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一生及最后的日子
- 格式:pptx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59
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史铁生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
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文学常识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
10月18日根据史铁生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人物生平: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
从小跟奶奶生活。
1964年,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
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
后从事写作。
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负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作品获奖情况2005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病隙碎笔》2002 老舍散文奖《病隙碎笔》2002 传媒文学杰出成就奖《病隙碎笔》1998 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老屋小记》1998 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老屋小记》1997 上海市长篇小说奖《务虚笔记》1988 作家评论奖《答自己问》1986 上海文学奖《毒药》1985 三月风金杯奖《来到人间》1984 年度作家文学奖《奶奶的星星》1984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奶奶的星星》1983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983 青年文学奖《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生平及作品史铁生生平及作品生平简介1951年1月4日在北京出生 1967年,清华大学附中毕业1969年插队延安清平湾务农 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4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1981年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1998年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进行透析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品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小说《命若琴弦》、小说《务虚笔记》、小说《插队的故事》、小说《夏日的玫瑰》散文《我与地坛》、散文《合欢树》、散文集《记忆与印象》、散文集《病隙随笔》、散文集《灵魂的事》、散文集《我的丁一之旅》。
主要成就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3年,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史铁生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1984年,小说《奶奶的星星》再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小说《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作家报》十佳小说奖。
《老屋小记》同时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8年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进行透析。
他的243则写于重病中的《病隙碎笔》出版发行。
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005年,完成长篇小说《我的丁一笔记》,再次成为文坛关注的焦点。
2007年,第三届北京文学节给史铁生颁发杰出贡献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守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的关怀。
史铁生简介篇一:史铁生的资料史铁生的资料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初期有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的小说,如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
发表于1983年的,既是史铁生一生中的一份重要之作,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
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
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
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
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
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
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
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
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
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
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
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史铁生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省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史铁生的故事史铁生病逝前:为捐献器官,憋得满脸通红,硬撑八小时等医生赶来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以残破之身,莹莹之火照亮了中国新时代的文学之路。
在他的笔下,苦难是一种解脱,活着似乎是一道无解的命题,苦难的生活带给他的是极其晦涩的哲学思考。
他是真的在痛苦,在痛哭,最后他像是解脱又仿佛是妥协。
他就是著名的文坛人物,史铁生。
01从苦难中来的史铁生他出生的那年的雪下的格外的大,甚至拦住了史铁生的母亲去产房的道路,路途艰难。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史铁生来到这个世界。
而这些就像是为史铁生的命运地埋下了伏笔。
出生北京,不仅占了地理位置的优越,父母还是知识分子,加上史铁生本来就天资聪颖,他本来的前途更是十分光明。
追溯往昔,他的祖籍在河北的涿州,父母皆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地主。
他的姥爷,是国民政府的军官,在那个动荡不安年代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是以,姥爷被处死,这在他近乎遗忘的童年经历中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同样对他以后的写作经历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并且,史铁生并没有从小和父母一起生活,而是跟随奶奶一起生活。
奶奶对史铁生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这样,他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期,就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风云人物。
他从小就天赋异禀,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当时最好的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那个时候,上天仿佛都在眷顾这个孩子。
考上初中之后,年纪小,活泼爱动,史铁生还喜欢上了运动。
他是一个坚持的人,喜欢的东西,热爱的东西,就会一直努力地做下去,在这方面也有不小的成就。
从小有几个比较擅长的事情,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那时候的史铁生还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孩子,史铁生的奶奶也是一位温文知雅的女性。
喜爱海棠花,家中常开一枝海棠花。
小时候,他和奶奶单独生活在北京大院。
父母工作忙,顾不上照顾他,奶奶和他每天就坐在门口,看着窗前的海棠花花开花落,就这样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海棠花从此也成为了史铁生人生中的一抹绝色。
他小的时候调皮捣蛋,总是喜欢爬树,几乎每天都是在海棠树的旁边睡觉的。
史铁生:虽然轮椅不能代替双腿,但仍然可以让生命飞翔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谨以此文,纪念史铁生先生。
1951年的1月4日,67年前的今天,史铁生先生在京出生。
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先生在京病逝。
转眼已经七年,每每重读史铁生,会发现他总能走进我们的内心深处,用朴实而真诚的文字打动你我,为我们带来平静思考的力量。
周国平曾评价他是“中国当代唯一可以称作伟大的作家”。
史铁生21岁之后的人生,被限定在小小一方轮椅之上。
他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对满是困境的人生,他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切的思考。
他把自己所有的想法付之笔端,在有限的白纸上写下掷地有声的生命宣言。
从《我与地坛》到《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多篇名作,先生的人生和文字代表了一代人对如何自由生活的执着拷问。
他的文字不仅仅讲述了一个故事或者一个道理,更是在文字中浸透自己对生命的无常、困境、意义与自由的深刻体悟。
在命运面前,他把每天都有可能向世界告别的生活过得更加充盈而有意义。
在痛苦面前,他选择向上寻找,用哲学和理性把生活的苦难升华成生命的阶梯。
史铁生先生的一生,鼓舞了无数人用豁达敞亮的态度看待生死与磨难:虽然轮椅不能代替双腿,但仍然可以让生命飞翔。
在心灵支撑如此盛行的世代,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真正具有丰富生命经验和深刻思考能力的人,来告诉青年一代,真正值得为之追求的人生究竟是怎样的。
那就是:以坚实的信心对抗充满困境的生活。
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先生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作品熏陶与洗礼,向他的顽强信仰致敬,共同纪念这位魅力超凡的思想者,轮椅上的巨人。
文丨史铁生选自《自由的夜行》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
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
对我说:嘿,走吧。
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
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
【史铁生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史铁生的简介史铁生。
史铁生。
中国作家。
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
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自称职业是生病。
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简介20xx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享年59岁。
中文名,史铁生。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市东城区。
出生日期,1951年01月04日。
逝世日期,20xx年12月31日。
职业,作家。
史铁生简介毕业院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代表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逝世地,北京市西城区。
创作时期,1979年至20xx年。
创作体裁,小说。
散文。
人物生平。
1951年。
1月4日生于北京。
从小跟奶奶生活。
1964年。
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
1967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
上山下乡运动展开。
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1969年。
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
6月回村。
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
放牛喂牛。
1971年。
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
回北京治病。
1972年。
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
一年有半。
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1974年。
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
因患肾病回家疗养。
后从事写作。
1998年。
被确诊为尿毒症。
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
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负担。
20xx年。
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
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根据遗愿。
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
12月31日凌晨6时许。
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个人作品。
个人作品参考资料个人评价。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
一座文学的高峰。
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