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建筑分析参考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8.25 MB
- 文档页数:27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一、团队介绍二、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三、实践报告1、首都计划2、兼容并蓄3、历史价值4、建筑现状5、发展措施6、走访颐和路四、问卷调查1、样本及反馈2、总结与分析五、参考文献一、团队介绍:1、指导老师:***2、组员:顾善植二、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南京的民国建筑作为西风东渐时兼容并蓄的辉煌产物,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
一批批留洋归来具有现代思想的建筑师;一张张具有承前启后、高瞻远瞩的构造图纸;一次次针锋相对、坚守原则的讨论,正是这些先哲对艺术地不懈追求与对完美地执着捍卫,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物,在历史的洗礼中愈久弥新。
一块块砖瓦的修缮,一座座楼阁的雕镂,无论是第一次还是多次后的徜徉,总能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也许古色古香与川流不息只是一张窗纸的间隔。
这批伟大的建筑群不仅赋予日常的功能的作用,其意义更在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国都的象征,其缩影俨然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博物馆,一个可用五官直接接触感受的博物馆。
官方建筑的领袖号召,公馆别墅的东西交融,公共建筑的简约大气,烈士陵园的庄严凝重。
不仅折射出西方现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也承载了中国人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下对未来现代化的一种美好想象.一代人近30年的努力造就这样一批等级高,类型全,价值大,内涵丰富的建筑群。
每当举起相机,耳边听到的是匆匆而过的人流,留下的记忆不知应作何味。
被划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建筑是幸运的,她们可以依旧风华卓资,定期还有专人修缮,而诞生于同时代却被后人遗忘的建筑只能烟雨中了。
三、实践报告:首都计划在中国建筑的历史上,南京民国建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自鸦片战争轰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西方建筑样式开始传入南京。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开始了作为现代都市的营造。
1928年,蒋介石建都南京,由此出现持续十余年的营造高潮。
浅析民国时期建筑形式的形成及特点摘要:通过对近代建筑史的研究,简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
以焦作工学院的民国建筑为例,简要分析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
关键词:近代建筑民国时期元素ABSTRACT:Through to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history research, brieflyintroduced the Chinese modern times construction formation and thedevelopment. Construct s take Jiao zuo engineering institute’s Republicof China as the example, the brief analysis introduc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im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KEYWORDS:Modern construction Republic of China time Element1 、近代建筑在中国的传播1910年,中国近代第一位建筑家张鍈绪按照西法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建筑学专著《建筑新法》,向全国人民介绍了西方科学的建筑方法。
书中多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反思与批判,鼓励学习西方新的建筑方法和建筑技术。
20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在外留学的建筑师陆续回国,中国的建筑师人数也逐渐增加,成为西洋式建筑的传播者。
他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逐渐深入,对其非科学性的否定也更具体,众多的批评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中国传统的学理不科学。
第二,中国传统建筑功用不科学。
第三,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构造不科学。
[ 参见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185页]2 、近代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中国近代建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近代外国人在中国的建筑活动和近代中国人的建筑活动。
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近代中国人的建筑活动。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一、团队介绍二、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三、实践报告1、首都计划2、兼容并蓄3、历史价值4、建筑现状5、发展措施6、走访颐和路四、问卷调查1、样本及反馈2、总结与分析五、参考文献一、团队介绍:1、指导老师:***2、组员:顾善植二、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南京的民国建筑作为西风东渐时兼容并蓄的辉煌产物,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
一批批留洋归来具有现代思想的建筑师;一张张具有承前启后、高瞻远瞩的构造图纸;一次次针锋相对、坚守原则的讨论,正是这些先哲对艺术地不懈追求与对完美地执着捍卫,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物,在历史的洗礼中愈久弥新。
一块块砖瓦的修缮,一座座楼阁的雕镂,无论是第一次还是多次后的徜徉,总能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也许古色古香与川流不息只是一张窗纸的间隔。
