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心肌细胞生理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5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前三者和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1.自律性:部分心肌细胞能有规律地反复自动除极(由极化状态转为除极状态),导致整个心脏的电—机械活动,这种性能称为自律性,具有这种性能的心肌细胞,称为自律细胞。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接处、束支和蒲肯野纤维网均有自律性;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入口、冠状窦邻近的心肌以及房间隔和二尖瓣环也具有自律性,而心房肌、房室结的房—结区和结区以及心室肌则无自律性。
2.兴奋性(即应激性):心肌细胞受内部或外来适当强度刺激时,能进行除极和复极,产生动作电位,这种性能称为兴奋性或应激性。
不足以引起动作电位的刺激,称为阈值下刺激,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低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值刺激。
心肌在发生兴奋时,首先产生电变化,并由电变化进而引起心肌的收缩反应。
心肌的兴奋性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期有很大变化,根据这一变化可将心动周期分为反应期和不应期,后者又可分为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从除极开始,在一段时间内心肌细胞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起反应,称为绝对不应期。
有效不应期是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反应的时期,在时间上略长于绝对不应期。
在有效不应期的后期,刺激可引起局部兴奋,但不能传布,从而影响下一个动作电位,形成隐匿传导。
这一时期相当于QRS波群开始至接近T波顶峰这一段时间。
心肌的不应期可保护心肌不至于因接受过频的刺激而发生频繁收缩。
房室结不应期最长,心室肌次之,心房肌最短。
心肌不应期的长短与其前一个搏动的心动周期长短有关。
心动周期越长,不应期越长,反之,则短。
(2)相对不应期:对弱刺激不起反应,对较强的刺激虽可产生兴奋反应,但这种兴反应较弱而不完全,表现在对兴奋传导速度缓慢和不应期缩短,二者均容易形成单向阻滞和兴奋的折返而发生心律失常。
1.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2.窦性心律:指在窦房结所控制下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3.异位心律:指由窦房结以外的心肌潜在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4.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
5.期前收缩:由异位起搏点过早地发出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与当时的基本心律中其他搏动相比,在时间上过早发生。
6.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7.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8.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9.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10.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即心输出量。
1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2.心指数:一般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13.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4.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15.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达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16.舒张压:心室舒张,动脉血压降低,于心舒末期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7.平均动脉压: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18.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
19.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20.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1.降压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
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
22.血-脑屏障:血液和脑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称为血-脑屏障。
五、简述题 1.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动周期与⼼率 1.概念:⼼脏⼀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动周期。
由于⼼室在⼼脏泵⾎活动中起主要作⽤,所以⼼动周期通常是指⼼室活动周期。
2.⼼率与⼼动周期的关系: ⼼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率有关,⼼率增⼤,⼼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例较⼤,⼼肌⼯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率过快将影响⼼脏泵⾎功能。
