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设计--名词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过程装备设计知识点总结过程装备设计是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到众多技术和工艺参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以确保装备的设计安全可靠、高效节能。
下面将就过程装备设计的几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物料流程和工艺流程设计在进行过程装备设计之前,需要先明确物料流程和工艺流程。
物料流程包括原料的进料、处理过程、产品的制造和产品的出料等。
而工艺流程则是在物料流程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反应、分离和纯化等工艺单元来实现产品的制造。
设计师需要对物料的特性、工艺的要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确保装备设计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二、装备选型和布局设计在确定好物料流程和工艺流程后,需要进行装备选型和布局设计。
装备选型是指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设备和设备参数。
在选择装备时,需要综合考虑装备的工作原理、处理能力、操作方便性、安全性以及投资和运维成本等因素。
布局设计是指将选定的装备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保证装备之间的操作和维护通道畅通,同时考虑到工艺流程的连续性和产品的质量。
三、工艺管道和仪表设计工艺管道和仪表是过程装备设计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物料的传输和工艺参数的控制。
工艺管道设计需要考虑管道的直径、材质、布置方式和支撑方式等因素,确保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满足工艺要求,同时减小能耗和压力损失。
仪表设计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表和控制仪表,对物料流量、温度、压力和浓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四、安全和环保设计过程装备设计需要重视安全和环保要求,确保装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安全设计包括确定装备的安全间距、设置安全阀和安全装置等,防止因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
环保设计则需要选择合适的工艺和设备,减少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五、能耗和节能设计过程装备的能耗和节能设计是一项关键工作,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护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1.机械密封/端面密封:是把转轴的密封面从轴向改为径向,通过动环和静环两个端面的相互贴合,并做相对运动达到密封的装置。
2.临界压力:壳体失稳时所能承受的相应外压力,称为临界压力,用P cr表示。
3.自紧密封:依靠容器内部的介质压力压紧密封元件实现密封的形式。
4.等面积补强:壳体因开孔削弱的承载面积,须有补强材料在离孔边一定距离范围内予以等面积补偿。
5.应力集中系数:受内压壳体与接管连接处最大应力与壳体不开孔时环向薄膜应力之比,用K t表示。
6.自增强:通过超工作压力处理,由筒体自身外层材料的弹性收缩引起的残余应力,使工作时应力分布趋于均匀,提高屈服承载能力的措施。
7.焊接接头系数:焊缝金属与母材强度的比值,反映容器强度的受消弱程度。
8.一次应力:求得的薄膜应力与相应的载荷同时存在,平衡外加载荷引起的应力,随外载荷的增大而增大。
9.二次应力:在两壳体连接边缘处切开后,自由边界上受到的边缘力和边缘力矩作用时的有力矩理论的解,求得的应力称二次应力。
10.预紧密封比压:预紧时,迫使垫片变形与压紧面密合,以形成初始密封条件,单位面积上所需的最小压紧力。
称为预紧密封比压。
11.第一曲率半径:回转壳体经线上某一点的曲率半径,称为第一曲率半径。
第二曲率半径:壳体中面上所考察的任意一点到该点法线与回转轴交点之间的长度。
12.分析设计:对容器在不同部位、由不同载荷引起的、对容器失效形式有不同影响的应力加以不同的限制的设计方法,称做分析设计方法。
13.设计压力:是指设定的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其值不得低于工作压力。
14.工作压力:指容器在正常工作过程中顶部可能产生的最高压力。
15.计算压力:是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元件最危险截面厚度的压力,其中包括液柱静压力。
16.临界转速:当搅拌轴的转速达到轴自振频率时会发生强烈震动,并出现很大弯曲。
17.无力矩理论:当薄壳的抗弯刚度非常小,或者中面的曲率、扭转改变非常小时,弯曲内力很小。
abrasiveness 研磨;腐蚀absolute 绝对的accumulate 堆积;积累acid 酸;酸性的,酸味的actuator 执行机构adjust 调整;调节agitation 搅拌air preheater 空气预热器air register 空气调节器airflow 气流alkali 碱allowance 公差,容差,容许量alloy 合金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电angle 角度,角apparatus 装置,仪器,仪表application 应用artificial 人造的;仿造的assembly 装配atmospheric 大气的,大气层的austenite 奥氏体automation 自动化,自动操作auxiliary 辅助设备,附属机构backflow 回流baffle 挡板;折流板;隔板batch 一批,批量bearing 轴承bellow 波纹管belt 带;腰带;地带blade 叶片blower 鼓风机boiler 锅炉bolt 螺栓bonnet 阀盖,阀帽,机罩box furnace 箱式炉brittle 易碎的,脆弱的burner 燃烧器bushing 轴衬;套管butterfly valve 蝶阀capacity 