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蓟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64.84 KB
- 文档页数:4
大蓟的止血原理大蓟,又称为刺蓟,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止血的功效。
它的止血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蓟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如大黄酮和芦丁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活性。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跃的化学物质,它在体内产生后会引起细胞损伤、炎症反应等,从而导致出血。
因此,大蓟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损伤,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其次,大蓟还含有多种生物碱类物质,如刺蓟碱和刺蓟酮等。
这些生物碱类物质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以减少血管的扩张,从而减少血液流动的速度和量,起到止血的作用。
此外,大蓟中的生物碱类物质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小板在损伤血管处的粘附,进一步降低出血风险。
另外,大蓟中的多糖类物质还可以增强体内凝血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凝结,从而加快止血的速度。
多糖类物质可以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发生相互作用,促进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反应,从而形成血凝块,堵塞出血处,达到止血的目的。
此外,大蓟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油和黏液质,这些物质具有润滑和保护作用,可以保护伤口表面,防止细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伤口愈合后,血管也会逐渐修复,从而减少出血的可能性。
总之,大蓟的止血原理主要包括抗氧化作用、收缩血管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凝血功能及保护伤口作用等。
这些作用相互协同,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当然,在日常应用中,人们一般将大蓟制成药物,如大蓟片、大蓟茶等,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止血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大蓟止血药物时应遵照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
大蓟,一味你可能没听过但一定见过的止血良药遍身芒刺显张狂,胸有纤丝具侠肠。
本应男儿成大蓟,琴心剑胆慨而慷。
这是一首七绝,《咏大蓟》大蓟是中药中一味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中药,药名你可能没听过,但是她的植株却很常见。
大蓟大蓟花她的花长这样。
是不是很熟悉,她广泛生长于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大蓟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
这种花可是伴着我长大的,只是学医之前并不知道它是一味草药。
熬药大蓟的功效:大蓟药性甘、苦,凉。
归心、肝经。
《日华子本草》记载其:“叶,治肠痈,腹藏瘀血,血运扑损”。
《新修本草》:“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痈肿也。
通俗点讲大蓟的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血热导致的便血,尿血,崩漏,吐血,咯血,又能散瘀消肿治疗肠痈,痔疮出血,局部红肿热痛。
让我们来看看它都被用到哪些药方中吧。
1. 大蓟饮子用于养阴止血,主治吐血呕血。
来自于宋代《严氏济生续方》。
方中用大蓟和生地黄煮汁加姜汁,蜂蜜服用。
2.十灰散用于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
来自元代的《十药神书》。
方用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烧灰研磨调服。
3. 另外因血热妄行或者湿热下注引起的便血,尿血,也可在方中加入大蓟,地榆,槐花等药,以凉血止血,消肿化瘀。
用药禁忌:大蓟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另外,①《品汇精要》:'忌犯铁器。
'②《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此外除了大蓟还有一味药叫小蓟,小蓟长这样小蓟大蓟和小蓟,蕞早记载于《名医别录》,均为凉血止血药,均能凉血止血,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力强,多用于吐血、咳血及崩漏下血;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其散瘀、解毒消肿之力不如大蓟。
大蓟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大蓟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药材,不但可以凉血,还能起到止血的作用。
那么大蓟在医学上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医中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今天
三九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学习一下止血药中关于大蓟在医学上应用的相关知识。
大蓟
药用
本品为菊科植物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
甘,凉。
入肝经。
功效
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用于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症
