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程标准: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4.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人口措施。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时间差异(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差异性3.空间差异(1)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2)表现:兴旺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1)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共同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因此不能仅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来比拟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2)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图中A出生率;B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空间差异①以欧美为代表的兴旺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数开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③我国:目前已根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④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不一定比开展中国家的低许多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传统型〞模式,且人口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
相反一些兴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虽然已经属于“现代型〞模式,但是由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在不同年龄段人口死亡率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比拟高,往往使这些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开展中国家的高。
(2)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不一定属于“传统型〞模式当前,绝大多数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模式,但有些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如古巴。
学校:诸城市第二中学学科:高一地理编写人:李夕田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课本先展示图片,讲了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年增长量、以及人口比较多的国家,使学生对人口增长的概念有个大概的认识,并对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产生震撼。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可看作对课本前面情景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产业革命与二战是两个人口增长的分水岭,并让学生思考其深层次原因关于第二部分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我认为应该把各阶段对应的模式及特点统一起来讲,第一阶段对应原始型、第二阶段对应传统型、第三阶段对应过渡型、第四阶段对应现代型,并把各阶段的生产力状况、人的寿命也作比较,然后让学生考虑各模式和阶段在什么地区和国家或什么时代存在。
第三部分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可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应的人口模式入手进而讨论会引起什么人口问题,关于人口问题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引起的人口问题,也包括人口增长过慢、负增长以及人口过少引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可让学生讨论解决。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人口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深入,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等知识还不了解,本节运用本地资料,绘制表格,探究人口的增长模式,认识什么是人口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有哪一些,怎么解决等。
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生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第 周课题主备人 审核人 编号 使用人编写时间 1.1人口的数量变化② 景华府022013/1/12一、本节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2.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读教材P5--P7图文)1.人口增长模式(1)指标构成:如图中① ;② ;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由 型转向 型继而向 型逐步过渡。
(2)时空差异: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进入 。
①时间上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 向 的转变。
世界:由 转向 的过渡阶段。
②空间上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 向 的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点所处历史阶段原因 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A B C%4 3 2 10 ① ②三、问题探究1.读教材P5图1.6,思考:(1)原始型和现代型增长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共同特点?形成原因是否相同?(2)现代型增长模式后期,人口死亡率为什么出现略有上升的趋势?(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哪种构成要素的下降开始的?2.读教材P6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根据P7活动提示,分析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因素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四、典例分析右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传统型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C.1950~200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D.20世纪末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是现代型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自然增长率上升3、图乙所示国家中,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乙国2000年人口增长模式一致的是()A.英国B.日本C.印度D.新西兰解析:主要考察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和转变以及地区差异。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认识和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学会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做好充分预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在充分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据资料进行练习计算,进一步明确人口的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3.通过分析文字、数据资料及景观图片,理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学会分析多种素材背景下的人口问题,逐步提高调查研究、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比较法及数据图表分析法,分析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并进行相应的读图思考练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人口的图片、数据、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思考相关的问题,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
课前搜集有关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的图文资料。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标程标准】①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目标】1.记忆并默写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其转变的时空分布。
2.判断区分人口增长模式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
第二课时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基础导学】默看课本然后默填以下内容1.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些?其划分依据是什么?3.完成课本第7页“活动题”4.总结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及转变方向(分析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中国)【问题探究1】总结区分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方法都有哪些?【问题探究2】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应对措施。
【课后习题】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
读图回答1~2题1.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A.现代型和过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过渡型2.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3~4题3.甲市可能是A.西宁B.延安C.上海 D.广州4.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5.读2005~200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并填入表中。
(2)若表中三个国家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将C国的名称填入下面的相应括号中。
(5)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率下降,其次是率下降,最后导致率下降。
(6)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转变前有所上升,其原因一般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
高中地理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1.1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 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说明导入新课投影课本“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1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思考回答问题。
图片导入使学生感受到当今人口问题的严峻形势。
板书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探究活动自学讨论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说明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通过读“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题。
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
(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匀的。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编写人:杨占永编写时间:2014年2月17日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组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记住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2、读课本第二页图1.2和图1.3认真完成读图思考和活动习题;3、阅读课本第三页最后段和第四页一二段归纳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4、理解记忆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种类型和基本特征,以及转变的起始因素;5、阅读课外材料,试着读懂“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学习建议】:重点和难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认真完成读图思考和活动题)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读图1.6和第六页文字归纳)[学法指导]: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
【知识链接】【课前准备区】◎预习内容:人口的数量变化◎预习时间:10分钟◎预习检测:1.人口的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和总人口数之比。
2.人口的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和总人口数之比。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和总人口数之比。
4.到201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如何排序?(课本图1.4)5.2010年与1950年相比,各大洲人口增长由快到慢如何排序?6.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___________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三项指标,世界人口可划分为、和三种类型。
