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篇章教材巩固主题十七动荡与变革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40.04 KB
- 文档页数:9
主题二十和平与发展【课标链接】1、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2、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3、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5、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考点梳理】1、戈尔巴乔夫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时间:1985—1991年改革内容:经济:提出加速发展战略,导致经济每况愈下。
→经济私有化思想: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导致人民思想混乱。
→思想自由化政治:提出一党制向多党制过渡,导致苏共失去领导地位。
→政治多党制后果: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苏联解体过程:《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分裂的危险)→八一九事件(苏共挽救)→政权落入叶利钦手中(政权性质改变)→《阿拉木图宣言》。
解体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解体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解体影响: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瓦解(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
苏联发展历程: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两个五年计划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解体1917 11 7 1918 苏俄内战1921 ——1928 —— 1937 1953 — 1964 1985 — 1991 12 213、干戈不息(1)中东战争(阿以冲突)原因:领土问题(巴勒斯坦)、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资源问题表现:战:5次中东战争和:开始:1991年在“以土地换和平”原则基础上举行中东和平会议。
曙光:1993年在华盛顿签署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2)科索沃战争概况:1999,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特点:空袭(非接触性战争)美国(北约)行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
美国(北约)停止轰炸说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主题十五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课标链接】1、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4、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5、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6、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7、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8、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9、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考点梳理】1、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时间:1861 亚历山大二世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导火线:(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农奴解放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农民。
、农民赎买份地的使用权。
(向地主赎买)3、农民归村社管理,。
意义:积极: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国近代史转折点)政治: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改变;农民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实质:沙皇与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2、美国内战、南北战争时间:1861 林肯根本原因: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林肯:废除黑人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文件: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意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扫清了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障碍(黑人奴隶制度),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评价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补充:美国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启示: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前提;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答案) 一.选择题1.(2018德州13.)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2018沈阳6.)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 开国大典B. 抗美援朝C. 土地改革D. 三大改造3.(2018临沂13.)图4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图4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 )A.人民解放战争B.抗美援朝战争C.朝鲜解放战争D.朝鲜统-战争4.(2018重庆B卷10.)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
”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
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
”这表明(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5.(2018南充10.)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王进喜④焦裕禄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2018河池5.)“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
主题十九两极下的竞争【课标链接】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4、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5、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6、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知道欧洲联盟。
7、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8、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考点梳理】1、冷战冷战政策:美国对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非战争遏制政策。
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目的与实质: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过程: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政治)发展:1947年,马歇尔计划(经济)1949年,美国建立北约(军事)1955年,苏联建立华约(军事)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建立意义: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美苏两级格局)正式形成影响:美苏争霸,使世界不得安宁;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2、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巨无霸”:原因:战时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科学技术的进步。
特点:(1)经济迅猛发展(2)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3)外向型经济为主(如对外投资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音乐:爵士乐:20世纪初,非洲、南美和欧洲文化汇集而成摇滚乐:20世纪50年代,电影:好莱坞:“梦幻工厂”(卓别林《摩登时代》)3、挑战美苏两极(西欧、日本)(1)欧洲走向联合(经济政治一体化):从欧洲共同体到欧盟原因:发展欧洲经济,提高国际地位;抗衡美国;避免欧洲战争过程:1952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91《欧洲联盟条约》1958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7 欧洲共同体 1993 欧盟(马约生效)1958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99 发行欧元(口袋里的欧洲)发展目标:政治经济一体化作用:经济: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主题十七动荡与变革【课标链接】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3、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4、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5、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6、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7、以《全国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考点梳理】1、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俄历十月)人物:列宁信号:阿芙乐尔号炮击冬宫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2、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十月革命,苏俄(17)→开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8)→开始新经济政策(21)→成立苏联(22)评价列宁:革命者: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苏俄;探索者:推行了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民经济苏俄政策转变的启示: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维护人民利益。
3、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1)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工业强国。
(2)斯大林模式(定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特点:权力高度集中内容: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斯大林手中,以人治代替法治,民主法治匮乏。
经济:经济比例失调评价斯大林模式:(如何理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积极: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取得二战胜利奠定基础;消极:阻碍了民主法治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美国最伟大的小说”6、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开始: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崩盘(黑色星期四)影响:带来了经济灾难,引发了政治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矛盾(法西斯上台)。
