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标准报表
- 格式:xls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4
一、仪器校正1、校正之前先将分光测色仪器启动,预热3分钟左右在开始校正2、先将鼠标移动到“仪器校正”图标上,双击右键将会出现一个视窗画面,在这画面上那个选择所用的孔径,之后点击校正。
3、点击校正后,按照出现的视窗画面的提示进行校正,即先放黑色吸光阱→白板→绿板,每次会听到2声响声(白板的可能时间会长点),在换下一块板时出现“可继续”后再换。
4、三块板相继放完后,校正完毕,这时会出现一个视窗画面,显示绿色的“合格”,出现“不合格”时需要再开始校正。
注意:使用8小时后需要重新校正一次二、测色1、在“测色”图标上双击左键,会出现一个视窗画面,在左下角有个代码,在这个里面输入需要测试的编码(这个随便,只要自己明白就好了),在代码下面有个“永久资料”,也就就是说您做的这些东西需要保存多长时间,一半就是3个月或者半年(建议不要点击这个,做完拷走就好了)。
2、确定代码设置好了以后,点击“M测色”即可。
3、测色时会听到响声(好像就是2声),响声结束后即测色结束,完毕之后会出现另外一个视图,在最左下角有个“S存档”按钮,点击即可存档,在“S存档”右边还有“R重来一次”与“C取消”两个按钮,视情况而定就是否要选择重来与取消。
三、品管程式色彩品管程式视图窗,上面列表有以下功:(从上到下的顺序) 列示反射率反射率[K/S]曲线图色坐标XY色度图CIELab 坐标图CIELab 色差坐标图CIELab 色差值ANLab 色差值ANLab/Hunter 色坐标Hunter 色差值Pass-Fail 允拒收判定Pass-Fail 口述及坐标图光源色变通用性报表1/1标准深度变褪色牢度级数污染牢度级数色差报表/扣除基材色彩力度其她白度CIE 白度Ganze/Griesser 白度值明度/力度分色555 分色咱们常用的就是红色字体部分。
1、出现这个界面后,选择所需要测定的选项,点击一下,会自动出现一个“输入”界面,在这个界面上,有“S标准样”与“B批次样”在每个标题下都有一个“X”样的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后会出现一个小的画面,上面有浏览、范围、输入、测色、找色等字样,选择其中的一项,比如找标准样,点击“S标准样”的“X”按钮,选择“浏览”会出现一个“选择代码”的下拉表,在选择代码最上面有空着的长方形,在这个里面可以输入刚才测色时标准样的代码,在“选择代码”的下拉表就可以找到对应的标准样品的代码,鼠标双击改代码,标准样的代码就会出现在右边的大方框内。
会计2024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 (3)1.1 概述 (3)1.1.1 合法性原则 (3)1.1.2 公平公正原则 (3)1.1.3 诚信自律原则 (3)1.1.4 创新发展原则 (3)1.1.5 合作共赢原则 (4)第二章财务报告目标与假设 (4)1.1.6 财务报告的定义 (4)1.1.7 财务报告目标 (4)第三章资产 (6)1.1.8 资产的定义 (6)1.1.9 资产的分类 (6)1.1.10 资产的确认 (6)1.1.11 资产的计量 (6)1.1.12 资产的减值 (7)1.1.13 资产的摊销 (7)第四章负债 (7)1.1.14 负债的定义 (7)1.1.15 负债的分类 (7)1.1.16 负债的确认 (8)1.1.17 负债的计量 (8)1.1.18 预计负债的定义 (8)1.1.19 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 (8)1.1.20 预计负债的计量 (8)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8)1.1.21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9)1.1.22 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9)1.1.23 资本公积的定义 (9)1.1.24 资本公积的用途 (9)1.1.25 留存收益的定义 (9)1.1.26 盈余公积 (9)1.1.27 未分配利润 (9)第六章收入 (10)1.1.28 收入的概念 (10)1.1.29 收入的分类 (10)1.1.30 收入的确认 (10)1.1.31 收入的计量 (10)1.1.32 收入披露的内容 (11)1.1.33 收入披露的要求 (11)第七章费用 (11)1.1.34 费用的定义 (11)1.1.35 费用的分类 (11)1.1.36 费用的确认 (12)1.1.37 费用的计量 (12)1.1.38 费用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 (12)1.1.39 费用在附注中的披露 (12)第八章利润 (12)第九章财务报表 (14)1.1.40 资产负债表 (14)1.1.41 利润表 (14)1.1.42 现金流量表 (14)1.1.4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4)1.1.44 财务报表附注 (14)1.1.45 资产规模和资产结构分析 (15)1.1.46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15)1.1.47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15)1.1.48 利润表结构分析 (15)1.1.49 利润表构成比重分析 (15)1.1.50 收入盈利能力分析 (15)1.1.51 成本费用分析 (15)第十章财务报表附注 (16)1.1.52 附注编制的基本原则 (16)1.1.53 附注编制的具体要求 (16)1.1.54 附注的主要内容 (16)1.1.55 附注的特殊内容 (17)1.1.56 附注披露的基本要求 (17)1.1.57 附注披露的具体内容 (17)1.1.58 附注披露的注意事项 (17)第十一章会计政策、估计与变更 (17)1.1.59 概述 (17)1.1.60 会计政策的内容 (18)1.1.61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 (18)1.1.62 概述 (18)1.1.63 会计估计的内容 (18)1.1.64 会计估计的变更 (19)1.1.65 会计政策变更与估计变更的区别 (19)1.1.66 会计政策变更与估计变更的处理 (19)1.1.67 会计政策变更与估计变更的披露 (19)第十二章其他规定 (19)1.1.68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20)1.1.69 关联交易的类型 (20)1.1.70 关联交易的管理 (20)1.1.71 重大交易的认定 (20)1.1.72 重大事项的认定 (20)1.1.73 重大交易与事项的管理 (20)1.1.74 会计信息化 (20)1.1.75 内部控制 (20)第一章总则1.1 概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课程代码: 00161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A )A、财务活动B、财务关系C、财务报表D、财务报告2.