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基础入门简单理解借贷记账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6
会计借贷记账法8字口诀一、借贷记账法口诀:借必在右,贷必在左;右借左贷平衡即可。
二、借贷记账法的原理:1、借贷记账法的通用原则:任何收支均应将记记入借方(增加)和贷方(减少),并且借贷平衡。
2、借贷原理:借方帐户表示钱到某一部分,贷方帐户则代表钱离开另一个部分。
借方收入大于贷方支出时,反之贷方则多于借方。
3、科目的划分:一般将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权益类和收入类、支出类等。
资产类:表示有形及无形的各种财产,如现金、存款、应收账款等。
负债类:表示企业共有负债投资决策,如银行贷款、应付账款等。
权益类:表示企业所有权或权益,如所有者权益、利润分配等。
收入类:表示企业营业收入,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等。
支出类:表示支出费用、债权偿还等,如原料支出、研发费用等。
4、记账规则:(1)将任何收入均分两个科目,一个到贷方,另一个到借方;(2)将任何支出均分两个科目,一个到借方,另一个到贷方;(3)借款和还款:借出资金要划到借方,受借贷方划到贷方;当借款偿还时,偿还资金划到贷方,受还方划到借方。
5、数量方向:借款是收入,偿还则是支出;坏账借款要计入支出;收入要计入收入,表明不受偿还。
6、账簿的建立:建立一本账簿可以记录任何科目的收支,并依次将收支项目划入到相应的借贷方科目下,实现借贷的双边平衡和记录。
7、能力分析:借贷记账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从而更好地采取管理或营销决策。
另外,它还能够有效地检验企业在处理财务方面的能力。
8、作用:借贷记账法能有效地记录并且分类企业各种收支,而且体现借贷原则,能够充分了解企业财务实力,从而更精准有效地是决定财务收益。
基础会计知识借贷记账法基础会计知识:借贷记账法会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贯彻整个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借贷记账法是会计师的基础。
一、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则借贷记账法可以表述为“借方记账,贷方记账,依据合计量做出判断”。
这是一个会计操作的基本原则。
借贷记账法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使分录保持平衡状态,从而更容易管理和控制现金流。
这个基本原则适用于每个事项的处理,其中某些事项会在借方或贷方进行处理。
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借方和贷方是会计分类的基本概念。
资产、费用和亏损在借方,负债、股东权益和收益在贷方。
在处理会计事项时,需要了解借贷记账法中的三个方面:账户、金额和分类。
1. 账户在会计中,需要创建账户来记录各种交易。
每个账户可以描述一种特定的业务交易,并提供所需的信息。
一般而言,公司会设立多个账户,以便能够准确地记录各项交易的详情。
2. 金额金额是会计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通过金额可以反映出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水情况。
当借方和贷方的金额相等时,称为“平衡”。
3. 分类在会计中,各项交易都要进行分类。
借贷记账法分类的目的是收集和汇总所有相关交易的信息。
通过分类,可以判断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诸如收益、成本、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三、举例假设T公司从银行贷款10,000元。
这个交易在会计中会这样处理:1. 借贷记账:账户是“银行贷款”,金额是10,000元,贷方记账。
2. 会计分类:这个交易是一个负债。
因此,金额要收入负债分类下。
另外,T公司也需要向供应商支付1,000元现金购买商品。
1. 借贷记账:账户是“现金”,金额是1,000元,借方记账。
2. 借贷记账:账户是“商品采购”,金额是1,000元,贷方记账。
3. 会计分类:这个交易就包括了资产和费用。
四、结论在会计中,借贷记账法是非常基础的知识。
明白了这个基本原则和应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原理和财务状况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借贷记账法基本原则可以保证账户清晰、分类准确,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公司的财务状况。
借贷记账法通俗讲解借贷记账法是一种计算和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程序,是一种发明自15洋以前的古老会计程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借贷记账法通常会与另一种类型的会计程序金钱流量法同时使用,它们共同把企业财务状况报告,使报表更准确、更完整,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借贷记账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和分类别账目表。
首先,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有关企业资产和负债的报表,通过它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该企业的财务负债和净资产。
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详细地反映出过去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收入支出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而分类别账目表可以让管理者更加详细地了解每一类账目的状况,例如企业的支出有多大比例来自购买原料?在实际使用借贷记账法的时候,需要遵守一定的步骤,从而确保报表准确性和及时性。
首先,将企业的收入支出全部记入分类别账目表中,包括日常支出,一次性支出,罚款等,需要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收支情况。
然后,将分类别账目表中的数据分别填入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通过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可以更好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最后,将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数据转入资产负债表,将企业的全部财务状况呈现出来。
由于借贷记账法比较简单易懂,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它也被广泛地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中。
同时,借贷记账法也仍然是许多国家会计准则的基础,因此,借贷记账法仍然是一种绝对靠谱的会计程序,有助于学习者深入了解企业财务管理,使其今后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一重要的程序。
总之,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借贷记账法起着重要作用,它使企业经营更加有规划性,也有助于企业及时地了解自身财务状况,在未来的运营中更好地把握财务管理。
借贷记账法知识点整理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它是现代会计中广泛使用的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1. “借”和“贷”- 在借贷记账法下,“借”和“贷”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不再表示任何经济意义上的增减。
