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1 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659.00 KB
- 文档页数:13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核心素养:
本节通过观察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根的功能。
再结合幼根的生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株生长的内在机理,明确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的生命观念。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一)课前设计
查看《植株的生长》预习任务和《植株的生长》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教学设计
课堂检测:
展示名师训练试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卡答题,通过即时反馈的答题结果选学生进行作答分析或者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随堂训练栏目——名师训练——课堂反馈-《植株的生长》”
课后作业:
完成“作业设计--《植株的生长》”。
(“随堂训练栏目——名师训练”下。
)课堂小结:
我们研究了种子的萌发,了解了根的重要作用,一株小苗破土而出,当绿色装扮了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其中又蕴含什么奥秘,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促使着这一切的发生,让我们以一个生物学科小科学家的身份下节课继续我们的探究之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案)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授课人: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学会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3.调查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进一步提高观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挂图,依图提问:1、种子萌发以后长成了幼苗,幼苗又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2、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一:幼根的生长---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通过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试分析回答:1、根尖的结构包括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2.根主要靠哪个部位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借助下列资料,师生之间共同分析、感悟、提升。
【链接资料】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株黑麦根毛约有150亿条,若连接起来,全长1万千米。
是北京到巴黎的距离。
总表面积大约是471平方米。
比一个篮球场的面积还要大。
3.及时归纳出根尖成熟区的特点及意义。
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教师强调: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二: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97-99,思考以下问题:①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什么发育而来的?②芽是怎样发育成枝条的?(出示挂图)你能描述该过程吗?③植物细胞数量的增多和体积的增大,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④植物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⑤农业生产上常用哪些肥料?它们主要含哪些无机盐?缺少这些无机盐会出现什么病症?⑥不同的作物施肥一样吗?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所需要的肥料一样吗?⑦施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一次施肥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应如何补救?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②③④题由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拨指导学生相互交流“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结果⑤⑥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点拨指导总结要点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所以人们一般选择雨后施肥或施肥后及时浇水。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
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5.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
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3。
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根靠根尖向前生长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请学生描述探究的步骤及结果,进行鼓励性评价。
指导学生观察、鼓励他们积极动脑,互相质疑,讨论解答。
对有特色的创意,给予肯定。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
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
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
对学生存在的疑惑,组织讨论解答,全班进行交流、归纳总结。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帮助分析原因,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根的生长:(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 (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一: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