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做博士后
- 格式:pdf
- 大小:88.18 KB
- 文档页数:1
【名人故事】余世维个人信息美国佛州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余世维从英国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世界多所著名大学客座教授曾任:日本航空公司***地区副总裁美爽爽化妆品公司驻美副总经理泰华土地开发公司(泰国工业区)总经理谊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辅导过的中外名企:上海贝尔、日本航空、统一、安泰保险、德国莱茵、飞利浦、柯达、朗讯、联合利华、 ABB 、 APP 、史克、立达制药、西门子、摩托罗拉、中国电信等。
余世维是一个咨询培训界的奇迹,短短时间红遍全中国、享誉培训界,受到普遍欢迎的培训专家, 2021 年最具影响力的头衔非余世维莫属,对于深圳咨询业,他的影响是最有价值的,广博的见闻、严谨的治学、渊博的知识、一流的表达、良好的口碑是余教授的几***宝,值得借鉴。
咨询业如何做好知我的产品、营销、品牌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 李朝曙余世维博士美国佛州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国际经理人协会特邀讲师世界多所著名大学客座教授、余世维是一位极具学习力的学习型人才。
几十年的商海搏击,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使余世维不仅成为一位杰出的企业家,而且成了一名优秀的企业咨询师?著名的企管顾问。
余世维擅长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经营管理,从企业战略制定到方针目标的量化展开,均有其独到之处,能实实在在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余世维博士为企业度身定制的内训课程,更是企业确立新观念?解决存在问题的高效处方。
具有国际演讲大师美誉的余世维博士的授课, " 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 " ,风格生动?幽默,讲解深入浅出。
不仅案例丰富,且提供多种实用的解决问题之工具及技巧。
对参训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意想不到的后续效果。
近年来,他为中外众多著名企业做过企业咨询及培训,深受企业好评共同见证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出国读博士后出国读博士后篇(一):美国读生物类博士VS国内读完博士再去做博后我也和你有同样的困惑,总结了一下大家的观点最后还是要自己权衡甲:直接出国读博士和国内读博士再出国做博士后,高访如果很优秀加上幸运当然可以本科毕业出国最好去USA!有人说做博士后比较爽做高访就更爽了钱也多国内也安定了(找个老婆呵呵)我现在其实想找个好地方好好的做做科研找个敬业的科学家学点精髓所以我甚至想与其费很多精力申请受挫再申请不如找个国内顶级得研究所读博士以后机会还很多现在出国不像几年前那样容易了我觉得分心有时候不值得真是厌烦了G T都好办可是因为心里有出国的事眼前的东西往往视而不见对我们的祖国好象一种遗弃的感觉有人说做纯粹的海龟有苦有乐乐我们都知道都羡慕可是苦呢不知道国外(比如美国)找工作是不是也不容易出国的同胞保重!身体第一!看着国内读研的一对一对他们也很幸福啊不是么?乙:作博士后你要考虑到这些问题:1。
国内博士不好混,压力很大2。
国内好的实验室工作压力很大,如果不好的实验室,你出去作博士后的机会就很小3。
博士后拿的是j1,有时候是h1签证,但是总的来说没有f1这样还签证,就算在上海这样好签证的地方,我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二签以上4。
博士后在实验室是什么性质?我觉得就是佣人的性质,拿了钱然后干活,定期处东西,所以很多博士后在哪里就是拼命干活努力攒钱。
由于是比较纯粹的雇佣关系,压力要超过一般的学生。
science以前有个封面文章就专门讲述美国的博士后压力问题,总之会比较累丙:1。
国外博士好混么?压力不大么?其实国内过得惬意多了。
当然,可能各个专业不同吧~2。
国外博士毕业后,还是不少人选择做博后的...甚至有人跟偶说,博士也就是一般般作作实验,主要是学习。
实验室搞主要课题的都是博后,所以不少前辈说,还不如申请个一般的大学,尽早毕业后,然后在名牌大学做博后...还有一点想法,国内的博士毕业,出国博后,不知道能不能学到核心技术什么的?另外,J1和H1的签证,可能因地制宜吧..成都走的不少:)总结陈词,如果有洋博士情节的(比如偶:)....还是无论如何地硬着头皮上吧~~~~如果觉得国内博士也可以的话..做博后也是一种选择~不失为一种曲回的办法:)偶想,这个问题可能真的和所学专业实际情况有关....丁:1. 国内博士不好混常常是导师学术方面不是水平不行就是没时间心不在焉实验设备就不说了,不过国外的博士也不好混吧?有的很累如果在国外不拼命的话那么一般是读了博士就回国呵呵想在国外出人头地在物质条件足够的情况下我想更需要人的毅力智慧和对科学的执著吧 2.国内好的实验室压力很大确实如此比如中科院系统的博士生跟一般重点大学的博士相比工作十分繁重但是据我所知出国机会是不少比如做博士后 3. 签证的事情我不是太了解了还想请高手指点难签是因为怕我去了不回来??4. 其实我觉得在国外博士做到助理教授可以缓缓气??呵呵那时候可以选择回国或者继续向副教授挺进~~ 有时候太强求自己觉得很累戊:国内的博是难混不光是因为导师的问题,实验设备,至少我觉得再好的实验室里面这不是问题。
有机化学博士岗位四年海外博后经历作为一名有机化学博士,我在海外进行了为期四年的博士后研究。
本文将分享我在这段经历中的所见所闻和所得所失。
在海外博士后的四年里,我加入了一家著名的有机化学研究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拥有优秀的研究团队和先进的实验设备,给了我很大的学术自由度和研究资源。