- 它们表示账户中的两个对立的方向,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1. 资产类账户。
- 结构: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 公式:期末借方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例如: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属于资产类账户,增加时借记“固定资产”。
如果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减少时贷记“固定资产”。
2. 负债类账户。
- 结构:负债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 公式:期末贷方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例如:企业向银行借款,短期借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借款时贷记“短期借款”,还款时借记“短期借款”。
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结构:与负债类账户结构相似,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 公式:期末贷方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例如:企业接受股东投资,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贷记“实收资本”;如果企业减资,借记“实收资本”。
4. 成本类账户。
- 结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等。
- 例如:企业生产产品发生生产成本,借记“生产成本”;产品完工入库,结转生产成本时贷记“生产成本”。
5. 损益类账户。
- 收入类账户。
- 结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通常为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无余额。
- 例如:企业销售商品取得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期末将收入结转至“本年利润”时,借记“主营业务收入”。
会计借贷快速入门知识点会计是很多人感到头疼的学科,尤其是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来说。
其中,会计借贷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也是会计初学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会计借贷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应用。
1. 借贷的含义借贷主要是指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
在会计中,每个科目都有一个借方和一个贷方。
借方是指资产、费用和损失科目,它们的增加记为借方。
贷方是指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收益科目,它们的增加记为贷方。
2. 借贷的原则借贷原则是会计的一个基本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每一笔交易都需要同时记载借方和贷方,借记和贷记的金额必须相等。
这就是所谓的“借贷相等”。
借贷相等的原则是构建会计体系的基础,它确保了账目的平衡性和准确性。
3. 借贷的应用借贷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企业会计中,借贷被用于记录和统计企业的经济活动。
比如,当企业购买一批原材料时,会计人员需要将原材料的金额记为借方,同时将现金或应付款项记为贷方。
这样既记录了企业的资产增加,又记录了应付款项的增加。
此外,在个人财务管理中,借贷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个人进行消费时,借贷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和管理个人的收入和支出。
比如,当我们购买一件商品时,可以将商品的价格记为借方,将现金或银行存款记为贷方。
4. 借贷的核算在会计中,借贷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核算。
一般来说,借贷是按照科目来核算的。
每个科目都有一个借方和一个贷方。
对于资产科目和费用科目来说,增加记为借方,减少记为贷方。
对于负债科目、所有者权益科目、收入科目和收益科目来说,增加记为贷方,减少记为借方。
5. 借贷的分录借贷的分录是指将借贷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书写和记录。
一般来说,借贷分录需要包括日期、科目、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四个要素。
借贷分录的格式可以根据不同的会计准则和公司规定来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需要按照公司制定的规定和流程进行借贷分录的录入和审核。
综上所述,会计借贷是会计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会计借贷记账法公式借贷记账法通俗讲解在借贷记账法中,每一笔资金交易都需要在账簿上做出明确的纪录。
借贷记账法的核心原则是“借贷相等”,即每一笔在账簿上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贷方的金额。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
在借贷记账法中,资产是指公司所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如现金、存货、设备等;负债则是指公司对外提供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如贷款、应付款项等。
根据借贷记账法,资产和负债都要根据其性质被划分为借方和贷方。
一般情况下,借方是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的一方,而贷方则是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的一方。
在具体操作中,借贷记账法要求按照以下规则进行记账:1.增加资产的操作:通过借方计入资产账户,贷方计入现金账户。
例如,公司购买了一台新设备,此时资产增加,现金减少,需要在账簿上进行记录。
2.减少资产的操作:通过借方计入现金账户,贷方计入资产账户。
例如,公司卖出了一批存货,此时资产减少,现金增加,也需要在账簿上进行记录。
3.增加负债的操作:通过借方计入负债账户,贷方计入现金账户。
例如,公司向银行贷款,此时负债增加,现金增加,需要进行相应的记账操作。
4.减少负债的操作:通过借方计入现金账户,贷方计入负债账户。
例如,公司还清了一笔贷款,此时负债减少,现金减少。
通过上述规则,借贷记账法实现了对资产和负债的准确计量和明确记录,从而保证了财务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除了资产和负债的记账规则外,借贷记账法还涉及到收入和费用的记账规则。
收入是指公司从经营活动获得的经济利益,费用则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资源使用成本。
根据借贷记账法,收入是一种增加盈利能力的交易,会计上要通过借方计入现金账户,贷方计入收入账户。
而费用则是一种减少盈利能力的交易,需要通过借方计入费用账户,贷方计入现金账户。
通过借贷记账法,公司可以清晰地了解其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的情况,从而有助于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
同时,借贷记账法也为公司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避免财务记录的错误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会计基础理解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会计基础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也是会计师们必备的技能。
