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验室脚本(1)
- 格式:docx
- 大小:25.76 KB
- 文档页数:9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杨先宇学号班级计13-42.进程控制:#include<stdio.h>main(){int p1,p2,i;while((p1=fork())==-1);if(p1==0){lockf(1,1,0);//锁定屏幕输出进行进程互斥for(i=0;i<5;i++)printf("child %d \n",i);lockf(1,0,0);}//解锁else{while((p2=fork())==-1);if(p2==0){lockf(1,1,0);for(i=0;i<5;i++)printf("son %d\n",i);lockf(1,0,0);}else{lockf(1,1,0);for(i=0;i<5;i++)printf("daughter %d \n",i);lockf(1,1,0);}}}3软中断:#include<unistd.h>#include<stdio.h>#include<signal.h>#include<stdlib.h>int wait_mark;void waiting(){while(wait_mark!=0);}void stop(){wait_mark=0;}main(){int p1,p2;void waiting(),stop();while((p1=fork())==-1);if(p1>0){while((p2=fork())==-1);if(p2>0){printf("child process 1 is killed by parent!\n");wait_mark=1;signal(SIGINT,stop);waiting(0);kill(p1,16);kill(p2,17);wait(0);wait(0);printf(" \n");exit(0);}else{printf("child process 2 is killed by parent!\n");wait_mark=1;signal(SIGINT,SIG_IGN);signal(17,stop);waiting();lockf(1,1,0);printf("\n");lockf(1,0,0);exit(0);}}else{printf("parent process is killed!\n");wait_mark=1;signal(SIGINT,SIG_IGN);signal(16,stop);waiting();lockf(1,1,0);printf("parent process is killed! \n");lockf(1,0,0);exit(0);}}4管道通信:#include<stdio.h>#include<sys/types.h>#include<unistd.h>#include<string.h>}else{printf("Pipe error!");exit(0);}}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1.进程的创建运行结果:acb,abc.cab等都有可能,父进程与子进程的输出内容会叠加在一起,输出次序带有随机性。
实验一脚本及恶意网页病毒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脚本病毒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要求了解网页脚本病毒的基本概念,了解网页脚本病毒的工作流程。
三、实验原理1.网页病毒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一步:网页病毒大多由恶意代码、病毒体(通常是经过伪装成正常图片文件后缀的.exe文件)和脚本文件或JAVA小程序组成,病毒制作者将其写入网页源文件中。
第二步:用户浏览上述网页,病毒体和脚本文件以及正常的网页内容一起进入计算机的临时文件夹中。
第三步:脚本文件在显示网页内容的同时开始运行,要么直接运行恶意代码,要么直接执行病毒程序,要么将伪装的文件还原为.exe文件后再执行,执行任务包括:完成病毒入驻,修改注册表,嵌入系统进程,修改硬盘分区属性等。
第四步:网页病毒完成入侵,在系统重启后病毒体自我更名、复制、再伪装,接下来的破坏依病毒的性质正式开始。
2.网页脚本病毒的技术原理。
病毒形成的罪魁祸首就是WSH和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漏洞。
WSH 架构于ActiveX 之上,是在Windows平台上独立于语言的脚本运行环境,可以实现Windows上的各种控制操作。
在网页中使用JAVASCRIPT、VBSCRIPT、ACTIVEX等网页脚本语言,结合WSH的功能,利用多种网络漏洞实现病毒代码的嵌入。
(1)IE的漏洞:错误的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tions),多用途的网际邮件扩充协议头,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弹出窗口,Object类型验证漏洞等。
(2)网页组件漏洞:JavaApplet、JavaScript、ActiveX等组件。
四.实验步骤(一).创建网页脚本病毒1.打开实验中要运行的脚本代码,如下图所示:2.打开创建网页的代码,如下所示:3.将其另存到桌面上为创建.HTML4.创建后在桌面上显示如下:5.双击运行创建.HTML文件,出现如下界面:6.单机允许组织内容,安全警告选择是,允许交互,结果如下所示:7.打开本地磁盘C盘显示运行创建.HTML产生的TEST.HTML,但是为0Kb.(二)网页脚本病毒拷贝实验1.打开拷贝代码,显示拷贝的内容是C盘下的TEST.HTML,并将其显示在桌面上。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旨在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学生将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服务的搭建与维护、网络故障的排查与修复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网络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要求1、学生应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网络体系结构、IP 地址规划、子网掩码、路由协议等。
2、学生需要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并能够进行基本的配置和操作。
3、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使用脚本语言或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
