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习题解
- 格式:doc
- 大小:7.22 MB
- 文档页数:24
(pF)).(L C H)(.QR则L Ω取R Δf f Q (kHz)Δf MHz解:f..159101*********11591014321010010100101010121010990101211362620603670036700=⨯⨯⨯⨯===⨯⨯⨯====⨯⨯===⨯-⨯==--ωμω时,产生并联谐振。
C L 或ωC L )当(时,产生串联谐振。
C L 或ωC L )当(时,产生并联谐振。
C L 或ωC L )当解:(22021101220211012202110111311211123======-ωωωR R C L R )LC ωL(j ωR )LC ωLR(j ωC L R C j ωR L j ωR )C j ωL)(R j ω(R 证明:Z =+=-+-++=+++++=-2112111133220020020000)()()()()())()()()())318010404501053514321121535100160512405354501605151431223202222μH .C C L 故采用后一个不合理舍去pF -得C C C 由pF得C C C 由解:=⨯+⨯⨯⨯⨯='+==+=⨯+=+=⨯+--ω。
()()()()mV V Q V V mA .R V I μH ..C L ..R C 解:Q-Sm Com Lom -om om --21210121220510111210100105114321121251010010511432115330312260200126000=⨯⨯====⨯===⨯⨯⨯⨯===⨯⨯⨯⨯⨯⨯==-ωω()()()()()()Ωj ..j .C jR Z Ω.....Q LQ L R pF C pF .L C C C C .V V Q μH .C 解:L X X X X X X X S C 796747102001014321747174710010253101432152102531014322001001025310143211100101025310100101432116312606666000626200122620-=⨯⨯⨯⨯-=-==⨯⨯⨯⨯-⨯⨯⨯⨯=-==→=⨯⨯⨯⨯==+⋅====⨯⨯⨯⨯==------ωωωωω()()()。
633()()250102410 1.5cos(2210)c c f t k v t t ωωωωπππΩ=+∆=+=⨯⨯+⨯⨯⨯⨯⨯063303633()()100101210cos(410)121010010sin(410)410t t t d t d t t ϕωττπππτππππ=⎡⎤=⨯+⨯⨯⎣⎦⨯=⨯+⨯⨯⎰⎰5-4 已知载波信号6()cos 5cos 25010()c cm c v t V t t V ωπ==⨯⨯,调制信号3() 1.5cos 2210()v t t V πΩ=⨯⨯,(1) 若为调频波,且单位电压产生的频偏为4kHz ,试写出()t ω、()t ϕ和调频波()v t 表达式。
(2) 若为调相波,且单位电压产生的相移为3rad ,试写出()t ω、()t ϕ和调频波v (t )表达式。
(3) 计算上述两种调角波的CR BW ,若调制信号频率F 改为4kHz ,则相应频谱宽度CR BW 有什么变化?若调制信号的频率不变,而振幅m V Ω改为3V ,则相应的频谱宽度又有什么变化?分析 此题仍是考查FM 和PM 信号的基本概念,应从调角波一般数学表达式入手,首先要弄清瞬时频率和瞬时相位,同时要注意调制灵敏度的单位。
解 (1)若为调频波,4/f k kHz V =则而所以(2)若为调相波,3/p k rad V =则 ()()()c c p t t t t k v t ϕωϕωΩ=+∆=+(3)对调频信号,其带宽对调相信号,其带宽若调制信号频率改变,相应的FM 信号的带宽将改变为PM信号的带宽若调制信号频率不变,其振幅改为3V ,则对于调频波2,2(1)f f FMf M M BW MF ''''''==+所以 而对于调相波 2p p M M ''=故 【评注】。
《高频》自测题与习题解一、填空题1.从广义上来讲,无论是用任何方法、通过任何媒介完成都称为通信。
2.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从理论上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以卓越的实验技巧证实了电磁波是客观存在的。
此后,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纷纷研究如何利用电磁波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其中以的贡献最大,使无线电通信进入了实用阶段。
3.标志着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分别是、和。
4.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和组成。
5.发送设备的主要任务是,接收设备的主要任务是。
6.调制是用低频信号控制高频载波的、或。
7.比短波波长更短的无线电波称为,不能以和方式传播,只能以方式传播。
8.短波的波长较短,地面绕射能力,且地面吸收损耗,不宜沿传播,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到远处,主要以方式传播。
9.在无线广播调幅接收机中,天线收到的高频信号经、、、后送入低频放大器的输入端。
答案:1.信息的传递;2.麦克斯韦,赫兹,马克尼;3.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4.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5.调制和放大,选频、放大和解调;6.振幅,频率,相位;7.超短波,地波,天波,空间波;8.弱、较大、地表、天波;9.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检波器。
二、选择题1.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是。
