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倍周期分岔现象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40.99 KB
- 文档页数:7
双管正激变换器交错并联的方法比较摘要:从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来看,双管正激变换器较一般的正激变换器有更多的优点。
本文提出了两种双正激变换器交错并联的方法,分析了两种电路的工作状态,比较了两种电路中输出滤波电感和电容中的电流脉动,对比了两种电路中各半导体器件的电流电压应力。
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分析和比较的正确性。
关键词:双管正激变换器移相并联开关应力Comparison of Interleaving Methods of Two— transistor Forward Converter Abstract:Two methods of interleaving two— transistor forward converter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operation stages are analyzed・ Then the ripple currents in filter inductors and output capactiors in toth method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After that , the current and voltage stresses of divices a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as wel1. Finall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ion. Keywords:Two— transistor forward converter Interleaving of converters Switching stress1引言双管正激变换器较单管正激变换器有很多优点,特别是在电压应力方面,因为变换器中每个功率器件只需承受电源电压,而在单管正激变换器中则要承受两倍的电源电压。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解释说明以及概述引言部分应包括如下内容:1.1 概述: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是一种常见的非隔离型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电路拓扑结构,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该变换器可以有效降低开关损耗和电感元件的尺寸,提高整体效率和功率密度。
因此,研究和优化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已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解释说明、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提高方法、实验研究与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和概述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相关的背景信息,并简要描述了本文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问题,并介绍影响其效率的因素及改进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们将评估不同策略对效率的影响,并对未来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的目标是为电力电子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参考和指导,以提高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和性能。
以上是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描述,请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2.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解释说明:2.1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原理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是一种高效率的功率转换电路,常用于直流-直流(DC-DC)转换应用中。
它由多个单相半桥或全桥拓扑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以交错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该电路通过将输入电压周期性地切断和恢复,将储存在磁场中的能量传输到输出端。
2.2 效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在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中,功率转换效率是衡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功率转换效率定义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测量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并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效率= (输出功率/ 输入功率) * 1002.3 影响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的因素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效率受多个因素影响。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 开关损耗:开关元件(如MOSFET或IGBT)在切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这会降低整体效率。
第30卷第9期仪器仪表学报V ol.30 No. 9 2009年9月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 Sep. 2009 交错并联双管正激软开关变流器的动态分析*褚恩辉,程洪波,刘秀翀,张化光(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110004)摘 要:为减小变换器的开关损耗,提高变换器的转换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双管正激软开关变流器,并进行了电路的动态分析。
即通过利用输出平滑电感、变压器漏感及开关管缓冲电容的作用,实现了所有开关管的软开关。
该变换器可有效地抑制开关管的电压、电流尖峰,变压器和开关管流过的环流电流小,回路总导通损失小。