现代财务分析开始于( C )A、18世纪中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后期D、20世纪后期3.从债权人角度看,财务分析最直接的目的是( C )。
A、企业的盈利能力B、企业的营运能力C、企业的偿债能力D、企业的发展能力4.企业内部分析人员进行评价考核时一般用( D )A、经验基准B、行业基准C、历史基准D、目标基准5.我国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每年至少对外报送财务报告( A )A、一次B、二次C、四次D、五次6.财务分析的首要内容应当是( A )A、会计报表解读B、盈利及偿债能力分析C、营运及发展能力分析D、财务综合分析7.财务信息需求主体一般也是财务分析主体,不同主体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内容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身( D)。
A、经营的需要B、决策的需要C、管理的需要D、投资的需要8.下列财务信息不属于会计信息的是( D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D、审计报告9.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属于( D )A、自然信息B、政治信息C、科技信息D、经济信息10.企业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体现的是( B )A、重要性原则B、谨慎性原则C、可靠性原则D、相关性原则11.财务分析方法中使用最普遍的分析方法是( C )A、二因素分析法B、多因素分析法C、比率分析法D、趋势分析法12.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体现的是( A )A、可理解性原则B、可靠性原则C、可比性原则D、相关性原则13.资产负债表是反映特定日期( A )A、财务状况的报表B、盈利状况的报表C、现金流量状况的报表D、所有者权益结构的报表14.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对其进行质量分析中不必关注的分析内容是( D )A、债务人的偿债能力B、持有期内投资收益的确认C、债权相关条款的履约行为D、投资的公允价值15.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因为企业( B )A、可抵扣永久性差异导致的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导致的C、时间性差异导致的D、永久性差异导致的16.企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职工的补偿属于( C )A、应付非货币性福利B、应付职工薪酬C、辞退福利D、应付货币性福利17.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形成是因为企业( D )A、可抵扣永久性差异导致的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导致的C、时间性性差异导致的D、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导致的18.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属于( A )A、长期应付款B、待摊费用C、长期负债D、管理费用19.留存收益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同时可以增加企业的净资产。
财务报表分析1、财务信息:是指可以对财务活动规律进行直接描述,并可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流、传播和利用的知识。
2、我国财务报告基本可以分为: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3、财务信息需要主体主要包括: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债券人、企业内部管理者、政府、企业供应商等。
4、财务分析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程序:一,确立分析目标,明确分析内容;二,收集分析资料;三,确定分析基准;四,选择分析方法;五,做出分析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5、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6、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只要项目或指标变化的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
7、比率分析法:是指财务分析中使用最普遍的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主要分为构成比率分析和相关比率分析。
8、财务负债表:是财务报告中的第一张主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9、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10、企业保持一定的货币资金的动机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
