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监测内容及监测结果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3
污水监测方案第1篇污水监测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水处理和监测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加强污水排放监管,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确保水环境安全,本方案针对污水监测工作提出以下措施。
二、目标1. 摸清辖区内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等水环境质量状况,为污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建立健全污水监测体系,实现污水排放的实时监控,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
3. 强化对企业污水排放的监管,确保污水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减少水环境污染。
三、监测范围与内容1. 监测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国城市及乡村地区的各类污水排放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等。
2. 监测内容:(1)常规污染物:pH值、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等;(2)特征污染物:根据不同行业排放的污染物特点,选择相应的特征污染物进行监测;(3)重金属:汞(Hg)、镉(Cd)、铅(Pb)、铬(Cr)等;(4)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
四、监测方法与频次1.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频次:(1)常规污染物: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2)特征污染物:根据排放源特点及环境风险,适当调整监测频次;(3)重金属:每年至少监测1次;(4)微生物指标:每半年至少监测1次。
五、监测设施与设备1. 建立污水监测站,配备完善的监测设施和设备,包括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验室分析设备等。
2.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对污水排放的实时监控,自动采集、分析、传输监测数据。
3. 实验室分析设备:用于对监测样品进行详细分析,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六、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1. 建立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分析。
2. 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审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分析监测数据,评估污水排放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为污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废水监测标准废水监测标准是为了保护环境、确保水质安全以及监测废水排放对周围水体和土壤的影响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这些标准通常涵盖了废水排放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监测和报告的方法。
以下是一般性的废水监测标准的主要内容:1. 废水监测的目的和范围1.1 目的标准应明确废水监测的目的,例如评估废水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确保废水排放符合法规、调查污染源等。
1.2 范围标准应明确定义废水监测的适用范围,包括监测的频率、监测点的选择等。
2. 物理参数监测2.1 温度标准应规定废水中温度的监测方法,以及温度对水体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2.2 浊度监测废水中的浊度,以评估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可能影响水体透明度和生物栖息地。
3. 化学参数监测3.1 pH值标准应规定监测废水中pH值的方法,以评估废水的酸碱性。
3.2 溶解氧(DO)监测溶解氧水平,以评估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对于维持水生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3.3 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监测COD和BOD以评估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和生物降解的能力。
3.4 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监测这些氮化合物,以评估废水中氮的含量,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3.5 重金属监测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因为它们可能对水体和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4. 生物学参数监测4.1 生物多样性通过监测水中的生物群落和种类,评估废水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2 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存监测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以评估废水对其生存和繁殖的潜在影响。
5. 监测方法5.1 标本采集规定采样点、采样深度、采样频率等细节,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5.2 分析方法规定分析废水样品的实验室分析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6. 报告与记录6.1 数据报告格式规定监测数据的报告格式,以便于对监测结果的理解和比较。
6.2 数据保存和归档要求保存监测数据并建立档案,以备将来参考和审查。
7. 法规遵从7.1 法规符合性确保废水监测标准符合当地、国家或国际的法规和标准。
医疗废水检测项目及指标随着医疗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医疗废水的处理和监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医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例如药物残留物、重金属、细菌和病毒等,因此需要对医疗废水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测。
本文将从医疗废水检测项目和指标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疗废水检测项目医疗废水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化学成分检测医疗废水中的化学成分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酸碱度等。
具体的化学成分检测项目包括: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PH值、氨氮、总磷、总氮等。
这些项目可以反映医疗废水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以及酸碱度情况,是评价医疗废水水质的重要指标。
2.生物学检测生物学检测项目主要是指对医疗废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监测。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检测可以了解医疗废水中的污染情况,并且为后续的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3.药物残留物检测医疗废水中存在大量的药物残留物,这些药物残留物对水质和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医疗废水中药物残留物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的检测项目包括对不同类别的药物残留物进行定量分析,例如抗生素、激素、镇静剂等。
4.重金属检测医疗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
重金属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一定的毒性,因此需要对医疗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检测。
