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八大穴位

人体八大穴位

人体八大穴位
人体八大穴位

传统西医保健风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应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能够入手,无反作用。“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能够加强抗病才能,进步人体免疫性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疼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风池穴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凸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办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使劲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使劲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凸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办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使劲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办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绝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办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使劲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教训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1、衣着内衣正坐,双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别离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扶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使劲按揉50下。2、双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虚火、定神志、强健保健的要穴。

八、殷门穴

取穴:在大腿前面,当承扶与委中连线上(臀横纹至膕横纹正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办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2、两手掌别离按两腿殷门,同时高低摩擦50下。

九、阳陵泉穴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膝下腓骨头前下方凸起处。

足少阳胆经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八会穴中的筋会穴。

办法:1、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他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使劲揉捻50下。2、两手掌分按劣行━外侧,同时使劲拍打各50下。

十、昆仑穴

取穴:在足部外踝前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凸起处。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办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住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使劲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2、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人体八大根本穴位

长命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长命第一大穴,位于膝眼下4横指再向外旁开1横指。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安慰胃经的合穴能够补益全身气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用艾草熏灸足三里使之发泡,能够显著晋升人体免疫力。

三阴交

在内踝尖上方3寸处,将我的手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贴在内踝尖上,食指上贴近胫骨的地位就是三阴交穴。三阴交望文生义,就是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即肝经、肾经与脾经交会处,常常按摩三阴交穴,可能起到调理肝脾肾三脏的成果。

散热去疼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凸起处。这个穴位的次要作用是泻热。

因而关于肺经热惹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疼等病症是无效的。

此外,由于尺泽穴靠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而此穴也可能缓解和医治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而后握拳并抬起手段,能够看到手臂两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段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疼等作用,因而常常成为西医治疗心脏零碎疾病以及胃肠不舒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由于内关穴非常好找,所以能够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能够操作,关于调理心律反常有良好作用。须要留神的是,按揉此穴不用太鼎力气,略微有酸胀感即可。

避免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段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长至手段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常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关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因而,只有想起来,咱们都能够用手指按揉此穴,力气不须要太大,也不用谋求酸胀感。

难受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地位呈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医治腰背病症的要穴。

关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办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只能够治腰疼,还能无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疼,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非常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麻烦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呈现一个凸起上来的中央,在凸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触下来,顶端即是血海穴。

现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中央就能够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而用它来医治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只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而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加强胃能源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程度直线上,前后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由于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进犯,天枢都会呈现异样反馈,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地位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而对此穴的按揉,必定会促成肠道的良性蠕动,加强胃能源。

八大最平安的穴位统治众病

照海穴——辞别咽疼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申脉穴——体恤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内关穴——关上心结,养颜养心的漂亮穴

外关穴——霎时复原听力的“聪耳神穴”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疼的随身医师

后溪穴——统治所有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公孙穴——摆平疼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临泣穴——毕生守护身材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回答1:

百会、大椎、合谷、内关、长强、三阴交、百会、大椎、合谷、内关、长强、三阴交、足三里、至阴三里、至阴八个穴位,八个穴位里的总纲是足三里、三阴交,这两个穴位是总管。针灸疗法的穴位只讲人体的能量运行。这个穴位和药膏相同只是讲的内部的运动,动起来就活,活就治病;“一内一外兼具调,关键时刻一点动。” “百会三里合谷通,长强内关大椎行,三阴交针通至阴,八穴运用公转通”这八个穴位的关键是调和人体的公转。

1.至阴 1.至阴至阴穴取穴位置: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 0.1 寸。传统医学认为:至阴是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中的井穴,属金,是肾经脉气始接之处,主治头疼、目疼、目黄泪出。空间医学认为:至阴穴能够疏通胸部的能量,是隔膜以上能量的开口,是解决胸水(胸腹水)的主要穴位,是治疗食道癌,肺癌等各种癌症的主要穴位。解说:至阴,乃是至阳之开口,至阴开口,泻至阳之闷热。动至阳之能量,胸乃至阳之居地。动其至阴,至阳直起升腾,故解胸中烦闷,化淤积,破水气,治胸水,肺癌,食道癌的最合适选穴,立竿见影。“至阴穴下通胸中,胸中积气淤水消”这样就有利于解决胸水的问题,胸水是癌症的一大难关,解决至阴为题,能通胸中一些积气淤水都能消除,是针灸的原理,“手点至阴心肺动”。