3.⼼脏泵⾎ (1)射⾎与充盈⾎过程(以⼼室为例): ①⼼房收缩期:在⼼室舒张末期,⼼房收缩,⼼房内压升⾼,进⼀步将⾎液挤⼊⼼室。
随后⼼室开始收缩,进⼊下⼀个⼼动周期。
②等容收缩期:⼼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射⾎期。
③快速射⾎期和减慢射⾎期:在射⾎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室压⼒上升很快,射出的⾎量很⼤,称为快速射⾎期;随后,⼼室压⼒开始下降,射⾎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期。
④等容舒张期:⼼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舒张⾄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室充盈期。
⑤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室与⼼房压⼒差较⼤,⾎液快速充盈⼼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室与⼼房压⼒差减⼩,⾎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
(2)特点: ①⾎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是压⼒梯度,⼼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压⼒梯度的根本原因。
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的变化起重要作⽤。
③⼀个⼼动周期中,右⼼室内压变化的幅度⽐左⼼室的⼩得多,因为肺动脉压⼒仅为主动脉的1/6. ④左、右⼼室的搏出⾎量相等。
⑤⼼动周期中,左⼼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内压是快速射⾎期。
因为主动脉压⾼于左⼼房内压,所以⼼室从⾎液充盈到射⾎的过程,是其内压从低于左⼼房内压到超过主动脉压的过程,因此⼼室从充盈到射⾎这段时间内压⼒是不断升⾼的。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房室延搁:心房肌的传播速度较快、左右心房几乎同时收缩,而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极慢的现象。
期前收缩(早搏):在窦房结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脏受到一次足够强的额外刺激,随之产生的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
代偿间隙:在期前收缩后,窦房结的正常兴奋恰好落在了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内,不能引起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心脏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舒张期的现象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心率: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性能的一种内在特性。
异常调节:指与神经、体液因素无关,由于心肌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一种调节方式。
阶梯现象:由于心率增加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现象。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重力性休克:指当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并骤停时,肌肉泵消失和重力作用使大量静脉血沉积于下肢的骨骼肌中,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的现象。
肌肉泵:骨骼肌的运动和静脉瓣膜配合,对静脉回流起了一种“泵”的作用呼吸泵:呼吸运动对静脉回流也起着“泵”的作用减压反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至延髓心血管,导致心迷走中枢活动增强,心交感中枢活动减弱,动脉血压下降的现象。
血液的重新分配:运动时,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不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
运动性心脏肥大:由于长期的锻炼或训练而引起的心腔扩大和心壁增厚为主要标志的心脏肥大。
心脏重塑:在运动性心脏肥大的同时,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氧化酶、毛细血管、肌浆网、心肌细胞的特殊分泌颗粒及神经支配等微细结构均会发生相适应的变化。
第五章血液循环主要内容1、心脏生理:心动周期概念及心率;心脏琴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2、心肌的生理特性3、血管生理:血液流体力学基本知识(血流量、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动脉血压及其产生原理、影响因素。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自学内容l、心动周期概念及心率。
2、动脉血压及其产生原理、影响因素。
基本要求1、了解心脏及血管的机能特征。
2、了解决定心输出量、动脉血压及血液分配的生理因素及其调节机制。
重点、难点l、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2、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概述1.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周而复始地在全身循环流动。
血液循环意义:血液只有在全身循环流动才能完成它的机能,尤其是运输机能离开血液循环是无法实现的,具体点说,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从消化管摄入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从肺〈鳃〉部分摄人02,均运输到全身供组织细胞代谢利用,同时,又把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CO2经肺鳃排出)。
