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20.83 KB
- 文档页数:2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如何研究的?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如果可以,应先研究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先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然后观察、分析、归纳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
可以用研究一次函数性质的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应先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类比学过的知识的研究方法来探究新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㈠抛物线及相关概念用描点发法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解:(1)列表:自变量x可以是任何实数,x 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值对应的函数值相等,以0为中心,取几个自变量的整数值,并求出y值x …-3 -2 -1 0 1 2 3 …y …9 4 1 0 1 4 9 …(2)用表里x、y对应值作为点的横纵坐标,在坐标平面中描点(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得到函数y=x2的图象,如图所示。
提问:观察这个函数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像投篮球或掷铅球时球在空中所经过的路线,只是开口向上,这样的曲线叫做抛物线。
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像都是抛物线,它们的开口向上或向下。
二次函数cbxaxy++=2的图像叫做抛物线cbxaxy++=2。
顶点: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
㈡探索2axy=性质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与y=-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与y=-2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这两个函数的教师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图像特点归结为:它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y轴,且对称轴和图象有一点交点。
学生初步感知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学生画图,并观察、比较。
教师指导感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思考选几个点比较合适以及如何选点。
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达成共识。
将发现的结论进行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四个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都关于y轴对称,顶点坐标都是(0,0).让学生经历猜想、画图、观察、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便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本课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发展的必然结果,实现了与前面二次函数定义的呼应,使学生心中的困惑得到了最终的解释,通过图像和配方描述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的性质是本课的重点,最终达到不同二次函数表达式融会贯通,学习本课的基础在于对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和对形如顶点式的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熟练掌握,纵观整个课堂及效果,我觉得有以下两个好的方面值得继续保持。
1、夯实了本课学习的基础。
从一元二次方程配方的回顾学习到顶点式函数图像性质的回顾研究入手,为二次函数一般形式的图像性质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本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本节课我注重学生探索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习惯,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洁课堂学生都参与其中,检测的效果也很好,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学生的课堂,讲的再精彩也是徒劳”,但是这节课我个人感觉学生都在课堂,几个例题难度适中,学生通过配方准确无误的找出了对称轴、写出了顶点坐标。
一堂精彩的课堂是教不出优秀的学生的,只有做到堂堂都能像今天的课堂这样的效果,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教师才能教的轻松,这才是现代教育提倡的课堂。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自己备课不但要在知识上下功夫,更多的我想应该去备学生,要在备课之余在自己的心理上一堂课,从中发现不足,进而改进,力求达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愿意去学习。
二次函数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了三个列函数关系式的实际问题,接着在学生探究这三个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探讨对二次函数的判断,最后针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和能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了巩固应用。
本节课通过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的意义,感受数学的广泛联系和应用价值。
通过学生的探究性活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次函数的教学反思二次函数的教学反思11.肯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觉得作图象是上一节课的重点,这一节主要是学生观看、分析图象,从而不让学生画图象或者只是简洁的画一两个。
这种做法看上去似乎更加突出了重点、难点,却没有给学生探究与发觉的过程,造成学生对于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停留在外表,学问迁移相对薄弱,不利于培育学生自主讨论二次函数的力量。
2. 信任学生并为学生供应充分展现自己的时机在归纳二次函数性质的时候,也要充分的信任学生,鼓舞学生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进展归纳,由于学生自己的发觉远远比教师直接讲解要深刻得多。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供应展现自己聪慧才智的时机,这样也利于教师发觉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
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和获得学习力量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鼓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忙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3.留意改良的方面在让学生归纳二次函数性质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归纳得比拟片面或者没有找出关键点,教师肯定要留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展考虑,而且要组织学生绽开充分的争论,把大家的观点集中考虑,这样特别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归纳力量。
