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 鼻咽癌
- 格式:pdf
- 大小:404.21 KB
- 文档页数:4
鼻咽癌靶区勾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 ):以CT sim 扫描所获得的增强CT显示的肿瘤,参照放疗体位M R I勾画GTV。
二、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 ):增强CT / MRI 显示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内见坏死灶或短径≥1cm)三、CTV1临床靶体积1(CTV1):为GTVnx向前、上下、两侧各外扩0.5~1.0cm,向后外扩0.3~0.5cm(根据肿瘤累及情况以及与脊髓、脑干等组织结构的间距决定外扩的适当距离)。
CTV 1-勾画依据1:(1). 据头颈病理研究结果: 肉眼可见的肿瘤区域(GTV )周围,通常肿瘤细胞密度较高,其密度接近于GTV 边缘的肿瘤细胞密度,而向外周扩展时肿瘤细胞密度则逐渐减低(通常约在GTV 周围1CM 的范围)。
(2). 鼻咽粘膜下存在丰富的毛细淋巴管网,肿瘤细胞极易沿粘膜下扩展,即使肿瘤局限于一侧壁,对侧壁仍存在一定的受侵机率(鼻咽多点活检发现对侧壁肿瘤侵犯的比例达18% )CTV1 手工勾画或调整时遵循以下要求:⑴包括全部鼻咽部粘膜以及粘膜下0.5cm;⑵上下均在GTVnx 外两层;⑶咽旁侵犯CTV1 需包括舟状窝、卵圆孔;⑷颈动脉鞘区无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视咽颅底筋膜有无侵犯而定,如果咽颅底筋膜有侵犯,则颈动脉鞘区需包括在CTV1 ;⑸颈动脉鞘区侵犯需全部包括在CTV1 ;⑹仅有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CTV1 包括同侧颈内静脉后缘,对侧颈内动脉后缘;⑺咽后淋巴结转移并咽颅底筋膜受侵,则咽旁、翼内肌、舟状窝、颈动脉鞘区应完整包括在CTV1内;⑻双侧破裂孔软组织需包括在CTV1 ;⑼早期病例蝶骨基底部包括在CTV1 ;⑽仅有鼻咽粘膜侵犯,CTV1 不需要包括斜坡皮质及髓腔;⑾头长肌有侵犯而无斜坡侵犯,CTV1 仅需包括斜坡皮质。
四、CTV2临床靶体2(CTV2 ):为CTV1向前、上下、两侧各外扩0.5~1.0cm 后外扩0.3~0.5cm(根据肿瘤累及情况以及与脊髓、脑干等组织结构的间距决定外扩的适当距离),及GTVnd 和所在淋巴引流区及需要预防照射的阴性淋巴引流区。
鼻咽癌靶区勾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 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以CT sim扫描所获得的增强CT 显示的肿瘤,参照放疗体位 M R I 勾画GTV 。
二、 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增强CT / MRI显示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内见坏死灶或短径≥1cm)三、 CTV1临床靶体积1(CTV1):为GTVnx向前、上下、两侧各外扩0.5~1.0cm,向后外扩0.3~0.5cm(根据肿瘤累及情况以及与脊髓、脑干等组织结构的间距决定外扩的适当距离)。
CTV 1-勾画依据1:(1). 据头颈病理研究结果: 肉眼可见的肿瘤区域(GTV)周围,通常肿瘤细胞密度较高,其密度接近于GTV边缘的肿瘤细胞密度,而向外周扩展时肿瘤细胞密度则逐渐减低(通常约在GTV周围1CM的范围)。
(2). 鼻咽粘膜下存在丰富的毛细淋巴管网,肿瘤细胞极易沿粘膜下扩展,即使肿瘤局限于一侧壁,对侧壁仍存在一定的受侵机率(鼻咽多点活检发现对侧壁肿瘤侵犯的比例达18% )CTV1手工勾画或调整时遵循以下要求:⑴包括全部鼻咽部粘膜以及粘膜下0.5cm;⑵上下均在GTVnx外两层;⑶咽旁侵犯CTV1需包括舟状窝、卵圆孔;⑷颈动脉鞘区无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视咽颅底筋膜有无侵犯而定,如果咽颅底筋膜有侵犯,则颈动脉鞘区需包括在CTV1;⑸颈动脉鞘区侵犯需全部包括在CTV1;⑹仅有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CTV1包括同侧颈内静脉后缘,对侧颈内动脉后缘;⑺咽后淋巴结转移并咽颅底筋膜受侵,则咽旁、翼内肌、舟状窝、颈动脉鞘区应完整包括在CTV1内;⑻双侧破裂孔软组织需包括在CTV1;⑼早期病例蝶骨基底部包括在CTV1;⑽仅有鼻咽粘膜侵犯,CTV1不需要包括斜坡皮质及髓腔;⑾头长肌有侵犯而无斜坡侵犯,CTV1仅需包括斜坡皮质。
四、 CTV2临床靶体积2(CTV2):为CTV1向前、上下、两侧各外扩0.5~1.0cm后外扩0.3~0.5cm(根据肿瘤累及情况以及与脊髓、脑干等组织结构的间距决定外扩的适当距离),及GTVnd和所在淋巴引流区及需要预防照射的阴性淋巴引流区。
为何鼻咽癌高发?鼻咽癌怎么预防和诊断治疗?鼻咽癌与一般的伤风感冒比较类似,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耳鸣等。
所以,大多数人在遇到鼻咽癌的时候,只会将其当成是普通的感冒来对待,等到病情加重,比如颈部淋巴结肿大,面部发麻,吞咽困难等等,再去医院检查,但这个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想要痊愈就更难了。
那么为何鼻咽癌高发?鼻咽癌怎么预防和诊断治疗呢?一、鼻咽癌3大主因分析(1)遗传因素:据中山大学癌症预防与治疗中心统计,约12.3%的病人有家族病史。
鼻咽癌遗传率高达68%,其中遗传因素占68%,环境因素占32%。
