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6.4来自地球的力拓展素材新版沪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配重和稳度
高高的塔式起重机要把成吨的器材举上高楼,怎样降低它的重心,提高它的稳度呢?原来,在塔式起重机的下边有一个压重架,在压重架里放着很重的钢锭,重心就降下来了。
这重重的钢锭就叫配重。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使用配重来提高稳度了。
明代的航海家郑和在帆船的底舱里放了砂石当配重压载物,降低了船的重心,提高了船的稳度,在惊涛骇浪中穿越了太平洋、印度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
1974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第一艘大型浮吊──“滨海102号”500吨起重船。
起重船的吊臂提着上百吨的重物来回舞动,而它的脚下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怎么能保证船的稳定性呢?这就要请配重来帮忙了。
设计师们在浮吊的后支架下方设计安放了1000多吨的配重压载物,使船的重心从船头吊臂那里移到了船的中心,使重力和浮力正好作用在一条垂线上,达到了最好的稳定条件。
这样就任凭风吹浪打,浮吊稳如泰山了。
有一次,这艘起重船吊着几百吨开发海底油田的器材,航行在渤海上,中途突然遇到了八、九级大风。
汹涌的浪涛迎面扑来,几千马力的拖轮被风浪摇来摇去,摆动30多度。
而“滨海102号”却仍然安全平稳地破浪前进,胜利完成任务。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第一标 设置目标】(1)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g=9.8N/Kg 和它的物理意义;能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及其应用。
(2)经历探究“重力大小”的过程;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比例、推理等科学的思维方法。
(3)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意观察学生探究的过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适时评价。
【第二标 我的任务】一、重力的产生活动1:观察下列三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考产生这并思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结论:重力是 受到的力,它是 产生的。
重力的施力物是 。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二、重力的大小活动2:实验探究: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观察你身边的物体,它们受重力吗?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和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质量为50g 的钩码若干实验过程:分别把1只、2只、3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填在下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 钩码数 质量m(kg) 物重G (N ) 物重跟质量的比g(N/Kg) 1 0.05 2 0.10 3 0.15 熟透了的苹果会自动落下 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 水从高处落下形成瀑布(1)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2)物重跟质量的关系式为:=g或G=;式中g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通常取g=9.8N/Kg,其物理意义是:。
活动3: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阅读教材例题,并根据例题估算你自己受到的重力,注意解题步骤、公式、单位。
三、重力的方向活动4:用线任意悬吊一物体,观察线,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两组或多组同时把物体提到一定高度后松开手,观察比较物体下落路线。
该实验表明重力的方向是。
活动5:提起用线吊着的重物,用线的中间靠近桌面。
6.4 来自地球的力基础训练知识点1 重力1.以下物体中,能够忽略地球引力阻碍的是()A.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B.天空中的多多白云C.渐渐飘向天空中的氢气球D.飞入太空的“神州十号”宇宙飞船2.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纳的是()A.举哑铃B.在跑步机上跑步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D.引体向上3.小明踢足球时脚感到疼,说明;他能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成效与力的方向和有关,飞行中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作用。
知识点2 重力的大小4.重力为20N的物体可能是()A.一个鸡蛋B.一支钢笔C.一头牛D.一只鸡5.以下物体的重力或质量估测正确的选项是()A.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0N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C.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6.依照以下图,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值,g=_____N/kg。
知识点3 重力的方向7.体育课中,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转动(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8.如下图,所受重力大小为G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用意.知识点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9.一质量散布均匀的直铜棒,它的重心在它的,水平放置、竖直放置或倾斜放置时它的重心位置(选填“改变”或“不变”),若是把铜棒变成弧形,它的重心(选填“改变”或“不变”)。
10.咱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垂线来查验墙身是不是竖直,这充分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______的这一原理;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起来,这是因为它的______的缘故.综合训练11.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不是竖直展开实验探讨,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关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 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 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12.以下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力的作用成效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B.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没有施加力C.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力是弹力,钢丝绳悬挂重物的力不是弹力D.重力的方向老是垂直向下13.2020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觉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假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14.月球对它表面周围的物体也有引力.那个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周围同一物休引力的1/6。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2.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难点(1)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若{:个钩码。
演示实验:重垂线、汤匙、木球。
教学过程一、复习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大小用什么测量?2.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二、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以下三种不同情况木球运动:1.把一只木球举到一定高度放手让其自由下落。
2.把一只木球斜面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滚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
师:以上三种木球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生:都是落向地面。