该文详细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软开关实现条件。
制作了一个使用IGBT的500W-100kHz的样机,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变换器的有效性。
关键词: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中间抽头的平滑电感滤波器;软开关中图分类号:TM464文献标识码:A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代码:470.40Dynamic analysis of interleaving double switch forwardsoft switching converterChu Enhui, Cheng Hongbo, Liu Xiuchong, Zhang Huaguang(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interleaving double switch forward soft switching converter to reduce switching loss and improve efficiency. Dynamic analysis on the circuit of converter inverter is also provided in the paper. A tapped-inductor type smoothing filter, lossless snubber capacitors and transformer parasitic inductance are used to achieve soft-switching conditions of the active power switches. Lower peak voltage and peak current stresses could be achieved in the converter. Furthermore, lower circulating current through transformer and switching devices could also be achieved to reduce the losses in the circuit.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the new soft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and the conditions of realizing soft-switching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 500W-100kHz prototype was made using IGB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verter is confirmed by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Key words:interleaving technique; double switch forward converter; tapped inductor type smoothing filter; soft switching1引 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软开关技术的应用在PWM逆变器高频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交错并联CCM Boost PFC变换器研究!刘欣睿林竞力郭筱瑛2,张煜楓万敏3,曹太强1(1.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39;2.攀枝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3.西华大学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9)摘要:针对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e Conduction M ode, C C M)时,两相交错并联Boost P1C变换器各支路不均流造成某一支路中开关管电流应力加大的问题,采用占空比补偿电流控制策略。
该控制策略在平均电流控制的基础上,在并联支路内部加入补偿环,根据每相电流与1/2给定输入电流的偏差程度对占空比进行补偿,实现了并联两支路的均流,最终达到减小开关管电流应力的目的。
最后,建立了仿真电路,通过仿真分析可知,未采用该控制策略时,两支路电流分别为5A与2.2A,其中5A支路M0S管的电流峰值为9.2A;在采用占空比补偿电流控制策略后,两支路电流均为3.6 A,两个M0S管的电流峰值均为6.8 A,均流效果明显,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减小,验证了占空比补偿电流控制交错并联C C M Boost P1C变换器的可行性。
关键词:交错并联;Boost P1C变换器;平均电流控制;占空比补偿控制中图分类号:T M7文献标识码:A D0I: 10.16157/j.issn.0258-7998.173841中文引用格式:刘欣睿,林竞力,郭筱瑛,等.交错并联C C M Boost P F C变换器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8,44(8):143-146. 英文弓I用格式:Liu Xinrui,Lin Jingli,Guo Xiaoying,et al. Research on interleaved parallel C C M boost P F C converter[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8,44(8) :143-146.Research on interleaved parallel CCM Boost PFC converterLiu Xinrui1,Lin Jin g li1,Guo Xiaoying2,Zhang Yufeng1,Wan Min3,Cao Taiqiang1(1 .School of Electric Information,Xihua University,Chengdu 610039,China ;2.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Panzhihua University,Panzhihua 617000,China ;3.School of Science,Xihua University,Chengdu 610039,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duty cycle compensation current control strategy to resolve the increasing current stress in one of the branches of the interleaved parallel Boost P F C converter, which i s caused by the unequal branch current whe n th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 works in inductor current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By adding the duty cycle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in the traditional controller,the branch current can be equalled and decrease the current stress. Lastly, the simulation i s created. Before adopting the new strategy, the two branch current are 5 A and 2.2 A, the peak current of the M O S F E T in 5 A branch i s9.2 A; After adoping the ne w strategy, the two branch current are both 3.6 A, the peak current of the M O S F E T in both branch are 6.8 A.