容积carbon steel 碳钢,碳素钢casing 机壳cast 浇铸catalyst 催化剂category 分类,种类cavity 腔;洞,凹处centrifugal force 离心力chamber 腔,室,船舱check valve 止回阀checklist 检查表,清单classify 分类;分等clockwise 顺时针方向的coating 涂层,覆盖层coefficient 系数coil 盘管,线圈coking 结焦,焦化column 圆柱,柱形物combination 结合combustion 燃烧,氧化component 成分;组件;零件composition 组成,成分compressor 压缩机concentration 浓度concentric 同轴的,同心的condense 浓缩;凝结condenser 冷凝器;凝汽器conduction 传导cone roof锥形顶constant 常量,常数contract 缩小,收缩contrast 对比,形成对照controller 控制器convection 对流convert 使转变;转换。
过程装备设计知识点过程装备设计是指根据生产过程需求,设计和选择合适的装备设备,以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
在过程装备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个知识点,包括工艺流程、选型设计、安全性及经济性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过程装备设计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一、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流程设计是过程装备设计的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设计出符合工艺流程的装备设备。
工艺流程设计包括物料的流动路径、温度、压力和速度等参数的设定,以及工艺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二、选型设计选型设计是指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装备设备。
在选型设计中,需要考虑装备设备的工作条件、能力、技术参数等因素。
合适的装备选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同时也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安全性设计安全性设计是过程装备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装备设备的安全性能,包括防爆性能、防护措施、应急处理措施等。
合理的安全性设计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经济性设计经济性设计是指在装备设计过程中,考虑装备设备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合理的经济性设计可以降低装备设备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在经济性设计中,需要对不同选项进行经济性评估,并选择最佳的方案。
五、维护保养设计维护保养设计是过程装备设计中需要重视的一方面。
合理的维护保养设计可以延长装备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的几率。
在维护保养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可维修性、易用性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
六、环保性设计环保性设计是现代工程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过程装备设计中,需要考虑装备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合理的环保性设计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总结:过程装备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工艺流程设计、选型设计、安全性设计、经济性设计、维护保养设计和环保性设计都是过程装备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过程装备设计知识点总结一、引言过程装备设计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用于完成物料处理、传输、储存等功能的设备的设计和制造。
在工业生产中,过程装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装备设计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包括物料性质、工艺要求、设备结构等,下面将从几个关键的知识点入手,对过程装备设计做一详细的总结。
二、物料性质的考虑1. 物料状态:根据物料的状态,可以将物料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对于固体物料,需要考虑到物料的流动性、堆积性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和存储设备;对于液体物料,需要考虑到流体动力学、气液两相流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泵、阀门等设备;对于气体物料,需要考虑到气体的扩散性、压缩性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分离器等设备。
2. 物料性质:物料的化学成分、粒度、密度等性质对过程装备设计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物料对设备的材质、结构、传输方式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于易燃、易爆的物料,需要选择防爆设备;对于易结块、易结晶的物料,需要选择防结块、防结晶的设备。
3. 物料的流动性:物料在输送、储存过程中的流动性对设备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需要考虑到物料的流变特性、黏度、流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输送方式和储存设备,以确保物料的稳定输送和储存。