我参与了多个研究项目,涉及合成方法学、催化剂设计、有机光电子材料等领域。
在合成方法学方面,我参与了一个研究项目,旨在开发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有机合成方法。
我们通过设计新型催化剂和反应条件,成功地实现了对特定官能团的选择性转化。
这项研究的成果在合成有机分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催化剂设计方面,我参与了一个项目,旨在开发新型的手性催化剂。
通过合理设计分子结构和调控反应条件,我们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催化剂,并在不对映选择性合成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项研究为手性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于药物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还参与了有机光电子材料的研究。
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分子,并研究了它们在光电转换器件中的应用。
通过优化分子结构和界面工程,我们成功地提高了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这项研究对于开发高效、稳定的有机光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有机光电子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我的海外博士后经历中,不仅有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科研人员。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与他们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一起探讨科学问题、分享研究成果,共同进步。
这种国际化的研究环境让我对科学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加强了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然而,海外博士后经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语言和文化差异是我最初面临的困难之一。
虽然我在学术英语方面有一定基础,但在实际交流中还是会遇到理解困难和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此外,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是我需要面对的。
长时间的实验工作和高强度的科研任务使我时常感到身心疲惫,但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和调整心态,以更好地适应这种工作节奏。
盘点各国家国外读博士后待遇水平美国:美国机会更多,生活质量更高,生活空间也广。
美国的年薪一般是3.0-6.5万美金左右,刚博士毕业出来的,待遇也就在3万美元左右,当然在美国各个地方,不同单位的博士后自然拿钱也不一样,需要看当地的物价水平,我知道有人2000美元一个月(德州allindon),也有人8万美元一年(IBM公司的博士后)。
如果只是做访问学者,薪水不会超过1.5万美金,一般在1万左右。
加拿大:加拿大博士后的年薪一般是2.5-3.5万加元,一个月1200加元左右就够一个普通家庭的开销了,如果没有申请移民,博士后的津贴可以免税。
但如果申请了移民,按照税务局的解释,就得向加拿大缴税。
德国:德国的收入在欧洲应该是最高的,在德国, 博士后工资应该在3000 -3500 EURO(税后, 有老婆孩子). 孩子每个月有约150 EURO的补助。
1、博士生(Doktorand,以工科专业为例)很少自费的,资金来源主要分奖学金和教授(研究所,项目)资助两种。
目前国内过来读博士的奖学金生,主要拿DAAD, 艾伯特,赛得以及阿登纳。
这些奖学金通常在国内申请,目前奖学金的金额大约为800-950欧/月,家属和小孩配读另有费用,通常基金会已经办理医疗保险。
教授资助,通常都是从某个科研项目中支付费用,当然你除了完成博士工作为,还得承担部分科研工作。
根据教授的经费情况和个人条件,通常有3种资助方式:a, WiHi( wissenschaftliche Hilfskraft), 通常要求每周工作19小时,工资大约为12.5-13欧/小时,这样一个月大约有1050-1100欧的毛收入,交各种保险和税收后,净收入大约为800-850欧/月;b, 半位(halbe Stelle, BAT 11a/2 ),相当于正常工作位置的一半,现在大部分博士生(包括德国人)都是拿半位的。
要求每个月承担工作时间19.5小时。
每个月的收入有比较复杂的计算公式,于家庭状况年龄等都有关系,毛收入大约1800欧/月,净收入大约为1200欧/月;c, 全位 (eine Stelle, BAT 11a),一个完整的工作位置,每周工作38.75小时。
本文原文出自金东方留学留学奠基石论坛:/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2411. 全美高校博士后待遇相差不大,博士后第一年一般$35000左右。
National lab高一些(约$70000/year),我3年前刚毕业来美时,$35000/year (材料学),我在西南部消费很低的城市,我师妹今年初去纽约大学$42000/year. 不知道是不是今年博士后工资涨了,但东部消费高很多,特别是房租。
2. 如果可能,来美时最好先了解一下老板的人品,特别是当老板是华人时,我很多朋友抱怨华人老板push很厉害,很累,有时没有周末,几年都不涨工资,还有的抢学生文章。
3. J1签证前3年不交税,J2家属可以合法打工,H1签证要交税,家属不可以合法打工,如果拖家带口的,税率会很低,基本不怎么交税了。