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the new strategy can achieve the equal branch current and decrease the branch current stress. Simultaneously,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terleaved - parallel C C M Boost P F C converter under the new strategy i s verified.Key words :interleaved parallel ;Boost P F C converter ;average current control ;duty cycle compensation control〇引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大量电动汽车充电行为为电网带来大量谐波[1-2]。
输出滤波电容侧并联的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原理及仿真分析作者:朱念汪震来源:《卷宗》2012年第06期摘要:如今高电压输入的隔离型DC-DC双管正激变换器被广泛应用。
但双管正激变换器工作占空比必须小于0.5,会造成整流输出脉动大、利用率不高等缺点。
因此,产生了交错并联双管正激DC-DC变换器,其除了保留双管正激变换器无桥臂直通等优点外,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和输出功率得到提高,电流脉动及滤波器尺寸减小。
本文对在输出滤波电容侧并联的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其优缺点,应用MATLAB仿真软件对零电压转换的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进行了仿真实验,在仿真中不断优化电路参数,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滤波电容;交错并联;双管正激0引言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关电源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涉及的元器件较多的缺点,且需要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如:电源的设计和生产需要较高的电力电子技术支持;需要根据实际经验来进行电路的调试,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第一个问题,目前各种开关电源虽然形式多样、结构不一,但大都由几种基本的DC-DC变换器拓扑组合而成。
针对第二个问题,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及仿真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结合仿真软件(如PSPICE、MATLAB等软件)来解决开关电源开发、设计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原理分析交错控制是指各变换单元的工作频率和工作占空比相同,相邻变换单元之间的移相角为360°/N。
(其中 N是变换单元数)。
两个双管正激变换器进行交错有两种组合方法:一种是两个双管正激变换器并联在输出电容两端,两个变换器有自己的滤波电感,称为在输出滤波电容测并联的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另一种是两个双管正激变换器并联在续流二极管两端,他们共用一个滤波电感。
两路双管正激变换器采用交错控制,即控制脉冲之间移相180°。
交错并联倍压Boost变换器轻载控制策略沈国桥吴小田张龙龙徐德鸿(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杭州310027)摘要:本文研究了交错并联倍压Boost变换器的轻载运行特性及其控制策略。
该类变换器在轻载运行条件下将工作于电流断续模式,开关占空比小,采用常规控制方法存在倍压电容电压下降问题,造成功率开关电压应力增加,从而限制了低耐压器件的应用。
本文分析了变换器在轻载运行条件下存在的问题,推导了维持正常运行状态的临界条件。
然后进一步提出了称为交替移相控制的一种新的PWM控制策略,使该变换器克服了轻载问题,维持正常工作所具有的高升压比、低电压应力等特性。
最后给出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
关键词:电力电子升压变换交错并联移相控制倍压电路 中图分类号:TM46A Novel Control Method for Light-loaded Multiphase Boost ConverterWith Switching CapacitorsSHEN Guoqiao WU Xiaotian ZHANG Longlong XU Dehong(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ltiphase interleaved boost converter integrated with switched capacitors is presented. The light-load problem of this converter is investigated. The critical condition to maintain a desirable operation even at light load is derived as a guide to design the converter and its control. A novel PWM control method named Alternating Phase Shift (APS) is proposed to assure the good operation at light-load.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e theory and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Key words: Power electronic, Boost, Interleaving, Phase shift control, V oltage multiplier1引言高升压比DC-DC变换器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通信电源、不间断电源及燃料电池发电等领域,其高直流增益通常由高频变压器、耦合电感和开关电容等方法来实现[1-5]。
