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除灰系统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8.75 MB
- 文档页数:65
第六章除灰系统第一节系统简介一概述目前,火电厂的除灰方式大致上可分为水力除灰、机械除灰和气力除灰三种。
水力除灰是用带有一定压力的水将电除尘灰斗、省煤器灰斗和空预器灰斗里的灰通过沟或管道冲入灰浆池,用灰浆泵将低浓度的灰浆打至浓缩机浓缩,浓缩后的灰浆通过前置泵或者是高位自流的方式带一定的压力进入流体输送机械(如柱塞泵等)打至灰场堆放。
机械除灰是利用刮板机、输送皮带、埋刮板输送机械等将灰通过机械手段送到指定的地方堆放贮存。
气力除灰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除灰方式,它是以空气为载体,借助于某种压力设备(正压或负压)在管道中输送粉煤灰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标准,气力除灰大致上可划分为:依据粉煤灰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分为悬浮流(均匀流、管底流、疏密流)输送、集团流(停滞流)输送、部分流输送和栓塞流输送等;根据输送压力种类,可分为动压输送和静压输送两大类别;根据压力的不同,气力除灰方式又可分为负压系统和正压系统两大类型;同时根据粉煤灰在输送过程中的物相浓度,大体上可以分为稀相气力除灰系统和浓相气力除灰系统。
二设备铭牌参数1 系统出力(总的)120 t/h粗灰92.6 t/h细灰27.4 t/h2 制浆出力100/台t/h制浆灰水比(含水率)23-28 %3 干式卸料器出力100/台t/h4 库顶布袋除尘器效率99.95 %5 混合灰气比:省煤器&电除尘1电场562电场36电除尘3&4电场30中间仓17每班运行小时数累计<6小时6 系统动力消耗平均480 kW系统动力消耗峰值1000 kW7 初速、末速:粗灰管:电除尘1电场3-10.5 m/s细灰管:电除尘2&3&4电场3-10.2 m/s省煤器管线3-10.5 m/s8 耐磨部件寿命:输灰管线64000 hrs飞灰系统阀门80000 hrs所有阀门的密封件8000 hrs制浆器的耐磨件5000 hrs除尘器的布袋18000 hrs9 飞灰系统正常出力下的动力消耗5.3 kw.h/t10 输送管线参数:电除尘1电场 1 根245电除尘2电场 1 根电除尘3&4电场 1 根省煤器与1电场合并中间仓下粗灰 2 根中间仓下细灰 1 根三系统流程每台炉设二台电除尘器,2台电除尘器下共设32个灰斗,四个电场,每个电场有8个灰斗。
干法除尘工艺流程及功能原理一、干法除尘简介随着氧气转炉炼钢生产的发展及炼钢工艺的日趋完善,相应的除尘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目前,氧气转炉炼钢的净化回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煤气湿法(OG法)净化回收系统,一种是煤气干法(LT法)净化回收系统。
日本新日铁和川崎公司于60年代联合开发研制成功OG法转炉煤气净化回收技术。
OG法系统主要由烟气冷却、净化、煤气回收和污水处理等部分组成,烟气经冷却烟道后进入烟气净化系统。
烟气净化系统包括两级文氏管、脱水器和水雾分离器,烟气经喷水处理后,除去烟气中的烟尘,带烟尘的污水经分离、浓缩、脱水等处理,污泥送烧结厂作为转炉和烧结原料,净化后的煤气被回收利用。
系统全过程采用湿法处理,该技术的缺点:一是处理后的煤气含尘量较高,达100mg/Nm3以上,要利用此煤气,需在后部设置湿法电除尘器进行精除尘,将其含尘浓度降至10mg/Nm3以下;二是系统存在二次污染,其污水需进行处理;三是系统阻损大,能耗大,占地面积大,环保治理及管理难度较大。
鉴于以上情况,德国鲁奇公司和蒂森钢厂在60年代末联合开发了转炉煤气干法(LT法)除尘技术。
干法(LT法)除尘系统主要由蒸发冷却器、静电除尘器、风机和煤气回收系统组成。
与OG法相比,LT法的主要优点是:除尘净化效率高,通过电除尘器可直接将粉尘浓度降至10mg/Nm3以下;该系统全部采用干法处理,不存在二次污染和污水处理;系统阻损小,煤气热值高,回收粉尘可直接利用,节约了能源。
因此,干法除尘技术比湿法除尘技术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转炉干法除尘技术在国际上已被认定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它可以部分或完全补偿转炉炼钢过程的全部能耗,有望实现转炉无能耗炼钢的目标。