所谓benefit主要是指学校给你全家(包括你,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买健康保险。
保险费很高,你只需付其中的很少一部分,学校里会付大部分作为benefit.现在主要谈谈J1的收入和福利。
4. J1第一年和第二年(身份non-resident alien)只交健康保险费(每年都在涨,2011年单人$590/月,自己负责$40/月,直接从工资里扣;2个人$1252/月,自己负责$119/月;3人及以上家庭,$1626/月,自己负责$221/月)。
除去健康保险费,剩下的都可以拿到手。
5. 值得一提的是牙医保险和健康保险是分开的,保险费主要由个人负责(学校负责很少一部分)。
自己负责的费用是$30.98/m (单人),$70.87/m(2个人),$123.12/m (3人及以上)。
尽管健康保险是必须的,但牙医保险不是必须的,我从来不买牙医保险。
建议来美之前牙齿该拔的拔,该补的补。
在美国看牙医是超级贵的。
6. J1第三年(如果你2010年底过来,2012年1月1日算第三年,身份resident alien)开始交FICA 税7.65%, 和退休金自付部分(7-9%,这部分钱回国后可以取出来)。
美国培养博士后的方法美国培养博士后的方法,很有参考意义哦1、美国博士后制度的历史沿革美国博士后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今已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美国博士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以单位自主发展为主的自然成长阶段和政府介入并提供积极支持的阶段。
现分别简述之。
(1)博士后制度的兴起和早期发展美国的博士后制度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中下叶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设立了一项研究基金,用以资助优秀的青年学者在较好的研究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由于在最初基金资助的20人中有4人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故人们称之为“博士后”。
最初的目的有两方面,培训青年学者和推进科研。
1877年,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年会上,年轻的哈佛天文学家爱德华C.Pickering在一篇题为《资助科研》的演讲中称赞霍普金斯研究基金是沿着正确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他还指出要扩大资助科研的重要性。
当时,许多其他的大学间接地奖励或适当地鼓励科研工作,有一些是主动的,但大多是被动的。
一些人甚至认为,教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就是用来教书,而搞科研是不务正业。
假如这种想法得以泛滥,国家的科学技术就不会有大的发展。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校长吉尔曼认为:“我们希望得到—伙能力强的年轻人,并委任他们,因为他们还有20年的工作时间。
根据他们的能力选择他们,不断增加他们的薪水,根据他们取得的成绩提拔他们,这个计划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机会。
引进一些英国研究员制度和德国无薪俸讲师制度的特点,或换句话说,对于那些愿意投身大学教师生涯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基金。
的确,至少对那些等待提升的年轻人是—个支持。
”他还说明,“大学对于传播知识贡献很大,但是扩展的深度相对有限……如果将用于教学方面经费的十分之一用于研究,美国不久就会在世界科技界伟人中占据适当位置。
”l922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洛克菲勒教育捐赠部一同合作,提供50万美元给医学研究基金,重点在临床医学;1923年,又提供32.5万美元在生物科学方面。
2018年9月第33卷第18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WeinanNormalUniversitySept.2018Vol.33㊀No.18ʌ高等教育研究ɔ美国博士后角色价值的理论分析与现实启示郭瑞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710062)摘㊀要:博士后人才在知识增长和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㊂美国学者关于 博士后工作对于个人学术生涯发展有何意义 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着 基石说 和 港湾说 两种观点㊂当学术劳动力市场供小于求时,强调从事博士后研究训练能促进学者个人学术生涯发展的 基石说 理论占主流㊂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强调博士后岗位是获得高校教职的过渡阶段的 港湾说 理论逐渐占上风㊂从理论层面来看,学术劳动力市场状况是理解博士后角色定位的关键;对科研机构而言,为博士后人员提供清晰的岗位设置,是招收并培养博士后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博士后自身而言,选择并利用好博士后岗位,是发挥博士后角色价值的唯一途径㊂关键词:美国博士后;角色定位;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图分类号:G64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5128(2018)18-0005-07收稿日期:2018-06-27作者简介:郭瑞迎(1987 ),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㊁学校文化与德育研究㊂㊀㊀近几年,中国各科研机构都在通过提升待遇的方式不断增加博士后人员的招收数量,然而,与能获得稳定的长期教职相比,博士后岗位并没有受到广大青年研究者的青睐㊂重要原因在于,国内的博士后制度还不太完善,高校博士后的角色定位常常介于 教职工 与 学生 之间,再加上近来又出现 师资博士后 这一岗位设置,更是给博士后的角色定位增加了模糊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博士后人才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轨迹㊂美国是博士后制度的起源国,也是目前博士后规模最大㊁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但也面临着博士后角色定位不清晰和博士后岗位性质模糊的问题㊂[1]综观已有研究,美国学者在关于 博士后工作对于个人学术生涯发展有何意义 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主要存在着 基石说 (stepping-stones)和 港湾说 (holdingbays)两种观点㊂持有 基石说 的论者常常是从人力资本㊁教育信号和学术社会化等理论视角出发对博士后的角色进行解释,持有 港湾说 的论者一般以学术资本主义理论和逃避就业论切入来理解博士后岗位的性质㊂本研究试以两种观点为基础,对已有研究中的相关理论视角及其解释路径展开分析,不仅可以增进对博士后角色价值的认识,也为提升博士后人才的招收数量和培养质量提供启示㊂一㊁博士后角色价值的 基石说支持 基石说 的主要有三种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将从事博士后岗位看作一种额外的投资,教育信号理论将博士后经历看作一种求职信号,学术社会化理论则将博士后训练过程看作博士进入独立研究者角色的社会化阶段㊂三者之间略有差异,但都认为从事博士后工作有助于研究者个人的学术职业生涯发展㊂(一)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指蕴含在劳动者身上的经验㊁知识㊁技能与体力(健康状况)的总和,是一切资源中郭瑞迎:美国博士后角色价值的理论分析与现实启示第33卷最重要的资源㊂教育㊁培训㊁保健等手段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㊂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接受教育或职业培训能增加个体的就业机会,提高终身收入㊂[2]29在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从事博士后工作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㊂第一,博士后岗位有助于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㊂内拉德(MaresiNerad)等人认为,博士后在传统上就被看作是一种获得额外知识和方法论训练的投资㊂博士后训练可以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为个人带来更广阔的求职选择,比那些没有经过博士后训练的人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㊂[3]第二,博士后岗位有助于提升研究人员的科研生产力㊂大量研究表明,从事博士后研究训练可以提升个人的科研生产力,增加学术产出,有助于博士后人员在未来的职业中获得成功并促进学术职业发展㊂戴茨(JamesSDietz)认为,关注博士后科研生产力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性,不是简单地将其看作一种即时性的收益,而是用一种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科研生产力㊂[4]第三,除了科研生产力之外,博士后岗位还有助于提升研究人员的社会资本㊂戴茨与波兹曼(BarryBozeman)联合提出科学技术领域的人力资本模型(humancapitalmodel)显示,带有人才流动性质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会给所在部门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本㊂[5]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博士后岗位为那些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提供在专业学术网络展示自己的机会㊂第四,博士后岗位有助于获得终身教职㊂作为知识获取和知识扩散上的进一步投资,从事博士后研究可以提高研究人员学术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从而增加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学术岗位的机会㊂[6](二)教育信号理论教育信号理论(EducationSignalingTheory)又称为筛选假设理论(ScreeningHypothesis)或过滤理论(filter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宾塞(Spence)和索罗(RobertMertonSolow)等人提出的㊂斯宾塞认为,雇佣行为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在不确定关系下的投资㊂[7]教育并不能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力,而只能起到一个信号的作用,帮助雇主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进而选择出合适的雇员并将其安置在恰当的岗位上㊂通过这些信号,雇主可以省时省力地甄选出劳动能力较高的