(2)不良饮食习惯:引起鼻咽癌的主要原因是多吃腌制类的食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比较高,如果长时间食用,不仅会增加鼻咽癌的发病率,还会增加肝癌和食道癌的发病率。
在我国鼻咽癌高发地区,多数人有食用咸鱼、咸味等咸味食物的习惯。
(3)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是EB病毒感染。
该病毒可经唾液、飞沫等传染,一旦被传染,将难以清除,且可终生携带,成年人中95%以上都携带有EB病毒。
二、鼻咽癌的预防和诊断为了防止鼻咽癌,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做好体检,包括做癌症筛查。
这是由于鼻咽癌在早期并不是很好的发现,通常不能通过临床表现来判断,但是在体检的时候,通过对一些癌症的指标进行筛选,就能对其做出诊断。
在香港中环专科体检中心有一项名为Take2的早期鼻咽癌基因检测,可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的鼻咽癌病毒,判断是否有隐藏的鼻咽癌细胞在生长,准确率高达97%,特别适合有鼻咽癌家族病史或出现鼻咽癌症状人士,现在登录香港中环专科官网或v (tchchk)即可预约及了解。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涕中带血、耳鸣、鼻出血、鼻塞、听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广东专家领衔研究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鼻咽癌适应症获批中新网广州11月29日电(蔡敏婕左娇蕾)生物制药公司君实生物29日宣布,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的新适应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局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鼻咽癌是一种原发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中国南方(如广东、广西)和东南亚地区尤其高发,在国际上被称为“广东癌”。
对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目前的治疗手段有限,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是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化疗,但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仅有7个月左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与药企君实生物合作,自2016年起,探索新兴免疫疗法与传统化疗相结合的创新型临床方案。
此次新适应症的获批基于一项名为JUPITER-02的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由徐瑞华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在中国、美国两地同时注册。
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JUPITER-02研究在中国内地、新加坡等的35家研究中心共纳入289例未接受过化疗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可获得更优的无进展生存期、更高的客观缓解率和更长的缓解持续时间,安全性可管理。
截至期中分析日(2020年5月30日),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仍未成熟,不过已观察到特瑞普利单抗组总生存的获益趋势,其死亡风险降低了40%。
JUPITER-02研究多次获得国际学界高度关注,并在2021年9月以封面推荐形式刊登在SCI影响因子排名前20位的国际顶尖期刊《自然-医学》杂志,这也是《自然-医学》创刊26年来首次在封面上推荐中国创新药物研究。
(完)。
INNOVATING CHINA | 食d 新中国cscxS ^g肿涵眭讯csccx ^肿瘤j g f f l主持人阿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陈雨沛:专注精准诊疗拓宽健康之路■文/杨烁鼻咽癌是“中国特色”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 的48%,让人们感到鼻咽癌就好像是中国人的病,西方几乎 没有患者。
并且近年来鼻咽癌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从原来 的40~60岁高发年龄减少到青壮年,对家庭劳力和社会经济 造成巨大冲击,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目前,鼻咽 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治疗等。
同时,医学界的科研工作者一直在探讨更有效、副作用更小 的精准治疗方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陈雨沛便是一 位鼻咽癌的精准治疗和分子分型研究领域的佼佼者,用一项 项创新成果不断提高患者生存与生活质量。