7.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中学习区】1. 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读课本图1.2和图1.3)2.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读课本图1.4)3.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课后互助区】【活动探究】课本P7内容:哪种因素起主要作用,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课后练习区】一、单项选择题1.“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A.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极低死亡率,很低出生率,极低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3.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4.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22%,死亡率O.62%,自然增长率0.6%,其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5.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下表是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6—7题6.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7.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小结归纳】:【学习反思】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教案]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2.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过程与方法]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学重点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口数量的变化是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三个指标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来分析。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P5[读图思考]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1)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3)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时间生产力状况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与文化的变化“三率”的变化人口增长模式18世纪中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较恶劣,土地私有制劳动力需求较大,受传统的生育观念影响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原始型工业化开始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环境改善,经济快速增长传统的生育观念占主导地位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传统型二战以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土地开垦受到限制,制造业快速发展城市化快速发展,社会福利提高,生育观念转变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现代型[活动]P7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分布:(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转变历史阶段原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增长模式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高高低原始型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高低高传统型现代社会时期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低低低现代型(2)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分布:主要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原因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现代型经济起步早,生产力水平高,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快发展中国家亚非拉传统型许多国家经济呈快速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还较高,但死亡率降低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3.我的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有着重要影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三率: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率和 率两者共同决定。
人口 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数在该国活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人口 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活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人口自然增长率= —二、世界人口变化: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20世纪以来是人口增长的 时期,根本原因是 和 等方面的进步。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1)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
在教材P 3图1.4上标示出七大洲。
(2)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 。
有些国家人口数量还会逐渐下降,如 和 ,并相应的采取了的政策 。
(3)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由于 的独立, 的发展, 的进步,人口 下降,导致人口增长很快,其中很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采取了 政策。
【探 究 案】探究一: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分布差异、原因、人口政策1、仔细读图1.4, 洲人口数量最多, 洲人口增长最快。
2、人口政策(图1. 5)读图思考: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一样吗?有何影响?如何解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后 果对 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探究二:得大妈者得天下:北京一理财经理陪舞陪出千万大单每晚8点,北京东直门来福士广场,在大妈阵中总有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格外显眼,他对整场表演非常娴熟,每个角色都能“无缝切入”,小伙子是某银行的理财经理,他跳舞的目的是拓展客户。
“观众中什么人都有。
一位以前做房地产的阿姨常来看演出,慢慢被我发展成客户,现在在我们行有上千万存款。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银行来说,广场舞大妈们是非常优质的客户,她们有钱有闲,掌控家中财政大权,对投资理财也感兴趣,特别是青睐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
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姓名学生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第周课题主备人审核人编号使用人编写时间1.1人口的数量变化①景华府01 2013/1/12一、单元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3.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二、本节目标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读教材P2--P5图文)1.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两者共同决定。
[补充知识]: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①三率的计算方法: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 年平均人口数×100%②三率之间的换算: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的增长(1)时间变化:①总趋势:不断,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______________。
②近100多年来,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的原因:______________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使得人类对________________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
(2)空间差异:①特点:地区上的____________。
②表现: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____________,人口增长。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的进步,人口死亡发展中国家率不断下降,因而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
1四、问题探究1.(教材P3活动)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0年后会增加多少人?如果10年后,自然增长率变为1.7%,那时一年人口增加多少?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2.读教材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与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据图分析: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近百年来)人口变化的特点(从数量和增长来看)人口变化原因(从生产力和和死亡率来看)3.读教材图1.4“1950~2005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据图分析:(1)2005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
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重视概念理解。
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和差异的扩大②表现:以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一、教材第2页“读图思考”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
人口数量情况数量______ 数量_______ 持续增加数量________
人口增长情况增长速度______ 增长速度______ 速度明显______ 空前增长
人口变化原因
人们获取食物能
力低,抵御疾病和
灾害水平差,人口
死亡率高
水平提
高,食物供应稳
定可*,死亡率下
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
高,人们获得充足
的食物,完善的医
疗服务,死亡率很
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
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
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
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二、教材第3页“活动”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堂检测】
1.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率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是()
A.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B.现代型—原始型—传统型
C.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D.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3.右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率的原因是
①气候条件改善②科技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④政治上的独立,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008年全国高考卷)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5-6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5.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降低,死亡率大幅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6.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7.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粗线表示人口出生率,细线表示人口
死亡率,则/////部分表示。
(2)图中A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
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
为“”。
(3)图中B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4)图中C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速度都,人口增长模式为“”,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型。
(5)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大力开展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
向的转变。
(6)分析上图得出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三基本原则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学习反思】 1 这节课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 还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