A.CDMA B.TDMA C.FDMA D.GSM2.2022年,国际电信联盟从10种第三代地面候选无线接口技术方案中最终确定了1三个通信系统的接口技术标准,其中,以中国大唐电信集团为代表提出的。
A.CDMA B.WCDMA C.TD-SCDMA D.__年3.无线电波的速率为c,波长为?,频率为f,三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A.c?f/? B.??c/f C.??f/c D.f?c/? 4.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天线尺寸必须与辐射信号的。
A.频率相比拟B.振幅相比拟C.相位相比拟D.波长相比拟5.有线通信的传输信道是。
4-1 如图是用频率为1 000 kHz 的载波信号同时传输两路信号的频谱图。
试写出它的电压表达式,并画出相应的实现方框图。
计算在单位负载上的平均功率P av 和频谱宽度BW AM 。
解:(1)为二次调制的普通调幅波。
为二次调制的普通调幅波。
第一次调制:调制信号:F = 3 kHz 载频:f 1 = 10 kHz ,f 2 = 30 kHz第二次调制:两路已调信号叠加调制到主载频f c = 1000 kHz 上。
上。
令 W = 2p ´ 3 ´ 103 rad/sw 1 = 2p ´ 104rad/sw 2= 2p ´ 3 ´ 104rad/s w c = 2p ´ 106rad/s第一次调制:v 1(t ) = 4(1 + 0.5cos W t )cos w 1tv 2(t ) = 2(1 + 0.4cos W t )cos w 2t第二次调制:v O (t ) = 5 cos w c t + [4(1 + 0.5cos W t )cos w 1t + 2(1 + 0.4cos W t )cos w 2t ] cos w c t= 5[1+0.8(1 + 0.5cos W t )cos w 1t + 0.4(1 + 0.4cos W t )cos w 2t ] cos w c t (2) 实现方框图如图所示实现方框图如图所示(3) 根据频谱图,求功率。
根据频谱图,求功率。
○1 载频为10 kHz 的振幅调制波平均功率的振幅调制波平均功率 V m01 = 2V ,M a1 = 0.5W 5.4)211(2W 22121a 01av1201m 01=+===M P P V P ;○2 f 2 = 30 kHz V m02 = 1V ,M a2 = 0.4W 08.1)211(2W 5.02122a 02av2202m 02=+===M P P V P ; ○3 主载频f c = 1000 kHz V m0 = 5VW 5.122120m 0==V P总平均功率P av = P 0 + P av1 + P av2 = 18.08 W ○4 BW AM 由频谱图可知F max = 33 kHz得BW AM = 2F = 2(1033 -1000) = 66 kHz4-3 试画出下列三种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图。
第1章绪论自测题一、填空题1.从广义上来讲,无论是用任何方法、通过任何媒介完成都称为通信。
2.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从理论上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以卓越的实验技巧证实了电磁波是客观存在的。
此后,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纷纷研究如何利用电磁波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其中以的贡献最大,使无线电通信进入了实用阶段。
3.标志着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分别是、和。
4.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和组成。
5.发送设备的主要任务是,接收设备的主要任务是。
6.调制是用低频信号控制高频载波的、或。
7.比短波波长更短的无线电波称为,不能以和方式传播,只能以方式传播。
8.短波的波长较短,地面绕射能力,且地面吸收损耗,不宜沿传播,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到远处,主要以方式传播。
9.在无线广播调幅接收机中,天线收到的高频信号经、、、后送入低频放大器的输入端。
答案:1.信息的传递;2.麦克斯韦,赫兹,马克尼;3.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4.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5.调制和放大,选频、放大和解调;6.振幅,频率,相位;7.超短波,地波,天波,空间波;8.弱、较大、地表、天波;9.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检波器。
二、选择题1.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是。
A.CDMA B.TDMA C.FDMA D.GSM2.2000年,国际电信联盟从10种第三代地面候选无线接口技术方案中最终确定了三个通信系统的接口技术标准,其中,以中国大唐电信集团为代表提出的。
A .CDMAB .WCDMAC .TD-SCDMAD .CDMA20003.无线电波的速率为c ,波长为λ,频率为f ,三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
A ./c f λ=B ./c f λ=C ./f c λ=D ./f c λ=4.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天线尺寸必须与辐射信号的 。
A .频率相比拟B .振幅相比拟C .相位相比拟D .波长相比拟5.有线通信的传输信道是 。
[2.2]试定性分析图2-1所示电路在什么情况下呈现串联谐振或并联谐振状态。