2018年中考真题专题汇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专题1、(2018百色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唐大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我中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
材料三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请举两例说明(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路和平定地方分裂势力叛乱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分)(4)党的十九大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综合以上问题,你有何感悟?(2分)2、(2018常州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井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材料二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三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
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的“大一统”)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始皇”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
(4)概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选择题(共31小题)1.(2018•宁夏)“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以上条文引自( )A.《天朝田亩制度》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分析】本题以“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据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可知,这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故选:C。
2.(2018•南京)右侧邮票纪念的事件是( )A.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B.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C.社会主义林本制度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知道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解答】据图片关键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可知,邮票纪念的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故选:A。
3.(2018•临沂)如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图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 )A.人民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朝鲜解放战争 D.朝鲜统一战争【分析】本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
彭德怀在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解答】根据“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图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抗美援朝战争。
主题十四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课标链接】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4、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5、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6、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7、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8、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9、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考点梳理】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英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前提: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英国确立发明:意义:积极:社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大影响)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结构影响);大工厂制度。
消极:带来了环境污染;造成了亚非拉贫穷。
补充: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说明英国在当时抢占先机、傲视全球成为一流强国的原因: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工厂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期三大进步政治潮流:2、印度民族大起义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殖民方式:东印度公司 殖民大盗:克莱武)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影响:对英: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本原始积累) 对印:贫穷 民族英雄:章西女王(瓜廖尔战役中牺牲)3、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6世纪路线:欧洲—非洲—美洲影响:对欧: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 对美:增加劳动力,丰富人种 对非:丧失劳动力,贫穷 拉丁美洲殖民国家:西班牙民族英雄:玻利瓦尔(南美“解放者”)4、英国宪章运动《人民宪章》: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发对资本家的剥削。
最新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含完整解析)第I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孟子认为,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有劳动时间,有物质保障。
这反映出孟子主张()A. “兼爱”“非攻”B. 实行“法治”C. “无为而治”D. “仁政”治国【答案】D【解析】题干孟子的“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有劳动时间,有物质保障”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这反映出孟子主张“仁政”治国。
故D符合题意;“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主张,故A不符合题意;实行“法治”是法家韩非的思想主张,故B不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教的思想,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在诗中充分肯定的秦始皇功绩是()A. 统一全国 B. 统一文字C. 实行分封D. 建立郡县【答案】A【解析】“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意思是“秦始皇扫灭六国,虎视天下,(这样的气势)是何等英雄啊!”。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由此可见,李白在诗中充分肯定的秦始皇功绩是统一全国。
故A符合题意;统一文字、建立郡县是秦始皇的功绩,与李白的诗句不符。
故BD不符合题意;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它便于在全球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它”指的是()A. 分封制B. 科举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的“选拔人才”可知是一种考试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由此可知,科举制便于在全球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主题十八全球战火再起【课标链接】1、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2、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
3、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4、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5、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6、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考点梳理】1、法西斯暴行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三国轴心)——影响:战争阴云日益逼近各国人民愤怒的《格尔尼卡》背景: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作者:毕加索(西班牙)作用:控诉法西斯暴行2、《慕尼黑协定》1938 英、法、德、意——慕尼黑影响: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影响:加速二战的爆发3、、二战(1)开始: 1939 德国闪击波兰(白色方案)(2)进一步扩大: 1941.6 德国进攻苏联(巴巴罗萨计划)——莫斯科保卫战(3)规模达最大: 1941.12 日本偷袭珍珠港(虎!虎!虎!)——美国参战(4)正义联盟:1942《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影响: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转折:1942—1943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点(6)反击:军:1944 诺曼底登陆——(霸王计划)、美英军在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政:1945 雅尔塔会议——占领德国、苏对日宣战、成立联合国(7)最后攻坚战:1945 柏林战役——苏联攻打德国、德败(8)结束: 1945.8.15 日本投降注:二战胜利原因: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二战的性质: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的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线索导引】局部侵华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百团大战南京大屠杀战役日本投降1929 1933 1939 1942 1945 经济危机开始转折结束二战【高效提能】()1.毕加索创作于1937年的以德国轰炸西班牙小镇为背景的油画《格尔尼卡》,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
课后练习(一)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1.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的儿子桀继承王位,形成“父传子,家天下”的局面。
( )2.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政”的学说。
他的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 )3.人类古代东方文明光芒四射:有建造雄伟的金字塔作为法老陵墓的古埃及文明;有产生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的古印度文明;有以分封制为特征的中国商代文明。
( )二、综合题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
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1)“中国文化历史,秦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请写出墨、道两家代表人物各一位。
(2)南怀瑾说“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你从中获得了哪些精神食粮?(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主要也是三家,除了儒家和道家,另外还有哪家?其代表人物是谁?他的哪一理论后来在秦朝的秦始皇时得到实践?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材料二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2)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开始用哪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取代自西周以来实施的这一制度?秦朝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参考答案1.(F)2.(F)3.(F)4.(1)墨子;老子(或庄子)。