二次函数的教学反思2昨天我们学习了用函数的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我通过类比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详细的实例争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然后介绍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过程。
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由于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肯定的抽象思维力量,再者,在八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因而,采纳类比的方法在学生预习自学的根底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沟通,分组合作,同时设定肯定的问题环境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最终在教师的释疑、归纳、拓展、总结的过程中完毕本节课的教学。
在学问把握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状况都有所了解,对于本节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根底上进展沟通合作学习应当不是难题。
首先,与老师的评价:这一课是图像和自然的第二个功能,这一课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内容是微不足道的,学生不容易掌握,而学生对这个功能感觉抽象,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困难。
幸运的是,本节可能不涉及实际应用。
听着你的解释,整体感觉是成功的,沉重而难以把握就到位,反映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教师在教练中发挥了作用。
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研究部门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训和检测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思维和数学思想的训练。
但还是有一些地方:1,审查案例 - 设计太一般,应该设计一些具体的,这部分知识可以链接到一个函数的链接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练习。
2,预审案件---本节更好的设计,先预览,然后以性测试的形式,但2,3,4可以删除,另外,会谈到你的二次图像的收获?谈谈绘画的第二个功能的图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感觉好多了。
3,探索案例 - 设计更好,但在教学中,学生独奏 - 学校 - 小组学习不到位,而且在这方面更加努力。
4,培训案例 - 运动设计反映了水平,梯子。
但是设计越多,要细化,适当删除。
5,把握松散的时间紧,导致本段不一致。
这是我的视线,希望能帮助你。
第二,我反思:听导师的分析,使我从以下受益我必须反思这节课:我的成功:1,我专注于学生二次函数绘画的教学,因为图像的二次函数直接或不直接影响查询的性质。
2,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预览,感知第二功能的图像的绘画和注意事项,使学生通过列表,绘图,连接第二功能的图像绘制培养学生的手 - 分析能力。
3,我总是忘记教学与研究部分的独立探究 - 合作与交流---培训探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交流与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学习探索法律。
鼓励学生沟通自己的想法,并解释原因。
渗透组合学生数量的想法培养观察,综合分析学习吉林自信心和学习能力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也培养学生善于与人沟通,合作,愿意为质量负责。
4,教学在连续总结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深刻思考。
提高认识水平。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反思1本节的学习内容是在前面学过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运用图像变换的观点把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而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所学的最后一类最重要、图像性质最复杂、应用难度最大的函数,是学业达标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
教材中主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进行知识探究。
这是教学发现与学习的常用方法,同学们应注意学习和运用。
另外,在本节内容学习中同学们还要注意“类比”前一节的内容学习,在对比中加强联系和区别,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教学,得出几点体会:1、在教学中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尤其重要,必需特别强调。
2、在探究中要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并积累经验,学生在前面已经历过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学习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学会了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并据此分析得出函数的性质。
我们可以把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应用于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据此形成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3、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能使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
但在复习与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本节课,我合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利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这两种软件制作了课件,特别是《几何画板》软件的应用,画出了标准、动画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让抽象思维不强的学生,更加形象的结合图形,分析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反思反思一一: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我的优点主要包括:1、教教态自然,能注重身体语言的的作用,声音洪亮,提问具有有启发性。
2、教学目标明明确、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的自我学习培养和小组合作学学习的落实。
3、能运用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尤其其是能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突破破重难点。
我的不足之处表表现在:1、课堂上讲的太太多。