雇员,雇员则通过教育㊁培训等途径向未来的雇主发送信号以获得更好的岗位和回报㊂在教育信号理论的视角下,从事博士后工作是雇员向雇主发送信号的一种方式,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㊂第一,博士后岗位本身就是一种区分劳动力高低的信号㊂博士后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学术劳动力市场上的严峻形势,促使那些刚刚毕业的博士试图通过博士后工作岗位以使自己与他人相区分,从而提高被雇佣为研究者的可能性㊂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的一位细胞生物学家利平科特-施瓦茨(JenniferLippincott-Schwartz)表示,对生物学领域的博士毕业生来说,如果不做上一两年博士后,就很难判断其是否有潜力成为学术巨星㊂[8]第二,博士后的科研产出是其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信号㊂博士后岗位可以被视为向未来的雇主展示个人科研动机和研究意志的宝贵凭证㊂那些在科研中有能力的人将更倾向于去选择博士后岗位,因为他们发送信号的成本远远低于那些能力较低者,后者常常会转向政府部门或其他部门,而不是选择学术界的博士后岗位㊂[9]第三,博士后所在机构的声誉也是一种明显的信号㊂博士后训练有利于科学家的学术就业,在那些声望较低的机构更是如此㊂[10]如果获得博士学位所在机构的声誉较低,还有机会在从事博士后研究训练期间提升研究者所在机构的声誉㊂教育信号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一样,都认为参加博士后岗位对他们获得终身教职有着积极影响㊂但二者的分歧在于,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投入会提升个人的劳动生产率,而教育信号理论则认为教育只是提供一个信号的作用,不能提高个人认知技能和劳动生产率㊂可见,教育信号理论弥补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不足,能有效解释教育规模扩张之后出现的过分依赖文凭招聘的负面现象㊂(三)学术社会化理论学术社会化理论将博士后岗位看作是个人进入自主的学术和研究角色的社会化时期,即指博士毕业后通过博士后岗位的训练进入学术生涯的准社会化状态,最终成为具备独立科研能力的项目负㊃6㊃2018年第18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责人(principalinvestigator,简称PI)㊂在这种意义上,博士后岗位可以被看作是通向终身教职的 试用期 (probationperiod)㊂[11]在学术社会化理论的视角下,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博士后岗位的意义㊂第一,博士后研究岗位是比博士生教育更高一级的学术化过程㊂美国密歇根大学保罗(StanleyPaul)认为,时间㊁课程和论文的最后期限使博士生很难深层次地开发一些技能,而博士后岗位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限制学术技能发展的条件㊂因此,博士后岗位与博士生培养的主要区别在于训练的深度和重点上㊂博士生培养是对初级学术研究者的准备,而博士后岗位帮助博士毕业生巩固学术技能和学术习惯,使其符合长期的职业规划㊂[12]第二,博士后学术社会化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以及对于学术规范的认同㊂博士后的社会化是年轻学者学习知识与技能,最终融入学术领域的过程㊂博士后在岗的2 4年里,应该学会写作技巧㊁建立专家网络领域,并形成长期研究的计划和目标㊂[13]同时,博士后学术社会化还侧重于培养其对于学术活动的基本认知,习得学术规范与准则,参与学术活动并获得学术共同体认同㊂第三,博士后学术社会化包括社会化的交流㊂学术研究是一个包括阅读㊁写作㊁实验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过程㊂博士后社会化包括与教师和同行之间的交流,这也是一个研究者可以冷静思考是否要长期从事学术事业的阶段㊂[14]31对博士后来讲,找到一个好的导师并加入一个优秀的研究团队至关重要㊂在合作导师指导与帮助下,博士后迅速融入学术机构复杂的组织文化,并与学术同行建立有效的关系网络并进行跨学科合作,从而形成支持研究者长期发展的学术网络㊂[15]二㊁博士后角色定位的 港湾说尽管人力资本理论㊁教育信号理论以及学术社会化理论强调博士后岗位对未来的学术生涯发展的积极贡献,但还有一些理论认为博士后是 临时雇佣者 和 廉价劳动力 ,或者 临时就业避难所 ,前一种观点来自学术资本主义理论,后一种观点来自逃避就业论,两种观点都不认为从事博士后研究有助于个人学术生涯发展,而是强调博士后岗位只是延迟就业或临时性就业的一个 港湾 ㊂(一)学术资本主义理论根据美国学者斯劳特(SheilaSlaughter)和莱斯利(LarryL.Leslie)的界定,学术资本主义就是 院校和教授为获取外部资金而进行的市场的或类似市场的活动 [16]198㊂随着政府对高校财政拨款的不断削减,大学开始主动与市场取得联系,通过专利㊁校企合作项目等途径获取新的资金来源,推动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㊂资本的无限扩张带来了学术生产的商业化,思想淡出,资本横行,学术生产的价值服从于资本的市场逻辑,学术成了资本的傀儡㊂学术资本主义对于大学科研的发展定位㊁学术活动的组织与管理㊁大学内成员的人际关系㊁学术科研人员的自我认同与定位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㊂博士后成了 临时工 ㊂1998年美国学者里格茨(MarkC.Regets)在HastheUseofPostdocsChanged?