创新是这位90后学者事业的起点陈雨沛,一位典型的90后,独立、热情,有个性,有梦想, 有闯劲,同时他还有着并不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沉稳与坚定, 让他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鼻咽癌也被称为“广东瘤”,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广东人, 陈雨沛201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后,便怀着 梦想进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马骏教授的指导下以攻 克鼻咽癌为己任,四年来一直围绕鼻咽癌的精准治疗和分子 分型开展系列研宄工作,并将相关研宄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为鼻咽癌的精准治疗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据了解,中晚期鼻咽癌极易出现远处转移,需要在放疗 基础上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但最佳的综合治疗模式一直不 明确。
对此,陈雨沛博士在鼻咽癌的精准治疗上开展了深入2021年第7期•中国高新科技 1了f d 新中国丨 INNOVATING CHINA研宂,证实了放疗后使用化疗(即辅助化疗)不仅未能提高 疗效,还增加了 30%的严重毒副反应,并进一步证实放疗前 使用化疗(即诱导化疗)可通过及早杀灭微小转移灶而提高 患者的生存几率,是最佳的化疗应用时机;发现通过监测诱 导化疗过程中血浆E B 病毒(EBV ) DNA 的动态变化可实时 评估患者的化疗反应性,及时调整化疗疗程数,指导从诱导 化疗转入放疗的时机;发现在化疗的基础上同步加用免疫治 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且毒性可控,并详细描绘了免疫 检查点抑制剂的毒性谱以 精准干预免疫相关毒副反 应,推动了免疫治疗临床 试验的设计优化与开展。
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2月第28卷第4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8No.4February 2021·封面报道·鼻咽癌国际指南实现我国肿瘤学发展历史性突破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潘锋临床指南是指基于循证医学制定的可帮助医生和患者,根据特定的临床情况做出最优决策的指导意见,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具有巨大影响力。
2021年1月6日由我国学者牵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共同完成的鼻咽癌国际指南,在影响因子为33.0的肿瘤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以特别论著形式在线发表,这是医学领域首次由中国学者及学术组织领导制定的国际循证指南,实现了我国肿瘤学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孙颖教授为CSCO-ASCO 鼻咽癌联合指南专家组共同主席及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其他专家组成员包括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的多位专家学者。
指南三大亮点在肿瘤领域国际权威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指南,但由于鼻咽癌主要高发于以我国为主的亚洲地区,且不同地区间在药物及诊疗手段上存在差异,因此NCCN 鼻咽癌指南在专业性和可及性上仍存在诸多不足。
以马骏教授和孙颖教授为代表的CSCO 鼻咽癌专家组,向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权威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ASCO 发出合作邀请,CSCO 和ASCO 强强联手共同成立鼻咽癌专家国际委员会,共同协力制定新的鼻咽癌国际指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副院长马骏教授介绍说,与其他国际指南相比新发布的鼻咽癌国际指南有以下三方面亮点:一是在专业性上,CSCO 专家代表与ASCO 资深指南专家Nofisat Is⁃maila 共同制定了系统严谨的指南制定策略,着重关注当今鼻咽癌领域的焦点难点问题,即“如何实现精准放化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专家组通过对594项相关研究进行初筛,最终在指南中纳入了108项荟萃分析和随机试验,并对每一项研究都进行了详尽的特征总结和质量评估。
一、影像解剖篇1.阅片流程:(1)水平位:T1VS T1C肿瘤最大截面处开始向两侧(腭帆张、提肌,翼内外肌等)向前(后鼻孔、翼腭窝、颞下窝、鼻甲、鼻腔、鼻中隔、上颌窦)向上(翼突基底部、蝶骨基底部、破裂孔、岩尖、卵圆孔、筛窦、蝶窦、眶尖、海绵窦等)向下(口咽、喉咽)(2)冠状位:T1VS T1C(蝶骨基底部、翼突基底部、斜坡、海绵窦、卵圆孔、破裂孔、舌下神经管等)冠状位阅片以卵圆孔为参考了解病灶侵犯两侧情况,卵圆孔有无受侵,其内侧、外侧。
卵圆孔的寻找,以海绵窦为基点寻找神经走向至颅底水平交界。
(3)矢状位:T1VS T1C(蝶骨基底部、斜坡、海绵窦、鼻腔、筛窦等)(4)水平位:T2(咽后+颈部淋巴结)(5)化疗前后T2图像对比2.注意事项:(详见QQ群1《鼻咽癌的影像诊断,2017进修生课程-唐玲珑教授》)(1)炎症与肿瘤鉴别:T2WI粘膜光滑,连续,厚度一致。
(副鼻窦侵犯与局部副鼻窦炎症鉴别:肿瘤T2WI 信号低于炎症,增强有强化,与鼻咽腔肿块信号相同。
炎症T1WI为低信号、增强无强化。
