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BD1-30基因调控杨树茎干次生生长的功能分析

LBD1-30基因调控杨树茎干次生生长的功能分析

LBD1-30基因调控杨树茎干次生生长的功能分析次生生长是多年生树木木材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在此过程中形成层(vascular cambium)干细胞(stem cell)经过连续的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扩张、次生细胞壁合成以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等过程,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secondary phloem),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secondary xylem)。目前对次生生长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木质部表达量高于韧皮部的基因,对于韧皮部表达量高于木质部的基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以后者作为出发点,通过转基因工程来研究基因对次生生长的调控。

通过对前期的RNA-seq结果进行分析数据,我们分析了杨树茎段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全基因表达水平,发现了LBD基因家族中在植物次生维管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重点分析在韧皮部表达量高于木质部的基因。本研究以84K杨茎段为材料,克隆了杨树LBD1-30基因(Potri.008G043900),构建了35S:LBD1-30的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将LBD1-30基因转入84K杨,并通过表型分析和切片分析等初步验证了LBD1-30对杨树次生维管组织发育的影响,证明其对杨树次生生长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该研究为今后培育速生高产的杨树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LBD1-30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从毛果杨基因数据库中查询出LBD1-30基因的CDS序列,其包含的CDS序列总长度为666bp,编码氨基酸数量为221个。设计引物,并用84K杨茎段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LBD1-30基因。

比对分析测序结果,84K杨中LBD1-30的编码序列与毛果杨参考序列相比有多个单碱基突变(SNP),但是蛋白序列有着96.4%的相似度。(2)构建了

35S:LBD1-30的过表达载体,并成功地转入了84K杨中。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转化84K杨。将愈伤组织产生的生根转基因苗切头转入新的含有30mg/L Kana的生根培养基上再进行筛选,选择生根的转基因苗提取DNA进行PCR鉴定,最后获得转基因的阳性植株。

(3)转基因苗中LBD1-30基因的表达水平定量分析和表型分析。转基因苗中的LBD1-30基因的表达量远远高于野生型,并且不同株系之间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

转基因植株在表型上可分为高粗型和矮粗型,且基因表达量越高表型越倾向于矮粗型,但这种转基因株系生根慢甚至不生根,较难准备材料。高粗型株系基因表达量略低于矮粗型,但生根及生长和野生型无异,后期生长量大。

(4)LBD1-30基因对次生生长的调控。与野生型相比,LBD1-30过表达转基因苗中次生韧皮纤维木质化增加,而次生木质部木质化则被抑制,甚至出现明显的不规则木质化。

表明LBD1-30基因在次生生长过程中,对形成层干细胞的分裂增生和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的分化过程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植物茎的输导功能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植物茎的输导 功能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一、选择题 1、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芽叫做() A.叶芽B.顶芽C.侧芽D.混合芽. 答案:A 解析:【解答】:选A.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芽叫叶芽,顶芽是指着生在主干或侧枝顶端的芽,侧芽是着生在主干或侧枝叶腋中的芽,混合芽是指既可发育成茎和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只有A选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芽的类型和特点,茎发育成纸条.按芽的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按照芽将来发育成什么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2、“碧玉装成衣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千万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植物体的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 A.根B.芽C.叶D.种子 答案:B 解析:【解答】:选B。叶芽(或枝芽)的结构和发育,生长点发育成新的芽结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芽轴发育成茎,所以枝芽是一个未发育的枝条,将来发育成枝条和叶。 【分析】:枝芽是一个未发育的枝条,将来发育成枝条和叶,据此解答 3、掐去尖端的茎还会年年长长吗?原因是什么?() A.不会,茎尖的分生组织被去掉 B.不会,茎的细胞无法伸长 C.会,茎尖下端的细胞会恢复分裂能力 D.会,茎内各个部位都有分生组织 答案:A 解析:【解答】:选A。通过分析可知,植物茎是有枝芽发育而来的,枝芽的结构是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因为芽内有分生组织,掐去尖端的茎不会年年长长,因为茎尖的分生组织被去掉了。 【分析】:芽可以发育成新的枝条,这是因为芽内有分生组织 4、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那么发育成茎的具体部位是()