由图可得(1) 当L1,C1;L2,C2 至少有一个是容性时,电路呈现串联谐振;(2)当L1,C1;L2,C2 至少有一个呈感性时,电路呈现并联谐振(3)当L1,C1;L2,C2 至少有一个呈感性时,电路呈现串联谐振;对于解:(1)题要熟悉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的条件。
串联谐振:X=ωO L -C 1ω=0并联谐振:B=ωP C -L1P ω=02.4 [2.4]有一并联回路在某频段内工作,频段最低频率为535KHZ ,最高频率为1605KHZ 。
现有两个可变电容器,一个电容器的最小电容量为12PF ,最大电容量为100PF ;另一个电容器最小电容量为15PF ,最大电容量为450PF 。
试问:应采用哪一个可变电容器,为什么?回路电感应等于多少?绘出实际的并联回路图. (1)解: f min =535KHz, f max =1605KHz∴f max /f min=3又回路电路L 保持不变,f=LC π21电容应变为原来的9倍 又∴C 1min =12PF C 1max =100PF∴C 1max/C 1min <9 不合题目要求C 2min =15PFC 2max =450PF ∴C 2max /C 2min >>9 采用最小电容为15PF ,最大电容为450PF 的电容器 (2)f 远大于C1 ∴f min =535)(21=+C C L π f max =1605)(21=+C C L π解方程得L=179μH [2.5]给定串联谐振回路的f 。
=1.5MHZ ,C 。
=100PF ,谐振时电阻R =5Ω。
试求Q 。
和L 。
.又若信号源电压振幅Vsm =1MV ,求谐振时回路中的电流I 。
解;以及回路元件上的电压Vl0m 和Vc0m. f 0=LoCo π21L 0=100pF,f 0=1.5MHz代入方程L 0≈113H μ OQ =R 1C L=511010010113⨯⨯=212I 0=R Vsm=Ω51mv=0.2mAV Lom =V com =Vsm1Q +≈212mV [2.6]串联回路如图2-2所示。
第7章习题参考解答7-1题图7-1是用频率为1000kHz 的载波信号同时传送两路信号的频谱图。
试写出它 的电压表示式,并画出相应的实现方框图。
计算在单位负载上的平均功率PaV 和频谱宽度 BW AM .5V题图7-1解:(1)题图7-1为二次调制的普通调幅波。
第一次调制:两路频率均为F=3kHz 的 音频信号分别调制到力=10kHz 、*=30kHz 的载波(称为副载频)上。
第二次调制:由两 路已调信号叠加调制到主载波尤= 10。
kHz 上。
令 Q =2 JI X3X 103 rad/s , 69, =2 n x 104 rad/s , a)2 =2 n X3X104rad/s , a>c =2 n X 106 rad/s 。
第一次调制:(?) = 4(1 + 0.5 cos Q?)cos a>x tL >2(?)= 2(1 + 0.4 cos Q?)cos a>2t 第二次调制:c>0(t) = 5 cos a)c t + [4(1 + 0.5 cos Qf )cos + 2(1 + 0.4 cos Qf )cos o 2?]cos a)c t=5[1 + 0.8(l + 0.5 cos Qf)cos 印 + 0.4(l + 0.4cos Qf )cosa)2t]cos(o c t(2) 实现方框图如题图7-1 (b)所示根据题图7-1所不频谱图,分别求出各频谱部分的平均功率。
2V0.5V0.5V IV 0.2V I 0.2V 973 10001010 1007 1013必=1题图7-1(b )频谱图对应的方框一 1 9 载频为10kHz的振幅调制波平均功率:已知Vmoi=2V,秫。
1=0.5,求得Poi = -V^ol=2W;Psi =2Po(l + fm;J=4.5W一 1 9 载频为3。
皿的振幅调制平均功率:已知Vm°2= 1 V, % =。
.4,求得P°2=狎。
3—1 若反馈振荡器满足起振和平衡条件,则必然满足稳定条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解:否。
因为满足起振与平衡条件后,振荡由小到大并达到平衡。
但当外界因素(T 、V CC )变化时,平衡条件受到破坏,若不满足稳定条件,振荡器不能回到平衡状态,导致停振。
3—2 一反馈振荡器,欲减小因温度变化而使平衡条件受到破坏,从而引起振荡振幅和振荡频率的变化,应增大i osc )(V T ∂∂ω和ωωϕ∂∂)(T ,为什么?试描述如何通过自身调节建立新平衡状态的过程(振幅和相位)。
解:由振荡稳定条件知:振幅稳定条件:0)(iAiosc <∂∂V V T ω相位稳定条件:0)(oscT <∂∂=ωωωωϕ若满足振幅稳定条件,当外界温度变化引起V i 增大时,T(osc )减小,V i 增大减缓,最终回到新的平衡点。
若在新平衡点上负斜率越大,则到达新平衡点所需V i 的变化就越小,振荡振幅就越稳定。
若满足相位稳定条件,外界因素变化oscT()最终回到新平衡点。
这时,若负斜率越大,则到达新平衡点所需osc的变化就越小,振荡频率就越稳定。
3-3 并联谐振回路和串联谐振回路在什么激励下(电压激励还是电流激励)才能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解:并联谐振回路在电流激励下,回路端电压V的频率特性才会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如图(a )所示。
串联谐振回路在电压激励下,回路电流I的频率特性才会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如图(b)所示。
3—5 试判断下图所示交流通路中,哪些可能产生振荡,哪些不能产生振荡。
若能产生振荡,则说明属于哪种振荡电路。
osc阻止osc 增大,解:(a)不振.同名端接反,不满足正反馈;(b)能振.变压器耦合反馈振荡器;(c)不振.不满足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组成法则;(d)能振。
但L2C2回路呈感性,osc 〈2,L1C1回路呈容性,osc >1,组成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e)能振。
