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领域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29
一、做好安全科技工作,对促进安全生产,推动安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
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把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加快突破瓶颈制约,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会议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安全科技是宏观意义上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安全生产的各行业和领域,代表安全生产的发展水平,反映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内在要求。
坚持科技兴安战略,重视和加强安全科技工作,加快科技成果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对促进安全生产,推动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加强安全科技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要求,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基本内容,作为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展现在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涉及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具有鲜明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引导性。
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须把科学技术作为检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始终坚持和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为各行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必须从思想认识和工作理念上拓宽视野、胸怀全局、超前思考,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社会责任感,以此促进安全科技工作的不断加强。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军工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由石化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指导石化和化学工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中的石化和化学工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矿和生物质等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的产业,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行业现状和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外部环境,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2015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万亿元。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主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50%和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63%。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建成了22个千万吨级炼油、10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建成云贵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钾肥等大型化工基地以及蒙西、宁东、陕北等现代煤化工基地。
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应急管理部•【公布日期】2022.03.10•【文号】应急〔2022〕22号•【施行日期】2022.03.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体废弃物与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能源安全监管正文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的通知应急〔2022〕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现将《“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应急管理部2022年3月10日“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导做好“十四五”期间危险化学品、油气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强化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有效遏制防范重特大事故,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根据“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和安全生产规划,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时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风险防控取得新进展,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法规标准体系和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立法深入推进,公布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目录、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等50余项规章标准规定;调整加强了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与力量。
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持续开展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安全排查治理、烟花爆竹“一证多厂”等10余个专项整治,完成以危险化学品安全为重点的江苏“开小灶”督导,完成四轮对53个国家级危险化学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带动各省份对261个省级重点县开展专家指导服务。
安监总局解读: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为准确判定、及时整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重大隐患),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印发了《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判定标准》)。
《判定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吸取了近年来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及典型事故教训,从人员要求、设备设施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列举了二十种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情形。
为进一步明确《判定标准》每一种情形的内涵及依据,便于有关企业和安全监管部门应用,规范推动《判定标准》有效执行,现逐条进行简要解释说明如下: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近年来,在化工(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过程中发现,事故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与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欠缺、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等共性问题,人的因素是制约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因素。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风险意识,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技能,才能真正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均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作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为准确判定、及时整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重大隐患),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印发了《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判定标准》)。
《判定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吸取了近年来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及典型事故教训,从人员要求、设备设施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列举了二十种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情形。