高中生物选修1优质学案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5-4-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人教版

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自主梳理 (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提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类不都是有利的,在农业生产上,施用植物生长

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毒性、残留、价格等因素;在施用时,还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施用方式、适宜的浓度和施用次数等问题。(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不如植物激素持久(×) 〖提示〗:植物体内的激素会被相应的酶分解,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体的天然成分,植物体内没有相应的酶去分解它,因此作用效果更持久稳定。 (3)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这样就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 〖应用示例〗(2021·安徽合肥期末)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小麦植株内源激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多效唑能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使叶绿素含量增加 B.CTK可能促进叶绿素合成,GA可能抑制叶绿素合成 C.多效唑在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上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三组实验中,不同浓度的多效唑都能促进小麦植株叶绿素的合成,未体现抑制作用,C错误。 〖对点小练〗(2021·广西柳州期中)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符合实际的是() A.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黄麻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B.使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发育

C.利用高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D.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替代植物激素发挥作用,使用时需要考虑药物浓度和药物毒性 〖答案〗 B 〖解析〗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株长高的作用,因此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以使植株增高,A正确;使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发育,B错误;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利用高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替代植物激素发挥作用,使用时需要考虑药物浓度和药物毒性,D正确。 联想质疑 ★吲哚丁酸与吲哚乙酸的分子结构相似,α-萘乙酸与吲哚乙酸的分子结构不同,但吲哚丁酸和α-萘乙酸都具有和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效应。

植物lbd基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植物lbd基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多个基因的调控,其中LBD基因(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LBD基因家族是一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并参与调控植物器官边界的形成和细胞分化等关键过程。 LBD基因的命名来源于其特有的结构域,即"later organ boundaries domain",这个结构域使得LBD基因家族的转录因子能够与DNA结合,并调控基因的转录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LBD基因家族在植物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通过对不同物种中LBD基因家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演化关系及其在植物进化中的重要性。此外,研究表明,LBD基因家族在不同器官及生长阶段表达的模式存在差异,进一步说明了它们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多样化功能。 本文将着重介绍LBD基因的发现和特点,以及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

的重要作用。通过对LBD基因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机制,并为进一步探索植物的分子调控网络提供基础。同时,本文将对LBD基因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示。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本文的结构如下: 1.引言 1.1 概述 1.2 文章结构 1.3 目的 2.正文 2.1 LBD基因的发现和特点 2.2 LBD基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3.结论 3.1 总结LBD基因的重要性 3.2 展望LBD基因的未来研究方向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包括对LBD基因的简要介绍和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介绍文章的结构,即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单元素养检测(四)(第5章)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 A.氨基酸 B.吲哚乙酸 C.乙酰胆碱 D.胆固醇 【解析】选B。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B正确,A、C、D均错误。 2.为了探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还是在尖端下面的一段,下列实验设计恰当的是( ) 【解析】选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尖端是否被阻隔及尖端下面一段是否被阻隔,故需要设置四组:分别为阻隔尖端、阻隔尖端下面一段、两处均阻隔、两处均不阻隔。 3.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体积大小,你认为结果应该是( ) 生长素浓度细胞体积大小 靠近物体侧远离物体侧靠近物体侧远离物体侧 ①高低小大 ②低高小大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远离物体的一侧,显然要长得长,即细胞体积伸长大一些。而究其根本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对于茎来说,只有靠近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才能导致远离物体一侧生长快,故②正确。 4.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种子休眠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乙烯 D.脱落酸 【解析】选D。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和叶绿素合成等。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和果实脱落。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种子休眠。 5.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农民最终收获的草莓与生长素有关而与乙烯无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解析】选B。顶端优势是侧芽处生长素的积累浓度过高抑制生长造成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横向运输与光照有关。草莓的生长和发育与生长素、乙烯都有关。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 6.吲哚乙酸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光合作用 B.促进细胞呼吸