11、固定资产质量分析时,应注意以下方面:①应当关注固定资产规模的合理性,②固定资产的机构,③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12、流动资产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和预计负债等。
13、短期借款的偿还主要的保障是:企业的流动资产14、我国所有制权益主要包括四个项目: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5、实收资本:是指所有者在企业注册资本的范围内实际投入的资本,在股份公司中称为股本。
16、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狭义的资本结构仅指企业债务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值。
17、利润表:是指用于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18、企业会计核算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19、营业收入: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核心,最具有未来的可持续性。
公司一套表重要元数据原则一、记录元数据概念及原则元数据是定义和描述其他数据旳数据。
元数据原则是描述某类资源旳具体对象时所有规则旳集合,一般涉及完整描述一种具体对象所需要旳数据项集合、各数据项语义定义、著录规则和计算机应用时旳语法规定等。
元数据概念应用于记录数据生产和管理等业务流程,形成记录制度、记录报表、记录指标、记录分组和记录目录等记录元数据,用来定义、描述和解释记录生产过程中产生旳各类实体记录数据。
记录元数据原则是对实体数据旳实质、内容、状态、范畴、质量、表达方式、来源、计算措施、空间参照、时间参照、管理方式以及其他特性等描述数据所需旳基本要素进行统一旳规范和定义。
二、制定记录元数据原则旳意义参照国内和国际有关原则,研究制定统一规范旳记录元数据原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记录元数据旳规范化和原则化管理,有助于对记录数据旳一致性理解,为记录数据和元数据旳高效共享和互换提供基础。
公司一套表旳实行波及到记录设计管理、数据采集解决和分析评估各环节。
配合公司一套表旳全面实行,一方面研究制定与公司一套表密切有关旳重要元数据原则,可觉得公司一套表记录业务流程重构、数据采集解决平台开发以及数据互换和共享提供统一旳原则和规范。
元数据原则在公司一套表中旳应用,可以规范统一指标旳名称、涵义、计算措施和代码,强化记录分类原则在记录调查中旳执行。
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研究制定涵盖记录设计管理、数据采集解决和数据发布等记录生产全过程旳元数据原则,提高记录能力和记录工作旳规范化和原则化水平,精确诠释宏微观记录数据,实现记录数据旳互换与共享。
三、公司一套表重要元数据原则记录指标与记录分组是记录旳两个基本要素,记录目录是记录报表中对某些指标指定填报具体品种旳规定,这三者都是记录调查制度和记录资料中大量浮现旳事物,是记录元数据旳重要构成部分。
因此,配合公司一套表旳实行,一方面制定记录指标、记录分组和记录目录三项重要元数据原则,涉及元数据旳概念、基本属性构成和描述,以及管理信息等内容旳技术规范。
财务报告及管控报表编制规章制度1.目的为了规范责任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切实发挥财务报告在企事业机构管控中的作用,为责任公司对下属产业经营考察提供考察依据,根据《企事业机构会计准则》,结合本责任公司管控需要,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责任公司本部及所属分责任公司。
3. 对外报告管控规定3.1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快报,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3.1.1 快报。
快报是企事业机构每月在正式编制会计报表前,所提供的主要财务指标完成情况报告。
通过快报可以及时地了解责任公司本月生产经营的完成情况,正确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经营的问题。
(1)集团所属责任公司每月1日上午(节假日不顺延)必须将快报以电传和电子信箱形式上报集团责任公司财务部。
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报表内的指标不得缺项,各项数据要真实、准确,与正式报表不得有较大误差。
(2)集团责任公司汇总快报,必须每月4日前报出,要保证各项数据的完整性、合理性。
同时,要对快报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或科室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3.1.2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1)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2)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相关附表以及集团责任公司为管控需要增加的有关报表。
3.1.3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国家统一的会计规章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从其规定。
3.2 各项报表的编写要求。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当反映2个年度或者相关2个期间的比较数据。
3.2.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事业机构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下同)分类分项列示。
表格一分为三标准-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表格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展示方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我们需要对表格进行合理的划分和标准化。