这批伟大的建筑群不仅赋予日常的功能的作用,其意义更在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国都的象征,其缩影俨然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博物馆,一个可用五官直接接触感受的博物馆。
官方建筑的领袖号召,公馆别墅的东西交融,公共建筑的简约大气,烈士陵园的庄严凝重。
不仅折射出西方现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也承载了中国人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下对未来现代化的一种美好想象.一代人近30年的努力造就这样一批等级高,类型全,价值大,内涵丰富的建筑群。
每当举起相机,耳边听到的是匆匆而过的人流,留下的记忆不知应作何味。
被划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建筑是幸运的,她们可以依旧风华卓资,定期还有专人修缮,而诞生于同时代却被后人遗忘的建筑只能烟雨中了。
三、实践报告:首都计划在中国建筑的历史上,南京民国建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通达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130041班13004134曹震2013年11月封存的记忆——南京民国建筑的探究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民国建筑就是保护的重点,然而在众多的民国建筑中当属南京的民国建筑最为众多。
南京民国建筑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点,也记载着南京的曲折历史,更是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实际出发,探寻南京民国建筑的历史地位,分析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探究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南京民国建筑保护与利用等。
从这些方面得出结论,加深对南京民国建筑的理解。
关键词:南京民国建筑;历史地位;保护;开发利用一、南京民国建筑的历史地位南京作为民国首都期间,曾兴建了数量众多、流派纷呈的议会党政类、纪念类、文化教育科研类、宗教类、使领馆类、经融邮政公用类、官邸别墅类、工业交通类等建筑面积近900万平方米。
这批优秀的民国建筑,在中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的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作为上世纪初全国的首都,国民政府制定的《首都计划》,可以说是中国政府首次自己主持的大规模的现代城市建设规划。
据考证,其中包括人口预测、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规划、市政工程等。
这些都说明,南京民国建筑在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历史地位。
其次南京是中国建筑是活动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20世纪20、30年代一批从欧美留学归来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聚集到南京,他们有的自己拥有事务所,有的为政府规划,有的在大学任教,在南京近代建筑的探索、实施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今日的南京,无论是城市布局、接到设计,还是社会风俗、人文教育,都继承了许多民国时期的东西。
由此可见,民国建筑在对历史的传承上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对于南京城里一大批珍贵的历史遗产,多年来虽也曾注意保护和利用,但是由于过去对历史认识的偏颇及财力的限制,受到的破坏触目惊心。
民国风格建筑民国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各个民国建筑的风格各不相同。
民国建筑一般为砖混结构,这种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样的结构有着延伸了建筑的使用空间、降低了建筑的建造成本以及优秀的性能等优点,但是砖混结构承重结构为粘土砖,其生命力不如以明清等砖木结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
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民国风格建筑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整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新民族主义建筑,而这三种建筑形式也同时出现在租界建筑中。
1、西方古典主义建筑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中,“纯正”的古希腊罗马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样式(三段式)等被广泛运用。
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存在于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例如汉口租界最典型的西方古典式建筑:其形式为古希腊建筑风格,正面立一列巨型石柱形成柱廊,柱头为爱奥尼式。
墙面和檐部有花篮吊穗、火焰球等装饰浮雕。
建筑古朴典雅,雄浑高大,通体采用石材装饰,凸显其浑厚庄严的建筑体量感。
2、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其主要表现手法是借鉴古典主义的整体形制或具象形态,以抽象或更简洁的形式表现,保留建筑的传统形式美感。
例如位于汉口中山大道708号的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原汉口南洋大楼。
南洋大楼坚固宏伟,富丽典雅,屋顶有回廊、凉亭、拱门、钟楼的造型,富有欧式建筑风貌。
但在建筑立面上,简化了繁复的装饰线条,将建筑简化为纵向与横向的简洁立面分割与开窗形式,但仍保留古典三段式的形制。
建筑轮廓线简洁有力,腰部及檐口部位保留有几何图案装饰,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感。
3、新民族主义建筑新民族主义建筑在整体风格上继承了西方建筑的部分形制:如拱门,回廊,舷窗等,加入了部分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元素,如坡屋顶、抬梁、飞檐等。
建筑形式上更加简化,建筑造型朴素大方,已完全没有多余的装饰细部,立面真实反映内部使用功能,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理性思想。
2021·04民国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不断交融碰撞的产物,无论是在造型艺术、建筑风格还是装饰设计上都极具独特之处。