计入结电容C b e,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3-1 若反馈振荡器满足起振和平衡条件,则必然满足稳定条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解:否.因为满足起振与平衡条件后,振荡由小到大并达到平衡。
但当外界因素(T 、V CC )变化时,平衡条件受到破坏,若不满足稳定条件,振荡器不能回到平衡状态,导致停振。
3-2 一反馈振荡器,欲减小因温度变化而使平衡条件受到破坏,从而引起振荡振幅和振荡频率的变化,应增大i osc)(V T ∂∂ω和ωωϕ∂∂)(T ,为什么?试描述如何通过自身调节建立新平衡状态的过程(振幅和相位)。
解:由振荡稳定条件知:振幅稳定条件:0)(iAi osc <∂∂VV T ω相位稳定条件:0)(oscT <∂∂=ωωωωϕ若满足振幅稳定条件,当外界温度变化引起V i 增大时,T(ωosc )减小,V i 增大减缓,最终回到新的平衡点。
若在新平衡点上负斜率越大,则到达新平衡点所需V i 的变化就越小,振荡振幅就越稳定。
若满足相位稳定条件,外界因素变化→ωosc ↑→ϕT (ω)↓最终回到新平衡点。
这时,若负斜率越大,则到达新平衡点所需ωosc 的变化就越小,振荡频率就越稳定。
3-3 并联谐振回路和串联谐振回路在什么激励下(电压激励还是电流激励)才能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解:并联谐振回路在电流激励下,回路端电压V的频率特性才会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如图(a)所示。
串联谐振回路在电压激励下,回路电流I的频率特性才会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如图(b)所示。
3-5 试判断下图所示交流通路中,哪些可能产生振荡,哪些不能产生振荡。
若能产生振荡,则说明属于哪种振荡电路。
ωosc ↓ 阻止ωosc增大,解:(a) 不振。
同名端接反,不满足正反馈;(b) 能振。
变压器耦合反馈振荡器;(c) 不振。
不满足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组成法则;(d) 能振。
但L2C2回路呈感性,ωosc < ω2,L1C1回路呈容性,ωosc > ω1,组成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1高频电子线路习题解答 (胡宴如 耿苏燕 主编)第2章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2.1 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1μH,20pF,100,L C Q ===求该并联回路的谐振频率0f 、谐振电阻p R 及通频带0.7BW 。
[解]900.035610H z 35.6M H z f ===⨯=3640.722.4k 22.361022.36k 35.610H z35.610H z 356kH z100p R Q f BW Q ρρ===Ω=⨯Ω=Ω⨯===⨯=2.2 并联谐振回路如图P2.2所示,已知:300pF,390μH,100,C L Q ===信号源内阻s 100k ,R =Ω负载电阻L 200k ,R =Ω求该回路的谐振频率、谐振电阻、通频带。
[解]0465kHz f ≈==.70114k Ω////100k Ω//114.k Ω//200k Ω=42k Ω42k Ω371.14k Ω/465kH z/37=12.6kH zp e s p Lee e R Q R R R R R Q BWf Q ρρ===========2.3 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00.710MHz,C=50pF,150kHz,f BW ==求回路的L 和Q 以及600kHz f ∆=时电压衰减倍数。
如将通频带加宽为300 kHz ,应在回路两端并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 6262120115105μH(2π)(2π1010)5010L H f C--===⨯=⨯⨯⨯⨯6030.7101066.715010f Q BW ⨯===⨯8.1poUU ∙∙=== 当0.7300kHz BW =时6030.746120101033.33001033.31.061010.6k 2π2π10105010e e e ef Q BW Q R Q f Cρ-⨯===⨯====⨯Ω=Ω⨯⨯⨯⨯而 471266.72.131021.2k2π105010p R Q ρ-===⨯Ω=Ω⨯⨯⨯ 由于 ,p e p RR R R R =+所以可得10.6k 21.2k 21.2k 21.2k 10.6k e pp eR R R R R Ω⨯Ω===Ω-Ω-Ω2.4 并联回路如图P2.4所示,已知:360pF,C =1280μH,L ==100,Q 250μH,L = 12=/10,n N N =L 1k R =Ω。
第一章一、选择题1、LC单振荡回路的矩形系数值与电路参数的大小()A、有关B、成正比C、成反比D、无关2、图示电路负载为,则输入阻抗为()A、B、C、D、第二章一、选择题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级数愈多,其总的通频带()。
A、愈宽B、愈窄C、不变2、对于高频小信号放大,我们通常采用()和()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A、非线性放大器,集中选频放大器B、非线性放大器,LC谐振回路C、集成线性放大器,集中选频放大器D、集成线性放大器,LC谐振回路3、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增益太大B、通频带太宽C、晶体管集电结电容的反馈作用D、谐振曲线太尖锐4、为了提高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中和法B、失配法C、负反馈方法D、选择小的晶体三极管E、选择特征频率高的三极管5 .在调谐放大器的LC 回路两端并上一个电阻R ,可以()A .提高回路的Q 值。