具体的检测项目包括对重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如铅、汞、镉、铬等。
5.其他检测项目除了上述的几个主要的检测项目外,医疗废水的检测还包括其他一些项目,比如悬浮物、浊度、消毒副产物、放射性物质等。
这些项目都是对医疗废水水质进行全面检测的重要内容。
二、医疗废水检测指标医疗废水检测指标是对医疗废水进行评价的标准,不同的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医疗废水的水质。
主要的医疗废水检测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COD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酸性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通过化学氧化,充分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废水监测方案1. 引言废水是指工业、农业、城市居民等生活活动产生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污水。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废水监测方案是保障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2. 废水监测的重要性废水监测是通过定期监测废水排放量和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掌握废水排放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废水排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废水监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环境保护废水排放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废水监测,可以掌握废水排放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2.2 公众健康废水中的污染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如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通过水体污染进入食物链,给人体带来慢性毒性。
通过废水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2.3 法律合规废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废水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废水排放是否符合法律标准,以防止因违规排放而面临罚款、停产或关闭等惩罚。
3. 废水监测方案废水监测方案主要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监测指标等。
3.1 监测目标废水监测的主要目标是测量废水中的污染物的含量和排放量,包括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等指标。
监测目标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废水的性质、排放源、环境敏感区域等因素。
3.2 监测方法废水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两个过程。
实地采样是指在废水排放口或汇水口进行采样,采样需要使用标准采样器具,遵守采样操作规范。
采样时应考虑化学物质的降解和变化,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和频率。
实验室分析是指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量其中各种污染物指标的含量。
分析过程需要使用标准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3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是指废水监测的时间间隔,根据废水排放特点和监测要求来确定。
污水处理检测记录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各种污染物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使其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的达标,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记录。
二、检测目的本次污水处理检测的目的是评估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以及监测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水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三、检测内容1. 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检测:- 检测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进水口、沉淀池、曝气池、二沉池、出水口等部位的泵、阀门、传感器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 检测设备的运行参数,如进水流量、出水流量、水位、压力等,以评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2. 污水处理效果检测:- 采集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处理过程中的样品,分别检测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如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
-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判断处理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3. 污水排放水质检测:- 采集排放口处的样品,检测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如悬浮物、COD、氨氮、总磷、总氮等。
-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排放水质是否符合要求。
四、检测方法1. 设备运行情况检测:- 视觉检查:通过观察设备的外观和工作状态,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 仪器检测:使用合适的仪器,如流量计、压力计、水位计等,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测量。
2. 污水处理效果检测:- 采样:在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处理过程中采集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 实验室分析: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化学分析等,对样品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
3. 污水排放水质检测:- 采样:在排放口处采集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 实验室分析: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化学分析等,对样品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
五、数据记录和报告1. 数据记录:- 对设备运行情况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等。
污水处理的监测分析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速。
城市化的进程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污水污染。
污水是指来自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排污等各种源头的污水,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极为危险的,因此,对污水的处理必须得到重视。
污水处理是指解决生活、工业、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水污染问题,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去净化排放出去的废水。