而作为民国首都的南京,受当时《首都计划》的影响,其城市建筑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不仅成立了专门的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更吸引了以梁思成、吕彦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归国建筑师,进而诞生了一大批建造精美、流派纷呈、风格多样且极具高等级、大规模的民国建筑,使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建筑博物馆”。
而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中央饭店,更是位于南京总统府东侧,是当时社会名流、政府要员的主要下榻之所,多次举办重要军政活动。
其地理位置以及建筑用途的特殊性,都决定了南京中央饭店建造设计的高标准、高要求,是民国时期建造设计集大成的结果。
作为建筑学工作者,我们在倡导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今天,有必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以中央饭店为例围绕南京民国建筑特色展开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南京中央饭店简介南京中央饭店位于玄武区中山东路237号,与南京总统府毗邻,以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等为代表的民国时期许多风云人物、达官显贵多踏足过此地。
这同时也使得南京中央饭店成为当时各种军政要务、酒会、记者会的主要举办地,决定了其民国时期最豪华最大酒店的社会地位。
整个饭店建筑呈一个巨大的“回”字形,在每层楼都设有宽达3米的观光走廊。
又因建筑中央呈“口”字形天井,因此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房间的照明,使任何位置的房间都能够显得十分明亮。
从建筑规模上来看,南京中央饭店上下三层结构,共200多套客房,包括单、双人间,以及三、四人间的大客房,底层更是专门设有用于为顾客服务之用的理发店、小商店、洗衣部、餐厅、车辆出租部等。
同时为彰显酒店的服务品质,除为每个客房配备电风扇、暖水汀等家居设备以及西式盥洗室外,酒店还专门定制了标有中央饭店字样标志的西式铜床、家具,并安装了进口电梯。
从正式营业开始,中央饭店始终作为南京一座标志性建筑存在,是当时社会重要的商业、政治活动场所。
北京民国建筑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北京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众多优秀的建筑师奉献了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许多充满艺术氛围和独特风格的建筑作品。
这些建筑传承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现代元素,在空间布局、立面装饰、材料运用等方面注入了新的思维和设计理念。
一. 北京民国建筑的背景民国时期,中国正在经历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载了中国现代化的希望和梦想。
在这个特殊时期,众多建筑师纷纷聚集在北京,为城市注入新的生命力。
同时,国家大力提倡现代建筑的发展,投资兴建了许多重要的政府建筑和公共设施,为北京的民国建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北京民国建筑的特点1. 西方建筑元素的影响民国时期,西方建筑思想的传入对北京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建筑师深入学习和研究欧美建筑,将西方建筑的现代主义、装饰艺术等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例如,北京音乐厅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巴黎音乐厅,大学口的房屋形式与美国纽约的公寓类似,这些建筑运用了更为宏伟和豪华的立面装饰和平面布局,展现出中国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 传统建筑的独特性尽管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北京民国建筑仍然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性。
建筑师运用了传统的工艺技术和建筑手法,使得建筑在观感上更加与旁边的传统建筑相协调。
例如,北京市公安局的建筑在立面装饰中采用了传统的琉璃瓦和仿古画,巧妙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
3. 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在设计民国建筑时,建筑师注重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他们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周围景观的关系,使用自然材料和绿化植物来营造舒适的空间感。
例如,梅兰芳大剧院的设计中,建筑师将建筑与周围的公园相连,通过植物和园林景观,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 北京民国建筑的代表作1. 北京音乐厅建筑师梁思成与陈从周共同设计了北京音乐厅,该建筑于1959年建成。
这座建筑兼具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采用了大胆的曲线形式和装饰元素,富有动感和现代感。
民国建筑分析范文民国建筑是指中国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所建筑的建筑物,这一时期的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统治、中国国民党的北伐战争、日本侵华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民国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建筑风格1.欧洲风格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欧洲风格对民国建筑的影响也逐渐增加。
许多建筑师受到欧洲建筑风格的启发,将其融入到中国的建筑中。
例如,北京的天津道上有许多欧式建筑,如北京大学的维特英楼和俄国大使馆。
2.中山式建筑中山式建筑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主题的一种风格,这是中国民国时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中山式建筑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流线型的屋顶和外墙,给人一种动态和现代感;第二,以文化回归为题材,强调国民教育和国家文化的建设;第三,建筑形式上适应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结合。