2.三阴交 2.三阴交三阴交取穴位置:在脚内踝骨尖上 3 寸,胫骨后缘。传统医学认为: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脾主运化而统血,肝主疏泄而藏血,肾主水而藏精,故三阴交统治与精血有关的生殖方面的疾病。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主运化包括运化水湿,肾主水,肝主宗筋,与肾皆归下焦,与人体谁也代谢有密切关系,故治泌尿方面疾病。可治肠鸣、腹疼、腹泻、食不消化。空间医学认为:三阴交是三阴经的开口,疏通外焦(太阳)区域,医治阴病,泻阴中之实,阴中之结,使能量下行,是治疗妇科病的首选。解说:三阴交,乃诸阴之出口,泻阴中之实,阴中之结。故治妇科之主穴,泻胞内,能量向外。泻胞内者,三阴交。泻胞内者,百会。一上一下。“三阴交下通巨阳,阴病阳行妙无穷”三阴交下是通三阴的口,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是开三阴经的口,治病就是找疾病的出口,而开了以后通太阳区,阴病阳治,阳病阴治,实际上是阴阳双调,阴病阳行妙无穷。

3、足三里空间医学足三里取穴位置:犊鼻穴下 3 下,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比有些简单的取穴方法就是: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五指朝下,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书生传统医学认为: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合穴,属土,又为胃的下合穴。为治疗胃肠疾病之重要穴位。凡消化或运动方面的病症如胃病、腹疼、呕吐、吐酸、腹泻、痢疾、呃逆、牙疼、腰腿疼、转筋配合足三里扪按有加强疗效作用。空间

医学认为:足三里是三焦能量的下开口,疏散三焦的能量,治疗三焦的各种疾病。解说:三里者,为疏通三焦下行至足,为下行开口。合谷乃上行开口此乃一上一下。“三里助通公转走,阴阳调和人人行”足三里是强壮穴,因为它能使三焦,而向下开口,所以人人可以不可以用。足三里是人身强壮要穴,古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开”之说。 4、合谷合谷穴取穴位置: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横侧中点处。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 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传统医学认为: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阳明经循行于人身之前,手阳明从手上行止于头面部,故合谷穴能治头面五官疾病如头疼,鼻,眼,耳,口齿病症,口眼歪斜是阳明经筋拘所致,合谷对此症尤为有效,故有“面口合谷收” 的名句。大肠与肺经相表里,故合谷穴又能止咳嗽哮喘。空间医学认为:合谷穴能够使中下焦能量越隔膜上行,可以不可以疏散胃气,是脾能量的上行出口,能量可以不可以直接冲头部。解说:合谷者,动脾之能量,使脾之能量上行开口。能量的冲动,古治头疼,面口诸疾,此乃原因。“合谷越隔通胃气,中下二焦疾病消”合谷穴在原针灸上,有面口合谷收,面疼,牙疼,用合谷。为何说“合谷越隔通胃气”?因为传统医学的应用是应用了合谷的治病的果,讲合谷运行的原理,原理是合谷能够把隔膜下的能量引上来,所以能够调整头部,牙疼,胃部,它是引下部能量疏发上来,所以在点按合谷的过程中,隔下要动,所以疏胃气,中焦能量疏通了,中焦下焦的能量运动起来,功能恢复正常,妇科病,子宫肌瘤,肚子疼等等便得以解决。扩展了穴位的疗法,也是扩展了针灸穴位的治病方法,因为找到了治病的源头。 5、百会百会取穴位置: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前发际直上 7 寸。简便取穴方法是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经过头顶的连线交点。传统医学认为:百会位于头顶,为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督脉之会,古称三阳五会。如久病体弱,阳气下陷,灸百会穴有提升阳气作用,针灸百会穴用于治疗头疼、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并可用与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病症。空间医学认为:百会穴为三焦能量的上出口,是阴转阳的转折点,可使胞内的物质转变为细胞外的能量,可以不可以生津生舌苔,主治舌上无苔,治疗各种传染病。解说:“百会长强阴阳通,出生入死是关口”百会头顶,为何脱肛,痔疮,针百会。因为百会通,三焦则通,三焦能量向上走,符合了中医的升清降浊,升清降浊正常痔疮就好了。百会是三焦的清升降浊,故治疗无苔者,动胞内,泻胞内之实。胞内运动,物质向胞外辐射,变化为能量。故能升清,使舌质发生有苔的变化。古人云,阴中求阳也,是胞内运动物质转化为能量。此乃阳气运动。