本文将以借贷记账法为主题,探讨其在会计基础中的理解和应用。
第一部分: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借贷记账法,也被称为“双向记账法”或“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方法。
根据这一法则,每一笔经济交易都要同时记录在借方和贷方,使借方和贷方的金额保持平衡。
其中,借方表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贷方表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方与贷方分别对应会计科目中的借方科目和贷方科目。
借方科目包括资产、费用和损失,表示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贷方科目包括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表示增加收入或减少支出。
第二部分: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举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交易案例。
1. 购买办公设备假设一家公司从供应商购买了一批办公设备,总价值为1,000美元。
这笔交易中,办公设备作为资产增加,应被记为借方账户。
为了保持平衡,我们需要在贷方账户记录同样数量的资金支出或负债增加。
借:办公设备 1,000美元贷:现金或应付款项 1,000美元2. 借贷款项公司决定从银行贷款10,000美元来扩大业务。
这笔交易中,现金作为资产增加,应被记为借方账户。
为了保持平衡,我们需要在贷方账户记录同样数量的负债增加。
借:现金 10,000美元贷:银行贷款 10,000美元3. 销售产品一家公司销售了产品,总价值为5,000美元。
这笔交易中,销售收入作为收入增加,应被记为贷方账户。
为了保持平衡,我们需要在借方账户记录同样金额的货物成本。
借:货物成本 5,000美元贷:销售收入 5,000美元第三部分:借贷记账法的核算原则借贷记账法基于以下核算原则,帮助会计师准确记录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1. 资产负债平衡原则:借贷记账法要求借贷双方金额必须相等,以保持资产负债表的平衡。
2. 收支平衡原则:每一笔经济交易必须同时记录净收入和净支出,以保持损益表的平衡。
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及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会计实务经验之谈】1.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及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运用复式记账原理来记录经济活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中,任何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部分。
通常左边是借方,右边是贷方。
增加数和减少数应分别记入哪一方,要根据各个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即它的性质决定。
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及损益类五大类账户(特殊企业和特殊业务还涉及共同类账户),而损益类又可分为反映收入和费用的两类账户。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对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我们可以从经济业务的类型中推导出来。
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利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与完整性,这项工作称为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可以采用发生额试算平衡或余额试算平衡的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又称直接平衡、自动平衡)。
试算平衡公式:借方发生额合计=贷方发生额合计发生额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2)余额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即: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期末余额余额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余额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余额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
试算平衡工作,一般是在月末结出各个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后,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
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借贷记账法运用实务1. 引言借贷记账法是财务会计中常用的一种记账方法,通过记录各种经济交易的借贷方向和金额,可以清晰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
本文将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实务。
2.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借贷记账法是基于会计等式的基本原理建立的,会计等式可以表达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根据这个等式,每一笔经济交易都可以分为借方和贷方,借贷方向取决于交易对账户的影响。
借方和贷方的具体含义如下: - 借方:借方记录了增加资产、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交易。
借方的增加通常表示资产的增加,比如现金的收入。
- 贷方:贷方记录了减少资产、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交易。
贷方的增加通常表示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比如向供应商支付货款。
通过借贷记账法,可以按照交易的借贷方向和金额,记录每一笔经济交易对各个账户的影响,从而实现财务会计的准确记录和报告。
3. 借贷记账法的实务应用3.1. 记账原则在使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记账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记账原则: - 实体原则:每一个经济交易都必须与某个实体相关,可以是个人、公司、部门等,每个实体都有它自己的账户。
- 个别记账原则:每笔经济交易都需要单独记录,不同的交易应分开记录在不同的账户之中。
- 借贷平衡原则:每一笔交易的借方金额必须等于贷方金额,以保持总借方等于总贷方,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
- 重复记账原则:对于同一笔交易,可以在多个账户中记账,以提供更详细的财务信息。
3.2. 记账实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借贷记账实例,假设一家公司从供应商购买了一批货物并支付了现金:日期账户摘要借方贷方2021-01-01 现金购买货物100002021-01-01 应付账款购买货物10000根据上表,可以看出这笔交易对现金账户产生了借方10000的影响,对应付账款账户产生了贷方10000的影响。
这样,借贷方向的平衡被保持,并且会计等式也得到了满足。
3.3. 借贷记账法在报表中的应用借贷记账法不仅用于记账,还可以应用于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复式记账原理and运用借贷记账法一、单式记账与复式记账自会计产生以后,在复式记账法出现以前,很长时间会计记账采用的是单式记账方法。