课题10:双向交错并联DC/DC变流器设计与仿真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输入线电压10V-15V,交流输出功率400W,输出电压48V,电压控制稳态精度为3%,输出电压纹波峰峰值为100mv。
具体内容:要求学生在深入学习和分析双向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基础上,完成主电路和驱动保护电路的硬件设计与元件选型,并在MATLAB SIMULINK平台上,完成控制系统仿真。
摘要本设计是在双线交错并联DC/DC电路结构图的基础上进行主电路和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的硬件设计,并通过对电路参数的计算进行元件选型,并在simulink上完成控制系统的仿真。
【关键词】DC/DC变换器,驱动电路PWM控制,保护电路第一章原理分析1.1双向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工作模式分析Boost工作模式该模式下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如下图所示:该电路的作用把低压端储存的能量通过Boost电路变换成电压较高、稳定的直流电源。
此时S3和S4工作,Csuper(Vin)放电。
由于变换器在启动时功率较大,而超级电容的电压又较低,故其放电电流较大,进而两路电感电流之和在变换器工作于Boost模式时一直处于连续工作状态。
而且,当变换器工作在最大功率下时,每一路的电感电流也工作在连续状态。
为了简化分析,对变换器工作于最大功率时,作出如下假设:(1)两路开关导通占空比相等,即D3=D4=D,相位差相差180度;(2)两路电感相等,即L1=L2=L;(3)电路已经进入稳态,各个开关周期内电流相等。
根据开关管S3、S4占空比D的情况,Boost模式又可以分为3种状态:D<0.5,D=0.5和D>0.5。
当D<0.5时,由于开关管的导通时间较短,存在两路的续流二极管同时导通的情况,该状态下个阶段电路的主要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Boost模式D<0.5时电路主要工作波形在阶段一中,开关管S3开通,电感L1储存能量;开关管S4关断,D2续流,电感L2释放能量,此阶段有:在阶段二中,开关管S3关断,D1续流,电感L1释放能量;开关管S4关断,D2续流,电感L2释放能量,此阶段有:阶段三和阶段四重复阶段一和阶段二的过程,根据图2和伏秒前平衡原理,可以分别求得电感电流的纹波△iL1、△IL2和超级电容的纹波△isc以及电压增益Ay:当占空比D=0.5时,电路只有两个阶段,开关管S3和S4轮流导通,该状态下的电路阶段过程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波形如图3所示。
电气传动2014年第44卷第8期多相交错并联BUCK 变换器断续模式下的自举分析曹凯炜,左月飞,朱学忠,刘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16)摘要:针对多相交错并联BUCK 变换器中功率开关管电位浮动的问题对驱动电路中的自举部分进行了研究。
当电感电流断续时,续流时间很短,导致自举电容充电时间过短,驱动电路自举困难。
根据多相交错并联BUCK 变换器输出滤波电容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电荷增加量和减少量相等这一理论,推导了单相及多相时电感电流的续流时间,指出了并联相数、输入输出电压比、滤波电感、开关周期以及负载均为影响电路自举的因素。
最后,设计完成了一台400W 两相交错并联BUCK 变换器,进行了单相和两相交错并联的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自举;电流断续模式;续流时间中图分类号:TM461文献标识码:ABootstrap Analysis of Multiphase Interleaving BUCK Converter in 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CAO Kai ⁃wei ,ZUO Yue ⁃fei ,ZHU Xue ⁃zhong ,LIU Chuang(Automation Institut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Jiangsu ,China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voltage floating of the power switch in multiphase interleaving BUCK converter ,someresearch were did on the bootstrap part of the drive circuit.When the converter was in 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DCM ),the freewheeling time was too short to have a success bootstrap.According to the theory that the increase anddecrease of the quantity of electric is equal in output capacitor within one switch cycle in multiphase interleaving BUCK converter ,the freewheeling time in single phase and multiphase were deduced ,obtain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the bootstrap :the parallel phase ,the ratio of input and output voltage ,the switch cycle ,the inductance and the load.Designed a 400W interleaving BUCK converter ,experiments were taken in single phase and two phase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Key words:bootstrap ;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 (DCM );freewheeling time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7044)作者简介:曹凯炜(1988-),女,硕士,Email :ckw1989love@1引言BUCK 变换器由于拓扑简单、动态性能好等优点,在航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反激电源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产生原因和改进方法。
理论上反激电源比正激电源更使用于多路输出,但实际上反击电源的多路输出交叉调整率比正激电源更难做,这主要是正激后面加了个偶合电感,而反激的漏感不是零。
由于在开关管开通期间,原边电流不断的上升,在Ton结束时达到峰值Ip。
这个电流在开关断开的瞬间,会被传递到副边。