6、长强长强穴取穴位置:在尾闾骨尽处,量大腿尾骨之间,即在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粗俗点说是在尾巴根,尾骨尖与肛门的中间。书生传统医学认为:督脉是“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故长强配承山、大肠俞治疗痔疮,有消炎、止疼、止血的作用。督脉的循环分布,督脉的功能与脑,脊髓的关系极为密切。督脉与膀胱经相通,膀胱经的背俞穴作用是节段分布,亦与神经有密切关系,故督脉非常多穴位均能治疗神经精神方面疾病。长强穴能治疗癫痫病、疯狂等症。空间医学认为:长强穴是外焦能量的出口,是阴转阳的转折点,推动少腹能量,清除污染。主治舌苔厚腻,治疗隔膜以上疾病。解说:《内经》讲病在下,上取之,这是场性的转换,

长强阴阳道,长强是尾闾下面,如果这里通了,外焦所有的污染,所欲的疾病都疏通了,所以点长强穴使外焦(太阳区域)疏通,这样又给了人体非常大的作用力。独活,白头翁,是清外焦的场性,点一下长强,解决了。在点的过程中,能量通过会阴,翻到腹腔,能够解决任脉这一段的能量运动,所以在点长强的过程中,不仅使背部热,且能使少腹运动,这是助长公转的问题,“出生入死是关口”百会是三焦能量的出口,长强是外焦的出口,所以他们是生死观的出口。长强用于苔腻,是阳,使空间能量转向胞外,能量转为物质。治其阴不足,阳长有瘀。故治疗阴不足者,以阳求之。长强引胞外能量入胞内,可清除腻苔,外焦得以疏通。外焦通,隔上能量补之。故治疗隔上之疾病,是首先穴位。如食道癌、肺癌,若不可以针灸者以药物贴入长强,即可立时见效。意守长强,三焦能量向外焦转化,其肺气上而越之,下达长强,长强下关胀瘀,能量迅速下降,是泻三焦之实的优选方法。 7、内关内关穴取穴位置:在手腕内侧中线约 3 厘米处。在腕关节内侧,有一条横纹,横纹下端就是内关穴。对应的外侧就是外关穴。传统医学认为: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治心血管方面的心绞疼、心律不整、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休克、气促,以神志方面疾病,如癫狂、癫痫、健忘、惊悸、失眠、多梦。内关穴是按摩、点穴、指压常用要穴。常用于心疼、心悸、失眠、呕吐、胃疼、呃逆等症。空间医学认为:内关穴是胸部能量的开口,能增强胸部能量的新城代谢,治疗胸部的一切疾病。解说:内关者,此乃胸之开口,新陈代谢,故治疗一切胸部疾病。 8、大椎大椎穴取穴位置:在背部正中线,低头时,触颈部那个突出的骨头下面凹陷处,就是第 7 颈椎,该处下方的空隙处就是大椎穴。即第 7 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平。传统医学认为:大椎穴在上焦,主治咳嗽、哮喘。引起哮喘发作的原因非常多,大椎主要对虚寒和痰浊所致的哮喘效果最好。大椎穴治疗疟疾。早在内经已有记载,大椎、陶道、间使、后溪是治疟疾古方。空间医学认为:大椎穴是头部能量的出口,降低头部能量,治疗头部一切疾病。解说:大椎,乃是头部能量之出口,内至膻中,外至大椎,故能减轻头部压力,是治疗头部诸疾的绝妙之处。点按大椎是三焦能量转向外焦的关键。大椎是三焦能量的出口。减轻了三焦的压力,能量疏散在人体的外焦空间。八个穴的作用,都在公转的路线上。足三里,疏通的是中焦,影响的是上焦、下焦。合谷,疏通的是中焦,影响的是中焦和上焦。内关,疏通的是上焦,影响上焦和中焦与外焦。至阴,影响的是上焦心肺居之,所以又影响外焦直到尾闾处。长强影响的是外焦与三焦,长强是公转的阳转阴,是一个阳入阴的关口。百会,是阴入阳的关口。他们都在一条线上,所以公转畅

人体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人体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作者:————————————————————————————————日期:

人体108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熟悉人体穴位对练武防身,学习点穴、打穴、解穴、擒拿、格斗、防卫自 保是一门必修知识。 头颈部躯干部(1)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 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 寸。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 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 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9、素 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 成的凹陷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 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 陷中。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 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

-人体的81个特效穴位

人体的81个特效穴位 1、发热特效穴——曲池穴(位于肘部:曲肘时,横纹尽处) 2、咽痛特效穴——少商穴(位于拇指的桡侧指甲旁0.1寸处) 3、咳嗽特效穴——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4、胸痛特效穴——巨阅穴(任脉上,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5、胸闷特效穴——督俞穴(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晕厥特效穴——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为急救昏厥要穴) 7、呕吐特效穴——合谷穴 8、上腹痛特效穴——中脘穴 9、下腹痛特效穴——大横穴(脾经上的大横穴位于脐中左右旁开4寸处) 10、腹胀特效穴——建里穴(位于脐上3寸处) 11、呃逆特效穴——耳穴膈区(位于缘中穴,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之间) 12、便秘特效穴——支沟穴 13、下肢水肿特效穴——三阴交穴 ★14、面部水肿特效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

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15、头顶痛特效穴——四神聪穴(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因共有四穴,故又名四神聪。) 16、偏头痛特效穴——太阳穴 17、前额痛特效穴——印堂穴 18、头晕特效穴——风池穴 19、鼻塞特效穴——迎香穴 20、肾绞痛特效穴——肾俞穴 21、胆绞痛特效穴——阳陵泉穴 22、手臂麻木特效穴——手三里穴 23、眼肌痉挛特效穴——攒竹穴 24、迎风流泪特效穴——承泣穴 25、腰酸背痛特效穴——委中穴 26、小腿抽筋特效穴——承山穴(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27、老年人流涕特效穴——卜迎香穴 28、口干舌燥特效穴——天池穴 29、磨牙症特效穴——内庭穴 第二章针对疾病的特效穴 1、心动过速特效穴——少海穴 2、心动过缓特效穴——通里穴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二、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者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者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患者拇指面上直推,约推100~300次(见右图)。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患者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患者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三、常见病穴位按摩 1.扁桃腺疼痛 指压“合谷穴”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2、治疗风湿疼痛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内关”位于手脖内侧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的中央。“外关”位于“内关”的反面)。治疗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 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如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压患处,而只在患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3、治疗感冒的穴位及指压法 穴位是“大椎”。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 强力按压此穴位,连续做10次。用这种治疗法几乎可治愈感冒。 4、治疗更年期障碍的穴位及指压法 (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一面慢慢的吐气,用大拇指以稍微会感觉到痛的力量持续按压“血海”6秒钟,反复做10次。 每天坚持不断的做,定会减轻更年期症状。 5、治疗喉咙痛、鼻塞的穴位及指压法 指压“尺泽”和“上尺泽”两处穴道。(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就是“尺泽”。“尺泽”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指压“迎香”时,对去除流鼻水、鼻塞和关于鼻子的一切不适之感都很有效果,能治愈鼻病。“迎香”位于鼻翼左右1厘米处,指压时左右同时进行,先深

无毒无副作用相当于补药的人体神奇穴位

无毒无副作用相当于补药的人体神奇穴位(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 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 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 (5)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 (6)牛黄清心丸:壁虎爬行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

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着觉。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7)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可选用。(慢性咽炎)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9),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10)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山药薏米粥也是补益中气的佳品。

人体八大基本长寿穴位

人体八大基本长寿穴位 足三里是人体长寿第一大穴,位于膝眼下4横指再向外旁开1横指。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刺激胃经的合穴可以补益全身气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用艾草熏灸足三里使之发泡,可以明显提升人体免疫力。 三阴交在内踝尖上方3寸处,将自己的手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贴在内踝尖上,食指上贴近胫骨的位置就是三阴交穴。三阴交顾名思义,就是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即肝经、肾经与脾经交会处,经常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效果。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

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人体八大穴位

传统西医保健风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应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能够入手,无反作用。“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能够加强抗病才能,进步人体免疫性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疼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风池穴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凸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办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使劲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使劲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凸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办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使劲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办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绝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办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使劲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教训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南京普爱秘籍

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南京普爱秘籍 (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 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 (5)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

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 *(6)牛黄清心丸:壁虎爬行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着觉。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7)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可选用。(慢性咽炎)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人体12个最重要的穴位图

