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4
《锦瑟》教案(通用14篇)《锦瑟》教案篇1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或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是谁吗?(李商隐)今日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同学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沟通。
老师对同学沟通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同学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始终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苦痛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宠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动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会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尝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同学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会诗的意境。
3.同学结合解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肯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从诗中捕获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下面来欣赏唐朝诗人李商隐《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锦瑟》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文:1.白居易的《琵琶行》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3.苏轼《赤壁赋》4.刘鹗《明湖居听书》5.韩愈《听颖师弹琴》6.郎士元《听邻家吹笙》7.李白《听蜀僧濬弹琴》8.李商隐《锦瑟》(认为是咏瑟之作)(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下面是我分享的《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供大家赏析。
《锦瑟》教案1◆自读导言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
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
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1、背景说明2、总体内容把握《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
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锦瑟》李商隐一、导入。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题1、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三、教师范读四、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颂读五、思考:1、“五十弦”的锦瑟会联想到什么?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自己年近半百。
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故分析:庄周梦蝶——美好扑朔迷离望帝化鹃——相思南海蛟人——破灭蓝山暖玉——迷惘六、主旨归纳:请同学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谈,可发挥想象和联想。
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才情不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七、背诵八、作业: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
锦瑟教案五篇锦瑟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
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
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
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
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1、字音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2、词义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锦瑟》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锦瑟》的历史背景,包括唐朝时期的社会文化、艺术特点等。
解释《锦瑟》在唐诗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与其他著名唐诗的关系。
1.2 作者简介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包括他的身世、生平经历、创作风格等。
分析李商隐的创作动机和创作背景,以及《锦瑟》与作者个人经历的联系。
第二章:诗歌内容分析2.1 诗歌结构分析《锦瑟》的诗歌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韵律、节奏等。
解释诗歌中的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表达主题中的作用。
2.2 诗歌意象与主题分析《锦瑟》中的主要意象,如“锦瑟”、“五十弦”、“一弦一柱”等,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意义。
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对青春逝去、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爱情的追求与失落等。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3.1 诗歌语言分析《锦瑟》的诗歌语言特点,如用词准确、意境深远等。
探讨诗歌中的双关语、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效果。
3.2 诗歌表达技巧分析《锦瑟》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探讨这些技巧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四章:诗歌与文化价值4.1 诗歌与传统文化探讨《锦瑟》与唐朝传统文化的联系,如诗歌中的儒家、道家思想等。
分析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和象征,以及它们在唐朝文化中的意义。
