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义词: 了解 可以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 可以凭借。 知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故而知新。 知道 可以凭借。 诲女知之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 智慧 能够
可 以
5、文言虚词: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之 之,代词。 知之为知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 wè i) 项为之强。为,因为。 为之怡然称快。为,为了。 为 以丛草为林……。为,作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wé i) 可以为师矣。 为,做。 知之为知之…… 为,是。 仁以为己任。 为,作为。
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 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是由儒家提倡的 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有人曾经有过不同的 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 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 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 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 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 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 法维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 我们要像竹子一样谦虚,善于 向身边的人学习。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士子 (读书人)的人生理想。
读了《论语十则》, 我懂得了……
理解: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与为人态度: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