多人有了启蒙的机会,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促进了政治改革五四运动为实现政治改革提供了动力。
当时的政府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贪腐严重、官僚专制、人民权利无保障等,在运动中得到了学生们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运动后,政府为了平息社会的不满和恢复民众的信任开展了一系列政治改革。
四、革命思想的传承五四运动传承了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向世人传达了革命的思想。
例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20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革命先驱的凝聚力五四运动促成革命先驱的形成及团结,为以后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五四时期,林育南、陈独秀、毛泽东等许多共产主义先驱均在此时期涌现出来。
这些先驱人物的成长与五四运动密不可分,他们与运动时期形成的新知识分子群体联结在一起,为中国的革命进程打下深厚的基础。
总之,五四运动的意义深刻而广泛,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乃至现代史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它不仅标志着一个导向更加明确的民族主义成长和觉醒,而且也是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基础之一,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源头和传承。
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五四运动不仅是一个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同时也是一个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运动。
五四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特别是使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五四运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不仅是一个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同时也是一个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运动。
五四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特别是使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大,他们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
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
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一)五四运动丰富了爱国主义的载体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
在五四运动之前,人们的爱国意识非常淡薄。
长期受到封建小农经济的影响,人们更在意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国家的命运。
无数爱国人士倒下去,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即使这样,也没有促进人们民族意识的觉醒。
五四运动之后,爱国主义的载体逐渐扩大,全民族各个阶级纷纷加入斗争,人们的民族意识终于觉醒。
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谈五四运动于历史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群体性抗议运动,对中
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探讨五四运动的
历史意义。
首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在运动中,广大
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表示强烈不满,并倡
导建立民主国家和独立的国际地位。
运动期间出现了国共合作的初步迹象,中国共产党也在此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声望和人民基础,为后来的革命奠
定了基础。
其次,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
次运动中,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接触到了西方先进思想,如民族主义、民
主主义和科学思想等,学习了现代科学和文化,培养了对中国问题的独立
思考能力。
这些思想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现代化进程,
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在这次运动中,广大学生和
知识分子声援劳工运动,要求改善工人待遇和保障劳动权益。
五四运动的
呼声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反思,促使劳工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社
会的和进步。
总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抗议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社会变革和
文化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五四运动也具有
重要的国际影响,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近
代历史的重要节点,更是中国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在我们迎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依然需要认真思考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这场运动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文化、建立新的文化为宗旨。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观念、文化生活的变革,拓宽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五四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基础,开启了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大门。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族主义精神的标志。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族意识形态发展的一个时期,反映了中国青年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自我意识,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关切和担忧。
五四运动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兴起,培育了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变革的标志。
五四运动使中国迎来了现代意识形态的兴起和现代社会思潮的形成,掀起了一场中国知识分子集体的思想大革命,推进了社会思想文明的现代化,提高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二、现实价值在新时代的标志下,五四运动依然对今天的我们产生着非常深刻的启示。
五四运动提醒我们要准确理解民族文化的本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化深化民族性的代表,五四运动的本质在于正确把握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自信,振兴中华文化,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五四运动告诫我们应该深入开展革命现代化。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进步思想和民族解放思想的里程碑,通过五四运动的积极推动,使革命现代化在中国传播到各个方面。
今天,我们依然要坚持革命先进方向,坚持开启现代文明之路。
五四运动提醒我们时刻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五四运动迎来了现代意识的兴起,是铺就开放合作道路不可或缺的故里。
今天,开放合作、协作共赢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必须时刻铭记五四精神,不断开拓自我,发挥开放、合作、协作、共赢的优势,实现创新发展。
五四精神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五四精神的历史内涵是指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民主自由、科学进步和文化自信等精神。
它代表了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对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文化复兴的追求和探索。
五四精神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精神力量,对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强调爱国主义,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激励着人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2. 民主自由精神:五四精神强调民主自由,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推动着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3. 科学进步精神:五四精神强调科学进步,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推动着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 文化自信精神:五四精神强调文化自信,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推动着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四精神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精神力量,对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1919年5月4日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为导火线而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的宣言。
学生的爱国行动虽然受到了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但是它也为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大范围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历史意义,及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想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也拉开了序幕,这场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
这场运动倡导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等五四精神成为中国近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现实意义
一: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1)政治环境。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但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却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果实,又在1915年,为实现他的皇帝梦而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使中国面临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
袁世凯死后,各帝国主义支持的各派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而国际方面,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指出了道路。
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2)经济环境。
在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在这时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壮大起来了,产业工人的数目由1913年的约65万人发展到1919年的200万人左右。
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参加斗争,是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3)文化环境。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是中国近代史上未曾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为五四运动的发动作了思想准备。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社会情况错综复杂。
不久,五四运动就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为导火线而爆发了。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1919年,当凡尔塞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在5月1日,2日传出后,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和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在北大集合,决定4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
从5月4日到6月3日,包括北京,上海,济南,武汉,长沙,广州,南京,苏州,杭州,安庆,南昌,开封等地学生纷纷举行罢课游行,但局限于知识分子范围的运动,并未取得很大成效,北洋政府有恃无恐,大批逮捕请愿学生及各界代表。
6月3日起,运动逐渐开始扩大,上海工人,学生,商人同时罢工,罢课,罢市。
开始的“三罢”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22个省的150多个城市。
6月10日,北京政府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6月17日,北京政府电令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专使在和约上签字,激起全国人民更大愤慨,各地掀起了拒签和约运动高潮,各地发给中国代表团要求拒签和约的电报计达7000多封。
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未出席巴黎和会签字仪式,拒绝了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至此,五四运动所提出的直接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虽然中国共产党当时尚未成立,但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他们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与先进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
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大衣,开始到工厂中进行那个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
以此为矛盾,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签订卖国丧权等条约,开创了近现代中国外交史的先例。
而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显示了强大的政治威力,它已不再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而作为运动的主力军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因此从世界革命战线看五四运动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把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由知识分子推广到全国群众。
他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使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成为一种风气,也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和广泛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时代的新局面,同时这支生力军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化艺术领域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使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量。
四:五四运动的现实意义
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尤其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青年一代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如下精神:(一)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自
觉服务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在当今世界作为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中国,要胜利跨入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二)要继承和发扬科学精神。
在五四运动中,科学精神与民主精神并重,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并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扬,反封建斗争的开展。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更加需要发扬五四先驱们倡导的科学精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文化的武装。
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都需要下苦功夫学习。
青年一代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为此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学习再学习。
青年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
(三)要继承和发扬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有大量新情况需要去认识,有大量新课题需要去解决,有大量新任务需要去完成。
只有不断创造,不断开拓,事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青年时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是最具有创造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参考文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郑师渠著《思潮与学派-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程歗,温乐群著《近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1840-1949)》
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