3.民族工艺品的应用在民国建筑中,有许多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工艺品,如瓦片、窗棂、屏风等。
这些工艺品不仅使建筑更加美观,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二、代表性建筑1.国民党政府建筑(南京)建筑师杨廷宝设计的国民党政府建筑是民国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以红色砖墙和黄色琉璃瓦为主要材料,整体风格庄重典雅。
2.天津五大道建筑群天津五大道建筑群是中国最著名的民国建筑群之一、这里有众多欧洲风格的建筑,包括意大利式建筑、法国式建筑、英国式建筑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当时天津的繁荣和多元文化。
3.北京众多官方建筑在北京,许多官方建筑也代表了民国建筑的特点。
例如,北京大学的维特英楼,它是由德国建筑师翁贝尔设计,是典型的欧式建筑。
三、民国建筑的意义1.基础设施建设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电力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工程,从而推动了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2.社会变革的象征民国建筑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
关于民国特色建筑调研报告广东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潮与民主革命的策源地,现存民国建筑数量众多、类型齐全、中西兼容、风格多样。
民国特色建筑具有多元价值与丰富内涵,既传承古制,又融汇中西,数量众多,特色鲜明,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和岭南文化的见证,体现了广东悠久的海洋传统、“乡土气息”和“侨乡风格”,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但长期以来,我省不少地方在城市建设与现代化长远目标上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遗产保护的偏差,对民国特色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缺乏全方位的深刻认知,许多有价值的民国建筑受到不应有的“冷遇”,没有得到全方位的保护和开发。
如何避免“建设性破坏”,重新焕发广东民国特色建筑在岭南建筑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应该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
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全省有一万多处民国特色建筑,粤中地区现存建筑数量最多,粤东次之,粤西较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许多有价值民国特色建筑的“建设性破坏”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民国特色建筑有效保护与开发机制不到位,产权关系复杂,缺乏统一管理,法规条例执行力不足。
课题组认为保护现存广东民国特色建筑刻不容缓,提出以下建议:1、以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为愿景,从文化战略高度认识现存广东民国特色建筑的价值和意义;2、以打造城市文化个性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制订“近现代建筑和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逐渐改变对单一建筑物的孤立保护模式,复原建筑物得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空间;3、以文物普查为契机,加强对民国特色建筑的全面调查研究;4、以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为途径,促进民国特色建筑在文化产业上深层次开发;5、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精心培育、设计广东民国特色建筑“申遗”项目。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法加强土地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积极化解土地管理工作难题,推进XX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年4月至10月,对XX区土地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XX区土地现状及其利用情况XX区辖区内现有土地总面积为262.067平方公里(合39.31万亩,占XX市土地总面积的2.6%)。
(建筑工程管理)民国建筑赏析南京民国历史对当时建筑风格的影响课题组成员:吴骏、陈嘉豪、顾雨虹、曹昕竹、颜欢、张苑菁指导老师:谭海军内容提要:探究南京民国历史背景对其当时建筑风格的影响,体会抽象历史和其体历史时期产物之间的微妙关系目的了解南京民国历史和建筑培养历史探究的思维(缜密性、开放性等)意义通过对历史的探究,增强民族责任感通过对建筑的鉴赏,培养审美情趣更科学地保护民国建筑对当前的建筑设计有启示作用关键词民国建筑本课题组成员首先通过资料的查阅和实地走访,整理出来若干种建筑风格,包括“折衷主义”“国际式”。
“欧美装饰主义”等。
我们选取了几个较为典型的建筑风格及其代表建筑作重点介绍。
欧洲折衷主义建筑该风格建筑较少。
我们只查阅到原扬子饭店,也就是当下的下关区公安分局办公地,是折衷主义建筑中的代表作。
它按照,西洋圆拱发券方式彻筑造型,模仿法国17-18世纪式样,由英国人柏耐登于1912—1914年建造。
殖民时期建筑位于今鼓楼区中山路,169号的金陵中学(原汇文书院)是离我们生活较近的建筑群。
但许多人不知道,它是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具有关国殖民期风格的建筑,屋顶也为法国双折式坡顶,具有浓郁的殖民时期的味道。
(三)国标式代表建筑华江饭店(原首都饭店)坐落于中山北路178号。
整体见上去很有现代信息。
的确,它是国际式建筑,采用的是西方现代派造型,构思明快,简洁,是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及国外宾客下榻之处。
(四)西方古典式风格西方古典式风格出当下20世纪初期,代表建筑有总统俯,中央饭店以及东南大学的办公楼。
该风格建筑扩大了大门和主楼之间的距离,是整个建筑见上去更加宽敞,气派。
建筑以矮层为主,多为三层、四层的西方建筑。
有的建筑在入口处仍建有突出的门廊,简洁美观。
(五)民族建筑新风格民族建筑新风格最早出当下20世纪30年代中期,代表建筑有原国立美术管,原国民政府,原国民大会堂(现南京市人民大会堂)等。
该风格建筑的主新式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