而污水处理的监测分析则是污水处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指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记录,以保证排放水质的达标,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污水处理的监测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污水的化学性质监测污水中的化学性质是决定其排放标准的重要因素。
化学成分分析是对污水进行监测分析的最基本方法。
常见的化学指标有COD、BOD、TP、TN、NH3-N、SS等等。
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是指化学的氧需求量,是一个衡量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通常用于检测短时间内氧化分解污染物的能力,对于废水处理的指导及设计与管理有重要作用。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则是指生化需氧量,是一种生化反应方法,是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一个重要的测定项目。
2. 污水的物理性质监测污水的物理性质,包括PH值、温度、悬浮物质等。
这些指标对于废水处置具有重要的影响,需对其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分析,调节和优化废水处置过程中的状态。
3. 污水生物学监测污水生物学指标,如需氧量、微生物浓度、氨化菌、硝化菌等含量,对污水的处理影响极大。
4. 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性能监测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性能监测,主要是监测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如曝气池中DO浓度、MLSS浓度等。
根据以上污水处理的监测分析内容可知,每一项监测参数的准确性,都对污水处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监测分析工作而言,要保证监测仪器精度和检测人员专业技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以保证排放水质达到标准。
污水处理检测记录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而污水处理检测记录则是评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和水质安全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污水处理检测记录的内容和意义。
一、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1.1 设备运行时间:记录每天设备运行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便评估设备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1.2 设备故障记录:记录设备故障的具体情况和处理过程,以及故障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为设备维护提供依据。
1.3 设备维护记录:记录设备的定期维护情况,包括清洗、更换滤网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二、污水处理过程监测数据2.1 进水水质监测:监测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原水水质,包括悬浮物、COD、BOD等指标,以评估进水水质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
2.2 出水水质监测:监测经过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包括悬浮物、COD、BOD等指标,以评估污水处理系统的去除效率和达标情况。
2.3 污泥监测:监测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包括含水率、有机物含量等指标,以评估污泥的处理效果和处理后的处置方式。
三、污水处理效果评估3.1 COD去除率:计算进水和出水中COD浓度的差值,以评估污水处理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
3.2 BOD去除率:计算进水和出水中BOD浓度的差值,以评估污水处理系统对BOD的去除效果。
3.3 悬浮物去除率:计算进水和出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差值,以评估污水处理系统对悬浮物的去除效果。
四、运行成本与能耗分析4.1 药剂使用量记录:记录使用的药剂种类和用量,以评估药剂的消耗情况和成本。
4.2 电力消耗记录:记录污水处理设备的电力消耗情况,以评估设备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4.3 水资源利用情况:记录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包括回用水和废水排放情况,以评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五、污水处理改进和优化建议5.1 设备改进建议: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记录,提出设备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
废水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废水排放的监测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废水监测管理制度。
二、监测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废水排放的生产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单位。
三、监测目标1.保证废水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
2.及时发现和排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3.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监测数据,共同保障环境安全。
四、监测内容1.废水排放口监测:采集废水排放口样品,进行对废水中有害物质、重金属、PH值、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磷等指标的监测。
2.废水排放管道监测:监测废水排放管道中各个监测点的废水质量。
3.其他监测:根据具体情况,对废水进行渗透监测、土壤监测等。
五、监测要求1.监测设备要求:所有监测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2.监测频率要求:根据企业废水排放特点和监测数据,确定监测频率,一般不低于每月一次。
3.监测记录要求:每次监测应做好监测记录,包括监测时间、地点、监测人员等信息。
4.监测数据报送要求:监测数据要及时报送给环保部门,确保由专业部门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和分析。
六、监测管理1.监测责任: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监测部门或委托专业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监测报告:企业应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在报告中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3.监测改善:监测结果显示存在超标或异常情况时,企业应立即采取改善措施,减少或消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4.监测记录保存:企业应将监测记录保存至少5年以上,以备环保部门查阅。
七、监测奖惩1.对监测结果合格,未发现超标情况的企业,可给予奖励,鼓励其继续做好环保工作。
2.对监测结果不合格,存在排放超标现象的企业,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责令整改,并定期进行环境监测。
八、监测资金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应的监测经费,保障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转,及时处理监测数据。
废水监测报告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废水污染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废水污染会对水体、土壤、空气以及生物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健康。
因此,监测废水排放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废水监测是通过对工业企业的排放口进行采样、分析和监测,评估其企业排放的废水是否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