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生:这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师:你讲得很好,说明你很善于观察、思考。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种来自地球的力。
板书: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三、新课内容1.重力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6重力,图5—20的配文。
生:阅读。
师:通过以上阅读,你知道了什么?生甲: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生乙: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
生丙: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成熟的苹果会竖直下落。
师:大家阅读很认真,而且抓住了要点,讲得很好。
据说正是下落的苹果打在牛顿的头上,激发了他的灵感,打开了揭示引力迷宫的大门。
希望以后下落的桔子、梨子打在你们的头上,你们也能产生灵感,再打开一个个科学迷宫。
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重力的认识也一样,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信息窗”。
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生: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师:对,地球是否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根据是什么?生:根据物体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球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
师:有疑问吗?生:地球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怎么不会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师:因为墙球的质量很大,受到的力很小,所以感觉不到地球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
来自地球的力信息窗:1.万有引力与航天树上的苹果、天上的人造星星,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万有引力不需要物体相互接触。
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太阳、行星、月球小得多,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非常小,小到我们不能察觉。
例如,你与课本之间也存在万有引力。
但是,由于你和课本之间的万有引力非常非常小,比地球对它的重力小得多,使得这个万有引力可以忽略。
万有引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天体的质量非常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也是非常大的。
万有引力把地球和其他行星束缚在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转。
人类要探索宇宙,首先要摆脱地球的引力。
早在1687年,牛顿就描述了实现飞离地球这一理想的途径:加大飞行的速度,可以使炮弹绕地球飞行,甚至飞入宇宙空间,直到无限远。
今天,人类已经飞出了地球,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都已经离开地球,进入太空,开始了探索宇宙的征程。
2.失重和宇宙开发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举一动都受到重力的影响,人们也早已习以为常了.要是一旦失去了重力,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进入轨道后,也还是受到重力的,只不过由于他们高速围绕地球飞行,就好像不受重力似的(道理要到高中物理中学习).这种状态叫做失重状态.你能够想像出完全失重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吗?人和物体可以飘浮在空中,液滴绝对呈球形,宇航员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走路务必小心,稍有不慎,将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食物要做成块状或牙膏似的糊状,以免食物的碎渣“漂浮”在空中进入宇航员的眼睛、鼻孔……你可以继续发挥你的想像力举出更多的现象来.你还可以再想一想,人类利用失重的条件做些什么吗?下面举几个事例,将会帮助你思考.这里所举的事例,虽然还没有完全实现,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在失重条件下,熔化了的金属的液滴,形状绝对呈球形,冷却后可以成为理想的滚珠.而在地面上,用现代技术制成的滚珠,并不绝对呈球形,这是造成轴承磨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太空的轨道上,可以制成一种新的泡沫材料(泡沫金属).在失重条件下,在液态的金属中通以气体,气泡将不“上浮”,也不“下沉”,均匀地分布在液态金属中,凝固后就成为泡沫金属,这样可以制成轻得像木塞似的泡沫钢,用它做机翼,又轻又结实.同样的道理,在失重条件下,混合物可以均匀地混合,由此可以制成地面上不能得到的特种金属合金.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会生产出地面上难以生产的一系列产品.建立空间工厂,已经不再是幻想.科学家们要在太空中做各种实验,青年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太空实验设想,展开你想像的翅膀,为宇宙开发贡献一份力量吧!(1)请你想一想,完全失重时还会发生什么现象?(2)猜想:在失重状态下,人们制造出来的小钢珠(轴承上用的)将是怎样的?这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益处?。
来自地球的力
信息窗:
1.万有引力与航天
树上的苹果、天上的人造星星,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万有引力不需要物体相互接触。
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太阳、行星、月球小得多,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非常小,小到我们不能察觉。
例如,你与课本之间也存在万有引力。
但是,由于你和课本之间的万有引力非常非常小,比地球对它的重力小得多,使得这个万有引力可以忽略。
万有引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天体的质量非常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也是非常大的。
万有引力把地球和其他行星束缚在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转。
人类要探索宇宙,首先要摆脱地球的引力。
早在1687年,牛顿就描述了实现飞离地球这一理想的途径:加大飞行的速度,可以使炮弹绕地球飞行,甚至飞入宇宙空间,直到无限远。
今天,人类已经飞出了地球,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都已经离开地球,进入太空,开始了探索宇宙的征程。
2. 失重和宇宙开发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举一动都受到重力的影响,人们也早已习以为常了.要是一旦失去了重力,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进入轨道后,也还是受到重力的,只不过由于他们高速围绕地球飞行,就好像不受重力似的(道理要到高中物理中学习).这种状态叫做失重状态.
你能够想像出完全失重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吗?人和物体可以飘浮在空中,液滴绝对呈球形,宇航员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走路务必小心,稍有不慎,将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食物要做成块状或牙膏似的糊状,以免食物的碎渣“漂浮”在空中进入宇航员的眼睛、鼻孔……你可以继续发挥你的想像力举出
更多的现象来.
你还可以再想一想,人类利用失重的条件做些什么吗?下面举几个事例,将会帮助你思考.这里所举的事例,虽然还没有完全实现,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在失重条件下,熔化了的金属的液滴,形状绝对呈球形,冷却后可以成为理想的滚珠.而在地面上,用现代技术制成的滚珠,并不绝对呈球形,这是造成轴承磨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太空的轨道上,可以制成一种新的泡沫材料(泡沫金属).在失重条件下,在液态的金属中通以气体,气泡将不“上浮”,也不“下沉”,均匀地分布在液态金属中,凝固后就成为泡沫金属,这样可以制成轻得像木塞似的泡沫钢,用它做机翼,又轻又结实.同样的道理,在失重条件下,混合物可以均匀地混合,由此可以制成地面上不能得到的特种金属合金.
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会生产出地面上难以生产的一系列产品.建立空间工厂,已经不再是幻想.科学家们要在太空中做各种实验,青年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太空实验设想,展开你想像的翅膀,为宇宙开发贡献一份力量吧!
(1)请你想一想,完全失重时还会发生什么现象?
(2)猜想:在失重状态下,人们制造出来的小钢珠(轴承上用的)将是怎样的?这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