毛果杨PtrMYB161基因在木质部发育中的表达调控

毛果杨PtrMYB161基因在木质部发育中的表达调控 刘欣颖;刘宝光;王志凤;刘慧子;李伟;姜立泉 【摘要】木材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包括维管形成层分化形成次生木质部以及木质部中细胞壁的加厚等,其中MYB家族转录因子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通过RNA-seq对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基因组中的MYB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发现PtrM YB161基因在木质部特异表达,并且主要在纤维细胞中特异表达.为解析该基因在木质部发育中的表达调控功能,构建35S::PtrMYB161植物表达栽体并进行毛果杨遗传转化,共获得6个PtrMYB161过表达转基因株系.RT-PCR 结果表明,在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中PtrMYB161基因的表达丰度增加500~5 000倍.表型和组织形态学分析表明,表达丰度增加最多的L5株系表现出明显的植株矮小、叶片面积小、茎节短、茎直径小、木质部面积减小及纤维细胞数量降低等特征,表明PtrMYB161基因参与调控毛果杨木质部发育等过程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46)008 【总页数】6页(P20-24,73) 【关键词】毛果杨;PtrMYB161;遗传转化;木质部发育 【作者】刘欣颖;刘宝光;王志凤;刘慧子;李伟;姜立泉 【作者单位】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哈

2022-2023广东省部分学校五月份联考生物试题

2022-2023广东省部分学校五月份联考生物试题 2022-2023广东省部分学校五月份联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细胞内存在一种名为"Notch"的蛋白质 ,它能快速修复受损的脑细胞。下列有关该蛋白质的说法 ,错误的是 A.C、O、N等是组成该蛋白质的化学元 B.其基本组成单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C.合成该蛋白质时的脱水过程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 D."Notch"蛋白质的缺失可能会加速脑细胞死亡 2.右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 ,在有丝分裂间期随时间变化核DNA含量与细胞核体积的对应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变化 B.细胞核体积增大 ,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显著提高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 ,将会影响细胞体积的变化 D.图示过程会发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的倍增

3.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多糖荚膜的S型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 ,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B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 ,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 C.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 ,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D.S型菌转录的mRNA上 ,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 4.甲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 ,某地每一万人中有一个甲病患者。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 , 其父母均正常 ,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妹妹。此男子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后 ,生育患甲病的男孩的概率是 A.33/10000 B.1/404 C.1/303 D.1/606 5.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时 ,应自然冷却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 ,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 ,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 ,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 ,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 ,应标记在皿盖上 6.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 ,进行如图1实验 ,结果如图2、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长素的运输及其在信号转导及植物发育中的作用

生长素的运输及其在信号转导及植物发育中的作用 任怡怡;戴绍军;刘炜 【摘要】生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如器官发生、形态建成、向性反应、顶端优势及组织分化等,其作用机理长期以来备受人们关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能使生长素积累在植物体某些特定部位,从而形成生长素浓度梯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主要依赖于这一特性.系统阐述生长素的运输特点、运输机理和相关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的研究进展;并对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组分及其机理进行了总结;同时较系统地对生长素参与植物体各器官发育过程及调节情况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 【年(卷),期】2012(000)003 【总页数】8页(P9-16) 【关键词】生长素;作用机制;运输;信号转导;植物发育 【作者】任怡怡;戴绍军;刘炜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作物与畜禽品种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农业部黄淮海作物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济南250100;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作物与畜禽品种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农业部黄淮海作物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生长素(auxin)是科学家于1946年首次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并提取出来的经典的 植物激素之一,虽然其结构较简单,但作用却涉及到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如调控植物的器官发生和形态建成[1,2]、向性反应和顶端优势[3]、组织分化等[4]。生长素在植物体内除了以天然的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aid,IAA)[5]为主要存在形式外,在其他植物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及玉米(Zea mays)等中还可以苯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及4-氯吲哚乙酸(4-CL-IAA)等其他形式存在。 生长素的合成与代谢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保持植物体内生长素平衡的重要因素。生长素生物合成主要分为依赖色氨酸途径和非依赖色氨酸途径[6];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主要包括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及萘氧乙酸(NOA)等,它们也是应用较广泛的物质。生长素的代谢主要包括生长素结合物的形成、转化成IBA和氧化分解等过程,对维持植物体生长素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生长素主要在植物根尖、茎尖、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生长活跃的地方合成,然后再运输到其它部位发挥作用[7]。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需要能量、并依赖载体协助的单向主动的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PAT),速度较慢;二是被动的、通过韧皮部、无需耗能、扩散式的非极性运输,速度较快;三是横向运输,该运输方式与植物体所受重力、光照及体内电荷分布等情况相关,只有存在单向刺激时才会发生,且感受部位仅限于根尖、茎尖等尖端部位。根据合成位置和运输目的的不同,生长素的运输又可分为向顶运输和向基运输两种方式。目前,生长素是植物中唯一具有极性运输特性、也是研究较为透彻的一种植物激素。它可通过极性运输实现其在植物体内的差异分布从而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株形态的主要决定者[8]。 生长素极性运输主要通过在细胞中极性分布的生长素输入和输出载体进行调控

