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配置资源(修改稿)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3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详案)第一章:市场与市场体系1.1 市场的概念与功能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定义和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1.2 市场体系解释市场体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市场。
通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市场体系中的不同环节。
第二章:价格与价格机制2.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解释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让学生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
2.2 价格机制解释价格机制的作用和运行原理。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第三章:市场竞争与市场秩序3.1 市场竞争解释市场竞争的概念和类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影响。
3.2 市场秩序解释市场秩序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第四章:市场失灵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4.1 市场失灵的表现解释市场失灵的概念和常见表现。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
4.2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解释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其原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对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国家宏观调控5.1 宏观调控的概念与目标解释宏观调控的概念和目标。
通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5.2 宏观调控的手段与实践解释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和效果。
第六章:资源配置与市场机制6.1 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解释资源配置的概念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机制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6.2 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讨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如何权衡效率与公平。
通过辩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在市场体系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第七章:产业结构与市场动态7.1 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市场作用解释产业结构的概念和演变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机制如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市场配置资源》说课稿与复习方法复习学法的指导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复习态度的指导、对复习心理的指导、对复习技能的指导、对复习计划的指导、对复习过程的指导、对复习练习的指导等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高中政治《市场配置资源》说课稿《市场配置资源》说课稿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前三个单元分别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角度,阐述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框题是第四单元的开篇,承接前三单元开始介绍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主要介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利与弊,说明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与局限性,同时又为下一框的宏观调控做好了铺垫,因而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学情高一的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比较强烈的时候,但是没有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我将利用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去探究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学会自主学习。
另外,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尚未形成,因此我会在学习过程中向他们着重强调要遵守法律、诚信为本的做人准则。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2.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优点及不足,明白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具有结合经济实例分析市场配置资源优缺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以及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以及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市场配置资源》教学设计一、教学依据1、教学理念:贯彻新课程标准,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参与作用,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
2、本框题的作用:本框题是第四单元的起始课,为以后学习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也是前三个单元的落脚点。
前面学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进行的。
因此,本课时在全书中占有重要位置。
3、依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
二、学生情况1、高一年级普通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做到合作学习,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2、我们学校的学生80%来自农村,消息闭塞,知识面不宽,搜收集信息较困难。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
(2)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方式、优点,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3)结合实例分析市场如何调节资源配置。
2、过程与方法(1)以实物导入(展示粮票)(2)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3)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对资源的有限性有明确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个人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三)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主要采取以出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问题讨论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法上,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进行讨论,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流程走进新课:1、教师出示实物:全国粮票和辽宁省地方粮票。
2、学生:每组2人展示,大家共同欣赏粮票。
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
市场配置资源有何优点?它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能调动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配置资源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市场配置资源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如何处理?完全的市场调节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因此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市场配置资源1、什么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市场机制根据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引起价格变动从而实现对资源进行分配,组合及再分配与再组合的过程。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价值规律就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
3、市场配置资源机理由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在其正常运转中,市场机制在庞大的市场中通过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及灵敏的价格反应自如地支配经济运行,即自由、灵活、有效、合理地决定着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生就有的。
它是商品与商品经济、市场与市场发展的产物。
早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市场的出现,但是,该市场是以产品的消费为特征的消费品市场,它不是一个包括要素市场在内的完整的市场体制,也没有形成以市场机制运行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制度,因此无力决定资源配置方式。
只是到了工业经济成长时代,产业逐步成长、市场不仅有了产品市场,而且出现了生产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等。
这些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构成了完整、庞大与统一的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市场机制的活动(或运行)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包括各种要素价格),竞争机制、信用机制、利率机制和工资机制共同作用。
《市场配置资源》评课自评稿《市场配置资源》自评稿本次教学的课程是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的《市场配置资源》,本课重点难点是市场如何配置资源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需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分析,但同时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这为突破重难点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设计思路1、课堂引入贴合生活,引发共鸣。
“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何利用现实的、更为贴近生活的材料使学生更加感为身受,同时使之上升为学生自身的意识反映,这是本框题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于是我采用了朱广权在双十一之后的一则新闻作为视频导入,把消费者熬夜剁手的买买买呈现出来,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这种方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同学们带入课堂内容,与大家来一起聊聊双十一的那些事儿。
2、层层递进式的活动探究,逐个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的突破,必须要让学生充分投入课堂,主动思考,同时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等载体,让学生在深刻的体会中把握知识。
为此,本课设置了 3 个活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递进式地融入到课堂内容,如“双十一即将到来,如果你是生产者,将会如何调整产品生产?”“面对双十一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乱象,谈谈如何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双十一的健康发展”等。
3、教学手段、方法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视频等作为载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有所刺激,同时创设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角色扮演,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化知识。
二、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把握欠合理。
课堂内容讲解速度过快,自己讲的过多,使得学生没法好好地消化,所以最后留有多余的时间。
2、基本功欠扎实,问题设置启发性不强。
本课计划运用较多的提问来过渡课堂和把学生带进对课本知识充分思考的状态,但问题的设置较简单,同时教师急于引导学生讲出“标准答案”,给予学生较少思想空间。
知识点之间的过度比较生硬牵强,知识点的讲解过于简单,不够有深度。
清新县滨江中学授课教案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学科第四单元第九课(节页)第1课时教案罗伟青(撰写人)2012年 12月 20 日上课班级 8 班授课老师:罗伟青
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对“公有制为主体”的
正确理解是(D )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日前,天津板栗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原产地产
品。
以蓟县为主产区的天津板栗同静海独流老醋、蓟县盘山磨盘柿、汉沽茶淀玫瑰香葡萄、宁
河七里海蟹等土特产一起,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
这使上述土特产(A)
A. 扩大了品牌效应
B. 增加了市场供给
C. 提高了商品价值
D. 提升了产品质量
3(2011全国卷26)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
要解决“招工
难”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①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②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
③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④提高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4(2012浙江卷)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又大幅上调
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000元提高到20000元。
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 C )
A.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B.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C.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