另外,从更加严格的环保和节能要求看,由于湿法净化回收系统存在着能耗高、二次污染的缺点,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被转炉干法除尘系统取代,这是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该技术已获得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采用,到目前为止,转炉干法除尘技术在德国、奥地利、韩国、澳大利亚、法国、卢森堡等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析高炉干法除尘卸灰系统改造1 现状目前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2号高炉煤气净化采用干法除尘工艺,输灰系统采用氮气压力输灰。
各个干法除尘箱体的除尘灰通过氮气气力输送至2个灰仓储存,灰仓存满时将除尘灰卸车外运。
目前干法除尘灰外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罐车运输,能达到密封输送的目的,但是费用较高;另一种是敞车运输,增设加湿机,将除尘干灰加湿后外运,宁钢2号高炉干法除尘系统原设计灰仓中的除尘灰外运是通过吸排罐车运输,输送过程中无扬尘。
但是部分干法除尘干灰接触空气有自燃性,曾经有吸排罐车在卸灰过程中发生自燃,罐车被烧毁。
后来改为将干法除尘系统灰仓中的除尘灰通过中压氮气压力输送至重力除尘下部的螺旋清灰加湿机,经螺旋清灰加湿机卸至自卸车后出厂销售,但是由于法除尘灰自身特点,卸灰过程中扬尘较大,2 改造必要性目前干法除尘系统2个灰仓中的除尘灰通过输灰管道氮气气力输送至重力除尘下部的螺旋清灰加湿机,卸灰过程中因用于气力输送的氮气会经过螺旋清灰加湿机,直接从螺旋清灰加湿机的出口泄出,带出大量除尘灰颗粒,扬尘较大,对现场环境影响较大,不能满足国家环保要求;且氮气直接从卸灰口泄出,对现场及周边操作人员的安全也存在一定隐患。
另外,干法除尘系统卸灰管道接至重力除尘卸灰系统,由于卸灰系统工艺结构不合理,在卸灰过程中,干法除尘灰经常卸不下来,并且卸灰时间长,对干法除尘系统和重力除尘系统的卸灰时间安排也有影响,两个系统不能同时卸灰,鉴于以上情况,对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2号高炉干法卸灰系统进行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3 改造方案根据高炉干法除尘系统的结构特点,卸灰改造可在停产状态下和不停产状态下进行。
由于目前宁钢生产节奏紧张,高炉生产压力较大,集中卸灰改造不能影响高炉生产,因此,只能在不停产的状态下进行改造,对干法除尘卸灰系统进行改造,主要在干法除尘区域内进行施工。
两个灰仓分批改造,先改造一个灰仓,另一个灰仓的功能暂时保留;等第一个灰仓改造好后再切换对接,改造另一个灰仓。
第十四篇除灰、除渣系统的运行与维护1除灰系统设备概述1.1除尘器下干灰集中采用正压浓相气力输送系统:在除尘器的每个灰斗下各安装一台浓相气力输送仓泵作为主要输送设备,将灰斗中的干灰输送至干灰库。
1.2各个灰斗收集的干灰,依次经过手动插板门、气动进料阀进入仓泵内,当仓泵灰位到达预定位置,进料阀关闭,压缩空气通过仓泵的进气组件进入仓泵,对仓泵内的灰进行流化,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仓泵的出料阀开启,灰经管道由压缩空气输送到灰库。
1.3为使灰斗排灰顺畅,设置有灰斗气化风系统,包括灰斗气化风机、灰斗气化风电加热器及灰斗气化板等。
1.4电除尘器灰斗收集到的干灰,按照粗细灰分别输送至粗细灰库的原则设置。
正常运行时,电除尘器一电场灰斗中的干灰由输灰管道输送至粗灰库;电除尘器二、三、四电场灰斗中的干灰由输灰管道输送至细灰库。
必要时,每条输灰管道中的干灰也可以通过库顶的切换阀输送到任何一座灰库。
1.5本期工程设置钢筋混凝土灰库两座,其中一座为粗灰库,另一座为细灰库。
每座灰库的内径为φ10m,总容积为1100m3。
两座灰库的总容积可满足锅炉在B-MCR工况下燃烧设计煤种时约36小时的干灰的总排放量。
1.6每座灰库还设置有高、低料位计用以检测灰库灰位,其中高料位计与输送系统连锁,以防止灰库灰位过高引起输灰系统故障;灰库底部设气化斜槽,用于灰库内储存的干灰的流化;为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设置电加热器以防止飞灰积露,热风从灰库底部送入以利于干灰的顺利排出。