本品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对咯血、衄血、崩中下血、尿血等症,常与小蓟、生地、蒲黄、藕节等药配伍应用。
此外,大蓟鲜草,又可用于疮痈肿毒,无论内服、外敷,都有散瘀消肿的功效。
处方用名
大蓟草、大蓟(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鲜草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
外用适量。
附药
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全草。
性味甘凉。
入肝经。
功能凉。
中药古今研究:大蓟一、典籍摘要1、《名医别录》:“根,主养精保血。
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2、《本草乘雅半偈》:“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3、《药性论》:“根,止崩中血下。
”4、《本草分经》:“甘苦凉,破血退热,治吐衄肠痈。
”5、《唐本草》:“根,疗痈肿。
”6、《本草新编》:“破血止血甚奇,消肿安崩亦效,去毒亦神,但用于初起之血症,大得奇功,而不能治久伤之血症也。
”7、《日华子本草》:“叶,治肠痈,腹脏瘀血。
血晕、扑损,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恶疮疥癣,盐研窨敷。
”8、《本经逢原》:“大蓟、小蓟皆能破血,大蓟根主女子赤白沃下,止吐血鼻衄,凉而能行,行而带补,兼疗痈肿。
小蓟根专于破血,不能消肿,有破宿生新之功,吐血血崩之用,但其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破瘀散毒也。
”9、《滇南本草》:“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
治小儿尿血,妇人红崩下血,生补诸经之血,消疮毒,散瘰疬结核,疮痈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脓。
”10、《得配本草》:“破血,退热,消痈。
除沃漏崩中,去蜘蝎咬毒。
得酒,治九窍出血。
配小蓟,治崩中。
”11、《玉楸药解》:“回失红,行瘀血。
大蓟亦行瘀血而敛新血,吐衄、崩漏、痈疽、跌打,及肠痈、血积、金疮、蛊毒、虫毒俱治。
”12、《饮片新参》:“去瘀消痈,化湿热,治血淋。
”13、《医林纂要》:“坚肾水,去血热,泄逆气。
治肠风,肠痈。
”14、《本草经集注》:“主养精保血。
大蓟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
”15、《本草备要》:“破血下气,行而带补。
治吐衄肠痈,女子赤白浊,安胎(凉血之功)。
”16、《药笼小品》:“大小蓟皆能破血退热。
治吐血、衄血、肠痈。
小蓟只能破瘀生新,不如大蓟之消痈毒。
”17、《药性歌括四百味》:“大小蓟苦,消肿破血。
吐衄咯唾,崩漏可啜。
”18、《福建民间草药》:“凉血止血,消炎退肿。
治肺热咳血,热结血淋,疔疖疮癌,漆疮,汤火烫伤。
”19、《中药大辞典》:“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大蓟与小蓟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 的干燥地上部分。
又名:马蓟、刺蓟、土红花、大刺盖、山牛蒡、山萝卜、千针草、野红花、大刺儿菜。
原植物蓟野生于山野、路边等处,全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
本品药材性状: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
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
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
气微,味淡。
本品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
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中医临床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蓟有止血,抑制心脏,降压,升压,抗菌,抗肿瘤,杀线虫,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形成及利尿作用,其提取物具有促进脂肪代谢作用。
其它药用部位:大蓟根,呈长纺锤形,常簇生而扭曲,长5~15cm,直径0.2~0.6cm。
表面暗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灰白色。
气微,味甘、微苦。
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安徽、四川、浙江、福建等地多用全草,中南及西南地区多用根;湖北、湖南、广东有以本品作小蓟药用者。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 的干燥地上部分。
又名:大小蓟、曲曲菜、青青菜、刺儿菜、刺角菜、细叶蓟、荠荠菜、济济菜、野红花、大刺儿菜、刻叶刺儿菜。
原植物刺儿菜分布于全国各地。
本品药材性状:干燥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
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
大蓟化学成分的研究蒋秀蕾1,范春林1,叶文才1,23,Ξ(11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21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2) 大蓟为菊科蓟属植物C irsium jap on icum DC1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1],为多年生宿根草本。
中国大部分地区及朝鲜、日本均有分布。
大蓟主要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衄血、崩漏、尿血和热毒痈肿等症[2]。
大蓟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
研究表明大蓟中含有三萜、甾体、挥发油、长链炔醇、黄酮和黄酮苷及大蓟菊糖、丁香苷、绿原酸、尿苷等化合物[3]。