两种植物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方法分析

两种植物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方法分析 两种植物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方法分析 多细胞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类型的器官、组织、细胞,它们有各自的特性,担负着不同的功能。例如,植物根表皮中的根毛细胞,主要负责从周围土壤中吸收水分与矿质营养。与这一功能相适应,它们在发育过程中向外突起形成管状结构以增加其表面积和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植物根里的内皮层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通过特殊的细胞壁加厚和特定部位胼胝质的沉积形成凯氏带 ,阻止矿质养分向维管束和地上部分渗透,控制皮层和维管柱之间的物质运输;在茎和叶片中,保卫细胞可以调节内部叶肉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这一过程需要依赖周围细胞通过K离子交换来创造一个调节气孔关闭与打开的膨压。这些不同类型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功能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因此,研究不同器官、组织、细胞中呈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对了解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机理,细胞类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都有重要意义。 此外,研究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的调控机理,可帮助我们构建植物组织特异性表达体系,有目的地在特定器官、组织、细胞中表达特定靶基因,以便进行靶基因功能分析。组织特异性表达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如利用植物的特定组织细胞合成所需要的代谢产物,还可以用于作物改良的基因工程等。组织特异性表达技术是近年来植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主要介绍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两种植物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方法,即特定启动子驱动法和GAL4UAS激活标签法。

1组织特异性启动子驱动法 1.1植物组织特异性启动子 启动子是一段位于功能基因5 端上游的DNA序列,包含特定的保守序列,长度因基因而异。启动子上的多种顺式作用元件能识别RNA 聚合酶,并指导相应类型的RNA聚合酶与模板正确结合,形成转录起始复合体,控制转录的时空特性和强度,从而精确有效地启动基因的表达。有些启动子,如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水稻Atin1基因的At1启动子和玉米Ubiquitin基因的Ubi启动子等,其调控的基因不受时空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几乎在植物所有组织都有表达,而且表达水平在不同组织部位没有明显差异,被称之为组成型启动子或非特异性表达启动子。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又称为器官特异性启动子或细胞特异性启动子,则不同于组成型启动子,其所控制的基因只在或主要在特定的组织中表达。除具有一般启动子的特性外,组织特异启动子还具有一些调控目的基因特异表达的调控元件,这些调控元件的位置、数目、种类决定了目的基因表达的时空专一性,是基因特异表达所必需的。因此,组织特异型启动子已成为转基因研究中常用的外源基因的启动元件。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在不同植物中分离并证实了多种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的启动子,按照其驱动基因的表达部位,可分为植物营养器官,如根、块茎、维管组织和茎叶绿色组织等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植物生殖器官如花器、果实和种子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根据调控的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模式是否受光、热等条件的诱导,又可分为可诱导和无需诱导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比如水稻绿色组织特异