有些过程,让学生自主主观察是完全能收到好的效果果的,但是我都替学生了,学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
其实这这还是思想的问题,说明我没没有真的放开手。
真正让学生生有了空间,他们也会给我们们很大的惊喜。
2、学生在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老是打打断学生。
提问一个问题,学学生说了一半,我就迫不及待待地引导他说出下一半,有的的时候是我替学生说了,这样样学生的思路就被我打断了。
破坏学生的思路是我们教师师最大的毛病,此顽疾不除,,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够。
学学生在a>0的情况下能得到到a越大开口越小,a<0的的情况下a越小开口越大。
但但是综合起来学生就困难的多多了。
这个时候不妨让大家小小组讨论完成知识的总结。
有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我各一个个苹果,交换之后,你我还是是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思想,交换之后,你我却有了了两种思想。
这很形象地说出出了合作学习的好处。
教师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问题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共同解决决。
正所谓:“水本无波,相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相击而生灵光。
”只有真正把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方式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学生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这是我的一节课,是我对这这节课的一个小结,希望对我我以后的课堂能提供帮助。
反思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性质教学反思在二次函数教教学中,根据它在初中数学函函数在教学中的地位,细心地地准备《二次函数》的教学,,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象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 a、b、c与二次函数的图象象的关系。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课后反思《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课后反思一、同科教师评析:本节课讲的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节课看似简单,其实内容琐碎,学生不易掌握,而且学生对函数本就感觉抽象,所以让学生理解透彻有些困难。
好在本节可还未涉及到实际应用。
听了你的讲解,整体感觉是成功的,重难点的把握很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师起到了点拨的作用。
教学设计体现了教研室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的教学模式,注重了学生思维及数学思想的养成训练。
但有些地方还存在不足:1、复习案—设计太笼统,应该设计一些具体的,能够对本节知识起到联想链接的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习题。
2、预习案---这节设计较好,先预习,再以题的形式的性检测,但2、3、4可去掉,另外,将“谈谈你对画二次函数图像的收获?”改为“谈谈画二次函数图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感觉较好。
3、探究案—设计较好,但在教学时,对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落实不到位,还应在此方面多下功夫。
4、训练案—习题设计体现了层次性、阶梯性。
但题的设计较多,要精选精讲,适当的删减。
5、时间的把握前松后紧,造成本节不连贯。
这是我的浅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本人反思:听了导师的分析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对本节课作出反思:我的成功之处:1、我注重学生二次函数画法的教学,因为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性质的探究。
2、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预习,感知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及注意事项,在让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绘制出二次函数图像,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分析归纳的能力。
3、我时刻不忘教研室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训练检测”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创新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其中规律。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曾吉林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也培养了学生善于与人交流,合作,肯于负责的良好品质。
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教学反思1.12.23.3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教学反思,问题和问题是关于抛物线的最值问题,通过这条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反思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教学反思2017-08-13 20:04:35 | #1楼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是:①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开口方向、顶点和对称轴。
②理解并能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我立足于学生自主复习,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首先我让学生课前完成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基础训练,促使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知识点全面梳理和掌握。
课上我用投影仪检查一名学生完成课前复习情况,其他学生交换批改,发现最后一小条有部分学生有问题,我及时评讲分析,帮助学生解决。
接着,师生合作探究本节课的例题。
本例是用已知抛物线解决7个问题,这7个问题是我从全国2016年中考试题中整理出来的,它代表了中考的方面。
问题1是用顶点式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再通过解析式求与坐标轴的交点,通过观察图象我又提出了x为何值时,y>0,y<0?以及图中△AOC与△DCB有何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2、问题3、问题4是抛物线的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题目。
主要是让学生抓住抛物线的顶点和开口方向来完成。
这种类型的题目也有少数同学从坐标点的对称角度来解决也是可行的,并且方便记忆,对于这两种方法我让学生作了及时的归纳小结。
问题5和问题6是关于抛物线的最值问题。
问题5是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解决三角形的周长最小的题目。
学生通过作图能独立解决并求出点的坐标。
问题6是本节课的重点,它通过建立目标函数解决四边形面积的极值。
