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公开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单元,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
这一课时主要是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1.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4. 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难点: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小数运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看看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例题1:妈妈买了2.5千克苹果,每千克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解答:2.5 × 3 = 7.5(元)例题2: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小华的身高是1.2米,小明比小华高多少米?解答:1.35 1.2 = 0.15(米)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4. 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
题目:(1)2.5 + 1.5 =(2)4.8 2.3 =(3)2.1 × 3.2 =答案:(1)4(2)2.5(3)6.72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妈妈买了3.6千克香蕉,每千克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3.6 × 2 = 7.2(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整理与复习-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前言四年级是学生数学学习阶段的重要阶段,在数学的学习上,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掌握数学的基本语言、符号和初步的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简单数学计算。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编写者们,在教学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形象的图形、图表等具体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来,丰富了数学教育的内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将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希望能够帮助到学生,提高其数学学习效果。
二、数的认识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们应该在四年级时建立起对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介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例如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数的认知上,授课人员可以采用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认知,通过展示、手写数字等,让学生逐渐了解不同数字的含义。
三、数的计算数的计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知识,掌握运算方法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四则运算是基础,账算、排队、分类整理等也是数的计算。
需要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运算及其运用,学会运用运算法则,掌握多个数同时运算的方法。
从小学的加减乘除开始,学生逐渐被带入到更复杂的数学计算中。
在这个过程中,应重点强调数学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几何图形在四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点,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几何图形。
逐步引导学生从实物或图形中认识几何图形,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及基本特点,并掌握几何图形的正误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五、时间和物资时间和物资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两个方面,需要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认识,掌握日常的时间计算和物资花费计算方法。
学生需要学会判断时间先后顺序、认识时间的单位,并掌握简单的加减计算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相关的内容。
教学提示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把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把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2、在熟练把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依照数级正确地写出多位数,通过讨论与交流,总结出多位数的写法。
3、让学生在经历比较两个多位数大小的过程中,利用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出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学会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4、把握数字编码的差不多特点,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编码。
5、能正确使用运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复习整理中,感受分类、极限、估量等数学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把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及时整理所学知识的好适应。
感受数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并进展数感。
感受大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重点、难点重点:万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数字的编码;用运算器运算。
难点:中间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法;明白得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意义;探究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多媒体运算器学生预备:运算器一、回忆本单元知识师和学生交流:第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差不多全部学完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万以上数的认识、万以上数的读法、万以上数的写法、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数字的编码、用运算器运算。
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二、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及万以上数的读写法1、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
师和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计数单位、数位的有关知识。
预设1: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差不多上计数单位。
7.4 整理与复习(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第七章《整理与复习》的课堂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第七章《整理与复习》中的内容,包括数列、简单的几何图形、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列、简单的几何图形、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列、简单的几何图形、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难点: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整理的事物,比如我们的书桌、衣柜等,我们怎样才能将这些事物整理得井井有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数列的知识。
2. 数列的复习:我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数列,让学生回顾一下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然后,我出一道例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讲解。
3. 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复习: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回顾一下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同样,我出一道例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讲解。
4. 分数的加减法的复习:然后,我复习一下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出一道例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讲解。