B .加宽放大器的通频带。
C .增大中心频率。
D .增加谐振电阻。
6 .某接收机中放级的中心频率=10.7MHz ,谐振回路的谐振电容C=51pF 。
当电路产生自激时,采用下述方法之一有可能消除自激而使电路仍能工作,试问哪种方法是无效的。
()A .加接中和电容。
B .回路两端并接一个电阻R 。
C .微调电感磁芯,使回路谐振频率略微偏高。
D .将51pF 的回路电容换成47pF ,并重新调整磁芯位置,使之谐振于。
7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 .增益太大。
B .通频带太宽。
C .晶体管集电结电容的反馈作用。
D .谐振曲线太尖锐。
8 .双调谐回路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性能比单调谐回路放大器优越,主要是在于()A .前者的电压增益高。
B .前者的选择性好。
C .前者电路稳定性好。
D .前者具有较宽的通频带,且选择性好。
第三章一、选择题1、并联型晶振电路中的石英晶体必须作为振荡回路中的()元件。
A、电感B、电容C、电阻D、短路2、串联型晶体振荡器中,石英晶体作为反馈通路的一个()元件。
1.5 图1.16(a )所示的单调谐放大器中,若谐振频率f 0=10.7MH Z ,C Σ= 50pF ,BW 0.7=150KH Z ,求回路的电感L 和Qe 。
如将通频带展宽为300KH Z ,应在回路两端并接一个多大的电阻?解:(1)求L 和Q e()()61226201043.41050107.102121--∑⨯≈⨯⨯⨯⨯==ππC f L (H )= 4.43μH7110150107.10367.00e ≈⨯⨯==BW f Q(2)电阻并联前回路的总电导为=⨯⨯⨯⨯====-∑1237.0e00e 105010150221ππωωC BW Q CLQ g 47.1(μS )电阻并联后的总电导为=⨯⨯⨯⨯='='-∑1237.010*********ππC W B g 94.2(μS ) 因 Rg g 1+='∑∑故并接的电阻为)k (2.21101.4716Ω≈⨯=-R 1.6 调谐在中心频率为f 0=10.7MH Z 的三级单调谐放大器,要求BW 0.7≥100KH Z ,试确定每个谐振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Qe 。
解:根据题目要求三级总通频带BW 0.7≥100KH Z ,所以KHz BW BW 100127.0317.0='⨯-=,可求得 KHz BW 1967.0=',因而,54)196107.10(37.00≈⨯='=KHz BW f Q e 其中,'7.0BW 为单级单调谐放大器的通频带。
2.1 已知谐振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P o =4W ,ηC =60%,V CC =20V ,试求P c 和I c0。
若保持P o 不变,将ηC 提高到80%,试问P c 和I c0减小多少?解:已知P o =4W ,ηC =60%,V CC =20V ,则 P DC =P o /ηC =4/0.6≈6.67W P c = P DC -P o =6.67-4=3.67WI c0= P DC / V CC =6.67/20(A ) ≈333.3mA 若保持P o 不变,将ηC 提高到80% ,则 ='CP P o /ηC -P o =4/0.8-4=5-4=1W ='-=∆CC C P P P 3.67-1=2.67W 083.025.0333.020/520/67.6C0C0C0=-≈-='-=∆I I I (A )=83mA 2.7 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频率f =2MHz ,实际负载R L =80Ω,所要求的谐振阻抗R P =8Ω,试求决定L 形匹配网络的参数L 和C 的大小?解:由于R L >R P ,则应选择高阻变低阻L 型匹配网络μπω91.11022)880(8)(6p L p =⨯⨯⨯-⨯=-=R R R L H6.2985102280188016L p L≈⨯⨯⨯⨯-=-=πωR R R C pF 2.8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频率f =8MHz ,实际负载R L =50Ω,V CC =20V ,P o =1W ,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为0.9,用L 形网络作为输出回路的匹配网络试计算该网络的参数L 和C 的大小?解:已知R L =50Ω,V CC =20V ,P o =1W ,及ξ=U cm / V CC =0.9,可得 U cm =ξV CC =0.9×20=18VΩ=⨯==162121822o 2cm p P U R由于R P >R L ,应选择低阻变高阻L 型匹配网络9.183108216215016216p Lp≈⨯⨯⨯⨯-=-=πωR R R C pF μπω49.11082)50162(50)(6L p L =⨯⨯⨯-⨯=-=R R R L H2.9 图2.34是有多处错误的400MHz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试更正这些错误。
第四章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4.17 某一晶体管谐振功率放大器,设已知V cc =24V , I co =250mA, P 0=5W,电压利用系数1ξ=。
试求P =、c η、p R 、1cm I ,电流通角c θ(用折线法)。
解:240.256cc co P V I W ===⨯= 083.3%c P Pη== 12424c c c V V V ξ==⨯=2202457.6225c p V R P ===Ω⨯011254170.524cm cP I mA V ===⨯ 11417() 1.67250cm c co I g I θ=== 查表得:78c θ=。