2. 循环类型:各种动物由于自身结构千差万别,从低等一高等,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循环系统也演化为从无到有,从简单一趋于完善,概括为三种:第一种类型:机体内无独立的循环系统,细胞直接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单细胞原生动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由于细胞直接生活于外环境(水)中,细胞表面直接与水相接触,通过扩散作用摄取O2和食物,直接向水中排出代谢废物。
(2)海绵动物:具有水管系统〈行使运输和消化作用〉体腔壁上具有许多漏斗细胞,漏斗细胞鞭毛一齐摆动,使周围的水由孔细胞的小孔进入海绵腔,从出水口排出,从水流中获得食物和02,向水流排出代谢废物,所以漏斗细胞也是消化细胞。
(3)腔肠动物:有胃水管系统(行消化和运输机能)腔肠动物体内形成一个消化腔。
腔内有水还有通过触手送入的食物,管壁上纤毛运动把食物和02送到身体各处,不能消化残渣和代谢废物也随着水流由胃水管系统排出。
心肌细胞具有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是心脏的主要成分,它们代表着心脏的生命力,我们可以从它们的生理学特性来看它们有着多少能量。
心肌细胞是有一定形状的,它们一般是有小叶、狭长,彼此间有小缝隙,构成了多孔性结构。
心肌细胞有两个特殊的特征,一是具有自发性节律性肌动,断缆实验证明心肌细胞具有自发性的肌动;二是受神经调控,断缆实验证明,心脏可以受到神经调控。
心肌细胞具有很强的营养保护作用,它可以有效补充氧气;同时,还可以保护肌肉免受损伤,从而减少肌肉细胞的修复时间,使肌肉恢复时间更短更有效。
另外,心肌细胞具有多孔性结构,可以吸收营养,抗逆转行突变,减少病原体破坏组织的可能性;并且,可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维持正常的血液流速。
心肌细胞还具有高度的物质稳定性,可以自发地吸收和运输物质,有效地控制细胞内物质的比例和浓度,保持最佳的生理功能。
此外,心肌细胞还具有非常强大的再生潜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发育出大量新的心肌细胞,以填补组织损伤所留下的鸿沟。
总之,心肌细胞是心脏功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左心室及其细胞特殊性,其内部结构行为特点决定了其细胞特殊性,使之具备如此奇特的生理特性。
心脏的功能完全取决于各种不同的细胞的正常运作,因此,为了保护心脏健康,维持心脏生理机能,科学地保护和关爱心肌细胞将会有助于延缓心脏病的发病和恶化,从而提高人们得到更好的健康状况。
循环一、名词解释1.心率2.心动周期3.每搏输出量4.心输出量5.收缩压6.中心静脉压1.心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为60-100次/分。
2.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3.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4.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5.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6.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为4-12cmH2O二、填空题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2.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为60-100次/分;心动周期长短与心率快慢呈反比关系,心率过快主要使心动周期中的舒张期显著缩短。
3.心脏的泵血过程包括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二个过程,在心脏射血过程中,心室肌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
4.第一心音的发生表示心室收缩的开始状态,第二心音的发生表示心室舒张的开始状态。
5.前负荷是指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
6.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其脉压值为30-40mmHg。
7.动脉血压在心室收缩中期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主要反映心室射血量的多少。
8.动脉血压在心室舒张末期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9.老人血管硬化时,大动脉弹性减退可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10.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有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心室射血能力、重力和体位、和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
11.微循环的三条通路是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
其中通路具有物质交换功能。
12.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
13.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包括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三部分。
心肌细胞生理特性
人类心脏是身体重要器官,它发挥重要作用,负责心跳和血液循环。
正常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脏是由心肌细胞构成的,它的生理特性决定着心脏的功能。
因此,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对于充分发挥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心肌细胞的形状主要为长方形,在其内部和外部都有单层膜细胞膜。