一文中就指出: 传统上,博士后岗位被定义为一个临时岗位,即完成博士学位后从事一段时间额外训练的专业学徒㊂近年来,博士毕业后从事博士后往往不是为了研究训练,而是为了等待终身教职的一种廉价岗位㊂ [17]内拉德(Nerad)等学者对美国博士后职业发展生涯的研究发现,博士后工作已经演变成学术职业选择的 港湾 ,不再是获得终身教职的 基石 ㊂[3]坎特维尔(BrendanCantwell)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学术劳动力市场状况将博士后的岗位从学徒(apprentices)变成了临时雇佣者(tempo⁃raryemployees)㊂[18]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张,美国博士后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现实考验㊂第一,绝大多数博士后将无法得到一个终身教职㊂在生命科学领域,2006年只有不到15%的博士毕业生获得终身教职,许多博士毕业后就被一些实验室作为博士后研究者雇佣,很多人在岗时间长达5 6年之久,长期处在较低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回报,这与他们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较大的公共和个人投资极不相称㊂[1]总体来看,花费在博士后阶段的平均时间增加到3.5年,做一次以上的博士后也成为普遍现象㊂[19]第二,许多没有获得博士后基金资助的博士后,特别是高校内部的学术型博士后获得的指导很少,几乎没有机会成为㊃7㊃郭瑞迎:美国博士后角色价值的理论分析与现实启示第33卷一个独立的研究者㊂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获得技能,只是在拖延时间,并希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学术岗位㊂[20]第三,虽然科学与工程领域博士后人数在不断增长,但是来自联邦政府的资助逐渐下降,非联邦政府资助比例逐渐升高(见表1)㊂据NSF统计,博士学位获得者从事博士后岗位的工资介于40000美元和49000美元之间㊂几乎所有学科领域,博士后的工资都会低于那些在企业或者学术工作就业的博士毕业生㊂[21]美国劳工部的调查显示,博士后的平均薪金是每小时约16美元,而美国劳动者的平均时薪是23.22美元;博士后每年平均岗位的时间是每周53小时,而美国工人平均每周工作34.3小时㊂博士后面临工作时间较长但薪资收入明显偏低的处境,沦为廉价的劳动力㊂[20]表1㊀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博士后资助情况(2005 2016)年份博士后人数联邦政府资助非联邦政府资助200548555341251447620064934333741154602007508403256218223200854164323072178020095780535462222522010634393280417862201162639326711921320126285135794220882013619423338222712201463593332692474220156386133284255302016647123318425945㊀㊀注:数据来源:https://ncsesdata.nsf.gov/gradpostdoc/2016/#_NO_LINK_PROXY_既然只能充当廉价的劳动力和临时雇工的角色,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去做博士后?至少存在如下两个原因:一方面,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博士后人才具有流动性,同时还有较高的科研生产力,相较于雇佣其他人员,博士后 价廉物美 ㊂[20]同时,博士后还可以满足高级研究者灵活的科研项目的临时性用人要求㊂[1]另一方面,为什么博士后能够忍受这些现状?这就涉及信息㊁抱负和选择这三个关键因素㊂许多博士毕业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接收到的信息量很小,学校网站上很少会为博士生提供学术界以外的就业信息㊂此外,在生物医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对于那些渴望成为高校教员的博士生来说,从事博士后研究已经成为学术道路的必经阶段㊂[20](二)逃避就业论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终身教职的显著减少,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在学术领域找到合适的岗位㊂对于刚毕业的博士来讲,博士后岗位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㊂祖梅塔(WilliamZumeta)认为: 如果非学术部门的就业机会缺乏,博士后岗位也不能保证一个有声望的教师岗位的前景,博士后岗位将被那些没有前景的候选人看作是最好的选择㊂ [22]正如斯蒂芬(PaulaE.Stephan)所言,博士后岗位就像是未就业博士毕业生的 临时避难所 (atemporaryref⁃uge)㊂[6]这就是所谓的 逃避就业论 (Refuge-See⁃kingJobsArgument)㊂在学术界,公开发表论文是学术共同体认可的 硬通货 ,也是进入学术圈以及学术圈内部进行资源分配㊁晋升制度以及经济报酬等方面的重要依据㊂如果没有发表高水平的期刊论文,就很难竞争高校的学术职位㊂因此,这种 逃避就业论 的前提假设就是:终身教职岗位都被高能力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填满,而能力较弱者只能选择临时性的博士后岗位,即 能力强者做教师,能力弱者做博士后 ㊂如果博士后岗位无法吸引有才华的学者,就会成为就业困难者的 收留所 ㊂必须指出的是,真正因为 没有其他工作可做 而选择博士后岗位的也只是小部分人㊂美国科学基金会的全国性调查表明,选择 没有其他工作可做 这个理由的博士后人数在1971 1972年的毕业人数中最多,达到20%,之后又开始下降,20世纪80年代后又开始缓慢上升㊂而且,这一选项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变化是不同的㊂在物理学中,这一选项在1971 