4. 物料的腐蚀性:部分物料具有腐蚀性,在过程装备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物料对设备的腐蚀影响,选择合适的耐腐蚀材料和防护措施,以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工艺要求的考虑1. 工艺流程:过程装备设计需要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设计,确保设备与整个生产线的配套,达到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2. 物料处理要求:不同的工艺对物料的处理有不同的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完成物料的加工、分离、混合等工艺要求。
3. 温度、压力要求:部分工艺对温度、压力有严格的要求,需要选择能够满足要求的加热、冷却、压缩等设备。
4. 设备的安全性:工艺要求也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包括防爆、防溢、防漏等方面的设计,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过程装备成套设计示例1. 引言过程装备成套设计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将不同功能的设备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流程进行组合和配置,形成一个能够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整体装备系统。
本文将以一个示例来说明过程装备成套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设计背景假设我们要设计一个液体混合和灌装的装备系统,该系统需要实现液体的混合、过滤、灌装和包装等功能。
3. 设计步骤3.1 设计要求分析在进行装备设计之前,需要明确装备的基本要求和功能,包括混合的物料种类、混合比例、灌装容量、包装规格等。
3.2 工艺流程规划根据设计要求分析的结果,确定装备的工艺流程。
在液体混合和灌装系统中,典型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液体进料、混合、过滤、灌装、封口、包装。
3.3 设备选择和配置根据工艺流程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配置。
例如,在液体混合过程中,可以选择搅拌桶、搅拌机、流体泵等设备;在灌装过程中,可以选择灌装机、灌装头等设备。
3.4 设备布局设计根据设备选择和配置的结果,进行设备布局设计。
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和生产效率,合理安排设备的位置和流程布局,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联动和连续操作。
3.5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和配置控制系统,实现整个装备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例如,可以使用PLC控制器和触摸屏界面,实现设备的自动启停、温度控制、流量调节等功能。
3.6 安全性考虑在装备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性考虑。
例如,在液体混合和灌装系统中,需要采取防爆措施、设立安全隔离区域、配置安全传感器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7 环境保护措施在过程装备成套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合理设计废液处理系统,配置废液收集装置、净化设备等,实现废液的回收利用和环保处理。
4. 设计输出在过程装备成套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设计输出的文档和图纸。
设计输出内容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布局图、设备配置表、控制系统图纸、安全隔离图纸、环境保护方案等。
5. 结束语过程装备成套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项目,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要求和因素。
一、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转塔式组合机床:能将几个多轴箱安装在转塔回转工作台上,使每个多轴箱依次转动到加工位置对工件进行加工的组合机床。
2.成形式拉削:利用刀齿的轮廓与工件最终加工表面形状相似,切削齿高度向后递增,工件的余量被一层一层地切去,由最后一个刀齿切出所要求的尺寸,经校准齿修光达到预定的加工精度的拉削。
3. 机床夹具:机床夹具是机械加工中用来确定加工工件的正确位置,并使工件固定,以承受切削力,便于接受加工的工艺装备。
4.机床装料高度:指机床上,工件安装基面至机床底面的垂直距离。
2. 夹具的定位元件:能装好工件,既能在机床上确定工件相对刀具正确加工位置的元件。
3.渐成式拉削:拉刀刀齿的廓形与被加工工件最终表面形状完全不同,刀齿制成直线形或圆弧形,工件表面的形状和尺寸由各刀齿的副切削刃形成的拉削。
4.机床联系尺寸图:用来表示机床的配置形式、机床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运动关系的总体布局图。
1.加工示意图:一种反映被加工零件的工艺方案,表示零件在机床上的加工过程,刀具的布置位置以及工件、夹具、刀具的相对位置关系,机床的工作行程及工作循环的图纸。
2. 夹具导向装置:指夹具中用以确定钻头、镗杆的位置,增加其支承、提高刚性,确保孔加工位置精度的装置。
3.拉削图形:拉削图形是拉刀设计中,表示拉刀拉削工件上多余材料的顺序的图形。
4.分级传动结构式意义:表示了分级传动系统的转速级数,变速组数目及其传动副数,传动顺序和各变速组的传动比大小。
四、何谓夹具的对定?包括哪几个方面?为什么使用夹具加工工件时,还需要解决夹具的对定问题?1. 夹具与机床连接时使夹具定位表面相对机床主轴(或刀具)、机床运动导轨有准确的位置和方向的过程称为夹具的对定。