4.18 晶体管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20%c η=,12cc V V =,10.8cm V V =,回路电流2k I A =(有效值),回路电阻1R =Ω。
试求c θ和c P 。
解:2220112142c p k P I R I R W ===⨯= 045.70.7cP P W η==== 01.7c P P P W ==-= 5.747512co cc P I mA V ==== 011247400.510.8c cP I mA V ===⨯ 11740() 1.56475c co I g I θ===查表得:90c θ=。
4.19 高频大功率晶体管3DA4参数为100T f MHZ =,20β=,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20CM P W =,饱和临界跨导0.8/cr g A V =,用它做成谐振功率放大器,选定max 24,70, 2.2cc c c V V i A θ︒===,并工作于临界状态。
试计算0,,,p c c R P P η与P =。
解:,c cr c i g v =得出min CM cr c I g v = min 2.22.750.8CM c cr I v V g === m i n 242.7521.25c c c c V V v V =-=-= 11(70)0.436 2.20.96c CM I I A α︒==⨯=011121.250.9610.222c c P V I W ==⨯⨯=240.55713.37cc co P V I W ===⨯=010.276.3%13.37c P P η==== 121.2522.10.96c p c V R I ===Ω 013.3710.2 3.17c P P P W ==-=-=4.20 有一输出功率为2W 的晶体管高频功率放大器,采用图示的π型匹配网络,负载电阻2200,24,50cc V V f MHZ R =Ω==。
第1章绪论自测题一、填空题1.从广义上来讲,无论是用任何方法、通过任何媒介完成都称为通信。
2.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从理论上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以卓越的实验技巧证实了电磁波是客观存在的。
此后,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纷纷研究如何利用电磁波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其中以的贡献最大,使无线电通信进入了实用阶段。
3.标志着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分别是、和。
4.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和组成。
5.发送设备的主要任务是,接收设备的主要任务是。
6.调制是用低频信号控制高频载波的、或。
7.比短波波长更短的无线电波称为,不能以和方式传播,只能以方式传播。
8.短波的波长较短,地面绕射能力,且地面吸收损耗,不宜沿传播,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到远处,主要以方式传播。
9.在无线广播调幅接收机中,天线收到的高频信号经、、、后送入低频放大器的输入端。
答案:1.信息的传递;2.麦克斯韦,赫兹,马克尼;3.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4.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5.调制和放大,选频、放大和解调;6.振幅,频率,相位;7.超短波,地波,天波,空间波;8.弱、较大、地表、天波;9.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检波器。
二、选择题1.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是。
A.CDMA B.TDMA C.FDMA D.GSM2.2000年,国际电信联盟从10种第三代地面候选无线接口技术方案中最终确定了三个通信系统的接口技术标准,其中,以中国大唐电信集团为代表提出的 。
A .CDMAB .WCDMAC .TD-SCDMAD .CDMA20003.无线电波的速率为c ,波长为λ,频率为f ,三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
A ./c f λ=B ./c f λ=C ./f c λ=D ./f c λ=4.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天线尺寸必须与辐射信号的 。
A .频率相比拟B .振幅相比拟C .相位相比拟D .波长相比拟5.有线通信的传输信道是 。
高频电子线路题解第1章高频电子线路基础1.1 无线通信为什么要用高频信号?“高频”信号指的是什么?答:为了有效地进行传输,必须采用数千kHz以上的高频振荡信号作为载体,将携带信息的低频电信号“装载”在高频振荡信号上(这一过程称为调制),然后经天线发送出去。
“高频”并无严格定义。
因此,在本书中把1500kHz~3GHz 频率认为是高频带,而将这种频带的电路定义为“高频电路”。
1.2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有哪些?答:直射传播,绕射传播,电离层的折射和反射传播1.3什么叫通信?凡是在发信者和收信者之间,以任何方式进行消息的传递,都可称之为通信。
1.4 现代通信系统组成框图答:图1.3 现代通信系统组成框图1.5 调幅发射机组成框图答:1.6超外差式接收机的方框图答:1.7 噪声的种类很多,有外部噪声;有内部噪声。
内部噪声源主要有电阻热噪声、晶体管噪声、场效应管噪声和天线噪声四种。
1.8干扰一般指外部干扰,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干扰。
自然干扰有天线干扰、宇宙干扰和大地干扰。
人为干扰主要有工业干扰和无线电台的干扰等。
