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翻译有关的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十四年发展及现状分析

[摘要]我国影视翻译研究比西方国家起步晚,基础薄弱。本文通过分析学术刊物相关论文数据和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的六大方向,探讨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十四年(1995~2008)的发展及现状,总结研究的共同点和热点,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深入的领域,为开阔视野、肯定影视翻译研究的学术价值、提高其学术地位做出努力。

[关键词]影视翻译;字幕译制;配音;片名翻译

翻译研究在最近几十年飞速发展,期间,影视翻译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出现,在1995年最终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其获得认可的标志是1995年的电影百年纪念活动,尤其是期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影视翻译论坛。因此,1995年对于影视翻译研究来说是关键的一年。随后影视翻译进一步蓬勃发展,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分支。(Gambier,2008:12-13)

作为翻译研究的一部分,影视翻译理论的发展有助于完善整个翻译理论框架。翻译研究本身涵盖了文学、科技、新闻、影视、机器翻译等诸多方面,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忽视。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杰里米•芒迪(Jeremy Munday)为其介绍翻译研究领域的著作《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中未包括影视翻译研究而深表遗憾。在该书的中文版序言中,他承认了影视翻译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从2001年本书出版至今,已有5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翻译学还取得了其他一些重大发展。其中最显著的包括影视翻译(配音和字幕翻译)、翻译技术……”(Munday,2007)进入21世纪后,西方影视翻译研究已经扩展到更为广阔的视听领域,强调研究的多语种和跨学科性,不仅同翻译研究和文学研究,还与跨文化研究、影视多媒体研究和传媒研究相结合。

为了解中国影视翻译研究14年(1995~2008)的发展及现状,本文分析了学术刊物相关论文数据和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的六大方向,旨在总结研究的共同点和热点,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一、学术刊物相关论文数据分析

(一)翻译研究与影视翻译研究学术刊物的论文数量对比

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进凸显了影视翻译的重要性,推动了影视翻译实践的发展,而国内对影视翻译进行的研究却受到严重忽视。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的数据显示,1995~2008年这14年来国内有关翻译研究的文章达54771篇,而其中影视翻译研究的文章仅442篇,只占1%,其中刊登在电影杂志或评介上的占了一部分,体现了影视翻译与电影研究的紧密关系,但登载在有影响力的尤其是核心的翻译研究学术刊物上的文章严重不足。由此对影视翻译研究在国内学术界不受重视的程度也可窥一斑。

卡拉密特格罗(Fotios Karamitroglou)曾经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影视翻译一直被认为地位不如(书面的)文学翻译……(Karamitroglou,2000: 10)文学翻译历史悠久,而影视翻译还算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自获得认可不过短短14年,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研究人员的数量以及相关学术论文数量相对较少。我国著名影视翻译家钱绍昌教授也深刻体会到国内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远不如文学翻译,“反映在大学里有关课程之开设、学术刊物上有关论文之发表、学术团体中有关组织之建设等方面,均与影视翻译的社会作用不相称。”(钱绍昌,2000:61)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影视翻译界出现了严重失衡的局面:一方面,影视作品的翻译随着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进而如火如荼,电影翻译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如钱绍昌教授所指出的:“如今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读者)的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也决不在文学翻译之下。”(钱绍昌,2000:61)另一方论文联盟

整理面,国内的影视翻译研究却非常滞后,与西方影视翻译研究脱轨。

(二)国内影视翻译研究学术刊物论文数量的年份分布

从CNKI上检索到的1995~2008年这14年来国内有关影视翻译的文章总数为442篇,其年份分布如下:1995年4篇(0.9%),1996年7篇(1.6%),1997年8篇(1.8%),1998年12篇(2.7%),1999年9篇(2%),2000年10篇(2.3%),2001年17篇(3.8%),2002年11篇(2.5%),2003年18篇(4.1%),2004年15篇(3.4%),2005年41篇(9.3%),2006年71篇(16.1%),2007年78篇(17.6%),2008年141篇(31.9%)。从年份分布上,可以看到1995~2004年这10年间,影视翻译研究方面可以算是只言片语,仅占相关文章总数的25.1%。而2005~2008年这4年,影视翻译研究的文章呈现大幅上升趋势。达到前10年总和的三倍之多,占到总数的74.9%。

这种变化与国外影视作品的输入量成正比。以国外电影进口为例,2001年入世之前,我国对国外电影的进口保持配额,每年只有10来部电影的进口,后来增加到20部左右。根据新华网的一篇报道提供的数字,在2000年至2004年,中国从各个渠道进口的影片4332部,其中在电影院放映的有211部进口影片。(新华网,2005)然而在这段时间,国内的影视翻译研究仍然处于低迷状态,直到2005年才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文章数量猛增,尤其是2008年一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占到了14年总数的31.9%,显示影视翻译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三)国内影视翻译研究主题分布

在442篇论及影视翻译的文章中,按照主题可粗略地分为三类:片名翻译、配音和字幕译制研究。电影片名翻译的文章占了很大部分,共210篇,占总数的47.5%。除片名外的占52.5%,其中单独针对配音或字幕的各占19%和12%,而对影视翻译综合论述的(包括字幕和配音以及其他方面)占2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影视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片名翻译上,这是研究时间最长、研究人员最多的一个方面,文章多围绕片名翻译的标准和技巧来展开讨论。对字幕和配音的讨论多集中在对译制的作品进行评析或探讨相关翻译原则和技巧上,而在影视翻译对语言政策和社会文化行为可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方面却缺乏洞见,可见国内研究的深度方面尚有不足。

(四)国内影视译制方式比较论文联盟

国内影视译制方式主要是配音和字幕译制。在学术刊物上单独针对配音或字幕译制的文章各占19%和12%,二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对配音的研究一直领先于对字幕译制的研究,这主要是由我国的译制传统造成的。我国的影视翻译始于新中国成立后,配音(又称译制片)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译制方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译制片进入辉煌时期,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问世,至今仍使人津津乐道。这14年来国内对译制片的讨论几乎从未间断过,尤其在2001年,由于第三届中国广电学会电视译制片奖的评选,掀起了研讨译制片的高潮,带动了大量相关文章的发表,体现出配音研究的文章远远多于字幕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原版影片的接触增多,外语水平的增长,观看原声影片的兴趣渐浓,促进了字幕译制方式的蓬勃发展。作为对这种变化的反映,研究字幕译制的文章从2005年开始大幅上升,到2008年,已远远超过对传统译制片的讨论。配音与字幕之争虽一直不绝于耳,但两种译制方式各有所长,当前国内的电影翻译呈现配音和字幕并存的局面,观众可选择观看何种译制方式的影片。

二、国内影视翻译研究方向分析

对影视翻译进行研究探讨的不仅是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还包括从事影视艺术研究和影视译制的人员,如电影翻译家、译制导演、配音演员等,也有一些普通的影视译制爱好者和电影迷,其他领域的一些学者也加入其中,参加一些影视翻译的讨论。这些都反映了影视翻译与翻译研究、电影研究、跨文化研究、传媒研究等相结合的跨学科性质,造成了研究的方向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