人体12个最重要的穴位图 1.合谷穴的取穴: 用另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 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属于手太阴肺经。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

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 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略)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略)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略)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略)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略)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略)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1.扁桃腺疼痛 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人体重要穴位的功能

人体重要穴位的功能 中医认为: 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人体重要学位的功能 1、足三里 功能: 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 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 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 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 功能: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 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 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 功能: 一是能调脾胃; 二是能降逆化滞。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 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

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 (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转载]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 (2)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4)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 (5)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 (6)牛黄清心丸:壁虎爬行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着觉。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7)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可选用。(慢性咽炎)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9),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10)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山药薏米粥也是补益中气的佳品。* (11)补中益气丸: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12)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着。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13)大补阴丸。有人心烦不寐,老想喝水,还总爱起急,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那么一旦口干舌燥,不妨赶紧揉揉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14) 吗叮啉. 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15)杞菊地黄丸。曲泉。它是沟通肝肾的要穴。说到功效,曲泉可谓一穴两用。一方面,它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16)二妙丸。曲泉,另一方面它还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17)开塞露:商阳穴。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治疗什么类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点像开塞露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大便已经到了肛门这块了,这个穴就管用了。

人体八大基本穴位

人体八大基本穴位: 长寿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长寿第一大穴,位于膝眼下4横指再向外旁开1横指。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刺激胃经的合穴可以补益全身气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用艾草熏灸足三里使之发泡,可以明显提升人体免疫力。 三阴交 在内踝尖上方3寸处,将自己的手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贴在内踝尖上,食指上贴近胫骨的位置就是三阴交穴。三阴交顾名思义,就是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即肝经、肾经与脾经交会处,经常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效果。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转]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人体常用穴位

特效穴位:

1.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 2.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

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14.神门:治心脏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减慢,对神经垂体高血压的动物,刺后可使血压降低。 15.少泽:电针少泽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增强。 16.后溪:配申脉治疗癫痫白天发作者为佳。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 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中医基础理论:人体常用穴位及功能

昨天和大家分享的穴位歌,今天艾蓬轩再和大家分享下人体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一、头面部常用穴位 1、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神庭 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疾病,具有除湿化湿的功效。 3、上星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出血、痫证,具有降浊升清的功效。 4、头维 位置: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指压头维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5、印堂 位置: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前头痛、失眠、鼻疾。 6、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7、睛明(注意按摩时不要用力过大)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1寸处。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8、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眉头)。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9、鱼腰 位置: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眉中)。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等,具有镇惊安神、疏风通络的功效。 10、丝竹空 位置:眉梢外侧的凹陷处(眉尾)。 主治:目赤肿痛、头痛、齿痛等。 11、瞳子髎 位置:眼外角0.1寸。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眼内障、目翳、减少鱼尾纹。 12、承泣 位置: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主治:近视眼、角膜炎。 13、听宫

位置: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主治:耳沉、头痛、视力下降等。 14、耳门 位置: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牙痛等。 15、听会 位置:听宫下方,与耳屏切迹平行。 主治:耳鸣、耳聋、耳内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16、巨髎 位置: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鼻出血、齿痛、面颊肿。 17、颧髎 位置: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齿痛、面颊肿。 18、颊车 位置: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主治:牙痛、面疾。 19、迎香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 主治:急慢性鼻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20、人中 位置:鼻唇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 人体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其实死穴就是人体中一些特殊的穴位,因为死穴处于人体位置的解剖特点及特殊作用,有的穴位有大动脉经过,有的穴位下有神经组织有的离内脏较近,这些因素都会使这些穴位在遭受突然而强大的外力作用时更易出危险,甚至夺人性命。但养生理疗手法轻柔,按摩师平时按摩经常按摩到,且辅助治疗效果很好。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注意:此穴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神庭,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属督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平刺0.3~0.5寸;可灸。 注意:此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太阳穴是奇穴,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一般都采坐姿。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太阳穴位于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转载于2010年03月22日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 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人身体中的12个重要穴位

人身体中的12个重要穴位: NO.1 合谷穴 合谷穴。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NO.2 少商穴 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属于手太阴肺经。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NO.3 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NO.4 内关 内关。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NO.5 后溪穴 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用拇指端在该处向指骨方向压,有酸痛感觉处。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 ... 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症。按摩后溪穴治疗腰痛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