1.9晶体三极管噪声有热噪声、散弹噪声、分配噪声、闪烁噪声第2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2.1 LC 谐振网络是高频电路中最常用的无源网络,包括串联谐振回路、并联谐振回路、抽头并联谐振回路和耦合谐振回路四种结构。
2.2通频带为00.70.72Lf BW f Q =∆=2.3 矩形系数是表征放大器选择性好坏的一个参量。
其定义为:0.10.10.10.70.722r f BW K f BW ∆==∆2.4 n 级放大器通频带为0.70.70.70()(2)n n BW f BW ∆===2.5 某中频放大器的通频带为6MHz, 现采用两级或三级相同的单调谐放大器, 两种情况下对每一级放大器的通频带要求各是多少?解 当n =2时, 因为67.021210612⨯=-=BW BW ,所以, 要求每一级带宽为660.79.3710H z BW ==⨯同理, 当n =3时, 要求每一级带宽为660.711.7610H z B W ==⨯2.6 多级单调谐放大器级联时,选择性比单级放大器有所改善,但同时频带变窄。
增益和通频带的矛盾是一个严重的问题2.7 集中选频放大器的组成图2.8 集中滤波器的任务是选频, 要求在满足通频带指标的同时, 矩形系数要好。
其主要类型有集中LC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和声表面波滤波器等。
2.9 在集成宽频带放大器中,展宽放大器频带的主要方法有共射—共基组合法和反馈法。
2.10 双调谐放大器比单调放大器的最主要的优点是矩形系数小。
而其他方面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进行比较。
第3章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3.1 功率放大电路的最主要解决效益和输出功率大问题 3.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电阻R p 对工作状态的影响(1)欠压工作状态当R p 较小时,由于i C 的基波分量I cm1也比较小,这时i C 的波形为尖顶余弦脉冲,脉冲幅度比较大,晶体管的工作范围在放大区或截止区。
放大器输出功率小,管耗大,效率低。
通常称这种状态为谐振功放的欠压工作状态。
(2)临界工作状态如果增大R p 的数值,谐振功放工作在放大区和饱和区之间的临界状态。
此时i C 的波形仍为尖顶余弦脉冲,i C 的脉冲幅度相对于欠压工作状态略有减小,放大器输出功率大,管耗小,效率高。
称这种状态为谐振功放的临界工作状态。
(3)过压工作状态如果在临界状态下继续增大R p 的数值,由于晶体管的动态范围延伸到了饱和区, i C的脉冲幅度更小,而且岀现凹陷形状,放大器输出功率较大,管耗小,效率高。
称这种状态为谐振功放的过压工作状态。
图3.4 R p 变化时的i C 波形3.3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外特性有:负载特性、幅值调制特性、放大特性、调谐特性 3.4 某功率放大器如题图所示,设中介回路与负载回路均已调谐好,放大器处于临界工作状态。
(1)当1,,CC BB U U M 不变时,负载'P R 减小 时,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如何变化?负载'PR 增大时,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如何变化?(2)在增大2M 后,为了维持放大器仍工作于临界状态(此时,BB CC U U 仍不变),1M 应如何变化?为什么?答:(1)根据负载特性可知'P R 减小时其工作状态由临界进入欠压工作状态。
负载'P R 增大时,其工作状态由临界进入过压工作状态。
(2)当增大2M 后为了维持放大器仍工作于临界状态,同时,BB CC U U 又不能变,此时只能增加1M 。
因为当1M 增大时输入到管子的电压bm U 也增加,当bm U 增加时功效管的工作状态由欠压进入临界。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4.1 正弦波振荡电路是由基本放大电路、反馈网络、选频网络和稳幅电路四部分组成。
4.2振荡电路的平衡条件:1=AF 、 πϕϕn F A 2=+ 4.3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10>F A 、 πϕϕn F A 2=+4.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基本上取决工作频率f s 、f p4.5 在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中,晶体等效为 短路 ,而在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中,晶体等效为 L 。
4.6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只要具有正反馈,电路就一定能产生振荡。
( X )(2) 只要满足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相位平衡条件,电路就一定振荡。
( X ) (3) 凡满足振荡条件的反馈放大电路就一定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 X )(4) 正弦波振荡电路起振的幅值条件是1=F A。
( X )(5) 在反馈电路中,只要有LC 谐振电路,就一定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 X )(6) 对于LC 正弦波振荡电路,若已满足相位平衡条件,放大倍数A 不变时,则反馈系 数越大越容易起振。
( Y )4.7三点式振荡器原理电路如图4.7所示。
其中,X be 、X ce 和X bc 均为电抗元件。
三点式振荡器构成的一般原则是什么?图4.7 三点式振荡器原理电答:三点式振荡器构成的一般原则可归纳为:X be 和X ce 的电抗性质必须相同,X bc 与X be 、X ce 的电抗性质必须相异。
4.8 题4.8图所示电路是什么电路?试推导电路的输出信号频率的表达式。