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判断企业是否违反了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废水污染。
废水监测报告是监测工作的产物,它是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情况的全面反映。
报告中包括了废水采样记录、现场监测记录、污染物分析数据等信息,反映了企业的废水排放浓度、总排放量以及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等重要内容。
一份标准的废水监测报告必须满足几个要求。
首先,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废水排放情况,说到底必须是有科学依据。
其次,报告必须完整,详细告诉我们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浓度、排放量以及企业采取的治理措施和效果等信息。
最后,报告必须具备可读性,让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能够轻松读懂并了解企业的排放情况。
废水监测报告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它是监管部门监督企业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法规的重要依据。
如果企业的排放量、污染物浓度超标,监管部门可以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
其次,废水监测报告可以让公众了解企业的环境表现,及时反映问题和意见。
最后,废水监测报告对企业自身也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企业掌握废水排放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提高企业的环保形象和品牌价值。
尽管废水监测报告非常重要,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或盲目追求利润,私自排放污水或改变排放口,这就为监管部门监督企业的排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监管,可能会出具虚假的监测报告,这对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必须共同努力,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排放废水。
总之,废水监测报告是环保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排序自行检测废水的监测内容企业自行监测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
因此,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污染排放自行监测方案的编制主要围绕以上3 个要素开展。
根据污染排放特征,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噪声3 大类。
固体废弃物或危险废物虽然不需要监测,但综合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企业在自行监测方案中应明确提出做好管理和记录的相关内容。
1 .废水监测点位化学合成类制药企业的废水应集中收集处理排放,排放口一般包括排污单位废水总排口、排污单位车间废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生活污水排放口等。
总排口排放的废水包括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事故废水等,开展自行监测的企业必须在废水总排口设置监测点位。
对于排放一类污染物的企业,即排放环境中难以降解或能在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长远不良影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污染物的企业,必须在车间废水排放口设置监测点位,对一类污染物开展监测。
考虑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有部分污染物通过雨排系统进入外环境,排污单位应在雨水排放口设置监测点位,并在雨水排放期间开展监测。
部分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开排放的企业,还应在生活污水排放口设置监测点位。
2 .废气监测点位废气监测点位分为有组织和无组织监测点位两类。
有组织监测点位主要根据生产工序上的产排污节点设置。
化学合成类制药企业的生产工序主要包括配料及投料、反应、分离纯化、成品4 个步骤,每个工序的生产设施、设备都会排放废气。
此外,对于一些重要的辅助工序及生产设施,如有机溶剂回收、危险废物暂存和焚烧设施、各类储罐等,也应将其排放的废气纳入监测方案。
在上述产排污节点,均应设置相应的废气监测点位。
无组织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下风向厂界,为充分了解废气无组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必要时还应在上风向布置对照点。
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污染控制国家标准颁布后,应根据其要求补充相应的监测点位。
废水监测内容及监测结果
采样地点:兴宁市黄泥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后
采样日期:2016年1月18日
排放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表2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样品状态及特征:处理前黑色、臭味;处理后无色、无气味。
单位:mg/L(已注明的除外)
监测项目渗滤液处理后
监测结果
最高允许
排放浓度
超标倍数
(处理后)
监测方法
方法检
出限
﹡pH值(无量纲)7.45 6~9 达标GB/T 6920-1986 ——
色度(稀释倍数) 2 40 达标GB/T 11903-1989 ——悬浮物9 30 达标GB/T 11901-1989 4 化学需氧量68 100 达标GB/T 11914-1989 10
五日生化需氧量 2.1 30 达标HJ 505-2009 0.5 氨氮9.56 25 达标HJ 535-2009 0.025 总氮19.3 40 达标HJ 636-2012 0.05 总磷0.15 3 达标GB/T 11893-1989 0.01 总镉ND 0.01 达标GB/T 7475-1987 0.001 总铅ND 0.1 达标GB/T 7475-1987 0.01 总铬ND 0.1 达标火焰原子吸收法0.03 六价铬ND 0.05 达标GB/T 7467-1987 0.004 总砷ND 0.1 达标GB/T 7485-1987 0.007 总汞ND 0.001 达标原子荧光法0.00001 粪大肠菌群(个/升) ND 10000 达标HJ/T 347-2007 20
备注1、﹡pH值排放标准参照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6-2001)。
2、ND―表示监测结果低于其方法检出限值。
地下水监测内容及监测结果
采样地点:兴宁市黄泥坑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地下井水
采样日期:2016年1月18日
执行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中的III类标准
样品状态及特征:无色、无气味单位:mg/L(已注明的除外)监测项目监测结果标准限值达标情况监测方法方法检出限水温(℃)18.3 ————GB/T 13195-1991 0.1 pH值(无量纲) 6.87 6.5~8.5 达标GB/T 6920-1986 ——
总硬度(以CaCO3计)102 450 达标GB/T 7477-1987 5 溶解性总固体566 1000 达标重量法 4 高锰酸盐指数 2.4 3.0 达标GB/T 11892-1989 0.5 氨氮0.120 0.2 达标HJ 535-2009 0.025 硝酸盐氮ND 20 达标HJ/T 84-2001 0.08 亚硝酸盐氮ND 0.02 达标HJ/T 84-2001 0.02
硫酸盐 4.86 250 达标HJ/T 84-2001 0.09
氯化物399 250 超标0.60倍HJ/T 84-2001 0.02
挥发酚0.0007 0.002 达标HJ 503-2009 0.0003 可溶性铁0.30 0.3 达标GB/T 11911-1989 0.03
可溶性锰0.023 0.1 达标GB/T 11911-1989 0.01 镉ND 0.01 达标GB/T 7475-1987 0.001
汞ND 0.001 达标原子荧光法0.00001
铅ND 0.05 达标GB/T 7475-1987 0.01
砷ND 0.05 达标GB/T 7485-1987 0.007
锌ND 1.0 达标GB/T 7475-1987 0.05
铜ND 1.0 达标GB/T 7475-1987 0.05
六价铬ND 0.05 达标GB/T 7467-1987 0.004
氟化物0.04 1.0 达标HJ/T 84-2001 0.02
氰化物ND 0.05 达标HJ 484-2009 0.002
粪大肠菌群(个/升) 2100 ————HJ/T 347-2007 20 备注ND―表示监测结果低于其方法检出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