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新版
- 格式:ppt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30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时所走的一条道路。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点是落实党的文化政策,坚持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推广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是不可动摇的。
党的文化政策始终努力维护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对文化的决策部署,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加强文化传承,提高文化水平。
同时,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还注重推进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
社会主义国家把将科学知识普及到全社会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全社会创新创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也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强文化产业的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支持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的规模和质量提升,让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最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还注重民族团结进步。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和引导作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民族团结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蒙自市第四中学政治教研组主备人:王建平2020.6.24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性,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作用、内涵,理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掌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纲领的认识,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及要求。
2.教学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它国家的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
请同学们思考我国是文化强国吗?我国应该要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呢?(二)新课讲授:探究一: 我国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历程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思考:什么叫做文化强国呢?通过同学们自主思考,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向同学们普及文化强国的概念。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习目标】识记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及指导思想;理解“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自主学习】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奉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国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____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中国________的前进方向。
3.实现强国梦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面向、面向,民族的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梦。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强国的必由之路【预习提示:阅读课本96-98页,在课本上标明】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2.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3.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1)走,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为指导,坚持为方向,坚持的方针;坚持原则;坚持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2)关键是要,为此,需要树立高。
具体来说就要有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责任的历史担当。
要有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最重要的是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学习目标1.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系。
2.理解革命文化的产生、内容与意义。
3.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产生、内容与意义。
4.明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三、知识梳理(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1)指明文化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2)肩负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3.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作用(1)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4.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决定因素: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探究点一 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1)中国近代历史证实的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重振标志: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想一想:“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守旧主义”什么关系? 提示:“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
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判一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提示:错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探究升华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1)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化重振中起了什么作用?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2)我们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为什么要发展这种文化?答案(1)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对文化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中华文化复兴指明了方向。
②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条独特的文化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和国情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的表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核心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和国情为基础,以中国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的表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原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和国情,坚持中国人民为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坚持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坚持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
这些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遵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坚持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坚持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坚持中国特有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