表格一分为三标准主要包括:表头、行标和列标。
首先,表头是表格的第一行,通常包含了表格的主题或分类信息。
表头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快速确定表格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
合适的表头应该简明扼要,应当包括关键信息,而不是多余的描述性文字。
其次,行标是对表格行的标识,通常位于表格的最左侧。
行标的作用是方便读者对行进行引用和比较。
行标可以是数字序号,也可以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文字或符号。
行标应当简洁明了,并和表头一致,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地识别每一行的含义。
最后,列标是对表格列的标识,通常位于表格的最上方。
列标的作用是帮助读者理解每一列所代表的内容。
与行标类似,列标可以是文字、符号或者数字,应当与表头相吻合。
合理的列标能够提供清晰的信息,帮助读者快速获取所需的数据。
总之,表格一分为三标准是指将表格划分为表头、行标和列标三个部分。
这种标准化的划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通过简洁明了的表头、准确清晰的行标和列标,读者可以轻松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提高数据的利用率。
因此,在编写和设计表格时,我们应当遵循这一标准,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示例2:表格一分为三标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表格无处不在。
无论是为了整理数据、做市场调研、编制财务报表,还是为了记录个人信息或制定计划,表格都能提供一个有序的框架,使信息更清晰、更易于理解。
然而,一个好的表格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表格的有效性和可读性。
下面,我将介绍表格一分为三的标准。
首先,表格的格式应该清晰明了。
表格的格式化是指表格的结构以及各个元素的排列方式。
一个好的表格应该具有明确的列和行,每个单元格都应该适当地分割以容纳特定的信息。
列和行的分割线应该明确,以便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布局。
基层报表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基表一一、统计时间统计时间: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二、主要指标解释教财基1表――《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教财基1表的填报范围:列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205类“教育支出”科目中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
高等学校附属独立设置的中小学、幼儿园填报教财基2表,不填报此表.教财基1-1表1.年初在职教职工:填报统计年度1月1日编制在学校,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不含临时工和编制外聘任人员)。
各类学校的教职工数的划分以工资关系为准,下同。
“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初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2.年末在职教职工: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正式编制在学校,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不含临时工和编制外聘任人员).“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末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3.年末离退休人员: 填报学校离退休人员年末数,包括已纳入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并发放离退休费用的退休人员。
4.学生数:填报由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招生计划,并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普通本科生、普通专科生、高职生、函授夜大学生、来华留学生、中专生等。
学生数=博士生×3+硕士生×2+普通本专科生(高职生)+函授夜大生÷3+来华留学生×2.5+中专生÷1.5。
(1)年初学生数:填报统计年度1月1日的在册学生数.(2)年末学生数: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的在册学生数。
5.年末校舍面积:按统计年度12月31日实际数填报。
校舍面积指产权归学校所有的各种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及其他用房的建筑面积。
不包括已交付使用但未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及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借用(租用)的房舍或临时搭用的棚舍、房改中已售给教职工个人并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房屋面积.“其中:危房”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校舍建筑总面积中由授权机关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25—99〕)进行鉴定,并出具危险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校舍面积,包括B、C、D三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