植物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的研究进展 方佳;何勇清;余敏芬;郑炳松 【摘要】Auxin response factors (ARFs) are important transcription factors which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auxin response genes in plants and which take on an important role in auxin signal transduction. ARFs can bind specifically to a TGTCTC motif (auxin response element) and mediate auxin responses including activating or inhibiting gene expression. Based 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ARF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ARFs and their regulation mechanism are discussed. A typical ARF protein consists of a N-terminal DNA Binding Domain (DBD), a variable middle region that may function as an activation domain (AD) or a repression domain (RD), and one C-terminal Aux/IAA domain (CTD). ARFs promote the transcription of early genes by combining auxin response elements, and they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downstream genes in the process of auxin signal transduction. Different ARFs are expressed in different tissues and organisms. Also, the study of ARF mutants ha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ARFs possess different functions, which are due to differences in temporal and spatial expression and due to affinities with promoters of target genes. Additionally, plant hormon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non-coding small RNA act as important functions in regulating ARFs. [Ch, 1 fig. 42 ref.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是一类调控生长素响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在生长素的信号传导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它可与生长素响应元件特异结合,促进或抑制基因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名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生物学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土豆烧肉是一道独具浙江特色的名菜美味佳肴,制作原料主要有五花肉、土豆、酱油等。土豆软烂,五花肉烧制后肥而不腻,出锅前撒上葱花,美味而营养丰富,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绝佳下饭好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猪肉中含有的脂肪是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土豆中富含淀粉,淀粉可作为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C.葱花含有纤维素,可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 D.脂肪、淀粉、纤维素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 2.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患者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症状。诺如病毒为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极容易发生变异,每隔几年就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引起全球或区域性暴发流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超速离心的纯诺如病毒化学组成有核酸、蛋白质、脂质等 B.一个诺如病毒和一个大肠杆菌同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 C.接种新冠疫苗或适量饮酒不能预防诺如病毒的感染,要科学预防传染病 D.培养诺如病毒可在完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3.将等量的猪红细胞分别放置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曲线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猪红细胞悬液时是加入蒸馏水进行配制 B.据图可知,随放置的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猪红细胞失水程度不断增大

C.一段时间后,B 处红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A 处 D.水分子都是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只有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会影响水的运输速率 4.据中国疾控中心2月18日最新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情况》,新冠感染者虽然已大幅度降低,但是新冠感染人数仍然存在,每天新增感染者在5000例以上。下列关于新冠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与人体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ACE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这说明细胞膜具有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 B.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利用自身的核糖体与RNA 合成子代病毒的蛋白质 C.合成的RNA 聚合酶只对病毒所需RNA 的合成起催化作用,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D.细胞由于病毒的增殖而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5.科学家研究细胞分裂时发现,细胞内有一种对细胞分裂有着调控作用的黏连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将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黏连蛋白分解。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细胞类型是依据该动物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 分子数的关系而划分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A.黏连蛋白被水解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图1中乙、丁细胞的名称分别是卵原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C .图1中甲、乙、丙、丁细胞分别对应图2中的a 、c 、b 、e 细胞类型 D .图2中c 类型可以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目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及其他环境因素可能使细菌增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更多“超级细菌”。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微生物耐药性增强趋势,预计到2050年,每年与微生物耐药性相关联的死亡人数将上升至1000万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耐药性是滥用抗生素诱发基因突变所致 B.即使使用新品种抗生素,也无法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 C.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仅与滥用抗生素有关 D.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未必会引起新物种的产生 7.夏季吃辣味火锅时常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激素X 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大量饮水,激素Y 的分泌减少。激素X 和Y 的分泌均与下丘脑有关,下图是下丘脑和垂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1年中考生物冲刺专题训练——专题2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 解析版

2021年中考生物冲刺专题训练——专题2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1•广东模拟)如图为人体的四种组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唾液腺主要由①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B.①至④依次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C.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短的突起是神经纤维的主要部分 D.④是结缔组织,具有保护、支持、连接、营养等功能 2.(2021•福建模拟)小小的受精卵能分裂分化成多种多样的细胞,与此过程无关的是()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C.细胞衰老D.细胞分化3.(2021•陕西模拟)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先后顺序为a→c→b B.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D.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4.(2021•江西模拟)如图表示某植物体内细胞的一系列变化过程,①②③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由小长大与①②③均有关系

B.①是细胞生长,受细胞核的控制 C.②是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 D.③是细胞分化,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5.(2021•兖州区模拟)每年的3月5日是我国学雷锋日,雷锋在生前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 A.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 B.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 C.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 D.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 6.(2021•平阴县一模)如图是某种生物受精卵分裂和分化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B.a、b、c三种细胞继续分裂可产生更多的细胞 C.细胞核中的DNA数量在b细胞和受精卵中不相等

202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word版)

