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走进编程

教学设计-走进编程

教学设计-走进编程
教学设计-走进编程

教学设计:走进编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本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以探讨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观看演示程序、剖析一个完整程序,使学生了解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能初步使用算法描述工具描述算法,逐步养成严谨、科学的程序设计思想。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节次

标题

内容

小资料

第一节

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分析哪些问题适于利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并经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解决问题的算法设计

通过实例,学习如何设计算法并使用某一描述算

法的工具来描述算法。

第三节

算法的程序实现

学习如何编写程序从而实现对问题的求解。

java的历史

第四节

程序设计语言简介

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了解选择编程语言的方法。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即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从而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初步掌握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描述算法的方法。

3、了解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及其重要作用,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java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哪些问题需要编写计算机程序来解决,并经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通过观看演示程序,解析一个完整程序的实践等环节,逐步了解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程序设计的内涵及魅力,产生对程序设计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态度。

2、逐步养成严谨、科学的程序设计思想。

3、能遵守与程序设计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1、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能使用算法描述工具描述算法

2、理解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

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为5学时,建议学时分配为:第一节1学时,第二节2学时,第三节1学时,第四节1学时。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适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建议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中,首先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出发,通过带领学生对于若干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即使用计算机现有的工具软件、编程解决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引出算法的思想与程序设计的概念。学生经过学习,能够确定解决哪些问题需要编写计算机程序,并通过经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理解程序设计的含义。

活动建议:

1、从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以及相应解决方法开始,分析运用计算机作为解决问题工具的方法。

2、由学生分小组提出可能适合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教师归纳。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案。

4、学生通过运行光盘中的小程序,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理解程序设计的含义。

评价建议:

评价方式:教师观察评价。

评价要点:学生讨论的参与程度如何,提出问题的有效性以及参与问题讨论的结果如何。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算法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中,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即计程车计费问题,从提出问题入手,带领学生分析该问题,学习如何设计算法并使用自然语言、伪代码和流程图等方法描述算法。通过知识回顾的方式,强调面向过程的三种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实现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相关知识的衔接。

活动建议:

1、引入学生已经提出一些需要编程解决的问题。

2、引导学生将以往所学的数学解题步骤迁移到解决问题的算法描述。

3、复习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4、通过实例使学生学会使用伪代码或框图等描述算法的工具来描述算法。

评价建议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

评价要点;学生是否能够用表示算法的工具描述三种基本结构,以及能否应用该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第三节算法的程序实现

教材分析

本节中,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为例,

实现第二节中计程车计费的程序设计。通过详细介绍完成程序的一般流程(编辑、编译、调试、运行)。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通过编程实现问题求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介绍java程序开发环境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编辑软件TextPad的使用等。

教学建议(一)

1、教师可指导学生直接打开光盘中的TextBill程序(计程车计费问题),然后运行,使学生对程序有直观的了解,之后学生需要独自完成教材第15页中的程序,可直接利用“记事本”或“TextPad”工具软件录入第15页中的程序代码,经过编译、调试、再编译、再调试,最后运行程序,看看结果,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并试着修改其中能看懂的代码,看看运行后的变化,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程序有一个感性认识。

教学建议(二)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使学生达成这样的认识。

(1)、当面临一个任务后,可从多个渠道获取相关程序,并阅读、修改、调试和运行,最后使之成为自己需要的程序。

(2)、逐步养成不断积累相关程序的意识。

(3)、在编写第一个程序的时候,就要培养规范

书写程序的习惯,例如添加注释、直观的变量命名、语句缩进等良好的程序写作风格。

教学建议(三)

2、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编写一个程序的流程是: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需要初步了解java程序的编译和运行的机理。知道java的程序包括Application和Applet。

教学建议(四)

3、学生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对程序的调试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程序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并及时归纳总结。提示学生注意,编写java程序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创建一个公共的类(publicclass),并且类的名称与

所使用的文件名必须严格一致,即字母的大小写要匹配,否则编译的时候系统会提示错误,这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

4、关于程序文档,学生应了解它的作用,并注意在以后的程序设计中添加相应的注释以方便自己和他人阅读,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样一种能力,即通过阅读相关软件的帮助文件进行学习和操作。

评价建议(四)

评价方式:记录学生上机操作情况及程序完成情

况。

评价要点:学生是否能够调通程序,能否对程序进行简单的修改,是否将编写的程序存入电子学习档案袋中。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