心肌细胞的构造也被称为“肌球蛋白”,其主要成分是肌
钙蛋白、肌钙蛋白和混合突触。
此外,心肌细胞内还含有小纤维蛋白。
心肌细胞可以分泌激素,影响心脏的功能。
其次,心肌细胞有特殊的肌动蛋白,包括肌球蛋白、肌应力蛋白、肌肌蛋白和肌蛋白等。
这些肌动蛋白能够促进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实现桥梁功能。
再次,心肌细胞具有脱水场效应,其中涉及到钠、钙离子的移动。
脱水场效应可以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肌细胞也具有离子通道,它可以实现离子的输入和输出,调节心脏功能。
此外,心脏的心肌细胞具有电轴特性。
它们可以向心室发射脉冲,参与到心脏的节律的形成。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也影响着心律的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
最后,心肌细胞具有自发膜电位改变的功能,可以调节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控制心脏的节律和节律失常。
总之,心肌细胞具有多种生理特性。
这些特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心脏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发现心脏病的早期症状,以及对其进行
有效治疗。
如今,医学界正在研究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如电轴特性、膜电位变化等,为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帮助。
未来,心肌细胞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心脏疾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一、自律性1•自律性的櫃念自律性(autorbythnicity ) 5心肌细胞在 无任何外来剌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地按一定的节 律发生兴奋的能力和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 称自律性-单位时间内自动产生兴奋的次数是衡量自律 性高低的指标•第三节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性性性性 律奋导缩 自兴传收 ■ ■ ■■»性心Wh 在奧房结控«下的心fi 节禅性活动.*左«||点Z 其他自律组织的自律性较低.通*处于窦房 tt 的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并不《現- 只起传导作用。
异位起搏点,港在起搏点控制部分或《个心脏的活动. 异位心律:由费房纳以外的祁位为起«点的心脏活动• 依 1 100次/分窦房结房』交界 次 50次/分降 40次7分 房室束低• 25次/分 浦氏幷维2•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不同自律細》的自律性;SAN<TPF3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①抢先占领(capture)抢先占领:-由于窦房结自律性高于其它潜在起搏点,当潜在起搏点4期限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已被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所激动而产生动作电位,其自身的自律性无法表现出来。
-这种抢先占领的方式是自律性高的组织控制自律性低的组织的主要方式。
超速驱动压抑自律细胞高的组织对自律低的组织的直接抑制作用,称超速驱动压抑.自律细胞受到高于它的固有自律频率的刺激时,按外加刺激的频率发生兴奋。
当外来超速驱动刺激停止后,自律细胞不能立即恢复其固有自律性活动,需经一段时间才恢复其自律性.最大电位釣为-WbV.其动fr 电位的(k k 2、3 «!的彫杰及K 于机・与心但去 «L 化.If 内向起搏电流特点:①随时间而逐渐增强的内向离子电流・② If 主要为Nr (也有少量K6但不同于快曲通道. ③ 1「在复极至-60mV 时开始激活,至-lOOnV 时完全激活・ ④ If 在0期去极化至-50iiV 时因通道的失活而终止. ⑤ If 可被艳9s )所阻断,而对河《毒素不敏感. 自动去极化的离子基础:If 内向起搏电流Cl )浦肯野细胞窦房结P 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形成机制MRP 因窦房结P 细胞缺乏1灯通道,膜对"的通透性相对 较低,P血相对高,故《大复极电位小(0期去板;L 型CM ,通道激活,Ca"内流.由于L 型C0 通道激活、失活缓慢,故0期去极化缓慢, 持续时间长3期复极:L 型C0通道逐渐失活,C0内流相应减少・及h 通道的开放• K 》外流增加・AP (2)宴房结P 细腕士4期自动去极化L T: 4期自动去极化5S-5ftmV时激活渗与自动去极化后期的形成.If: Ir^能充分激活,在P细胞H期自动去极化中作用不大.5.决定和形响自律性的因素(1)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増快, 自律性1«高・(2> «大复《电位与《电位之间的差距:间差《小・自律性堆高.Al fiA电代《«車《•精令劃b «f・tt律性徉・B> aXXR电位*爭由■迭Md. 由TP7 斤nir 2e»e»ft^«tt TP・・%A4到达(A电位**一律出少i、兴奋性心肌的兴奋性和其它可兴奋细胞一样,表现为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其兴奋性高低也用刺激的阈值来衡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L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牲的川期牲畫化心肌细》衽一次兴斎过程中.其兴奋性也发生一系列的周期性变化.表现为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能力而发生^«律性的改交.这种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主奥是由于《电位的变化引起离子通道的状态发生变化的结*•以心宣肌细《为例-分析其兴奋性的变化.