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40决策探索2019.4下一百年前的5月4日,3000多名青年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涤旧纳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缘起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文化基础。
新文化运动以《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
《新青年》一方面以民主和科学为文化倡导,反对封建专制和文化愚昧,进而反对尊孔复儒,抵制封建纲常伦理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另一方面为普及文化、启迪民智,倡导白话文学,打破中国2000多年文化为少数人垄断的状态,使长期被认为是“下等人”工具的白话文开始登堂入室。
此外,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劳工群众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群众组织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便开始组建群众组织,并首先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大量出现。
在北京,相继创建了“学生救国会”“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等组织,这些工作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则是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直接社会动因。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的“和平会议”,希望废除并收回战败国德国在中国的权益,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要求并把德国在中国的所有权益一律转交给日本。
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使所有的爱国人士义愤填膺,最先行动起来的就是青年爱国学生。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1919年5月2日,北大学生得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后,便约集了当时在《国民》杂志社的各校学生代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通过学生大会动员学生举行学界大示威。
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广场。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激励了全国各界爱国人士,并得到了上海、天津等地民众的支持与呼应。
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后,5月7日上海各界人民即召开上海国民大会,组成“国民大会事务所”等组织,5月26日,上海学生举行总罢课,6月5日上午,上海罢课、罢工、罢市的“三罢”运动形成。
五四爱国运动精神对现代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开展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开展它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历次爱国反帝运动所不具备的。
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曾掀起过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但在开展过程中,这些革命斗争都存在着某种幼稚病,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对帝国主义那么抱有一定程度的梦想,缺乏明确的反帝目标和坚决的反帝决心,如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要么缺乏必要的反帝斗争的策略,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出现盲目排外倾向,如义和团运动。
五四运动那么不然。
五四时期的人们,民族意识高涨。
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合理要求被否认,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有人在每周评论上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此前人们以为“公理战胜〞,现在那么看到,还是帝国主义的权力战胜了,一度对帝国主义抱有的梦想破灭了。
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彻底反封建性,首先表达在,它将斗争目标针对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北洋军阀政府,指向那些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卖国贼。
广阔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局部资产阶级,联合行动,不畏强权,不怕反动政府的威胁和镇压,不受反动政府的利诱,表现了一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决心。
这种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是近代以来反对封建统治者斗争传统的继续和开展。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字资料和提取《五四运动》等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运动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史实、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讲授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出示图片:教师展示巴黎和会的图片,补充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提示:弱国无外交。
2.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出示图片:教师出示五四运动的油画,帮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
3.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口号与要求:出示图片:教师出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照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五四运动中要求惩办的人物。
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第一阶段概况:出示图片:教师依次展示北京学生示威游行路线图、五四运动中北京游行队伍、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清华大学学生在焚烧日货、北洋政府军警逮捕学生等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
提问: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新”在哪里?2.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第二阶段概况:出示图片:教师依次展示上海工人罢工、上海商界罢市游行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情况。
3.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结果:出示图片:教师依次展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曹、陆、章免职令和拒签和约的报道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结果。
提问: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
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已经过去了170年的时间。
这170年的中国近现代史,如果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界限,大体上可以分为前80年和后90年两个时段。
这两个时段的历史情况是大不一样的。
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革命,从1840年就开始了。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爆发前的80年里,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于粉碎帝国主义灭亡或瓜分中国的图谋、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失败了。
而在五四运动以后的9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的斗争虽然仍有曲折和反复,但是从根本上说,走的是一条上坡路:经过30年的奋斗,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又经过60年的努力,一个极度贫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综观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四运动确实是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关节点,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历史起点。
毛泽东在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所写的《五四运动》一文中指出:这个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中,他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论述了知识分子走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的极端重要性。
稍后,他更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著作中,进一步对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意义作出了深刻的论述,着重指出,正是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五四运动是怎样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的呢?首先,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五四以前,在一个长时间里,中国先进分子曾经虔诚而热烈地向西方学习,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给他们上了严峻的一课。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影响摘要五四运动, 是一次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对中国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历史意义,对现代的年青一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彻底性地反帝反封建的表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意识逐渐苏醒,渴望当家作主的一种爱国情怀。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它使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走出愚昧的过去,于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中华民族走上了振兴之路。
关键字历史意义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由此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爱国运动。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关于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
历史意义: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 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