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异常心理
- 格式:ppt
- 大小:5.44 MB
- 文档页数:7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八章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1.持“如果个体的潜能遭遇挫折和干扰,就会导致心理和行为的错乱。
”这种观点的理论模式是:()IA 社会模式B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C 心理动力学模式D 行为模式[答案] B2.精神病科医师在判断就诊者是否有心理异常时经常采用的判断标准是:()IIA 以经验为标准B 社会适应性标准C 病因和症状是否存在的标准D 以上都对[答案] D3.在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神经症的是:()IIA 疑病症B 强迫症C 孤独症D 焦虑症[答案] C4.用“潜意识冲突假说”来解释异常心理的原因的理论模式为:()IA 心理动力学理论模式B 行为模式C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D 医学模式[答案] A5.认为“异常心理是由生物学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的理论模式为:()IA 行为模式B 心理生物学理论模式C 心理动力学模式D 社会模式[答案] B6.判断心理活动正常与否时,相对更客观的标准是:()IIIA 以经验为标准B 社会适应标准C 心理测验的标准D 以上都是[答案] C7.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知觉障碍是:()IIIA 错觉B 幻觉C 感知综合障碍D幻想[答案] D8.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意志障碍的是:()IVA 意向倒错B 违拗症C 矛盾意向D 意志缺乏[答案] B9.CCMD这一精神疾病分类体系的制订国度是:()IIA 美国B 欧洲C 中国D WHO[答案] C10.弗洛伊德的焦虑分类中不包括:()IIIA 现实性焦虑B 神经症性焦虑C 压抑性焦虑D 道德性焦虑[答案] C11.关于焦虑,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IIIA 焦虑的主题是危险B 过度焦虑即造成应激C 焦虑往往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激活乱D 焦虑有时是无意识的[答案] D12.持“焦虑是由知觉、态度与信念的冲突引起的”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派是:()IIIA 精神分析学派B 学习理论C 认知学派D 人本主义学派[答案] C13.抑郁性障碍可能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是:()IA 意志丧失B 木僵C 症状躯体化D 自杀[答案] D14.引起抑郁性障碍的病因可能是:()IIA 生物学因素B 心理因素C 社会因素D 以上都包括[答案] D15.关于人格障碍不正确的论述是:()IIA 从童年或青少年始发B 往往持续终生C 人格显著偏离常态D 存在智力障碍[答案] D16.经历过重大生活事件以后形成的人格异常称为:()II A 人格改变B 类病态人格C 人格障碍D 正常人格的反应[答案] A17.性指向障碍不包括:()IIA 同性恋B 恋物癖C 窥淫癖D 恋童癖[答案] C18.酒依赖往往包含:()IIA 心理依赖B 生理依赖C 耐受性D 以上都包括[答案] D19.形成药物依赖的主要因素是:()IIA 获得药物的机会B 药物的特点C 人格缺陷D 社会压力[答案] B20.关于因特网成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IVA可能是一种心理依赖B不是生理依赖C可能与其它心理障碍有关D 以上都不对[答案] D二、名词解释1.异常心理(mental abnormal or mental disorder)[答案] 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又称变态心理。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它不仅要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说明其本质和发生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
很久以来,心理变态的人常是被人们所排斥或遗弃。
人们不把心理障碍看成是疾病,却把心理变态的人看成是邪恶或魔鬼附体。
中世纪的欧洲,教士们使用了所谓驱魔术来驱赶魔鬼,大多数病人受鞭笞、火烧和其他人身凌辱与虐待,因为人们相信躯体痛苦难受时魔鬼就会飞离。
除了有些“癔症”或抑郁病人被劝服外,这种处理常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当时的社会骚动和对于灾祸的恐惧导致了一种信念,认为情欲是邪恶,女人激起男人产生情欲,因此女人是邪恶。
妇女在无情拷打之下被迫忏悔,然后,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
后来,不管女子、男子、儿童,只要是与众不同或稍有不正常行为都会受到指控。
心理异常或离奇行为被看成撒旦淫威的表现,结果葬送了百十万人的生命。
象这种对心理变态的患者所进行的凌辱和折磨持续了约300年。
但同时也有许多医生和学者认为心理变态是疾病,同情精神病人,主张给予帮助和有效的治疗。
如Paracelsus(1490~1541)认为心理变态的人只不过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已。
他相信这些病人是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交谈、说服和疏导可以治好。
此后,精神病人被送进疯人院,病人常常被带上铁链或锁于笼中。
法国大革命(1789)以后,Philipe Pinel医生倡导解除对精神病人的禁锢,主张以关心态度倾听他们诉说,让他们从事有益的劳动。
虽然该学说的论点是错误的,它却提出了大脑病变对精神病的病因作用。
但大脑病变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心理障碍,所以其他研究者又提出了精神病的心理原因学说。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慢性病专门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
慢性病会导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
以下关于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1、主观感觉异常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转向自身健康人精力集中于工作或学习,心理活动经常指向外界客观事物。
人患病后,注意力转向自身,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心中总想着自己的病,而对其他事物很少关心,这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自私或冷漠。
2、心境不佳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生病属于负性刺激,势必影响病人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闲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