主题十七动荡与变革【课标链接】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3、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4、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5、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6、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7、以《全国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考点梳理】1、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俄历十月)人物:列宁信号:阿芙乐尔号炮击冬宫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意义: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地位)。
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2、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时间1918—1921年1921—1928年原因为了战胜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击农民积极性内容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粮食税、允许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特点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苏俄内战时期)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作用前期,帮助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政权联系起来后期,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十月革命,苏俄(17)→开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8)→开始新经济政策(21)→成立苏联(22)评价列宁:革命者: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苏俄;探索者:推行了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民经济苏俄政策转变的启示: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维护人民利益。
3、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1)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工业强国。
(2)斯大林模式(定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特点:权力高度集中内容: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斯大林手中,以人治代替法治,民主法治匮乏。
经济:经济比例失调评价斯大林模式:(如何理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积极: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取得二战胜利奠定基础;消极:阻碍了民主法治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秩序(体系:格局、秩序)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时间1919年1921—1922年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美国华盛顿国家英、法、美、日、中、德英、法、美、日、中人物劳合乔治、克里蒙梭、威尔逊(三巨头)目的惩治战败国德国协调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协调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的矛盾性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瓜分殖民地)条约《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内容领土: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承认波兰独立。
殖民地:殖民地由战胜国委任统治。
(分赃)军事:废除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不得设防。
经济:承担战争责任,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列强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中国对外门户开放,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影响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英、法与德国),为二战埋下祸根。
(史实证明:二十年休战1919—39白色方案二战爆发)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史实证明:1921—41 太平洋战争)5、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美国最伟大的小说”6、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开始: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崩盘(黑色星期四)影响:带来了经济灾难,引发了政治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矛盾(法西斯上台)。
7、罗斯福新政时间:1933年,罗斯福目的:救治经济危机(直接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内容:核心和基础:《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标志)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田纳西水坝)作用: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启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关注民生;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可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线索导引】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列宁革命:十月革命一战后的世界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五年计划(工业强国)、斯大林模式资本主义阵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专政(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919—1939年)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统→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罗斯福新政法西斯专政↓↓↓↓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国家干预经济战争策源地形成【高效提能】()1.很多俄罗斯学者和普通百姓认为,不管有什么缺点,“十月革命”都是20世纪一个重大事件,它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这里的“新阶段”新在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B.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2.“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
”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B.颁布《苏联新宪法》C.实施新经济政策D.推行斯大林模式()3.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土地法令》的颁布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4.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A.①B.②C.③D.④()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1929—33年),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1935年,顿巴斯煤矿年轻推煤手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6小时内,用风镐挖煤102吨,超过原定13位。
在他的带动下,苏联掀起了突破旧定额,创造新纪录,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
此人这种无穷的热情和创造力迸发于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经济大危机 D.戈尔巴乔夫改革()7.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
”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反映的是(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8.在历史辩论会上,双方辩手都展示主要观点。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9.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①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②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的利益③建立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④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0.右图为某次会议的和约文本,该和约(《凡尔赛和约》)最能体现会议实质的是A.取消义务兵役制 B.支付大量赔款C.阿尔萨斯归还法国 D.殖民地由战胜国委任统治()11.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
中外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充分说明了这一深刻道理。
在《九国公约》中体现弱国无外交的内容是A.中国赔款2100 万元给英国 B.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C.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2.列宁曾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这两个大国是指A.美国与日本 B.德国与法国 C.英国与日本 D.中国与美国()13.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这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A.破坏性强 B.传播特别快 C.矛盾特别尖锐 D.持续时间特别长()14.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美国A.兴建基础设施 B.乞讨风气时尚 C.出现经济危机 D.社会道德沦丧()15.美国公共工程署海报:工作付酬的美国。
花费130多亿美元,雇佣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大量的道路、桥梁、机场、公园、游戏场、水库等。
以上体现了美国政府A.推行自由经济 B.实行计划经济 C.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D.为二战准备物资()16.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C.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 D.彻底根除了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7.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1)领导我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材料二: 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
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世界史》(2)为解决材料二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后来,苏联领导人又采用什么建设模式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材料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