理解交叉调整率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传递到副边的电流是如何被副边的多路输出所分配的。
文中会指出最初传递到副边电流的大多数会传递到漏感最小的那一路输出。
如果这一路没有用做开关管PWM的反馈控制,那么它的峰值就会很高。
相反,如果这一路用于开关管PWM的反馈控制,那么其他路的输出就会受到降低。
另外一个于交叉调整率相关的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非反馈绕组输出的匝数。
具体来讲,为了保正输出电压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需要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匝数或者是调节反馈反馈绕组的输出。
为了使所有的输出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这必然会增加调试的时间。
在许多情况下,往往需要增加额外的线性或开关稳压电路来解决由于交叉调整率带来多路输出电压不能达到规定误差范围内的问题。
很多人做反激电源时都遇到这个问题,一路输出稳定性非常好,但多路输出时没有直接取反馈的路的电压会随其他路的负载变化而剧烈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MOS关断,次级输出时能量的分配是有规律的,它是按漏感的大小来分配,具体是按匝比的平方来分配(这个可以证明,把其他路等效到一路就可得出结果)如:5V3匝,漏感1uH,12V7匝,如果漏感为(7/3)(平方)*1=5.4uH,则两路输出的电流变化率是一样的,没有交叉调整率的问题,但如果漏感不匹配时,就会有很多方面影响到输出调整率:1.次级漏感,这是明显的;2.输入电压,如果设计不是很连续,则在高压时进入DCM状态,DCM时由于电流没有后面的平台,漏感影响更显着。
改进方法:1.变压器工艺,让功率比较大,电压比较低的绕组最靠近初级,其漏感最小,电压比较高,功率比较小的远离初级,这样就增加了其漏感。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倍周期分岔现象分析杜鹏【摘要】The circuit structure of interleaved flyback converter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based 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eriod doubling bifurcation phenomena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discrete iterative map equation with discrete time mapping method, using the bifurcation graph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phenomenon of period doubling bifurcation of interleaved flyback converter, and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end flyback converter period doubling bifurc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case of same parameters,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end flyback converter, interleaved flyback converter in E input voltage changes, the stability region is wider, more easy to control; the other parameters unchanged, change the capacitance of C, when C=30 μF, the bifurcation point shift left, stability localized narrowing, and tends to be chaotic.%基于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为研究倍周期分岔现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离散时间映射法建立离散迭代映射方程,用分岔图的形式来描述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倍周期分岔现象,并与单端反激变换器倍周期分岔现象进行比较。
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参数情况下,与单端反激变换器相比较,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在输入电压E变化时,稳定域更宽,更易于控制;其他参数不变,改变电容C的值,当C=30μF时,分叉点左移,稳定域变窄,并趋于混沌。
【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年(卷),期】2015(000)024【总页数】4页(P87-89,92)【关键词】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倍周期分岔;离散迭代映射;分岔图;稳定域【作者】杜鹏【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10电力电子器件中DC/DC 变换器是一种典型的分段光滑动力学系统,在一定范围内表现为混沌、间歇混沌、分岔、边界碰撞分岔等非线性行为,其中电流不连续模式的变换器、电流模式控制的DC/DC 变换器以及电压模式控制的Buck 变换器中主要出现倍周期分岔现象,导致系统的状态无法预测和控制。
而且PWM 控制的非自治开关功率变换器还表现出间歇现象。
文献[1]阐述了耦合电路传导与辐射干扰是产生间歇的根源,因此研究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能更好的优化开关变换器稳定性与可靠性。
而且利用混沌的宽带频谱特性可以抑制变换器的电磁干扰(EMI),改善变换器的电磁兼容性能。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于DC/DC 变换器的倍周期分岔现象特性进行了研究,且大多集中在Buck[2]、Boost[3]、Cuk[4]和H 桥变换器的分岔与混沌动力学领域。
而对于并联变换器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涉及,文献[5]对两个与3 个并联电流反馈型DC/DC 升压变换器的倍周期分岔现象进行了对比;文献[6]对并联Boost 变换器建立了以光伏发电最大效率跟踪的为参数设定的倍周期分岔图;文献[7]建立了交错并联Boost 变换器驱动信号为参数变动的倍周期分岔图。
但对于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较少。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不仅具有反激拓扑结构简单、可升降压及高频隔离的优点,而且能够减少输入输出电流纹波,从而被广泛运用于光伏并网微逆变器中。