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
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还不利于病体康复。
3、被动依赖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由于不断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病人会变得被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
4、多疑、神经过敏多疑、神经过敏病人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疑虑重重,听人低声谈话,就以为是谈自己的病,对医护人员和亲友的好言相劝也常半信半疑,甚至无端怀疑医护人员给自己开错了药、打错了针。
这种异常心理不仅会对医患关系起破坏作用,也不利于病人安心养病。
5、紧张、焦虑、恐怖紧张、焦虑、恐怖许多病人入院后会感到紧张,特别是看到周围的病人死亡时,会产生恐惧心理,怕疼痛、怕开刀、怕变残、怕死亡。
这种心理对康复极为不利,会削弱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多安慰、多鼓励、多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使病人振作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第四章异常心理学比较重要的章节,占80%左右。
案例题多出。
第一节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一.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1.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①保障人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②保障人正常的进行人接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社会功能)③保障人正常客观的反映世界的本质以及其规律性。
2.异常心理: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功能。
3.如何理解心理的正常和异常:①正常和异常表现在不同个体身上的,个体形成群体②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时可以相互转化的。
③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区分1.概念上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正常心理: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不包含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异常心理:有典型的精神障碍(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异常: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异常------精神病临床医生负责不健康: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不健康。
心理咨询师工作的范围:心理不健康的人群。
并不是心理异常人群。
2.标准化的区分(四类判别标准)-----记住四个标题三.心理学的区分原则①统一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幻觉、妄想、自知力)②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知情意的统一)③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有无“自知力”是精神科在临床上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
第二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①感觉过敏:感觉阈值降低或强烈的情绪因素造成。
患者对于一般强度的刺激反应特别强烈,显得难以忍受。
-----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②感觉减退:对外界的刺激感受性减低。
如强烈的疼痛刺激仅引起轻微感觉甚至无感觉。
----癔症,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抑郁状态,木僵状态。
③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服或者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蚁爬感,游走感。
----神经症,躯体化障碍,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
2.感觉障碍:(1)错觉: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相符的判断性的视觉差。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
潜意识:主要是那些与性和攻击性有关的内容,当被察觉到时会引起难堪和焦虑,所以常常被意识所排斥,但也常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行为:广义:将行为理解为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
泛化:指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不仅条件刺激(CS)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某些与条件刺激想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
示范作用:指通过对具体模型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可以使人学会一种新的行为。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和动作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地反映。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两个基本过程。
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质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由表及里地表现出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
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智力又称智能,指人们在获得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其核心是理解、判断或抽象思维能力。
智力可等同于一般能力。
性格: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相适应的行为倾向性。
所谓认知评价:是指个体对语法哦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的认知估计。
分为初级评价和刺激评价。