5. 混合运算的复习:我出一道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的填空题2. 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的选择题3. 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题4. 混合运算的应用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数列、简单的几何图形、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第7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18~201.2.3.4.〖JP4〗在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重点: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基础运算并能合理运用计算器进行教学过程(一)教学例21.课件出示情境教师:图中妈妈问:买1台洗衣机和1台冰箱,一共要多少元?我们应该怎样列学生:把1台洗衣机的价格和1台冰箱的价格加起来,列式为3670+2488教师:刚才大家都看得非常仔细,现在请你们在自己的计算器上像刚才这位同学教师:现在老师带着大家检查一遍。
(教师演示)2.课堂巩固练习:教材第19页“算一算”(上)。
(二)教学例3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例3教师:请观察例3学生完成例3学生:我从情境图中知道今年分为两个组收梨,一组收梨7930千克,二组收梨8785千克,去年两个组共收梨13600千克,要求这两个组今年比去年多收梨多少千克,需要先把今年两个组收的梨加起来,算出今年两个组一共收了多少千克梨,教师:回答得真好!谁学生板书:7930+8785-13600教师: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演示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其他同学边看小老师演示,学生:先输入7930,再输入+号,然后输入8785,再依次输入-号和13600,最后输入=号,计算器就算出得数3115教师:现在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快捷呢?(2)学生先讨论交流,(1(2)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①看清数据,准确输入;②输入时要养成良好习惯,尽可能地把一个简单的数或简单的算式作为一个整体输入,这样速度快,又教师:今天你学会1.完成教材第19页“算一算”(下)。
2.完成教材第19页“试一试”。
请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3.完成教材第20页“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四相关练习题。
1.可修改)2.板书笔记3670+2488=7930+8785-13600=教学反思通过谈话引出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盘,既而引出计算器,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5、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相关的内容。
⏹教学提示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个数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的简便运算进行系统的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4、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的简便运算。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2、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及时整理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1、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性质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一、回顾本单元知识师和学生交流:第二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一个数加(减)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的简便运算。
整理复习第1 课时整理复习(一)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93页“整理复习”中的第1~3题,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能把“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强化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
2.通过自主尝试与合作学习,学生能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归纳、交流,提高整理复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
教学难点: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归纳、交流,提高整理复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尝试整理孩子们,我们这个单元的新课学习内容已结束,大家想一想,这个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呢?试一试把它整理在练习本上吧!生尝试整理本单元知识并在小组内交流。
(抽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整理)指名汇报,通过交流,适时完善板演内容:二、指导复习1.复习口算。
孩子们,这单元我们学了哪些口算除法呢?(几百几十数除以几十数),想一想,再举例说一说。
抽生举例口算并说一说口算方法。
相信孩子们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口算方法掌握得很好,那就让我们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吧!完成课本第93页“整理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复习笔算。
谁来说一说怎样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抽生回答后,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类型(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商末尾有0)并说一说试商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93页第2题,集体订正。
3.复习商不变的性质。
指名说一说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整理复习”第3题,然后组织学生同桌评改。
三、强化练习1.听算。
120÷30 360÷90 240÷20 480÷40300÷50 930÷30 560÷40 400÷802.练习二十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9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除法及运算规律。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增强学生的理解。
3.循序复习三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4.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难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正确计算;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本节课我们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2.本单元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请你用树状图或知识树表示出来。
3.在小组内交流。
4.让学生在展示台上展示,全班同学共同归纳。
5.你认为哪节内容最难?最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复习除法口算。
(1)让学生直接说结果。
420÷70= 360÷60= 270÷90= 360÷30=
250÷50= 600÷30= 240÷20= 640÷80=
490÷70= 560÷80= 810÷90= 2000÷40=
(2)让学生独立说说口算方法。
(3)在小组交流后,再全班总结:
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复习除法的估算。
(1)让学生估算。
368÷61≈422÷82≈723÷89≈
(2)让学生独立说说估算方法。
(3)在小组交流后,再全班总结:
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把被除数估算成整百数或整十数,口算出结果。
3.复习探索规律。
(1)直接写出得数。
26÷2= 55÷5= 560÷40=
260÷20= 110÷10= 280÷20=
2600÷200= 220÷20= 140÷10=
(2)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3)请你利用这个规律完成教材第93页的第3题。
4.复习笔算除法。
(1)出示练习题。
652÷53413÷37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和笔算方法。
(4)全班交流算法: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反馈练习
教材第93页第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7题。
六、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整理与复习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
探索规律 问题解决
教学反思
学习完本单元,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通过这节课的总结复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通过练习,了解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本单元的知识,但是由于平时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笔算而忽略口算和估算,因此发现学生的口算和估算比较薄弱,今后应适当多做一些口算和估算的练习。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尽量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真正乐趣,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在表达上还是比较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说话准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