4.2 诗歌的价值与影响探讨《锦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分析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它对人们的启示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设计与实践5.1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如学生能够理解《锦瑟》的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等。
设定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能够达到的水平。
5.2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
设计教学活动,如诗歌朗读、诗歌解析、创意写作等。
5.3 教学评估设计教学评估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设定评估标准,以及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
第六章:诗歌意象解析6.1 五十弦深入解析“五十弦”的象征意义,如何代表着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锦瑟》优质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锦瑟》优质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锦瑟》优质教案设计篇1《锦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它同时可能也是中国最早和最著名的朦胧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锦瑟》的世界,来获取属于我们自己的感悟。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完刚才的朗读,可以明显感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婉转而又略带忧伤的。
这忧伤既来自于全诗的主旨内涵,同时也与诗人创作时的生命状态有关:李商隐就是在写作本诗的这一年去世的。
下面,我们将从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依次展开对本诗的探讨。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哪一个词透露出诗人写作时的生命状态?(思华年)-------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都已逝去,此时的诗人正处在衰老和对往事的怀想之中。
2.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幅图景:一位清瘦的老者倚窗而坐,看着靠在墙角的一张装饰华丽的瑟-锦瑟(瑟,是一种音色与古筝相类似的乐器,声音悠长而沉郁),陷入了对往事的沉思。
很显然,眼前这张瑟的某个特性使他产生了联想:从瑟的身上他似乎发现了人生的某种特性,答案在首句的某个词。
(无端)3.“无端”解释?(无缘无故,没来由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无端”发生的事情,你们喜欢这样的事情吗?对于李商隐而言,“无端”可能就是他人生的一种苦难:青年时期莫名奇妙地陷入牛、李党争,使自己终身仕途受挫;恩爱的妻子也在中年突然离世-------正是这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使李商隐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他将这种种的“失去”化作了首联中浓郁的怀旧与感伤的色调,并以之串联起接下去的颔联、颈联和尾联。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从这一联开始到下一联四句,作者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文创作中一种独特、也很常见的手法?(用典)。
2.庄周句:“庄周梦蝶”是李商隐在他的人生追忆中呈现出的第一个片段,这个典故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庄子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锦瑟》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锦瑟》的背景、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吟诵、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解析:《锦瑟》的诗意、意象、结构和语言特点。
1.2.2 诗词背景: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3 诗词鉴赏方法:吟诵、分析、讨论。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理解《锦瑟》的诗意和意象。
2.1.2 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2 教学难点:2.2.1 分析《锦瑟》中的象征和隐喻。
2.2.2 理解李商隐的悲愤和忧伤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3.1.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李商隐的生平介绍、《锦瑟》的注释和译文等。
3.1.2 学生预习《锦瑟》,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3.2 课堂导入:3.2.1 教师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2.2 引导学生关注《锦瑟》的和诗序。
3.3 文本解析:3.3.1 学生齐读《锦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3.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锦瑟》的意象、结构和语言特点。
3.3.3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
3.4 诗词鉴赏方法:3.4.1 教师示范吟诵《锦瑟》,引导学生掌握吟诵的技巧。
3.4.2 学生练习吟诵,体会诗词的音乐美。
3.4.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分析、讨论的方法,深入理解《锦瑟》。
3.5 课堂小结:3.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锦瑟》的诗意和意象。
3.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作业内容:4.1.2 预习下一首古典诗词,做好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和文本解析。
4.2 作业要求:4.2.1 作业要有针对性地分析《锦瑟》的意象和情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5.1.1 学生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