为进一步明确《判定标准》每一种情形的内涵及依据,便于有关企业和安全监管部门应用,规范推动《判定标准》有效执行,现逐条进行简要解释说明如下: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近年来,在化工(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过程中发现,事故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与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欠缺、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等共性问题,人的因素是制约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因素。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风险意识,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技能,才能真正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均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作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1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研究报告(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二OO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编制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依靠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作为发展中国家,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科技兴安”战略。
围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安全生产总目标,安全生产科技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制定科学的、适合国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优先发展领域、急需的重大科学技术课题和对未来有重大影响的前沿重大理论问题,明确需要试点和全面推广的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安排,由国家局安科中心、交通部、铁道部、公安部消防局、清华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13家单位(部门)为主,组成了<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交通建筑运输等领域研究报告编制组(以下简称编制组),共同完成<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交通建筑运输等领域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编制组首先制定了<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交通建筑运输等领域的调研工作计划,采用现场访谈、座谈、问卷调查、资料检索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调查,完成了包括公安消防、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交通水运、建筑、兵器、机械、电力、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等领域的调研报告16份,基本涉及了除煤与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之外的领域。
编制组根据调研结果,在积极争取多方专家参与,广泛征求各方1意见后,编制了<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交通建筑运输等领域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主要针对交通、运输、建筑、消防、机械、电力、轻工、纺织、旅游、轻纺、冶金、铸造、特种设备、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教育等领域,分析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科技需求,明确了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总方针和工作指导思想,制定了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目标,规划出安全生产理论研究优先领域5个、重大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优先领域15个、安全生产科技攻关项目24项、重点推广项目41项、示范工程6个,提出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和对策。
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领域研究报告(2004~20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二OO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目录一、石化安全生产形势与现状 (1)1.面临的形势 (1)2.石化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3.安全生产科技需求 (6)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7)1.指导思想 (7)2.发展思路 (8)3.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目标 (8)三、重点任务 (9)1.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创新 (10)2.以重要工业领域中共性、关键性的安全技术开发为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11)3.加强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创新 (13)4.加大先进、适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及时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 (13)5.用高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动安全科技产业化 (14)6.开展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技术研究,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14)7.以技术标准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升级,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16)四、保障条件和措施 (17)1.创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17)2.加强领导和协调,完善安全生产科技管理体系 (18)3.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安全生产科技投入 (18)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9)5.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激励机制 (19)6.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实施人才战略 (20)7.加强安全生产科普工作,培育和发展安全文化 (20)8.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21)附件1 22个优先发展的重大安全科技研究方向 (22)附件2 31项安全重点推广技术................ . (24)附件3 3项安全科技示范工程............. .. (26)《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领域研究报告(2004~2010)一、石化安全生产形势与现状1.面临的形势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属于我国的支柱性产业。
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到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农用化工、国防化工、精细化工等,已经形成具有20多个行业、可生产4万多个品种、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并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工业体系。
据2000年的统计,石油化工生产销售收入13000多亿元,占全国工业的13.6%;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76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乙烯和合成树脂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五位;合成橡胶为第四位;化肥第一、染料第一、农药第二、纯碱第二、氯碱第三、硫酸第三。
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化工行业的企业规模、数量和就业人数也有了较大的增长,截至到2002年10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为289,670家,其中生产单位22740家,储存单位10056家,经营单位124298家,运输单位8903家,使用单位123005家,废弃处臵单位638家,其中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14896家。
仅危险化学品生产环节从业人员人数就达5174104人。
由于危险化学品所固有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使得安全问题尤其重要。
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安全形势比较严重,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频繁,已成为制约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全国各类伤亡事故总数居高不下,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2000年发生化学事故416起,2001年发生化学事故564起, 2002年发生化学事故592起。
2000年因化学事故伤亡2156人,2001年伤亡1421人,2002年伤亡1551人。
