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11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一、古代文明
1.古代文明的标志——农业文明
2.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美洲文明与毛利文明
二、近代史
1.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
2.宗教改革——路德宗、加尔文宗
3.启蒙运动——英国、法国、德国
4.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5.近代中国的历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三、现代史
1.第一次世界大战
2.俄国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3.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亚洲战争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5.当代中国的历史——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全球化
1.全球化和经济发展
2.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冲突
3.全球化和环境保护
4.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五、历史学与历史思维
1.历史学的定义
2.历史思维的概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辩证法
3.历史研究方法与技术——考古、文献、口述
4.历史研究的价值——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启示。
初中历史(全六册)思维导图便携可打印版初中人教版历史思维导图七年级(上)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七年级(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第3课第4课第5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代的建立第11课元代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会和文明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14课明代的统治第15课明代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第18课第19课第20课第21课明朝的灭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君主的强化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八年级(上)第1课鸦片战役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役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役与瓜分中国怒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反动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暗中统治第12课新文明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诞生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疆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疆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役的胜利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第26课教育文明事业的发展八年级(下)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改革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第5课三大革新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经济体系体例改革第9课对外开放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为完成中国梦而努力斗争第12课民族大团结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15课钢铁长城第16课独立自立的宁静外交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九年级(上)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道域第3课古代印度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第7课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阿拉伯帝国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中兴运动第15课探寻新航路第16课早期殖民掠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19课法国大反动和拿破仑帝国第20课第一次工业反动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九年级(下)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2课俄国的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第5课第6课第7课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第9课列宁与十月反动第10课《凡尔赛合同》和《九国合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3课罗斯福新政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6课冷战。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四、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十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十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十
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十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十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十八、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十九、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