所谓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一般只记录现金的收付以及应收(人欠)、应付(欠人)等往来账项,而不记录实物资产的增减、收入的来源和费用支出的用途等。
比如,企业用现金(包括银行存款)购买了一批材料,在单式记账法下只记录现金的减少,而不同时记录原材料的增加,因此单从会计记录中只看到现金减少了而看不出用来干什么了。
可见,单式记账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或者说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种方法。
比如:企业以现金(含银行存款)购买了一批材料,在复式记账法下,既要记录现金的减少,同时也要以相等的金额记录原材料的增加。
这种相互联系的记录能够完整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现金减少的原因(用途、去向)是购买了原材料,而原材料增加的原因(来源)是企业用现金买来的。
因此,相对于单式记账法来说,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特征复式记账法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1.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
通过账户的双重记录,不仅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还能够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记录,因而可以通过进行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三、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历史上曾经有过多种符合复式记账基本原理的复式记账法,但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复式记账方法是借贷记账法,我国会计准则也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一种产生于15世纪的复式记账方法,它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用来表示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
至于是用“借”来表示增加还是用“贷”来表示增加,对不同的会计要素来说是不一样的,具体的我们下面再讲。
这里同学们只要记住借贷记账法是用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就可以了。
很多初学者容易去纠缠借、贷二字本身的含义,这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早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含义而仅仅是一种符号了,就像甲、乙或A、B一样。
(二)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1.账户的基本结构以“丁字帐”为例,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左方固定称为“借方”,右方固定称为“贷方”。
2.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在账户中的反映前面说过,会计要素间的数量关系即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种复式记账法都是以此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的,因此,借贷记账法对个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反映就是:资产在会计等式的左边,它的增加就记在账户的左边也就是借方,减少就相应地记在账户的右边即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两个要素在会计等式的右边,他们的增加当然就记在账户的右边即贷方,减少就相应地记在账户的左边即借方;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利润的增加并最终引起所有权权益的增加,因此与所有者权益一样记在贷方,减少记在借方;成本费用的增加将导致利润的减少并最终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因此其记账方向与所有者权益相反,就是增加记在借方,减少记在贷方。
上述各种情况用“丁字帐”图形表示如下:上述借贷记账法对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反映同学们必须记住。
一开始可能只是死记硬背,到后面随着各种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练习的增多,就会慢慢熟悉而不用刻意去记了。
3.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由于会计核算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因此就某一个会计期间来说,除了为计算当期经营成果而结清的各种收入和成本、费用类账户以外,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一般都有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包括增加额和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其中期初余额也就是上期的期末余额,而本期的期末余额也就是下期的期初余额。
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由于不同会计要素用来记录增减变化的借、贷方向不同,但一般说来各要素的增加额总是要大于其减少额,因而其余额通常也就与增加额记录在同一个方向。
因,此在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间的数量关系如下:资产类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减少额(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前面第二章介绍会计等式的时候讲过,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都不外乎这样四种情况:引起等式两边同时增加;引起等式两边同时减少;只引起等式左边内部某些项目以相同金额增加和减少;只引起等式右边内部某些项目以相等金额增加和减少。
结合上述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基本结构图示,我们可以看出:(1)经济业务的发生如果引起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也就是左边的资产增加,同时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以相等金额增加。
资产的增加应该记在借方,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则是记在贷方,因此这类业务用借贷记账法进行处理就是一方面记在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记在贷方,而且借方与贷方的金额相等。
(2)经济业务的发生如果引起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也就是左边的资产减少,同时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以相等金额减少。
资产的减少应该记在贷方,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是记在借方,因此这类业务用借贷记账法进行处理就是一方面记在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记在贷方,而且借方与贷方的金额相等。