202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 注意事项:1、所有试题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作答; 2、试题按学科分类,单选和多选题混排,未注明的题目均为单选题,每题1分, 多选题均已注明,每题2分,多选题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分; 3、试卷105 题,共计143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25题 1. 以下在280nm有更大光吸收的短肽有(多选)() A、Glu-Ala-Phe-Gln B、His-Thr-Asp-Gln C、Ser-Pro-Trp-Gly D、His-Lys-Arg-Gly 2. 在pH10.0的缓冲液中,将以下几种氨基酸加入到阴离子交换层析柱中,然后用递减的pH梯度洗脱,这些氨基酸洗脱的先后顺序为() A、Lys→His→Ser→Glu B、Lys→His→Glu→Ser C、Glu→His→Ser→Lys D、Lys→Ser→His→Glu 3. 以下对高能键和高能化合物的理解错误的是() A、键能是指断裂1摩尔的化学键所需能量,键能越大说明化学键越不容易断裂 B、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C、高能磷酸键断裂吸收大量的能量 D、腺苷二磷酸(ADP)的分子结构比ATP更稳定 4. 下列酶中定位于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外膜的是() A、脂酰CoA合成酶 B、肉碱脂酰移位酶II C、ATP合酶 D、柠檬酸合酶 5.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位于线粒体内膜,是呼吸链中最重要的蛋白复合体之一,以下关于复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电子从NADH传递至细胞色素c B、将电子从NADH传递至辅酶Q C、是线粒体膜中移动的电子载体 D、不含铁硫中心。 6. 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CPS-I)水平降低,以下可以提高CPS-I活性的化合物是() A、ADP B、鸟氨酸 C、N-乙酰谷氨酸 D、2,4-二硝基苯酚 7. 临床研究发现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此的解释合理的是() A、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其产物与尿素循环中的鸟氨酸结合: B、谷氨酰胶在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其产物与尿素循环中的瓜氨酸结合; C、患者体内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加: D、患者体内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加。 8. 在小鼠饱食8天的条件下,研究者测定了野生型小鼠与突变小鼠肝脏中丙 二酰辅酶A的含量,结果如右图,这说明突变体(多选)() A、脂肪酸氧化显著减低 B、脂肪酸氧化显著升高 C、脂肪酸从头合成显著增加 D、脂肪酸从头合成显著降低 9. 二糖(双糖)是最简单的寡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和乳糖都是常见 的二糖。关于这些二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二糖都能够还原斐林(Fehling)试剂 B、除蔗糖外,其他二糖都能够还原斐林试剂 C、除纤维二糖外,其他二糖都能够还原斐林试剂 D、蔗糖与纤维二糖是非还原性糖,麦芽糖与乳糖是还原性糖 10.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

202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

202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以下在280nm有更大光吸收的短肽有() A.Glu-Ala-PHe-Gln B.His-Thr-Asp-Gln C.Ser-Pro-Trp-Gly D.His-Lys-Arg-Gly 二、单选题 2.在pH10.0的缓冲液中,将以下几种氨基酸加入到阴离子交换层析柱中,然后用递减的pH梯度洗脱,这些氨基酸洗脱的先后顺序为() A.Lys→His→Ser→Glu B.Lys→His→Glu→Ser C.Glu→His→Ser→Lys D.Lys→Ser→His→Glu 3.以下对高能键和高能化合物的理解错误的是() A.键能是指断裂1摩尔的化学键所需能量,键能越大说明化学键越不容易断裂B.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C.高能磷酸键断裂吸收大量的能量 D.腺苷二磷酸(ADP)的分子结构比ATP更稳定 4.下列酶中定位于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外膜的是() A.脂酰CoA合成酶B.肉碱脂酰移位酶II C.ATP合酶D.柠檬酸合酶 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1位于线粒体内膜,是呼吸链中最重要的蛋白复合体之一,以下关于复合物I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电子从NADH传递至细胞色素c B.将电子从NADH传递至辅酶Q C.是线粒体膜中移动的电子载体D.不含铁硫中心 6.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CPS-I)水平降低,以下可以提高CPS-I活性的化合物是() A.ADP B.鸟氨酸 C.N-乙酰谷氨酸D.2,4-二硝基苯酚 7.临床研究发现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此的解释合理的是() A.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其产物与尿素循环中的鸟氨酸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