(1》有效不应期]从去«开贻JUXSK 电他达fO ・v 这R 时期不应期的实威是由于■电位过«• N.・jl 道处于宪全 失活状杰《复活的ftg 太少.〔2)相对不应期I K 电位foH 复极到・80決这段吋W 内韭期的M 电位已S 本恢1(, Nadi 道已部分复活.兴奋性 有所恢IL 但仍低于正常.W 电位从-S0BV#|-90nV 的时期快Ne ・ji 道已基水复活到备用址杰• K 电位的水平比 ■&电位S 技近《电位.故兴奋性*•善分期 ______________(1)有效不应期 (effedbe rvfructorypvrlud. ERF) 绝对不应期(ARP)局部反应期<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KKP ) (3)超常期(MiperiWEhil perkid ■ SM-1099t fu]( iu>K 4-10心亶in 动作电位性的 £化X 其耳机«收《的关* D.tntte* ERP ■不《平应期 RRFfIfl 时不庇朗 SNEiM-rWC3)超常期0- 8 .4A* ilo^ 200 x».1占待点和意义特点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特点:有效不长,釣200~ 500nv*.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编期和舒张早期(骨K肌的不应期约2~3ins・神经仅釣Ims) •意义心肌不会«骨18肌那样产生完全强直收始终保持着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活动,这是实现心《泵血功能的S5前提.(I)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2.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2)离子通道的性状100ne 0420 内 0电-20位 40<mV)6080iK1 • • i p•---------■\二3俺电位 I静息电位f 一距《电位远一需剌激阈值t 一兴奋性1静息电位If 距阈电位近f 需刺激阈值I f 兴奋性t «电位上務一静息电位距《电位远一兴奋性| (如血钙升高) 阈电位下移f 静息电位距W 电位近f 兴奋性t(I)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9息电位水平W电位水平-期前收缩.心室肌在有效不 应之后受到一次额外的(人 工或病理)剌激,可产生一 次«外的兴奋和收缩.由于 它发生在下一次I!房结兴奋 所产生的正常收缩之前,所 以称为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一次期前收缩之 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室 舒张期•N 『通道有各用.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取 决于•(电位和通道状杰 交化的时间过程・细«膜上大W 分钠* 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是该心肌是否具有兴奋 性的前提.Q Xffl BHGI® 'THrava ・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WVAAA/,乓皿■八代盲 •OO WA A(2) Nb"通道的状态T3、血逊道的性状#n 411 HA 牧 代 eniM ・ 号》丽・于电n ■的歼 Md« 不即n 月•来91经恆您.diMH-怖创字直■内.期电«*«■■代・&4K三、传导性L心肌细胞的传导性一电传导171由于心肌兴奋部位和邻近安静部位的膜之间发生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从而使安静部位兴奋;此外,局部电流通过低电阻的闰盘,引起相邻细胞的兴奋.(I)心K特殊传导系统有序快捷的传导窦房结分化较原始的P细胞是心脏起搏细胞.奏房结的兴奋经过特殊传导系统,依次使其它心肌细胞发生兴奋-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是通过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2・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和特点11⑵心脏内的兴奋传导途径心房肌LMnnlFwtfK——I-Ml 1LHM♦ lunlv»房皇交界I 房S 東及左右束支I 浦肯野细《 I心宣肌g (3)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WaiA优卄9*1・■nJI»A1心駐各部位的心肌细»传导性能并不相同•兴 奋左各部位的传导速度也 不相等.岗宋交界(结区)eg.1房宝! 2 Mt左右束支・mm T"J Arti\童义心室内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比心室肌的传导 速度快得多,且末梢浦肯野纤维呈网状分布于心 室at便由房室交界传入心室的兴奋能迅速传連 左.右心室,保证全部心室肌几乎完全R步收细, 产生较好的射盧效果•房£S«:兴奋在房S 交界处的传导速度极兴奋传导 釣需0・1秒.SM 时间S 长.«义«免了心房和心宣收«的S*.便心室在收《前有 充分的血«充#,有利于心S 的射血.心室内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最快 房室交界处的房室延抿现象3.形响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细胞直径大.横截面积大,电阻小,兴奋传导快。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心肌细胞是心脏工作的基本单位,在心跳和血液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肌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其中一些特征受到精神因素和其他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本文旨在描述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以及其如何受到影响。
心肌细胞的结构是单细胞的构造,其内部结构有细胞核、质膜、细胞质和线粒体等。
细胞质内有很多蛋白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受体蛋白质,它们可以使心脏受到的信号传递到心脏内部,从而产生心肌收缩,促使血液循环。
心肌细胞具有固定的形状,即侧壁加厚和表面凹陷等特点。
