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整理:重力
- 格式:pdf
- 大小:21.93 KB
- 文档页数:2
重力(提高)【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看法;2、理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即重心)。
【要点梳理】要点一、重力的看法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碰到的力叫做重力。
符号:G要点讲解:地面周边的所有物体,无论它是运动仍是静止,无论它是固态、液态仍是气态,都要碰到重力的作用。
如在上升过程中的氢气球仍受重力。
所有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要点二、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 G=mg或 g=G/m,其中 g=㎏。
注意:利用公式 G=mg进行计算时,质量 m的单位必定是㎏,不能够用 g,否则计算得出的数据就会有错误。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据此制成了重垂线来检查墙壁可否竖直,也可改进后检查窗台、桌面等可否水平。
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不同样,所谓竖直向下是指向下且与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表示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 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球的重心是它的球心。
大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少许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如环形物体)。
(2 )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来确定。
方法是:在物体上任取一点,用细绳从这点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沿悬绳方向在物体上画一条直线,尔后用细绳在这条直线外的任一点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沿悬绳方向在物体上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该物体的重心。
要点三、重力和质量的差异和联系以下表所示:质量重力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碰到的力方向没有方向竖直向下区大小不随物体所处地址的改变而改变随在地球上地址的改变而变化别符号m G单位千克 (kg)牛顿 (N)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联系G= mg,其中 g= kg【典型例题】种类一、基础知识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竖直上抛的物体不受重力B.在空中高速翱翔的飞机不受重力的作用C.自由下落物体所受重力在增大D.放飞的风筝没有重力E.地球周边的物体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碰到重力的作用【答案】 E【解析】重力是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碰到的力,无论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地球周边的物体都碰到重力,由此可判断, A、 B、D 不吻合题意,E 吻合题意;物体自由下落,碰到重力的作用,但是在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由公式 G=mg可知,物体的重力也不变,故 C 不吻合题意。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力的单位:牛顿(N)是力的单位,1牛顿等于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获得1米/秒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力,或者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5. 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6.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7.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
8. 重力的应用:重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状有重要影响,如自由落体运动、斜面滑动等。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成正比。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可以在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5. 机械能的应用:机械能的概念和守恒定律在解决物体的运动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方式: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
2.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
3. 光的传播路径: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非均匀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4. 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光滑的界面时,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
5.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6. 光的色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色散现象,即光线被分散成不同的颜色。
7. 光的应用:光的传播和性质在光学仪器、光纤通信、光学显微镜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五、二力平衡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六、摩擦力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加润滑油。
七、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公式:单位:Pa。
1Pa=lN/m2。
4、(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篇一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二、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⑴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⑴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⑴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⑴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施力物体地球;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产生原因地球的吸引【例】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用脚将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受作用的缘故,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答案:重力;地球点拨:因为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因此空中飞舞的毽子由于重力作用,最终要落回地面。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随之增大几倍,即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及单位G=mgG的单位:Nm的单位:kgg的单位:N/kgg 值数值g=9.8 N/kg意义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物理意义: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拓展延伸g是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就地球上某一点而言,它是一个常数。
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并不是不变的,因为g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g值最小,在两极上g值最大,g=9.8 N/kg是个平均值,粗略计算时可取g=10 N/kg。
【例】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A.1.96 NB.9.8 NC.19.6 ND.196 N答案:C点拨:G=mg=2 kg×9.8 N/kg=19.6 N。
知识点3: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不同于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支持面向下。
如图1所示,1表示垂直向下,2表示竖直向下。
图12.应用:利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利用水平仪检查台面是否水平等。
物理量区别和联系质量重力区别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m G方向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单位kg N大小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同一物体在任何位置质量大小均不变物体所受的重力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计算公式m=ρV G=mg测量工具天平、秤弹簧测力计联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g=9.8 N/kg【例】体育课上,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2),图3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图2 图3答案:C点拨: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一、力和运动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力的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变化、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或方向。
4.重力: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力。
5.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垂直力合成和斜向力合成。
二、机械能与机械运动1.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理想情况下,物体在机械能守恒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
4.动力学定律:质量与加速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5.杠杆原理:要使杠杆平衡,需满足力矩相等条件。
三、导热与热能1.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热能传递的方式。
2.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振动和电子运动来传递。