锦瑟教案合集9篇锦瑟教案合集9篇锦瑟教案篇1 〔一〕知识目的: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才能目的: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的与价值观目的: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本诗的旨意。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假设繁星。
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这一首诗。
二、对于李商隐,我们并不生疏,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三、作者简介: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如今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锦瑟》教案《锦瑟》教案范文五篇《锦瑟》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该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分析艺术特色。
3、探讨诗歌的主旨,学习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会感情,品味意境教学难点主旨分析。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过程导入在我国唐代,有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虽没有李白杜甫那样的显赫,但依然是晚唐诗空上最灿烂耀眼的一颗明星,与杜牧一起被人称为“小李杜”,他便是李商隐。
他的一首《锦瑟》诗,迷倒了所有爱诗的人,让他们喜吟乐道却又无人能解,成了一道千古之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锦瑟》,来感受她的神秘和美丽。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G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
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
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
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
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诵读诗歌,初步感知先让学生自有诵读,获取对诗歌的初步印象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参考译文]锦瑟啊,你为什么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念青春华年。
我心像庄子,在清晨为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而迷惘。
又像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精选6篇)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锦瑟李商隐(一)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本诗的旨意。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鉴赏诗歌(1)解题★我们知道,李商隐的《无题》诗是最多的,大约有17首,这首诗的题目是《锦瑟》,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无题诗,★那李商隐为什么要写哪此多的无题诗呢?是真的不擅长命题吗?当然不是,那什么时候不起题目呢?所谓“无题”,是诗人别有寄托而又不愿明说,就用“无题”篇名。
此外,也有诗人仿照《诗经》的办法,取诗的起首二字作为标题,而标题又不能概括全诗的主旨,这类诗仍属于“无题”之类。
(2)自由鉴赏★请同学们再次齐读,然后默写这首诗,思考: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导引:律诗的尾联是诗人感情宣泄的突破口口,这首诗最后写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那么请问,这“此情”为何物?我们看一下诗中共有多少个意象?(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大痛无言,无法言说,只能借意象来传递,在一首七律诗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实不多见。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导引:对情的理解。
“情”不单单指爱情,由于人生阅历的不同,有时爱情也可被解读成对事业,对万物的那一份执著、一分坚守、一份痴情。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柳永的《蝶恋花》中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被王国维借来形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二种境界”。
(同《红楼梦》一样,自从《锦瑟》问世后就一直没有中断后人对它的研究,它迷离的氛围,朦胧的意境,引得许多读者对他不厌其烦的解读,,也许还没有哪一首诗歌能像《锦瑟》这样受到那么多的关注。
清代诗人、学者王士祯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但难解并不等于无解,“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即便是无主题的乐章,我们也可以由“韵”而解“味”,感悟作者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要了解诗人的“此情”我们就要通过反复的朗读,揣摩诗意,下面我们分句解读诗歌内容三,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无端”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无缘无故之意。
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没有必要发问的,没有必要却发问,这表明内心的情绪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已深,迫切需要发泄。
2、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
3、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明确】思“华年”。
思华年”之“华”,花也,如花一般的时光,正是生命中的无限春光呀!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终有一天,当我们用苍颜面对夕阳之时,是否也会发出这样的年华之思!我们仿佛看到诗人面对锦瑟长叹“锦瑟啊,你要那么多弦干什么,你每根弦上发出的声音都勾引起我对以往美好生活的回忆,板书: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
☆这里或者是因为见到锦瑟而引起追忆;或者是因听人弹瑟而触发感受;或者是因为亲自弹瑟而引出心事。
这里的不明确是“朦胧”特点的体现,也正是“朦胧”的好处: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欣赏品味的空间。
总之一句话,由五十弦的锦瑟引起了对过去的生活回忆。
我们发现作者在:思华年,不是直接回忆过去的生活的点点滴滴。