有时T1WI也为高信号)(2)鼻咽特有的解剖途径:鼻咽癌原发灶循序进展的总途径:鼻腔(47.8%)→翼腭窝(15.2%)→眶下裂(3.2%)→眶尖(1.2%)→海绵窦(0.6%)局部进展途径:向上颅内:①鼻咽顶壁→破裂孔(岩尖、斜坡)→蝶窦、海绵窦;②鼻咽顶壁→蝶骨基底部→蝶窦、海绵窦;③鼻咽侧壁→茎突前间隙→蝶骨大翼(卵圆孔)→海绵窦;④鼻咽侧壁→茎突前间隙→翼腭窝→颞下窝;⑤鼻咽前壁→鼻腔→翼突、翼腭窝→眶下裂→眶尖→海绵窦;⑥鼻咽前壁→鼻腔→上颌窦、筛窦;向下颈椎:①鼻咽后壁→斜坡、颈椎→颅内;②鼻咽下壁→口咽(淋巴结多见)→下咽;③鼻咽下壁→口咽(淋巴结多见)→斜坡、颈椎。
(3)谨记询问患者的颅神经症状,避免因影像的局限性遗漏T4患者靶区。
(4)鼻咽癌侵犯扁桃体的几率并不高,而扁桃体在MRI呈像常与肿瘤较难鉴别,如有疑问结合查体必要时予活检。
中山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鼻咽癌高发区EB病毒环境激活物的流行病学研究及CYP1A1基因
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姓名:徐亚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肿瘤学
指导教师:贾卫华
20100513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示人们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一些环境物质或者食物中存在可以诱导EBV再激活的物质,这些环境因素暴露量的差异也许是导致血清中EBV水平差异,进而引起鼻咽癌发病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是,目前尚无来自流行病学的证据支持广东咸鱼或中草药等对EBV存在再激活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吸烟、饮酒、食用腌制食品、传统中草药等都和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但是具体机制并不清楚。
这些环境因素对EBV的再激活是否有作用目前也尚不清楚。
在论文第一部分,我们通过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省开展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可能的EBV环境激活物。
另外,移民流行病学研究证据和复合分离分析研究结果均提示遗传因素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是体内代谢活化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的重要代谢酶。
作为CYP450超家族的亚家族之一,CYPIA!遗传多态性与头颈肿瘤、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肿瘤易感性相关,是烟草前致癌物如多环芳烃和芳香烃类等的主要代谢活化酶,可以将各种前致癌物质转化为具有致癌能力的活性中间产物。
因此,在论文第二部分,我们以广东鼻咽癌核心家系为研究对象,利用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研究探讨基因CYPIA!上ml位点和m2位点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晚期鼻咽癌有更优治疗方案作者:来源:《健康人生》2019年第07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孙颖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全国12个中心开展了一项利用吉西他滨+顺铂(简称GP)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大型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首次证实该方法有效。
日前,马骏在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公开报告该研究成果,并获得此次年会“最佳研究”的荣誉。
鼻咽癌发病部位隐蔽,70%以上的患者在就诊时已经是局部区域晚期,治疗效果差。
如何提高局部区域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是研究重点。
此项临床研究于2013年启动,共招募了480名初诊无远处转移的三四期鼻咽癌患者。
结果发现,同期放化疗前增加吉西他滨+顺铂诱导化疗,可将3年无瘤生存率从76.5%提高到85.3%,3年总生存率从90.3%提高到94.6%。
同时,超过95%的患者可以顺利完成3程诱导化疗,仅5%的患者出现副作用,且不增加患合并症的风险。
学术界认为,该研究是马骏团队连续十多年优化治疗策略的结果。
1998年,国际指南推荐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在同期放化疗后接受强化3个疗程辅助化疗。
2006年,马骏团队研究发现额外的辅助化疗并不能提高疗效,研究成果被欧洲指南采纳,2007年美国指南做出相应修订。
2016年,该团队多中心研究再次发现,在同期放化疗前增加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三药方案诱导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2018年,美国指南采纳了该研究成果。
但三药诱导化疗方案毒副反应较大。
既往研究发现,局部区域晚期患者采用GP誘导化疗方案,毒副作用低。