此外,心肌细胞还具有催化、代谢和接受信号传导等功能,这些过程在心肌收缩时非常重要。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是受到精神因素和其他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的。
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精神因素,即心理因素和情绪因素,它们可以影响心脏的功能,增加心肌细胞的活动幅度,从而增加心跳的频率或减少心跳的频率。
另外,其他内部因素如荷尔蒙、体温、血管阻力等也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此外,外部因素如营养状况、心脏供血、体力活动、以及利用药物治疗等也会对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产生影响。
因此,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在心脏的正常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精神因素和其他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保护心脏的健康非常重要,为了对心脏功能的维护,保持心理和生活节奏的健康,平衡营养,进行有节制的运动,调节体温和血压,避免吸烟和饮酒等心脏病危险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在心脏功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受精神因素以及其他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必须对心脏功能维护有正确的认识,注重心理和生活节奏的平衡,合理调节体温和血压,避免吸烟和饮酒,进行有节制的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以避免心脏病的发生。
只有正确的认识和行为方式,才能保护心脏健康,保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为心脏提供最佳的保护。
心肌细胞的四个生理特性心肌细胞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体心脏中的细胞,在人体心脏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工作,调节和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系统。
心肌细胞具有4个重要的生理特性,它们分别是:通过水化反应来传递能量、具有自发节律性收缩能力、可以实现心率可调节和心脏可以调节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首先,心肌细胞通过水分解反应来传递能量。
心肌细胞中的钙离子通过与磷酸化水来进行水分解反应,从而释放了机体内的大量能量,能够支撑心脏的正常运转。
当心脏收缩时,心肌细胞中的钙离子将通过这一反应释放出来,从而带动了心脏的收缩。
其次,心肌细胞具有自发节律性收缩能力。
心肌细胞体内具有一种叫做肌肉钙蛋白的分子,它们可以在体内应激形成钙,从而使心肌细胞获得收缩的能力。
心肌细胞收缩的节律性由人体的大脑中的控制中枢来完成,它可以控制心肌细胞的节律性收缩,使其保持一个恒定的心率。
此外,心肌细胞还有心率可调节的功能。
当人体受到刺激后,大脑中控制中枢会将信号传递到心脏中,提高心率,从而实现心率调节的功能。
心率调节可以保证心脏不会过度收缩或者过度舒张,从而保护人体的心脏不会受到损害。
最后,心肌细胞可以实现心脏可以调节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心脏收缩时,会释放出心脏肌细胞中的收缩激素,激活周围血管的舒张能力,从而提高血液的循环速度,使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实现了心脏可以调节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综上所述,心肌细胞具有4个重要的生理特性,它们分别是:通过水分解反应来传递能量、具有自发节律性收缩能力、可以实现心率可调节和心脏可以调节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这些特性不仅有助于人体心脏的正常功能,也为人体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系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因此,这些特性是保护人体心脏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也是保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系统的基础。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肌肉细胞之一,它被认为是心脏的最基础组成部分,负责运行血液循环的进程。
心肌细胞具有复杂的生理特性,这些特性使心脏能够像其他器官一样运行。
首先,心肌细胞具有知觉性能。
这种能力使它们能够及时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适应性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去除和激活肌肉细胞中的蛋白质,从而调节肌肉细胞的收缩功能。
其次,心肌细胞具有自发性活动能力。
由于心肌细胞有一定的自发性而不需要任何外部刺激,它们可以不断地收缩和舒张,以维持心脏的正常循环。
此外,心肌细胞也具有控制心跳的能力,并可以根据身体的需要来调节心跳的频率。
另外,心肌细胞还具有固定模式的收缩能力。
收缩过程由定位、收缩和舒张组成,这些过程使心脏能够正常工作,且收缩的频率与舒张的频率相同。
因此,心肌细胞的收缩特性可以用来诊断心功能的异常情况。
最后,心肌细胞具有充满活力的运动能力。
心肌细胞的收缩功率高,因此可以提供最大的功率来支持心脏的正常运行。
此外,心肌细胞还具有迅速应答肌肉收缩刺激的能力,从而使心跳保持均衡。
总之,心肌细胞具有复杂的生理特性,它们不仅具有知觉和自发性活动能力,还具有收缩和运动能力。
这些特征使它们能够维持心脏正常的功能,并能够提供心跳的正常频率。
因此,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对维持正常心脏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