答:电容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4.9 题4.9图所示为某收音机中的本机振荡电路。
(1) 请在图中标出振荡线圈原、副边绕组的同名端(用圆点表示)。
(2) 说明增加或减少线圈2端和3端间的电感L 23对振荡电路有何影响。
(3) 说明电容C 1、C 2的作用。
(4) 说明电容C 4的作用。
0f =题4.8图题4.9图答:(1) 同名端(用圆点表示)5、3端。
(2) 增加电感L23,增加反馈信号;减少电感L23,减少反馈信号。
(3) 电容C1、C2隔直作用。
(4) 电容C4微调振荡频率作用。
4.10 如题4.10图所示的克拉泼电路,C1=C2=1000pF,C3为68~125pF的可变电容器,L=50μH,求振荡器的波段范围。
答:f min=2.25MHz,f max=2.9MHz4.11 振荡器电路如题4.11图的所示,其回路元件参量为C1=100pF,C2=13200pF,L1=100μH,L2=300μH。
求:(1)画出交流等效电路;(2)求振荡频率f0;(3)判断是否满足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组成原则。
题4.10图题4.11图答:(2)f0=0.8MHz (3)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4.12 在题4.12图所示电路中,哪些能振荡?哪些不能振荡?能振荡的说出振荡电路的类型。
题4.12图第5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5.1 频谱线性搬移电路的特点是在频率变换过程中,输入信号的频谱结构不发生变化,只是在频率轴上进行不失真的简单搬移。
例如振幅调制、调幅信号的解调、混频电路就属于这一类电路。
5.2 频谱非线性搬移电路的特点是在频率变换过程中,输出信号频谱和输入信号频谱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不是频谱的搬移,而是产生了某种非线性变换。
例如角度调制与解调就属于这一类电路。
5.3 设理想的模拟乘法器两输入端的电压x s s ()cos u t U t ω=,y o o ()cos u t U t ω=,那么输出电压为[]o s o s o s o o s o s ()cos cos cos()cos()2u t KU U t tK U U t t ωωωωωω==++-5.4 模拟乘法器通常会产生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5.5 调制分类表5.1 调制方式分类5.6调幅(又称幅度调制)常用于长波、中波、短波和超短波的无线电广播、通信、电视、雷达等系统。
这种调制方式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振幅,使之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5.7 模拟信号的调幅通常又分为四种方式:普通的调幅方式(AM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 )、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制(SSB )及残留边带调制(VSB )。
5.8单频调制信号(待传输信号)为Ω()cos m u t U t =ΩΩ,载波信号为c ()cos cm c u t U t ω=。
普通调幅信号(已调波)可表达为()()c o s (1c o s )c A M A M c c m a c u t U t tU m t tωωΩ==+A M 11()cos cos()cos()22cm c a cm c a cm c u t U t m U t m U tωωω=+++-ΩΩ调幅指数(调幅度)为cmm a a UU k m Ω=多频调制,可得调幅波表达式为()[1()]cos AM cm a c u t U k f t t ω=+5.8 设普通调幅波电压加在负载电阻R 两端,各频率分量对应的功率为(1)载波功率 RU P cm c 221= (5.10)(2)上边频功率 c a cm a cm a P m RU m RU m P 2222141811)21(21=== (5.11)(3)下边频功率c a P m P P 21241== (5.12)(4)调制的平均总功率c a c P m P P P P )21(221+=++=∑ (5.13)(5)调制的最大功率 c a cm a P m RU m P 222max )1()1(21+=+=5.9 有一普通AM 调制器,载波频率为500kHz ,振幅为20V 。
调制信号频率为10kHz ,它使输出调幅波的包络振幅为7.5V ,求:(1) 上、下边频;(2) 调制系数;(3) 调制后,载波和上、下边频电压的振幅;(4) 包络振幅的最大和最小值;(5) 已调波的表达式;(6) 画出输出调幅波的频谱;(7) 画出输出调幅波的草图。
解 (1) 上、下边频是所给频率的和与差,即上边频分量:f u =(f c +F )= 500kHz+10kHZ=510kHz 下边频分量:f l =(f c -F )=500kHz -10kHz =490kHz (2) 调制系数:375.0205.7cmm ====U U m a 载波振幅包络振幅,调制百分比=100×0.375=37.5%(3) 已调波中载波的振幅是:U cm =20V而上、下边频分量的振幅是调幅波包络振幅的一半,即U um =U l m =21U m =3.75V(4) 包络的最大振幅(波峰值)为AMm axcm a (1)207.527.5VU U m =+=+=包络的最小振幅(波谷值)为500 3.75V 3.75V490 20Vf / kHz(a)AMm incm a (1)207.512.5V U U m =-=-=(5) 由式(5.5)可得出已调波的表达式为u AM (t)=20(1+0.375con2π×10×103t ) con2π×500×103t V (6) 输出调幅波的频谱如图5.17(a)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