另一方面,近年利用危险化学品(尤其是剧毒化学品和爆炸品)犯罪已成为国际恐怖活动和国内犯罪分子惯常采用的一种形式,一些地区或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剧毒化学品和爆炸品疏于管理,使大量有毒有害化学品在社会上大量流散,唾手可得,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致使近年来利用危险化学品进行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各类化学品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如:2002年南京汤山毒鼠强投毒事件,造成38人死亡,431人中毒;2001年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特大蓄意爆炸事故,造成70人死亡;2001年3月16日石家庄重大恶性爆炸犯罪案,死亡108人,38人受伤。
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愈来愈多,特别是关于安全、健康、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潜在威胁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超大型石化生产装臵、储存装臵的日益增多,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不断增加;2)化学品经营、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量流动危险源;3)大量长输油、输气的管线建设,由于横跨不同地区,所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构成了新的危险因素;4)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薄弱,很多化工企业建在市区,或十年前处于城市郊区但现在已被城市包围,居民区、生产区混杂,特别是城市加油站、加气站均建于市区,并有相当数量建在人口密集区,潜在危险性增大。
此外,从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的安全建设和管理上看,可将企业分为4个档次。
第一档是国际跨国大公司以独资或合资形式新建的大型企业,它们设备和工艺技术先进,有先进的安全理念和管理方式;第二档次即三大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公司都有一整套企业安全卫生标准和安全管理制度。
注意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以改善安全管理,职工素质相对比较高,设备设施状况比较好,工艺技术也比较先进,所以三大公司的事故相对较少;第三档次是化工系统县以上6000多家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执行原化学工业部的管理制度,有安全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管理有一定基础。
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相当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逐渐削弱,职工素质也呈下降趋势,设备更新和维护跟不上安全生产的要求,隐患较多,事故也相对较多;第四档是乡及乡以下个体/集体化工企业,这部分企业绝大多数管理没章法,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隐患多,事故也多。
2.石油和化工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石油和化工行业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安全科技研究工作,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国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十分重视安全科技工作,把“科技兴安”当作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项大事来抓,积极推行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并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进行安全科技开发,保持了企业安全文化、总体安全管理水平属国内较好。
在安全科技进步工作中大力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创新工程,在管理体系、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安全监测和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安全科技进步,促进了企业安全水平的提高。
自“八五”以来,国家在石化及化学品相关安全科技领域开展了多项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如在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技术方面,“八五”期间开展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宏观控制技术研究”,建立了我国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标准及评价方法。
“九五”期间,对该项目又进行了滚动研究,着重解决了重大工业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分析模拟技术、人为失误预防与个体防护技术和油罐区安全监测与防护技术等。
重大事故分析与模拟技术完成后可用于指导重大事故调查、分析工作,为事故处理、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作业人员防护技术是安全生产中保证作业人员健康安全的重要途径,作为“九五”科研成果防静电阻燃面料和阻燃防护服已完成了工业化实验进入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阶段。
油罐扬沸火灾监测等硬件产品开始作为商品化监测仪器推广应用。
在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评估与事故预防方面,“九五”期间,重点扩展研究了压力管道的危险源评价技术,缺陷检测技术和安全评估技术,同时进一步深入探索在役压力容器的寿命预测技术,解决带缺陷压力容器再用时间等技术关键。
“九五”期间我国在压力容器与压力容器缺陷检测、安全评估与寿命预测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缩短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在压力管道缺陷检测与安全评估方面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初期水平,在压力容器寿命预测方面接近发达国家90年代中期水平。
在高危险(危害)作业环境评估与治理技术方面,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粉尘危害程度评估与治理方案最优化技术研究,结合现场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验证,首次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尘肺危险环模型。
应用分子毒理学、超微病理学等方法测试了43种典型粉尘的靶细胞和靶器官毒性,建立了粉尘毒性快速评价系统,提出了快速评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快速评价粉尘职业危害程度的方法。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典型作业环境粉尘危害治理技术研究”项目研究开发了双区交变电场静电凝并除尘技术,增强了粉尘凝并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微细粉尘的收集难题,综合性能与国外同类技术相当。
开发的不对称预荷电静电增强过滤除尘技术,有机地结合了粉尘静电凝并与常规静电增强效果,可显著地降低过滤阻力,改善清灰性能,延长布袋使用寿命,提高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
还研究开发了宽通道长芒刺除尘技术,设备耗钢量大幅度降低。
采用长芒刺放电极,起晕电压低,运行稳定,收尘率高。
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也十分重视安全科技。
其中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5项安全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安全科技成果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2项)。
中石化一贯坚持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命的思想,大力推行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制定了《安全卫生科技“十五”发展纲要和2015年远景规划》,建有直属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从事与石油和化工安全生产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和部分基础科学的研究。
自1999年以来中石化共委托安全工程研究院开展科研项目32项,投入科研资金6350万元,其中项目经费1850万元、实验室建设经费2200万元、科研基建经费2300万元。
3.安全生产科技需求由于受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限制,我国石化及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尤其在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危险化学品的监控、新型安全设备和材料开发、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与最优化决策管理等技术方面差距更为显著。
近期内,应在以下领域加大科学研究力度:1)石化及化学品生产的安全规划和风险评估、管理机制研究,主要问题涉及到法律法规体系研究、标准体系研究、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系统的研究、风险评估理论研究。
2)实施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储存、运输到经营、废弃全过程的动态“户籍”式监控管理,尤其是剧毒品、爆炸品全程的监控管理,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监控,长输管道的监控管理。
3)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和应急预案的技术研究,主要涉及的科学问题包括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数据库、信息科学、自动控制、医学、毒理学、法律等。
4)危险化学品“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场所安全、环境保护、运输、危险品管制、事故处理、公共健康、劳工和消费者保护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