本题目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设点的坐标,将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来建立函数关系式。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1)》教学实录和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 2的图象.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知识.重点和难点重点: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 2的图象,掌握它的性质.难点: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一起研究了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那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表达式是什么?学生齐答:y=ax 2+bx+c(a,b,c 是常数,a 不为0)教师:好,那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常数较简单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学生表现很踊跃,一下写出了十多个)教师:黑板上这些二次函数大致有几个类型?学生:(讨论了3分钟)四大类!有y=ax 2+bx+c;y=ax 2+bx;y=ax 2+c;y=ax 2! 教师:太棒了!同学们归纳的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简单的一种y=ax 2的图像及性质!教师在学生板书的函数中选了四个,并把复杂的系数换成简单的常数,找到如下函数:y=x 2;y=-x 2;y=2x 2;y=-2x 2.(教师在这里让学生自己准备素材! 我们已经知道,一次函数12+=x y ,反比例函数x y 3=的图象分别是 直线、双曲线 ,那么二次函数2x y =的图象是什么呢?(1)描点法画函数2x y =的图象前,想一想,列表时如何合理选值?以什么数为中心?当x 取互为相反数的值时,y 的值如何?(2)观察函数2x y =的图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新课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指出它们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1)22x y = (2)22x y -=共同点:都以y 轴为对称轴,顶点都在坐标原点.不同点:22x y =的图象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上升.22x y -=的图象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上升;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回顾与反思 :在列表、描点时,要注意合理灵活地取值以及图形的对称性,因为图象是抛物线,因此要用平滑曲线按自变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连接. 例3.已知正方形周长为Ccm ,面积为S cm 2.(1)求S 和C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象;(2)根据图象,求出S=1 cm 2时,正方形的周长;(3)根据图象,求出C 取何值时,S ≥4 cm 2.分析 此题是二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图象时,自变量C 的取值应在取值范围内.解 (1)由题意,得)0(1612>=C C S . 列表:C 24 6 8 … 2161C S =411 494 … 描点、连线,图象如图26.2.2.(2)根据图象得S=1 cm 2时,正方形的周长是4cm .(3)根据图象得,当C ≥8cm 时,S ≥4 cm 2.回顾与反思(1)此图象原点处为空心点.(2)横轴、纵轴字母应为题中的字母C 、S ,不要习惯地写成x 、y .(3)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补充例题1.已知点M(k ,2)在抛物线y=x 2上,(1)求k 的值.(2)点N(k ,4)在抛物线y=x 2上吗?(3)点H(-k ,2)在抛物线y=x 2上吗?2.已知点A(3,a)在抛物线y=x 2上,(1)求a 的值.(2)点B(3,-a)在抛物线y=x 2上吗?三、小结1.抛物线y=ax 2(a ≠0)的对称轴是y 轴,顶点是原点.2.a >0时,抛物线y=ax 2的开口向上.3.a <0时,抛物线y=ax 2的开口向下.四、作业:1、已知函数72)3(--=m x m y 是二次函数,求m 的值.2、已知二次函数2ax y =,当x=3时,y= -5,当x= -5时,求y 的值.3、已知一个圆柱的高为27,底面半径为x ,求圆柱的体积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若圆柱的底面半径x 为3,求此时的y .4、用一根长为40 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y 与它的半径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吗?请写出半径r 的取值范围.五、小结:教学注意问题1.注意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比如在y=ax 2中a >0时,y=ax 2的图象开口向上;当a <0时,y=ax 2的图象开口向下,等等.2.注意训练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方法.[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探究性重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内化知识的做法是成功的。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反思
我的优点主要包括:
1、教态自然,能注重身体语言的作用,声音洪亮,提问具有启发性。
2、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培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
3、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尤其是能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突破重难点。
我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1、课堂上讲的太多。
有些过程,让学生自主观察总结是完全能收到好的效果的,但是我都替学生总结了,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
其实这还是思想的问题,说明我没有真的放开手。
真正让学生有了空间,他们也会给我们很大的惊喜。
2、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老是打断学生。
提问一个问题,学生说了一半,我就迫不及待地引导他说出下一半,有的时候是我替学生说了,这样学生的思路就被我打断了。
破坏学生的思路是我们教师最大的毛病,此顽疾不除,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够。
学生在a>0的情况下能得到a越大开口越小,a<0的情况下a越小开口越大。
但是综合起来学生就困难的多了。
这个时候不妨让大家小组讨论完成知识的总结。
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我各一个苹果,交换之后,你我还是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你我却有了两种思想。
这很形象地说出了合作学习的好处。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共同解决。
正所谓:“水本无波,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只有真正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这是我的一节课,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个小结,希望对我以后的课堂能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