1973年达到25%,1989 1991年达到29%两个峰值㊂但在化学领域, 没有其他工作可做 的认同率在过去的20年里一直保持在10%左右㊂在地球㊁大气和海洋科学㊁农业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最高值出现在70年代末或者80年代初㊂[17]㊃8㊃2018年第18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三㊁理论思考与现实启示美国学者关于从事博士后研究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意义的两种观点及其背后不同的理论解释路径,对我国博士后的角色定位㊁岗位设置和职业选择,以及博士后人才的招收数量和培养质量都具有一定的启示㊂(一)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是决定博士后角色价值的关键无论是 港湾说 还是 基石说 ,从根本上来讲都受到学术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㊂学术劳动力市场是学术力量与市场力量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学术劳动力和学术组织之间的供求关系㊂米勒(Miller)等人对学术劳动力市场与个人认知㊁偏好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表明,成功获取一个学术岗位,不仅取决于想成为博士后的意图,更取决于现实的劳动力市场(见图1)㊂当学术劳动力市场供小于求的时候,以人力资本理论㊁教育信号理论以及学术社会化理论为代表的 基石说 就会处于舆论的有利地位,鼓励有志青年从事更高一级的学术训练㊂当学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时候,很多博士在没有合适就业机会的背景下,便退而求其次,以从事博士后工作为临时性的缓冲和过渡,希望能有机会谋一个职位㊂这个时候以学术资本主义理论和逃避就业论为代表的 港湾说 就顺势而出,成为解释此种现象的强有力工具㊂可见,两类观点之间的分歧根源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饱和程度㊂这两种观点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都有着各自的解释力,只是每个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不同㊂图1㊀追求大学科研岗位意向的模型[24]近年来,美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呈现饱和状态,很多博士生毕业后无法直接进入教师岗位,而只能选择博士后岗位作为 缓冲 ,这些人数的比例不断呈上升趋势㊂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数据统计,2005年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受到联邦或非联邦资助的博士后规模为48555人,到2016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64712人(见表1)㊂从学科结构来看,生命科学领域的博士后人数最多,从事博士后岗位甚至已经成为该领域博士毕业生获取终身教职的 先决条件 ㊂在社会科学领域,博士生毕业后从事博士后岗位的比例也从2004年的31%上升到2014年的37%㊂[23]在中国,选择博士后岗位的人数近年也呈上升趋势㊂据中国博士后官网的统计,2006年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人数为6384人,2016年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人数已增长到18244人㊂但是,从最新公开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看,2016年我国授予研究型博士仅有5.5万余人,其规模还不及2016年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后总数㊂当下很多博士毕业后都能获得高校的在编学术岗位,没有必要选择博士后工作㊂因此,在博士后人才供小于求的现阶段,如何将博士后纳入高校的科研梯队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潜质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㊂(二)为博士后人员提供清晰的岗位设置,是招收并培养优质博士后的前提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㊂职责的清晰,是有力行动的前提㊂美国博士后也面临着身份不明确㊁发展规模波动变化等问题㊂席格雷戈里㊃佩茨科提出: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博士后变得与众不同㊂要成为一个博士后应该是很难的一件事 甚至比进入研究生院还要难㊂ [24]虽然提高博士后准入门槛这一想法还没有得到美国学术界大多数人的赞同,但是大家普遍认为, 如果博士后这么重要,我们显然应该给他们充裕的报酬 ㊂美国国家科学院2014年以及往年的报告中都呼吁,美国的实验室负责人员应当考虑创造出像 高级职员科学家 (seniorstaffscientist)或者 超级博士 (superdoc)这样的工作岗位,用来为那些工作能力很强,但并不想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的博士后们设立高薪的固定岗位㊂[10]在中国,现阶段各大学术机构都开始高薪聘请博士后人员,令人遗憾的是,很多青年研究者仍更倾向于选择教职岗位,甚至降低求职层次而选择教职员工的岗位㊂究其原因,除了博士后岗位的较强㊃9㊃郭瑞迎:美国博士后角色价值的理论分析与现实启示第33卷流动性㊁不稳定性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则在于国内当下对于博士后人员的普遍看法,已从之前的那种误认为 博士后是博士之上的高级学历 转变为 不够教师资格但又有博士文凭的一种工作人员 ㊂这种态度上的落差和转变,是我国博士后制度不断成熟和发展的体现,但也对青年研究者选择博士后岗位产生心理上的困扰㊂在当前国内就业环境下,博士后岗位究竟是学术职业发展的基石,还是博士毕业生无法实现学术就业的临时性港湾?