在每座灰库顶装有一台布袋除尘器,送灰的空气经布袋除尘器过滤后直接排向大气。
库顶还设置了压力真空释放阀、料位计等。
1.7每座灰库的库底设有三个排放口:一个排放口装干灰卸料装置,可供罐车装运干灰至综合利用;第二个排放口下装设干灰湿式搅拌机可供翻斗汽车装运调湿灰(含水率~25%)至综合利用或灰场碾压;第三个为干灰装船排放口,灰库内的干灰经埋刮板输灰机输送出灰库后由干灰卸料装置装船。
1.8输送干灰的动力来自压缩空气。
干法除尘工艺流程及功能原理一、干法除尘简介随着氧气转炉炼钢生产的发展及炼钢工艺的日趋完善,相应的除尘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目前,氧气转炉炼钢的净化回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煤气湿法(OG法)净化回收系统,一种是煤气干法(LT法)净化回收系统。
日本新日铁和川崎公司于60年代联合开发研制成功OG法转炉煤气净化回收技术。
OG法系统主要由烟气冷却、净化、煤气回收和污水处理等部分组成,烟气经冷却烟道后进入烟气净化系统。
烟气净化系统包括两级文氏管、脱水器和水雾分离器,烟气经喷水处理后,除去烟气中的烟尘,带烟尘的污水经分离、浓缩、脱水等处理,污泥送烧结厂作为转炉和烧结原料,净化后的煤气被回收利用。
系统全过程采用湿法处理,该技术的缺点:一是处理后的煤气含尘量较高,达100mg/Nm3以上,要利用此煤气,需在后部设置湿法电除尘器进行精除尘,将其含尘浓度降至10mg/Nm3以下;二是系统存在二次污染,其污水需进行处理;三是系统阻损大,能耗大,占地面积大,环保治理及管理难度较大。
鉴于以上情况,德国鲁奇公司和蒂森钢厂在60年代末联合开发了转炉煤气干法(LT法)除尘技术。
干法(LT法)除尘系统主要由蒸发冷却器、静电除尘器、风机和煤气回收系统组成。
与OG法相比,LT法的主要优点是:除尘净化效率高,通过电除尘器可直接将粉尘浓度降至10mg/Nm3以下;该系统全部采用干法处理,不存在二次污染和污水处理;系统阻损小,煤气热值高,回收粉尘可直接利用,节约了能源。
因此,干法除尘技术比湿法除尘技术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转炉干法除尘技术在国际上已被认定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它可以部分或完全补偿转炉炼钢过程的全部能耗,有望实现转炉无能耗炼钢的目标。
另外,从更加严格的环保和节能要求看,由于湿法净化回收系统存在着能耗高、二次污染的缺点,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被转炉干法除尘系统取代,这是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该技术已获得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采用,到目前为止,转炉干法除尘技术在德国、奥地利、韩国、澳大利亚、法国、卢森堡等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1、除灰系统的发展管道物料输送是用有压气体或液体作为载体在密闭的管道中达到运送散料或容器的目的。
它有别于常见的输水、输气或输油等单相流,而属于多相流,即气固、液固或气固液两相和三相流输送。
气力输送系统属于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又是一个以火电为主的电力生产大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火力发电一起占据主导地位,且在短时间内这种局面依然不会改变。
我国火电厂的燃煤大多又都属于劣质煤,灰分高是普通现象,每年排放的数以千万吨的灰渣仅给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才能保证安全稳定、经济环保的运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火电厂输灰系统都比较简单,几乎均为低浓度的水力输灰,即所谓的“3泵2管1沟”的单一模式。
为了节水,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灰场用地和投资,以及灰渣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要求,渐渐向多类型探索发展,先后发展了高浓度水力输灰、机械输灰和气力输灰技术。