因此,马骏团队开展了此次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该方案已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确立为复发转移鼻咽癌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家庭医药 2018.083我国鼻咽癌研究再度改写国际指南近期,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牵头,联合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以及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组成鼻咽癌协作小组,在国际上首次确定诱导化疗具有确切疗效。
美国指南据此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指南进行了调整,这是美国第二次根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原创性研究进行鼻咽癌治疗指南调整。
鼻咽癌是中国南方常见的头颈部肿瘤。
2017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新发鼻咽癌病例达5609例,超过2/3的鼻咽癌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局部区域晚期。
目前这部分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是同期放化疗,但仍有约20%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马骏团队在2012年曾完成一项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未能进一步提高鼻咽癌患者疗效,并且带来明显的呕吐、黏膜炎等毒副反应,改写了美国关于鼻咽癌辅助化疗的治疗指南。
但如何在同期放化疗的基础上提高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为了最终明确诱导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地位,马骏团队再次开展一项多中心三药诱导化疗(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随机对照试验。
该研究由马骏和洪明晃教授牵头,联合新加坡及我国香港的科研人员对鼻咽癌流行地区的1193名患者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单纯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将患者的5年远处转移率降低7%,5年总生存率提高6%,明确了诱导化疗可通过降低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远转风险而转化为生存获益,确定了诱导化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地位。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2018年,美国最新版指南已将诱导化疗方案从持续8年的3级证据上升至2A级证据。
时闻防心脏病猝死,智能心电监测衣提前数天预警心脏(心血管)疾病是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病人在猝死前往往不会有明显的疼痛表现,但是心率波形早在2~3天前就已有变化。
记者从“东南大学—联想”穿戴式心脏—睡眠—情绪智能监控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获悉,新型心电监测衣能24小时监测心率波形,通过智能诊断算法可提前数天为心脏病猝死预警。
鼻咽癌基础研究的新前沿——长链非编码RNA夏世同 王跃建【摘要】最新研究证明人类基因组中的非蛋白编码部分在致癌和肿瘤细胞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在众多种类的非蛋白编码RNA 中,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在癌症生物学中承担了关键的监管作用。
本文对lncRNA 在人类肿瘤,特别是鼻咽癌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RNA (RNA );基因表达调控(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肿瘤标记,生物学(Tumor Markers ,Biological );鼻咽肿瘤(Nasopharyngeal Neoplasms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06.2015.01.008作者单位: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通信作者:王跃建,Email :wyjian@·综述:头颈肿瘤·鼻咽癌好发生于中国南部、东南亚及北非地区,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总的5年生存率已经提高至70%左右。
但首程放疗后的复发率仍较高,另外转移也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由于其非特异性的早期症状而导致确诊时常处于晚期,目前已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是多步骤、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过程。