2.夹具的对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即夹具对切削成形运动的定位;二是夹具的对刀,即夹具对刀具的对准;三是分度和转位定位,即夹具对加工位置的定位。
第1章铸造一、名词解释铸造,砂型铸造,造型,流动性,收缩性,特种铸造,金属型铸造,离心铸造二、填空题1.合金铸造性能的优劣对能否获得优质的铸件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及是影响成形工艺及铸件质量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2.任何一种液态金属注入铸型以后,从浇注温度冷却至室温都要经过三个相互联系的收缩阶段,即、和。
3.铸件在凝固过程中所造成的体积缩减如得不到液态金属的补充,将产生缩孔或缩松。
凝固温度范围窄的合金,倾向于“逐层凝固”,因此易产生;而凝固温度范围宽的合全倾向“糊状凝固”,因此易产生。
4.铸件在冷却收缩过程中,因壁厚不均等因素造成铸件各部分收缩的不一致,这种内应力称之为。
铸件收缩受到铸型、型芯及浇注系统的机械阻碍而产生的应力称为。
5.铸件结构的设计要考虑铸造工艺和合金铸造性能的要求,从合金铸造性能考虑,设计时应使铸件结构具有、、等要求。
6.铸造方法从总体上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和等。
三、判断题1.浇注温度越高,合金的流动性越好;因此,铸造生产中往往采用较高的浇注温度。
( ) 2.为了保证良好的铸造性能,铸造合金,如铸造铝合金和铸铁等,往往选用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
( )3.灰口铸铁铸件壁越厚,强度越高;壁越薄强度越低。
( )4.铸件中内应力越大,产生变形和裂纹的倾向也就越大 ( )5.离心铸造由于比重偏折现象严重、因此不适用于生产“双金属’’铸件。
( ) 6.起补缩作用的冒口设置应保证金属液是最后凝固的位置。
()7. 为提高生产率,铸件浇注凝固后应立即开箱落砂。
()8. 压力铸造工艺适合各种金属铸造。
()9.合金收缩经历三个阶段。
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的基本原因而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主要原因。
( )10.合金的流动性愈好,充型能力愈强,愈便于得到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合金的流动性愈好,补缩能力愈强,愈利于防止缩孔的产生。
《过程装备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编号:C064150406课程名称:过程装备课程设计课程类型:专业实践课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Process Equipment适用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总学时:2周学分:3一、课程设计目的及任务《过程装备课程设计》是学习过程装备设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这一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过程生产装置较完整的设计方法,熟悉过程单元过程及设备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工艺流程图和化工设备装配图的绘制方法,熟悉查阅和正确使用技术资料,能够在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较大提高,增强工程观念和实践能力。
其任务是,学生在完成化工单元工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单元过程典型设备的机械设计,使学生掌握设备选材、结构设计、强度设计、标准选用和工程绘图等基本设计方法,具有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自觉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2、上机前应预习并编写好上机程序,否则不允许进机房;3、程序设计任务完成后,由老师验收并评分。
1.项目建议书包括:a.项目建设目的和意义;b.产品需求初步预测;c.产品方案和拟建规模;d.工艺技术方案;e.资源、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情况;f.建厂条件和厂址初步方案;g.环境保护;h.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估算;i.项目实施规划设想;j.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k.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设计方案确定,根据任务书提供的条件和要求,进行生产实际调研或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选定适宜的流程方案和设备类型,确定原则的工艺流程。
同时对选定的流程方案和设备类型进行简要的论述。
3.工艺流程图设计,绘制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绘制生产工艺流程草图。
第二阶段,绘制物料流程图。
第三阶段,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4.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依据有关资料进行工艺设计计算,即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工艺参数的优化及选择、设备的结构尺寸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PS:估计悍接性、成型性、低温性能是让我们比大小或者能力的强弱。
2PS:关于高温性能、价格个人认为是让比大小。
34、金属、非金属、有机材料的耐腐蚀性和用途。
5、不同钢材的标准、使用温度。
书中3.1.1,太多了自己总结!6、弹性、塑性、弹塑性失效准则的适用条件。
弹性失效准则:适用于各处应力均匀的构件。
塑性失效准则:适用于各处应力不均匀的构件。
弹塑性失效准则:适用于各种载荷不按同一比例递增、载荷大小反复变化的场合。
7、同6。
(说法不一样,可能会针对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来问)8、弹性、爆破、刚度失效准则的使用特点。