在各类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学术职业环境中,博士后人员的岗位职责都比较模糊,没有清晰的文件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身份㊁职责㊁权限等进行定位,使得博士后人员在工作中往往处于一种 非教职 ,又 非学生 的尴尬境地㊂这种身份归属感的缺失,也使得博士后人员往往自动将自己划为 边缘人 ,进而导致整个学术氛围受到影响,无法专注从事科研工作㊂随着博士后科研重要性的逐渐凸显,为了更好地吸引并留住博士后层次人才,除了不断提升薪酬水平和加强研究资助,更需要在博士后人才成长的初期,为刚毕业的博士人才提供清晰明确的角色定位,对充分发挥人才创新的潜能并避免人才流失至关重要,要真正做到待遇留人㊁事业留人㊂(三)选择并利用好博士后岗位,是发挥博士后角色价值的关键虽然 港湾说 和 基石说 背后的不同理论解释路径对博士后岗位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当下博士后人员的发展环境都还不够成熟,但是,这些都只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外在条件,最终决定个人发展程度的还是取决于博士后人员自身的努力和奋斗㊂因此,选择并利用好博士后岗位,争创佳绩,才是将博士后角色价值发挥到最大值的关键㊂我们应看到,博士后人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㊂有研究者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美国发表的科研论文中以博士后作为第一作者的比例高达43%㊂[25]因此,如何让博士后在其岗位上发挥出最大价值,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㊂此外,斯蒂芬(Stephan)指出,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心㊁国家研究决策者以及导师应为博士后人才提供透明的㊁实时更新的学术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以及在其他替代性领域就业的机会㊂[20]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博士后岗位对于知识增长和科技创新有着重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接受博士后研究训练的收益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㊂1999年内拉德等人对从事博士后岗位的次数㊁时间与学术产出的定量分析发现,与那些做了5年以上博士后的人相比,那些工作5年或者少于5年的博士后更容易在顶尖级的博士后项目中获得学术岗位㊂[3]此外,从事博士后岗位的次数对个人科研产出也有影响㊂2015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杨(LijingYang)等人对1999 2008年毕业的博士调查发现,完成博士后岗位对于之后在教育机构任职并取得终身教职具有积极作用,但从事两个或以上的博士后岗位,并不会增加个人的学术生产力,因为追求更多的博士后岗位会发展出类似的知识储备㊁规范和行为模式,而这些并不一定有助于个人的学术生涯发展㊂[1]参考文献:[1]YangL,WebberKL.Adecadebeyondthedoctorate:theinfluenceofaUSpostdoctoralappointmentonfacultyca⁃reer,productivity,andsalary[J].HigherEducation,2015,70(4):667-687.[2]卡诺依.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M].第2版.闵维方,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NeradM,CernyJ.Postdoctoralpatterns,careeradvance⁃ment,andproblems[J].Science,1999,5433:1533-1535.[4]DietzJ.S.Buildingasocialcapitalmodelofresearchde⁃velopment:thecaseoftheexperimentalprogramtostimu⁃latecompetitiveresearch[J].ScienceandPublicPolicy,2000,27:137-145.[5]DietzJ,BozemanB.Academiccareers,patents,andpro⁃ductivity:Industryexperienceasscientificandtechnicalhumancapital[J].ResearchPolicy,2005,34(3):349-367.[6]LevinS,StephanP.Careerstage,benchmarkingandcol⁃laborativeresearch[J].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2001,22(7/8):676-687.[7]SpenceA.Jobmarketsignaling[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73,87(2):355-374.[8]肯德尔㊃鲍威尔.博士后有未来吗[J].杨玉洁,译.环球科学,2015(6):52-55.㊃01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