3.热传导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率和物体的温差有关。
4.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被冷却后体积收缩。
5.物态变化与物质内能: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潜热。
四、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与物体表面相交,在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满足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4.光的颜色与频率:不同频率的光波对应不同的颜色。
5.光的透射:光从一种介质穿过另一种介质。
五、声与声音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空气产生压缩和稀薄的交替运动,从而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递的,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和音色。
4.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5.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六、电与磁1.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
2.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
一、力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体现,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单位:牛顿(N),1N是使1kg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力的分类:按作用效果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浮力等;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为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
6. 弹力:物体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点在形变处。
7. 摩擦力:物体间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8.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公式为F=ma。
10.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11.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2. 杠杆原理: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为F1L1=F2L2。
13.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可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14.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公式为W=Fs。
15.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16.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公式为P=W/t。
17. 功率的单位:瓦特(W),1W=1J/s。
18. 能的概念: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分为动能和势能。
19.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²。
20.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1. 能的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
2. 热量:物体传递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J/(kg·℃)。
重力是什么它如何影响物体知识点:重力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物体一、重力的定义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它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作用1.使物体朝向地面: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因此它使得物体向地面降落。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或者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
3.物体形变:重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如压缩、拉伸等。
4.保持物体稳定:重力使得物体在地球表面稳定,不会飘浮在空中。
三、重力的大小1.重力大小与质量: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就越大。
2.重力大小与距离:重力与物体与地球的距离成反比,距离地球越远,受到的重力越小。
四、重力的测量1.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单位质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通常用符号g表示,约为9.8m/s²。
2.重力计:重力计是用来测量物体受到重力大小的仪器。
五、重力的应用1.地球物理学:重力在地球物理学中有着重要应用,如地震预测、地质勘探等。
2.工程领域:在建筑、桥梁等工程领域,重力的研究对于结构设计和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3.航天技术:重力对于航天器的轨道计算、飞行姿态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4.生物医学:重力对于人体生理功能、血液循环等有着重要影响。
六、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是物体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力。
在地球表面,重力主要体现了万有引力对物体的作用。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方法: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使用公式 F = mg,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解答:F = 2kg × 9.8m/s² = 19.6N2.习题:一个物体从离地面10米的高处自由落下,求它落到地面的速度。
方法:使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v² = 2gh,其中v为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①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地球 5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①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重心可以在物体上, 也可以不在物体上.)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C.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答案】B【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其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地方g值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地方重力有变化,故重力不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是质量;故选B。
类型二、知识应用2、如图所示,足球被放定在禁区罚球点上。
请画出足球所受力的示意图【答案与解析】足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由于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的力是平衡力,也就是说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按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如下图:一.选择题(共13小题)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施力物体是地球B.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大小C.其方向一定与地面垂直D.其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分析】在地球附近,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地面无关,其单位是N,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大小;物体所受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高中物理】“重力”知识点整理
定义: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表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就是由地球的迎合而产生的,但无法说道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同于物体难以承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边线时不成正比。
(1)重力的大小:g=mg
表明:
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到运动状态的影响,与与否还受到其它力也并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直角向上(即为旋转轴水平面)
说明:
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到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战略重点:物体所受到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
①质量原产光滑。
物体的战略重点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光滑物体,它的战略重点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战略重点,需用装设法确认。
说明:
①物体的战略重点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导入战略重点概念后,研究具体内容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做用作战略重点的一个Courtomer则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存有质量的城才替代。
初二物理知识点整理:重力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表示符号G
1)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计算公式):G=m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m=G/g,g=G/m
(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
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4)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5)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