为此本文对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倍周期分岔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对提高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系统的性能指标及优化设计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1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作为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DC/DC变换器,其作用是将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与公共电网电压、相位同步并且频率为100 Hz 的馒头波。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电路模型如图1 所示,它由两个平行耦合的反激变换器、两个二极管和LC 滤波电路组成,反激变压器T1、T2 实现能量传递与电气隔离。
由S1、T1、L1 组成变换器1,S2、T2、L2 组成变换器2, KV1、KV2 表示电压反馈系数,其中rL1、rL2、rC 表示L1、L2、C 的等效串联电阻,iL1、iL2 分别表示流过L1和L2 的电感电流,m 表示分流比。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控制方式采用主从控制,选取变换器1 作为主模块,变换器2 作为从模块,且变换器2 电流始终以m=1 的分流比跟随变换器1 的电流,即iL1=iL2。
两相交错的并联反激变换器开关管采用移相控制并且两者驱动信号为相差180°,由PWM 脉冲信号驱动,PWM 信号由控制信号V con 与锯齿波信号V ramp 比较产生;当V con>V ramp时,PWM 输出高电平,开关管开通,反之,PWM 输出低电平,开关管关断。
控制信号V con1、V con2 可表示为式(1)、(2):图1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电路结构Fig. 1 The interleaved flyback convertercircuit structure2 离散时间迭代映射方程建立考虑如下理想情况:1)开关为理想状态,不存在迟滞,即开关切换时间为零;2)二极管也为理想器件。
当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电路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下,二极管VDi 与开关管S i 状态互补(i=1,2),即S i 导通,VD i 关断;反之亦然。
开关管占空比D<0.5,在一个开关周期T 内,电路有4 种开关状态。
状态Ⅰ:nT<t<nT+d1T(d1、d2 表示S1、S2 占空比)在这段时间间隔内S1、VD2 开通,S2、VD1 关断。
磁化电感L1 从太阳能电池板充电,iL1 线性增加,存储在磁化电感L2 上的能量被释放到输出电容C 和负载R 上。
状态Ⅱ:nT+d T<t<nT+0.5T在这段时间间隔内VD1、VD2 开通,S1、S2 关断。
磁化电感L2 能量已完全释放,iL2 降到0,存储在磁化电感L1 上的能量被释放到输出电容C 和负载R 上。
状态Ⅲ:nT+0.5T<t<nT+0.5T+d2T在这段时间间隔内S2、VD1 开通,S1、VD2 关断。
磁化电感L2 从太阳能电池板充电,iL2 线性增加,存储在磁化电感L1 上的能量被释放到输出电容C 和负载R 上。
状态Ⅳ:nT+0.5T+d2T<t<nT+T在这段时间间隔内VD1、VD2 开通,S1、S2 关断。
磁化电感L1 能量已完全释放,iL1 降到0,存储在磁化电感L2 上的能量被释放到输出电容C 和负载R 上。
根据上述4 种状态的分析结果,取磁化电感L1 的电流iL1、磁化电感L2 的电流iL2 以及电容C 电压VC 为状态变量,利用KVL 和KCL 定律,推导其离散迭代映射方程(3):式(3)中Uin 表示输入电压,变量X=[iL1 iL2 Vc]T,系统矩阵Ai,Bi 分别为系统的离散迭代映射方程表示成如下形式Xn+1=f(Xn d1n d2n)利用线性系统理论中的状态微分方程求解方法,并将式(4)~(7)代入式(3)可得Xn+1 的表达式为:其中3 倍周期分岔现象分析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作为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重要组件,其稳定性与可靠性尤其重要。
且微逆变器大多安置在露天环境下,光伏阵列输出电压会随着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
鉴于此,先选用输入电压E 作为其主要分岔参数来分析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倍周期分岔现象,并与普通的反激变换器进行比较。
单块光伏组件的输入电压在15~40 V,因此将变换器输入电压范围设定为15~40 V,电路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电路参数Tab. 1 The circuit parameters电路参数数值开关周期T 50 μS电阻R 10 Ω输入电压E 15~40 V磁化电感L1、L2 0.1 H电感等效串联电阻rL1、rL2 0.1 Ω电容C 47 μF电容等效串联电阻rC 0.01 Ω图2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输入电压E 分岔图Fig. 2 The interleaved flyback converter input voltage E bifurcation diagram图3 单端反激变换器输入电压E 分岔图Fig. 3 Single ended flyback converter input voltage E bifurcation diagram根据上文推导的公式(8),并以表1 电路参数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以输入电压E为主要分岔参数的分岔图2。
根据文献[8]可得到单端反激变换器以E 为分岔图的同样参数的分岔图3。
由图2 可看出,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在15~36 V 处于稳定周期一状态,36~40V 处于二倍周期状态,并没有处于混沌状态,易于控制。
而图3 中单端反激在15~30 V 处于稳定周期一状态,30~34 V 处于二倍周期状态,34 V 之后趋于混沌,即在E>34 V 时,单端反激变换器的输入电压式随机变化的,而相对应的MPPT 得到的输入电压也是随机变化的,此时系统的复杂性增加,导致开关动作频繁。
图4 C=30 μF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输入电压E 分岔图Fig. 4 C=30 μF interleaved flyback converter input voltage E bifurcation diagram改变电容C 的参数,令C=30 μF 做以E 为分岔参数的分岔图,如图4。
比较图2 和图4,可以看出,电容减小时,分岔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2 所示第一分岔点在E≈36.2 V 处,图4 所示第一分岔点在E≈33.2 V 处)。
电路通向混沌的道路可能由低周期(如4 周期准8 周期混沌)转向高周期(如8 周期准16 周期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