气力输送技术应用于燃煤电厂约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主要用于除尘器区域的干灰输送。
但直到50年代中后期,国内少数电厂才开始接触使用气力输送系统,主要是负压形式;60年代以后,仓式气力输送技术开始得到应用;直到进入80年代,国内众多电厂开始陆续引进国外各种类型的输送设备及相关技术,气力输送技术在火电厂行业开始得到蓬勃发展。
2、优势与劣势水除存在很多问题,特别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和对水资源的保护,节水、节能、减排已成为对燃煤发电企业生产的重要目标,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了,主要问题如下:(1)灰渣与水混合后,将失去松散性能,灰渣所含的氧化钙、氧化硅等物质亦要引起变化,活性降低,不利于灰渣的综合利用。
(2)灰渣中的氧化钙含量较高时,易在灰管内结成垢污,堵塞灰管,难以清除。
(3)除灰水与灰渣混合多呈碱性,pH值超过工业“三废”的排放规定,不允许随便从灰场内向外排放,不论采取回收或处理措施,都需要很高的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4)浪费土地资源。
火力发电厂干除灰系统输灰性能优化策略摘要:火电厂干除灰系统是将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进行收集并将其输送到灰库进行处理的系统,是火电厂生产重要组成部分。
受发电成本、煤炭质ffi、除灰工艺等方面的影响,干除灰系统运行不稳定,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影响火电厂机组的正常运行。
本文通过分析火电厂机组干除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火电厂干除灰系统输灰性能的要求,提出在原有干除灰系统的基础上,安装飞灰输送系统和PLC控制器,以期实现对飞灰系统的智能控制,提高飞灰系统运行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火电厂;干除灰系统;输灰性能火力发电是通过煤炭燃烧加热水生成水蒸气,产生的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运行,直接将热能转化成为机械能,再通过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能需求不断增长,国家大力建设电力工程。
与水利发电相比,火力发电厂具有装机能可按照要求设计、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少等优点,因此火电厂快速发展,我国超过60%以上的电能由火力发电厂提供。
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对设备、环境造成一定腐蚀,需要通过干除灰系统进行处理,降低生产中的粉尘。
原煤质量问题也増加了干除灰系统的处理难度,需要进一步优化火力发电厂干除灰系统输灰性能,减轻粉尘危害。
―、火力发电厂干除灰系统输灰方面存在的问题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输煤系统作业过程、锅炉运行、锅炉检修过程中产生的锅炉粉尘比较多,这些粉尘分散程度较高,控制稳定性能比较好,人体吸入过多粉尘容易产生尘肺痨,被国家列为法定职业病。
锅炉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煤渣,这些粉煤渣中含有一定的细微颗粒,就是粉煤灰,这些粉煤灰直接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给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干除灰系统可以将锅炉生成的粉尘和粉煤灰进行收集,提取里面的微!I元素加以综合利用。
受到居民电力需求的影响,居民对电能需求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部分火电厂为降低发电成本,根据火电厂不同负荷阶段的运行情况,在燃煤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劣质煤炭,导致锅炉运行时产生粉煤灰越来越多,灰尘质地比较粗糙,影响到干除灰系统的输灰性能。