(3)经济业务的发生如果只是引起会计等式左边资产要素内部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项目增加,另一个或另几个项目同时以相等的金额减少,而资产的增加应该记在借方,减少应该记在贷方,因此这类业务用借贷记账法进行处理就是一方面记在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记在贷方,而且借方与贷方的金额相等。
(4)经济业务的发生如果只是引起会计等式右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项目增加,另一个或另几个项目同时以相等的金额减少,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该记在贷方,减少应该记在借方,因此这类业务用借贷记账法进行处理就是一方面记在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记在贷方,而且借方与贷方的金额相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任何经济业务都是一方面记在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记在贷方,而且借方与贷方的金额相等,也就是说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这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如果你对于我们刚才的分析一时还没有完全理解,那么你就记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句话。
这句话对于你今后正确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各种经济业务非常重要。
(四)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1.账户对应关系在借贷记账法下,每一笔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就使得所涉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之间产生一种应借应贷的关系,这就是账户的对应关系。
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则称为对应账户。
例如:企业从银行存款户中提取现金备用,这笔业务的发生使得资产要素中的库存现金项目增加(记在“库存现金”账户的借方),同时使得资产要素中的另一个项目银行存款减少(记在“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这样“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就产生了应借应贷的对应关系,他们也就是一对对应账户。
熟悉各种常见经济业务的对应账户,对于保证账务处理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检查会计记录发现会计舞弊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2.会计分录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经济业务发生后并不直接记入相关账户,而是先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对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一种记录,列示出其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这种列示的记录就叫做会计分录。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编制会计分录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实现的(记账凭证中就列示了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
3.如何正确编制会计分录面对一笔经济业务,如何才能正确地编制会计分录从而对其作出正确的账务处理呢?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对各种常用账户的性质和结构以及常见经济业务的对应账户还不熟悉,因此编制会计分录时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对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判断其究竟引起了哪些账户(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发生了增减变化;(2)判断这些账户(项目)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3)根据这些账户(项目)的性质及其是增还是减,确定应该记在借方还是贷方;(资产的增加记在借方,减少记在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在贷方,减少记在借方;收入的增加记在贷方,减少和转出记在借方;成本、费用的增加记在借方,减少和转出记在贷方)(4)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完成并检验会计分录。
如果将来大家经过练习,对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熟练了,也就是对各种常用账户的性质、结构以及常见经济业务的对应账户熟悉了,面对一笔经济业务时,脑子里面马上就可以反映出应该借什么贷什么。
但现在大家在编制会计分录时,最好还是先这样一步一步地分析后再确定。
4.简单会计分录与复合会计分录按照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有的会计分录只涉及一个借方账户和一个贷方账户,如从银行提取现金,就是记入“库存现金”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
但也有的会计分录涉及到一个借方账户和多个贷方账户相对应,或是多个借方账户与一个贷方账户相对应。
例如:购买材料一批货款10 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8 000元,暂欠2 000元。
该笔业务的处理是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原材料增加),同时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银行存款减少)和“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负债的增加)。
上述只有一个借方账户与一个贷方账户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就称为简单会计分录,而一个借方账户对应多个贷方账户或一个贷方账户对应多个借方账户的会计分录就称为复合会计分录。
其实,复合会计分录可以拆解为几个简单会计分录。
例如:借:原材料10 000贷:银行存款8 000应付账款 2 000就可以拆解为以下两个简单会计分录:(1)借:原材料8 000贷:银行存款8 000(2)借:原材料2 000贷:应付账款 2 000这两种会计分录登记入账以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1.试算平衡的基本原理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每一笔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那么一个时期的经济业务全部处理完了以后,所有借方发生额之和与所有贷方发生额之和也就必然相等,这一点可以用来检验账务处理正确与否,这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既然一个时期内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之和与贷方发生额之和必然相等,那么根据借贷记账法下账户中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等因素间的数量关系,一个时期内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之和与贷方期末余额之和也必然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