应对:应对又称应付,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被认为是影响应激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
特质应对:可能存在一些与个性特质有关的、相对稳定的和习惯了的应对风格。
第六章异常心理第一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一、关于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正常心理:能够遵循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心理活动。
异常心理:也称变态心理,指偏离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现象及心理活动。
二、异常心理的理论观点1.生物学的理论观点:从生物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异常心理发产生、发展都生物学因素有关。
包括个体素质缺陷,先天遗传,脑或机体因感染受损、理化因素或药物作用、代谢失常、生理、生化指标异常。
2.心理动力学的理论观点:被压抑在潜意识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冲突是导致心理异常的主要动力性原因。
3.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通过条件反射的过程习得的,异常行为也是后天习得的,并不断得到强化而固定下来。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人天生具有发展和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自我实现倾向”,即只要环境允许,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5.社会文化的理论观点:社会文化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在心理障碍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三、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1.经验标准:即凭借判断者自己的只是和经验去评价自己或者他人心里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是否正常,或者以一般人的心理状态为标准判断他人心里活动的正常与否。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常模为标准评价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3.医学标准:又称症状和病因学标准,以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和明显的病因为判断心理是否正常的依据。
4.统计学标准:对人群的心理现象进行标准化心理测量后,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得到某些人群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分布曲线,其结果反映了正常人群状态的规律性分布。
5.其他标准: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关于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第二节常见异常心理问题一、临床心理学对心理问题的认识特点1.心理问题是什么?①一是指心理学中的问题②二是指心理学中或心理学工作者研究的问题③三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本章)二、常见心理障碍(一)焦虑性障碍概念:是指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逻辑根据的过分担忧和恐惧不安的一种情绪状态。
1、什么是心理异常?心理异常是指个体在某个时段或长期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心理状态2、心理异常有哪些特征?(1)心理反应失去合理性(2)心理过程失去协调性(3)个性特征失去稳定性3、心理异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1)非病理性心理异常,包括一般心理问题(2)病理性心理异常,包括心理障碍a、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指心理紊乱b、精神病性心理障碍,指精神失常c、介于两者之间的心理障碍,指边缘状态4、心理异常的病理学模式有哪些?(1)生物学模式(2)心理动力学模式(3)行为模式(4)社会学模式(5)整体论模式5、哪些因素引起心理异常?(1)生物学因素a、遗传b、脑功能失调c、神经递质代谢异常(3)心理因素a、应激b、消极情绪c、挫折(2)环境因素a、人际关系不良b、社会生活事件c、丧失6、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有哪些?(1)心理学史上的标准——生存标准c、心理测验标准b、统计分析标准a、主观经验标准e、病因症状标准d、社会适应标准(2)当今社会的判别标准——发展标准特征:a、认识清醒健全b、情绪积极饱满c、意志品质良好d、个性完善统一e、人际关系和谐f、潜能充分发挥7、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1)适应能力(2)耐受能力(3)调控能力(4)社交能力(5)康复能力8、一般心理问题的特征有哪些?(3)心理状态无病理性变化(2)偶发性和暂时性(1)情景性10、什么是偏执?极端固执、刚愎的人格表现缺陷11、偏执和顽固执拗有何不同?顽固执拗是一种不良的意志品质,实质是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和处理行动中的困难(对事)偏执给人一种自我中心、好走极端、咄咄逼人的感觉(对人)12、什么是自卑?自卑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信心,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13、自卑、自我排斥、自责有何不同?自我排斥是对自己全方面的否定,是一种不能接受自我的观念,没有明显的情景性自卑仅局限于某些方面,并且有明显的情景性自责是正常的心理现象14、什么是多疑?多疑是指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人格表现缺陷15、多疑和猜疑有何不同?猜疑是一般的怀疑多疑是猜疑的极端状态,在量上表现为多疑,在质上表现为毫无根据16、什么是无端烦恼?无端烦恼是指无缘无故、苦恼的消极情绪17、无端烦恼和正常的烦恼有何不同?正常的烦恼是由于客观存在的原因引起的,人人都有体验无端烦恼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是主观想象出来的,并非客观存在18、什么是消沉?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唐的消极情绪19、消沉和委顿有何区别?委顿表现为精神不振,但通常由躯体疲乏引起,持续时间较短,不属于心理问题消沉与躯体疲劳无关,通常因为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引起,持续时间相对较长20、孤僻孤僻是指孤寡、怪癖而不合群的人格表现21、孤僻与孤独有何不同?孤僻是一种人格缺陷表现,由于厌烦他人而不愿意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