因此,探索其动态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相关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以进一步明确发病机制,对实现降低复发转移率有深远意义,在基因组中大量转录的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因在致癌和抑癌途径中显露出的潜在作用成为继microRNA 之后的研究新热点。
【lncRNA 概述】非编码RNA 包括以miRNA 、siRNA 和piRNA 等为代表的短小RNA 和lncRNA 。
lncRNA 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 核苷酸单位的功能性RNA 分子。
Okazaki 等[1]在对小鼠全长互补DNA (complementary DNA ,cDNA )文库的大规模测序过程中首次发现了新的转录物,即lncRNA ,其本身并不编码蛋白,而是以RNA 的形式在多种层面上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
lncRNA 在基因组内广泛分布,位于编码mRNA 基因的内含子或外显子中或编码mRNA 基因之间的序列。
lncRNA 序列一般具有低保守性,但在启动子区域和二级结构上具有进化保守性,这不同于mRNA 必须保证密码子的正确性以防止开放阅读框改变。
起初lncRNA 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噪声”,并不具有任何生物学功能[2]。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lncRNA 参与了基因组印记及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转录干扰、核内运输等多种重要的调控过程[3]。
1. 作用方式。
lncRNA 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具多样性,调控机制也多种多样。
lncRNA 对于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1.1 染色质重塑。
染色质状态是转录活性的关键因素,包括核小体结构和组蛋白修饰等[4]。
一些lncRNA 通过影响染色质状态来调控基因表达,如同源异型框基因反义基因间RNA (HOX antisense intergenic RNA ,HOTAIR )转录自同源异型框基因C (Homeobox C ,HOXC )位点,通过募集PRC2复合体,反式抑制HOXD 位转录。
Tsai 等[5]研究显示HOTAIR 作为骨架分子发挥作用,其两端结合不同的组蛋白修饰复合体-5'端结合PRC2复合体,而3'端结合LSD1/CoREST/REST 复合体。
前一复合体具有促甲基化作用,后一复合体具有脱甲基化作用,由他们分别决定不同靶基因的特异性组蛋白修饰模式。
HOTAIR 的过表达将引起PRC2复合体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重新定位,使若干抑癌基因沉默,终促进癌细胞的转移。
1.2 转录调控。
①基因沉默。
INK4位点反义非编码RNA (antisense non-coding RNA in the INK4 locus ,ANRIL )是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B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B ,CDKN2B ,即p15 INK4b )基因的反义转录物,参与抑癌基因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C D K N2A),即p16I N K4a基因的沉默[6]。
ANRIL结合并募集PRC1和PRC2复合体,导致染色质状态的改变,从而抑制p16 INK4a基因的表达。
②DNA损伤活化。
p21相关非编码 RNA (p21 associated ncRNA DNA damage activated,PA N D A)是已被证明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lncRNA。
DNA损伤发生时,p53结合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即p21基因位点,然后激活PANDA的表达,而PANDA可通过结合核转录因子Yα亚基(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Y subunitα,NF-YA)而阻止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延长细胞的生存时间[7]。
③转录后调控。
lncRNA在转录后水平可与mRNA形成RNA双链复合物,以掩盖mRNA的主要顺式作用元件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如lncRNA-Zeb2),即Sip1能够和HOX位点转录的mRNA的一个内含子的5'端剪切位点形成双链从而防止该内含子被剪切,该区域含有对于Zeb2蛋白表达所必须的核糖体结合位点Zeb2,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Zeb2蛋白的表达量[8]。
2.3 mRNA前体剪接的调控。
一种被称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物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的lncRNA已被发现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它由其初级转录物的3'端加工而来,主要位于剪接斑点(splicing speckle)。