而是想到了四个典故四,那么我们就分析这四个典故,看看作者通过这四个典故想回忆过去的什么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典故“庄生梦蝶”作者在思华年,怎么会想起这个典故,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一生讲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睡觉,忽然做了个梦。
梦中,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快乐极了! 庄子所变成的这只蝴蝶,它玩得正起劲,忽然醒了。
庄子一看自己还躺在床上,这才明白原来那只蝴蝶不是自己,自己是人,是庄子。
可是庄子忽而又感觉到这未必对:自己或许本来就是一只蝴蝶! 是做梦,梦中才变成庄子的! 接而又想,这恐怕是错了:自己明明是庄子,刚刚肯定是在做梦! 就这样,庄子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想来想去,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庄子还蝴蝶。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大家都有过做梦的经历,庄生晓梦迷蝴蝶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就是怎样看待人生,人生如梦。
梦给人以什么特点?特点☆①变化难测,②,迷惑怅惘。
美好,短暂,幻灭,憧憬,梦短促,醒后恍惚,美好事物消逝给人带来的迷惘。
副板书庄生梦蝶美好,短暂,,亦真亦幻,迷惘那诗人在回忆“华年”的时候,怎么会想到这个故事呢?(四人小组讨论)原来,诗人在回忆过去的理想情思的时候感觉像梦一样真切,梦一样的美好,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那才是真实的存在。
而关照眼前的现实生活是那样的困顿,迷惘,就好像是一场梦,反过来可以理解,现实生活的困顿如果是真的,那昔日的理想情思就是虚幻的。
就像周庄梦蝶,亦真亦幻。
面对美好的理想情思,尽管是当局者迷,尽管是那样的短暂,缥缈,但也足以让人珍惜一生一世,,板书:曾经有梦想(迷惘)2、典故“杜鹃伤春”怎么又会想起杜鹃伤春的典故呢(杜鹃啼血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啼叫,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也可借喻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无论是真是幻,他都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不会让理想自生自灭,即使死掉,也要像望帝那样托与杜鹃,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
生而不能,死而续梦,副板书杜鹃伤春——不懈的追求,一往情深,生而不能,死而续梦看来用这两个典故,是写诗人思亦真亦幻的,虽迷惘又真切的,短暂的“华年”却一往情深,春心不死,板书:曾经有追求(一往情深)颔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典故“鲛人泣珠”怎么又想起这个典故哪①鲛人泣泪为珠;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明月之下,鲛人泣泪成珠,泪光点点,烛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辨。
这分明是诗人忆“华年”的美好的激动之泪,短暂的破灭的伤感之泪,执着之泪。
明月之下诗人回忆“华年”泪流满面,夜不成寐。
副板书鲛人泣珠激动伤感执着4、典故“玉暖生烟”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过去的生活像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远观如在,近看却无,虚无缥缈,可望不可即,令人迷惘,惆怅,茶饭不思,一言难尽。
……副板书玉暖生烟虚无缥缈,可望不可即惆怅三四两个典故,进一步写出了思“华年”的情感。
泪流满面,夜不成寐迷惘惆怅,茶饭不思板书:为了曾经的理想,夜晚痛苦流泪,白天惆怅迷惘,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此情”为何物。
一关照这几个典故我们会发现写的是“思华年”,“华年”即当年的梦想情思,虽美好短暂。
令人迷惘。
困顿,作者却一往情深,为她夜晚痛苦流泪,,白天惆怅迷惘。
读起来是意境朦胧,雾里看花,难得真切。
总之他是在追忆过去的美好的,短暂,易幻灭的,痛苦着又快乐的东西。
这就是这首诗的诗意。
实际上读李商隐的诗,我们达到这样的意境就已经足够了。
不必与作者的生平一一对照,重点取其意境而不求甚解.当然,言为心声,我们了解作者的生平就能够更接近的解读作者的情感。
下面我们大概了解一下作者,继续探讨“此情为何物”。
看看能不能再做更具体的解读,五,作者简介1、身世卑微李商隐李商隐,晚唐诗人。
出身小官僚家庭。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2.风流倜傥的李商隐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这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即完成于此时。
3.伉俪深情的李商隐李商隐26岁爱上王茂元之女。
结婚后感情很好。
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4,夹缝中求生存的李商隐李商隐一生在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
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一生留下了好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遵循知人论世的路子,我们发现这首诗的“此情”可能有好多解释,(可能有以下主旨)自伤身世(咏怀)恋情说悼亡说。
练习。
同学们一谈到恋情气氛空前活跃,那么我们以恋情说为主旨能用自己的话翻译出这首诗的内容吗2、恋情说,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生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3悼亡说昔日的记忆在重新咀嚼时总有种淡淡的惆怅与蓦然,无论沉寂多久,淡漠多久,搁浅多久,都会被再次唤醒。
我们在被断绝的空间里细细地收藏这份回忆,直到有天它被命运打开,一看,还是如从前那般的纯真美好。
锦瑟的华年是.凄美的华年,是庄生梦蝶,是望帝啼鹃,是鲛人之泪蓝田之烟,是隐藏在岁月面纱后朦胧虚无却切真切痛的回忆。
如果当年的总角之欢是化蝶之梦,那么穿越经年的相思便是杜鹃之血,如果一切遭遇已化成了沧海遗珠,那么蓝田飘渺而梦幻的烟雾便是一场初见和重逢的轮回。
背诵全诗作业赏析《夜雨寄北》小结看来“此情”与“思华年”相呼应。
因“思华年”而让诗人惘然失意惆怅当然上面的这番感慨不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的, 当时已经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板书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曾经有梦想,曾经有追求梦想追求都破灭,只有眼泪和迷惘往事不堪回首,一切恍如隔世锦瑟昔日的记忆在重新咀嚼时总有种淡淡的惆怅与蓦然,无论沉寂多久,淡漠多久,搁浅多久,都会被再次唤醒。
我们在被断绝的空间里细细地收藏这份回忆,直到有天它被命运打开,一看,还是如从前那般的纯真美好。
锦瑟的华年是.凄美的华年,是庄生梦蝶,是望帝啼鹃,是鲛人之泪蓝田之烟,是隐藏在岁月面纱后朦胧虚无却切真切痛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