三种不同的准则设计的壁厚。
弹性失效设计准则将容器总体部位的初始屈服视为失效,以危险点的应力强度达到许用应力为依据;塑性失效设计准则以整个危险面屈服作为失效状态。
爆破失效设计准则以容器爆破作为失效状态;弹塑性失效设计准则认为只要载荷变化范围达到安定载荷,容器就失效。
刚度失效设计准则以构件的弹性位移和转角超过规定值为失效;稳定失效设计准则以外压容器失稳破坏为失效形式三种不同的准则设计的壁厚:弹性失效准则>爆破失效准则>刚度失效准则9、同8。
(说法不一样,可能会针对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来问)10、最小壁厚原则(名词解释)按经验,保证整体刚度。
11、(测局部应力时所用的)应力集中系数法、实验法的特点、适用性、准确性。
12、铜合金的制造压力容器时最有价值的性能是?较高的塑性的冲击韧性13、哪一种材料没有韧脆转变温度?面心立方晶格材料14、蠕变强度、持久强度的定义、用途。
蠕变极限(可能就是蠕变强度,我不确定):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材料对变形能力的抗力。
适用于在高温运行中要严格控制变形的零件的设计。
且确保在规定条件下不会蠕变断裂。
持久强度:在给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了生断裂时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持久强度。
适用于确保在规定条件下不会蠕变断裂。
15、内压薄壁容器用弹性失效设计准则,外压薄壁容器用稳定性失效设计准则。
过程装备基础总结复习资料过程装备基础总结复习资料过程装备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任务。
在工程领域中,过程装备的设计、选择和操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过程装备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过程装备的定义和分类过程装备是指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机械设备和设施。
根据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过程装备可以分为几个主要分类:物料输送装备、物料处理装备、物料储存装备、加工装备和控制装备等。
1. 物料输送装备:主要用于将原材料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包括输送带、输送管道、搬运设备等。
2. 物料处理装备:用于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包括破碎机、筛分机、混合机等。
3. 物料储存装备:用于储存原材料和成品,包括仓储设备、储罐等。
4. 加工装备:用于对原材料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制造,包括机床、焊接设备、喷涂设备等。
5. 控制装备: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包括传感器、仪表和自动化设备等。
二、过程装备的设计和选择过程装备的设计和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生产需求、工艺要求、经济效益和安全性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和选择原则:1. 生产需求:根据生产过程的需求确定所需的装备种类和规模,包括产能、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等。
2. 工艺要求: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装备类型和规格,确保装备能够满足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要求。
3. 经济效益:综合考虑装备的购买成本、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选择经济效益最佳的装备。
4. 安全性:考虑装备的安全性能,包括操作安全、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等,确保装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三、过程装备的操作和维护正确的操作和维护对于保证过程装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操作和维护要点:1. 操作要点:- 熟悉装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确保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 注意装备的安全操作要求,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等。
机械密封:是把转轴的密封面从轴向改为径向,通过动环和静环两个端面的相互贴合,并做相对运动达到密封的装置,又称端面密封。
临界转速:当搅拌轴的转速达到轴自振频率时会发生强烈震动,并出现很大弯曲,这个转速称为临界转速。
无力矩理论:当薄壳的抗弯刚度非常小,或者中面的曲率、扭转改变非常小时,弯曲内力很小。
这样,在考虑薄壳平衡时,就可省略弯曲内力对平衡的影响,于是得到无矩应力状态。
省略弯曲内力的壳体理论。
有力矩理论:在壳体理论中,若同时考虑薄膜内力和弯曲应力。
不连续应力:由于这种总体结构不连续,组合壳在连接处附近的局部区域出现衰减很快的应力增大现象称为边缘效应或不连续效应。
由此引起的局部应力称为不连续应力或边缘应力。
热应力: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自由膨胀或收缩受到约束,在弹性体内所引起的应力。
卸载定理:以载荷的改变量为假想载荷,按弹性理论计算该载荷所引起的应力和应变,此应力和应变实际是应力和应变的改变量。
从卸载前的应力和应变减去这些改变量就得到卸载后的应力和应变。
提高屈服承载能力的措施:a 对圆筒施加外压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采用多层圆筒结构;b 将厚壁圆筒在使用之前进行加压处理,使其内压力超过初始屈服压力。
外压壳体的屈曲或失稳:承受外压载荷的壳体,当外压载荷增大到某一值时,壳体会突然失去原来的形状,被压扁或出现波纹,载荷卸去后,壳体不能恢复原状。