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化学成分,对大蓟根部分的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并通过NM R、M S、I R等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柳穿鱼苷( )、蒙花苷( )、金合欢素( )、槲皮素( )、香叶木素( )、田蓟苷( )、尿嘧啶( )、胸腺嘧啶( )、豆甾醇3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 )及胡萝卜苷( )。
除化合物 、 、 外,其他成分均为首次从大蓟中分离获得。
1 仪器与材料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B ruker A CF-300、A CF-400和A CF-500型核磁共振仪(TM S内标);N ico let I m pact410型红外光谱仪;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用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Sephadex L H220凝胶(F lucka公司生产);高效硅胶F254薄层板(烟台化工研究所生产);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大蓟药材于2004年1月产于江西赣州,经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研究室秦民坚教授鉴定。
2 提取与分离干燥大蓟根910kg,粉碎,90%乙醇回流提取3次,减压浓缩得乙醇浸膏(110kg)。
浸膏用7倍量10%乙醇溶液配成混悬液,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极性不同的4个部位。
止血药:大蓟为菊科植物大蓟 Cirsium japonicum DC. 的全草或根。
亦名刺蓟(《日华子本草》),等。
味甘,性凉。
入肝、脾经。
功能:凉血、止血、祛淤、消痈肿。
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 );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
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yl acetate)、豆甾醇(Stigmasterol)、α-香树脂醇(α-Amyrin)、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1. 抗菌作用根煎剂或全草蒸馏液1:4 000 浓度时在体外能抑制人型有毒结核菌的生长。
酒精浸剂1:3 000 时对人型结核菌即有抑制作用。
水煎剂的抑菌浓度比酒精浸剂的浓度为大。
2. 对血压的作用水浸剂、乙醇-水浸液和乙醇浸出液,应用于狗、猫、兔等麻醉动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大蓟对离体蛙心、兔心心率及心收缩力有抑制作用,可降低犬血压,并有快速耐受性,尚可抑制BCO的加压反射。
提示其降压作用与抑制心率及抑制心收缩力有关。
3. 止血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大蓟对凝血过程第一阶段(即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有促进作用。
【临床运用】临床报道:1. 治疗肺结核大蓟根100g,水煎,1日1剂,分2次口服。
每剂加瘦肉30~60g 或猪肺30g 同煎更好,连服3个月为1疗程。
治疗26 例,痊愈4例,好转17例,无效5例。
〔浙江中医杂志1987;22(11):489〕2. 治疗血尿鲜大、小蓟各30g,清水洗净捣烂,挤出液汁,慢火炖开,加糖服下。
若用干品,每次各15g,水煎服。
轻症1日2次,重症1日3次。
止血效果良好。
〔中医杂志1965;(12):16〕3. 治疗荨麻疹鲜大蓟(洗净,去皮、抽心,留中层肉质部分)100g(干品减半),水煎服。
服药期间忌腥臭及刺激性食物。
研究大蓟提取液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摘要:目的研究大蓟提取液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细胞形态观察和活细胞计数法研究大蓟提取液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肝癌细胞HepG2,宫颈癌细胞Hela,胃癌细胞BGC823生长的抑制作用。
结果大蓟提取液可使4种癌细胞形态上发生皱缩、变圆、脱壁、碎裂等变化,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最高可达%。
结论大蓟有确切的抑癌作用,并与中医的气血理论、药物归经理论和肝肾同源理论相一致,在体外细胞水平上也有良好体现,对实验室手段研究中医药同样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蓟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是提高科研成效、缩短科研周期、快捷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的有效途径。
笔者从经中医中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的癌症病例的处方中筛选抗癌中药,发现大蓟提取液有良好的作用。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器材药材大蓟生药购于内蒙古中蒙医院药房。
取生药适量,六蒸水洗3遍,烘干,称量;用适量无水乙醇浸湿,充分烘干;六蒸水浸泡过夜,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 min,纱布过滤,滤渣加适量六蒸水置110℃高压蒸气锅内20 min,纱布过滤;合并两次滤液,2℃冰箱中静置72 h,高、中、低速滤纸,μm,μm微孔滤膜逐级过滤;滤液蒸发浓缩、灭菌、4℃保存,使用时以培养液稀释至所需质量分数(以生药计算)。
器材与试剂倒置相差显微镜(Nikon eclipseTE20XX-U),超净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CO2培养箱(GALAXY & BINDER),24孔培养板(BIOFIL),RPMI1640、高糖DMEM(GIBCO),胎牛血清(TBD)。
癌细胞系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肝癌细胞系HepG2,胃癌细胞系BGC823,宫颈癌细胞系Hela(均由本实验室传代保种),均常规传代培养。
2 方法分组每种细胞均设对照组(不加药)与观察组(加药),观察组分设高(12 mg/ml)中(6 mg/ml)、低(2 mg/ml)3个剂量组。
中药大蓟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