它与丝氨酸/精氨酸(serine/arginine,SR)剪接因子相互作用,并调控剪接因子在剪接斑点中的分布和磷酸化水平,从而改变mRNA前体的选择性剪接模式[9]。
此外,MALAT1还与剪接因子反式激活应答DNA 结合蛋白-43(transactive response DNA binding protein-43,TDP-43)相互作用,影响mRNA前体的选择性剪接[10]。
【lncRNA与有关肿瘤】1. 呼吸系统肿瘤。
Ji等[11]通过测序等方法发现了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long noncoding RNA-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lncRNA-MALAT1)在70例发生转移的患者转移标本中过表达,且MALAT1的表达是病程和组织特异性的。
在其他肿瘤中也随之发现MALAT1,但MALAT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过表达最为显著。
随后Tripathi等[9]发现MALAT1可以通过调节SR蛋白的磷酸化来影响mRNA前体的剪切。
2014年Michalik等[12]证明MALAT1具有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和血管生长的功能。
2. 消化系统肿瘤。
Wang等[13]证明肝癌细胞中miR-372通过与启动子结合蛋白CREB相互作用来达到上调lncRNA-HULC的表达。
此外,李丹等[14]在HepG2肝癌细胞中还发现lncRNA-HULC对邻近基因SLC35B3的表达有影响,其通过siRNA干扰lncRNA-HULC表达,SLC35B3的表达也下降40%左右,而过表达HULC对SLC35B3的表达却没有很大的影响。
Yang等[15]研究证明lncRNA-HEIH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的预后因素,并且参与肿瘤的生长和耐药性,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古志强等[16]发现linc-UC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linc-UCC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中肿瘤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调控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另外低表达的linc-DCC与其相邻的miR143HG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而miR-143/145在以往研究被证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明显低表达。
3. 泌尿系统肿瘤。
通过比较正常组织与前列腺癌组织基因表达谱,Bussemakers等[17]发现lncRNA-DD3(PCA3)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
Ochiai等[18]实验显示PCA3在预测诊断上优于PSA,而且通过尿液可取得,对于避免不必要的活组织检查具有指导意义。
4. 乳腺癌。
通过对比人类乳腺肿瘤与正常乳房组织,Wan等[19]证实lncRNA-JADE在人类乳腺癌中高度表达,并证明lncRNA-JADE是在DNA损伤后转录激活的,参与细胞增殖调控机制,是连接DDR和组蛋白H4乙酰化作用的一个关键功能链接,lncRNA-JADE失调可能导致乳腺肿瘤发生。
5. 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Tanaka等[20]在人类B 细胞淋巴瘤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内含子snoRNA基因,命名为lncRNA-U50HG,位于染色体6q15。
U50HG基因有6个外显子,但这些剪切转录子几乎不编码蛋白,其内含子拥有一个核苷尿甘异构化通道,该通道主要作用就是调控细胞生长,考虑该基因可能与肿瘤细胞生长有关。
综合文献发现,有些肿瘤中不仅有一种lncRNA过表达,如前列腺癌DD3和PCGEM1均被发现过表达;另外,许多lncRNA也不仅在一种肿瘤中表达,如lncRNA-MALAT1在肺癌、肠癌、神经母细胞瘤等肿瘤中都有表达。
【lncRNA与鼻咽癌】结合相关疾病的研究显示失调的lncRNA可通过多种途径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借鉴lncRNA在其他肿瘤中的研究方法,Ng等[21]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确定在未分化人类鼻咽癌细胞株CNE-2明确上调的基因是人类印迹基因lncRNA-H19,而H19在分化良好的人类鼻咽癌细胞株HK1上不表达。
Northern 印迹和原位杂交分析证实了这一点。
实验还证明了在分化良好的人HK1鼻咽癌细胞H19基因表达的反常是由H19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引起。
因此,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可能是在人类鼻咽癌细胞的分化和印迹基因的转录沉默作用的重要表观遗传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