临界长度:对于给定的D 和t 的圆筒,有一特征长度作为区分n=2的长圆筒和n>2的短圆筒的界限,此特性尺寸称为临界圆筒。
强度胀:是指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能及抗拉脱强度的胀接。
强度焊:是指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能及抗拉脱强度的焊接。
影响搅拌功率的因素:搅拌器的几何尺寸与转速:搅拌器直径、桨叶宽度、桨叶倾斜角、转速、单个搅拌器叶片数、搅拌器距离容器底部的距离等;搅拌容器的结构:容器直径、液面高度、挡板数、挡板宽度,导流筒的尺寸等;搅拌介质的特性:液体的密度、黏度;重力加速度。
1.回转壳体:一平面曲线绕同一平面的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壳体为回转壳体。
2.无力矩理论:因为容器的壁薄,所以可以不考虑弯矩的影响,近似的求得薄壳的应力,这种计算应力的理论为无力矩理论。
3.不连续效应(应力):由于总体结构不连续,组合壳在连接处附近的局部区域出现衰减很快的应力增大现象,称为“不连续效应”或“边缘效应”。
由此引起的局部应力称为“不连续应力”或“边缘应力”。
4.边缘应力:由于容器的结构不连续等因素造成其变形不协调而产生的附加应力
5.热应力: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自由膨胀或收缩受到约束,在弹性体内所引起的应力
6.主应力:在单元体的三对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只作用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这样的平面为主平面。
在主平面上作用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7.自增强:通过超工作压力处理,由筒壁自身外层材料的弹性收缩引起残余应力。
8.临界压力:壳体失稳时所承受的相应压力,是容器抗失稳能力的反映。
用Pcr表示。
9.公称压力:将压力容器所受到的压力分成若干个等级,这个规定的标准等级就是公称压力。
10.计算压力: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容器壁厚的压力为计算压力。
11.设计压力:设定在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其值不低于工作压力。
12.临界长度:对于给定D和t的圆筒有一定特征长度作为区分长短圆筒的界限
13.长圆筒:L/Do和Do/t较大时,其中间部分将不受两端约束或刚性构件的支承作用,壳体刚性较差,失稳时呈现两个波纹,n=2。
14.短圆筒:L/Do和Do/t较小时,壳体两端的约束或刚性构件对圆柱壳的支持作用较为明显,壳体刚性较大,失稳时呈现两个以上波纹,n>2。
15.刚性圆筒:L/Do和Do/t很小时,壳体的刚性很大,此时圆柱壳体的失效形式已经不是失稳,而是压缩强度破坏。
16.蠕变:金属在长时间的高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的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17.压力容器失效:压力容器在规定的使用环境和时间内,因尺寸、形状或材料性能发生改变而完全失去或不能达到原设计要求(包括功能和寿命等)的现象。
最终表现形式:泄漏;过度变形;断裂。
压力容器失效大致可分为强度失效、刚度失效、失稳失效和泄漏失效等四大类18.①韧性断裂:是压力容器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应力达到或接近所用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生的断裂
②脆性断裂:是指变形量很小、且在壳壁中的应力值远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发生的断裂。
这种断裂是在较低应力状态下发生,故又称为低应力脆断
③疲劳断裂:压力容器在服役中,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断裂失效的过程
④蠕变断裂:压力容器在高温下长期受载,随时间的增加材料不断发生蠕变变形,造成厚度明显减薄与鼓胀变形,最终导致压力容器断裂的现象
⑤腐蚀断裂:因均匀腐蚀导致的厚度减薄,或局部腐蚀造成的凹坑,所引起的断裂一般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具有韧性断裂特征;因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等引起的断裂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具有脆性断裂特征
19.等面积补强法:在有效的补强范围内,开孔接管处的有效补强金属面积应大于或等于开孔时减小的金属面积。
20.腐蚀裕量:防止容器受压元件由于均匀腐蚀,机械磨损而导致厚度削弱减薄
21.焊接接头系数:焊缝金属与母材强度的比值,反应容器强度受削弱的程度
22.装量系数:设计储罐存储容积和储罐的全容积之比
23.扁塌:由于支座处截面受剪力作用而产生周向弯距,在周向弯距的作用下,导致支座处圆筒的上半部发生变形。
24.管程:流体流经换热管内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壳程:流体流经换热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25.管束分程:为提高流体传热系数防止流速随管数增加而下降,将管束分为若干层数。
26.传热强化:传热强化是一种改善传热性能的技术,可以通过改善和提高热传递的速率,达到用最经济的设备来传递一定的热量。
27.地震载荷:作用在容器上的地震力,它产生于支承容器的地面突然振动和容器对振动的反应。
28.风载荷:作用在容器及其附件迎风面上的有效风压来计算的载荷。
它是由高度湍流的空气扫过地表时形成的非稳定流动引起的。
29.基本风压值:以一般空旷平坦的地面、离地面10米高处,统计得到的30年一遇10分钟平最大风速为标准计算而得的值叫基本风压值。
30.计算厚度:有公式计算而得的厚度;
31.设计厚度:计算厚度加上腐蚀裕量的值
32.名义厚度:计算厚度加上壁厚附加量再向上圆整至标准值;
33.有效厚度:名义厚度减去壁厚附加量。
34.强制式密封:完全依靠螺栓力压紧垫片使之密封为强制式密封。
35.强度: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不至发生过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