植飞;孔令义;彭司勋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2001(32)7
【摘要】对中药大蓟的复杂化学成分进行了整理 ,发现主要是三萜和甾体类、挥发油类、长链炔醇类、黄酮和黄酮苷类化合物等。
并综述了其抗菌、抑制心脏、降压、升压、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形成、止血、抗肿瘤、杀线虫等药理作用。
【总页数】4页(P664-667)
【关键词】大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药
【作者】植飞;孔令义;彭司勋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化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基于中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J], 崔素华; 梁枫; 张瑞; 黄维琳
2.中药女贞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刘婵婵;杨薪正;钱卫东;谭飞;李
巧娟
3.中药白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王瑶;杨卓
4.中药木瓜和木瓜籽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代琪;佘颖祺;叶俏波;罗霄;雷蕾;文永盛
5.中药连翘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齐丽娜;陈炫好;金华;李晋;何俊;常艳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味中药祛顽疾——大蓟大蓟【成分】大蓟全草含生物碱及挥发油。
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豆甾醇,α -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
【药理】(1)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大蓟(品种未鉴定)根煎剂或全草蒸馏液,在1: 4 000浓度时能抑制人型有毒结核菌的生长。
乙醇浸剂1:30 000时对人型结核菌即有抑制作用,但水煎剂的抑菌浓度要比此大。
(2)降低血压作用:水浸剂、乙醇—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应用于狗、猫、兔等均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性味与归经】甘,苦,凉。
归心、肝、脾经。
【传统功用】凉血止血,祛淤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口服:煎汤,4.5一9g(鲜品3D一60g);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禁忌】脾胃虚寒而无淤滞者忌服。
【主治】(1)肺结核:有人用新鲜大蓟根,洗净每天120g,加水400ml,文火煎至200ml,分2次服;或制成注射液,每10ml含生药lOg.作肌肉注射或气管内滴入。
治疗18例,其中煎剂治疗者5例,针剂治疗者11例,气管内滴入者2例。
治疗15一72天。
疗效:从X线胸片对比来看,治疗后病变显著吸收者3例,吸收者8例,无变化者7例。
部分病例的咳嗽、排痰、胸痛及发热等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2)高血压:取新鲜大蓟干根加水浸泡约90分钟,煎煮3次,每次煮沸30 分钟,滤液合并浓缩成每100田1相当于生药15g的煎剂;早晚各服1次,每次 lOOml。
也可用新鲜干根或叶制成浸膏片。
根制片每天3次,每次4片,每天量相当于干根90g,叶制片每天3次,每次3片,每天量相当于l5g左右。
治疗 102例,疗程1周至3个月不等。
治疗结果:初用煎剂以后改用根制片治疗72 例,显效(收缩压下降40mmHg以上或舒张压下降20mm Hg以上)17例,有效(收缩压下降20mm Hg以上但不满40mm Hg,或舒张压下降lOmm Hg以上而不满20mm Hg,或早期高血压病例血压下降至18.67/90mm Hg)45例,无效10例, 有效率86.1%。
抗癌中草药大蓟[药物] 为植物菊科大蓟Cirsium japonicum DC. 的全草或根。
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夏秋采全草,秋季挖根,晒干,生用,亦用鲜品。
[药化] 全草含生物碱、柳穿鱼甙;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豆甾醇。
[药理] 体外实验有抗癌活性。
水煎剂、乙醇--水浸剂和乙醇巡剂应用于狗、猫、兔等麻醉动物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根煎剂或全草蒸馏液在1:4000浓度时能抑制人型结核杆菌的生长;乙醇浸剂在1:3000时对人型结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对脑膜炎球菌和白喉杆菌均有抗菌作用。
[药性] 甘、凉。
归肝、脾、肺、膀胱经。
[药效] 败毒抗癌、凉血止血、化淤消肿。
[药用] 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肝癌大蓟根、三白草根各90克均用鲜品,分别煎水,去渣后加白糖适量。
上午服白草根,下午服大蓟根。
连服半年,能使体征消失,病情明显好转。
肺癌大蓟、龙葵、臭牡丹、鱼腥草各30克,紫菀、石韦、葶苈子、冬瓜仁、薏苡仁各15克水煎服。
能使血痰等症状消失,X线复查阴影缩小。
子宫癌大蓟根、龙葵、蜀羊泉、铁扫把各30克,蛇莓、黄毛耳草各15克水煎服。
能使阴疲乏出血及白带减少,癌肿缩少。
膀胱癌大鲜果奶、薏苡根、蜀羊泉、玉米芯各30克,蛇莓15克水煎服。
能减少尿血及疼痛,有尿潴留者,疗效更佳。
淋巴肉瘤鲜大蓟根90克,猪瘦肉适量同炖服,日1剂。
连服75天,能使肿块消失。
贲门癌大蓟根、小蓟、觉香曲、延胡索、生大黄、太子参各12克,黄连、砂仁、薏苡各3克,生鸡内金、灵脂、薄黄各6克,姜半夏、姜竹菇、丁香、木香、川楝子各9克,煅瓦楞子30克水煎服,日1剂。
能使哎血淤胀等消失,癌肿缩小。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吐衄咳血大蓟、小蓟、茜草根、白茅根、大黄、山柏、荷叶、侧柏叶、牡丹皮、棕榈皮各等份炒炭存性,研匀为十灰散,置阴凉处,去火毒,每次用9克,日2~3次,饭后作藕汁或萝卜汁送服。
化淤消肿,用于疮痈淤肿:肠痈淤肿大蓟、地榆、牛膝、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亦可加倍同用鲜品,捣汁,和热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