干煤粉气化干法除灰系统应用优化摘要:大唐多伦煤化工气化装置是国内首套应用褐煤的粉煤气流床气化,由于褐煤的特性,气化炉设计之初配套增加了旋风分离器。
从原始开车以来,高温高压飞灰过滤器(S1501)滤芯与旋分分离器(S1511)的负荷分配及运行可靠性始终影响着装置的运行周期。
S1501滤芯断裂透灰和S1511磨蚀泄漏频发,导致装置频繁停车,既影响装置运行的经济性,又增加了装置运行的安全风险。
经过不断的摸索,同时与国内供应商一同开展技术攻关,最终消除了旋风分离器这一隐患点,同时也满足了高灰分原料煤运行时对除灰的能力和精度的要求,改造后的装置满负荷A级连续运行运行周期达到230天以上。
除灰单元的成功改造为干煤粉废锅流程气化装置或其它干法除灰的类似工艺装置提供了实践经验。
关键词:干煤粉煤气化;旋风分离器;高温高压过滤器;干法除灰;改造前言: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洁净利用煤炭资源的先进技术之一,该技术主要分为废锅流程和激冷流程。
两种技术对比,废锅流程环保、热效率高,但除灰设备可靠性及稳定性相比于激冷流程较低;激冷流程属于较为传统的工艺技术,相对成熟,设备运行稳定性可靠性高,但能耗较高,废水处理量较大。
大唐多伦煤化工采用粉煤加压高温气化(气流床),六烧嘴进料,液态排渣,废热锅炉流程。
生产负荷调整范围宽、碳转化率高、热效率高、有效气(CO+H)2含量高、烧嘴寿命长、气化炉内无耐火砖和转动部件、单炉生产能力大、环境友好、安全性高、煤种适应性广等特点,国内已经有多个煤化工企业引进该粉煤气化技术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氢气、煤制油等。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该气化炉体现出了众多优点,经过各项目不断的摸索、优化攻关,逐步解决了该技术刚进入国内时存在的“水土不服”的问题,通过设备国产化、原料配比的优化,无论从运行经济性、运行长周期稳定性、以及安全环保方面,对比各种气化技术都体现出了该技术的优越性。
大唐多伦煤化工建有3套粉煤加压高温气化装置,自2010年开车运行至2017年初,单炉最长连续A级运行周期为108天,停车检修频繁,给企业稳定生产带来很大的困扰,其中因除灰单元导致停车影响装置连续运行的原因占比最大。
干除灰系统操作规程一.就地手动操作在现场控制箱上将旋钮“就地/远程”旋至“就地”位置上;打开排气阀,排出泵内余气,压力值达零;打开进料阀,进料60秒钟左右关闭进料阀,开启流化气阀,仓泵内压力上升;5秒钟后开启扰动气阀,主进气阀,当仓泵内压力达到0.25Mpa时开启出料阀和二次助吹气阀,注意仓泵压力表的压力变化情况,当仓泵内压力达到0.05Mpa时关闭主送进气阀,当仓泵内压力达到0Mpa时,关闭流化气阀,延迟10秒左右关闭二次助吹气阀一个工作循环结束。
二.远程控制在计算机上选择自动运行,系统根据自动程序自发运行,无须人工干预。
顺控工艺流程(远程手动控制也安以下步骤操作):可分为4个阶段:进料阶段,流化加压阶段,输送阶段和管道清扫阶段。
1. 进料阶段打开排气阀,泵内余气排出,泵内压力值达零(或接近排气管所通设备的压力值)。
打开进料阀,开始进料。
当物料达到预定位置时,发出料位信号,(料位信号可分为3种:1.料位计;2.时间料位;3.手动料位,三种料位形式互补,保证进料量正常)。
关闭进料阀,延时关闭排气阀,进料结束。
2. 流化加压阶段开启流化气阀,仓泵内压力上升;延迟数秒,开启扰动气阀,主进气阀,当仓泵内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值时(开泵压力),开启出料阀。
3. 输送阶段开启二次助吹气阀,在流化气,主送气和助吹气3路压缩空气共同作用下开始正常输送;当泵内物料大部分送出后,泵内压力开始下降,到达预设的下限压力(关泵压力,可以设置)后,主送进气阀关闭,延迟数秒,关闭流化气阀,停止向泵内供气。
4. 管道清扫阶段二次助吹气阀仍在吹扫管内残存物料,延迟数秒后(吹扫时间,可以设置),关闭出料阀,关闭助吹气阀。
到此一个工作循环运行结束。
三.自动排堵如出现输送管道压力达到0.45Kpa,并持续30秒,系统将认为是堵管并报警。
然后进行自动排堵。
系统自动依次关闭仓泵进气阀,关闭助吹气阀,关闭出料阀,进入排堵程序。
1.开启仓泵排气阀,助吹气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