4、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三、实训内容(一)网络基础实训1、认识网络设备观察和识别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了解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2、制作网络跳线学习双绞线的制作标准(T568A 和 T568B)。
动手制作直通线和交叉线,并使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
3、网络拓扑结构搭建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使用网络设备和跳线搭建实际的网络拓扑,并进行连通性测试。
(二)IP 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1、 IP 地址基础知识了解 IP 地址的分类(A、B、C、D、E 类)。
掌握 IP 地址的表示方法和取值范围。
2、子网掩码的作用理解子网掩码的概念和作用。
学会根据需求计算子网掩码。
3、子网划分实践根据给定的网络规模和需求,进行子网划分。
为每个子网分配 IP 地址,并进行配置和测试。
(三)交换机配置与管理1、交换机基本配置登录交换机,设置交换机的名称、密码等基本参数。
配置交换机的端口速率、双工模式等。
2、 VLAN 配置理解 VLAN 的概念和作用。
创建 VLAN,并将端口划分到不同的 VLAN 中。
配置 VLAN 间的通信。
3、生成树协议配置了解生成树协议的工作原理。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环境。
2. 学习并熟练运用计算机常用软件,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3. 培养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内容1.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功能(1)主机:包括CPU、内存、主板等,负责处理数据和控制计算机运行。
(2)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用于输入、输出和存储数据。
(3)网络设备:包括网卡、路由器、交换机等,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2. 计算机软件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等,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
(2)应用软件: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CorelDRAW)、编程软件(Visual Studio、Eclipse)等。
3. 计算机基本操作(1)开机与关机①开机:打开电源,等待计算机启动。
②关机:关闭所有应用程序,点击“开始”按钮,选择“关机”。
(2)键盘操作①熟悉键盘布局,掌握常用键位。
②掌握大小写切换、制表位、光标移动等操作。
(3)鼠标操作①熟悉鼠标布局,掌握鼠标指针移动。
②掌握鼠标左键、右键、滚轮等操作。
4. 常用软件操作(1)Word①新建、打开、保存文档。
②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格式。
③插入图片、表格、图表等。
(2)Excel①新建、打开、保存工作簿。
②设置单元格格式、数据验证。
③插入图表、公式等。
(3)PowerPoint①新建、打开、保存演示文稿。
②设置幻灯片背景、主题。
③插入文本框、图片、图表等。
5. 网络操作(1)连接网络①使用有线网络连接:将网线插入网卡,打开网络连接。
②使用无线网络连接:打开无线网络设置,选择可用的无线网络,输入密码连接。
(2)浏览器使用①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访问网页。
②保存网页、下载文件。
③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计算机硬件组成,了解各部分功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主流配置的个人计算机。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可选)。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 或其他常见操作系统。
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 或 WPS Office。
浏览器:Chrome、Edge 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计算机系统操作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按下电源按钮启动计算机,观察计算机的启动过程,包括硬件自检、操作系统加载等。
点击“开始”菜单,选择“电源”,然后选择“关机”来关闭计算机。
2、认识桌面和窗口了解桌面的组成元素,如图标、任务栏等。
打开一个应用程序窗口,如“记事本”,观察窗口的组成部分,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并学会调整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鼠标和键盘操作练习鼠标的基本操作,如单击、双击、右键单击、拖动等。
熟悉键盘上的常用按键,如字母键、数字键、功能键等,并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练习。
(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1、创建、复制、移动和删除文件和文件夹在指定的磁盘分区中创建新的文件夹,并为其命名。
选择一个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复制、移动和删除操作,观察操作结果。
2、文件和文件夹的重命名选中需要重命名的文件或文件夹,右键单击选择“重命名”,输入新的名称。
3、文件和文件夹的搜索点击“开始”菜单,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查找指定的文件或文件夹。
(三)文字处理软件应用1、文档创建与编辑打开文字处理软件,如 Word,创建一个新的文档。
输入文字内容,并进行字体、字号、颜色等格式设置。
2、段落格式设置对文档中的段落进行对齐方式、缩进、行距等设置。
3、页面设置设置页面的大小、方向、边距等参数。
4、插入图片和表格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和环绕方式。
脚本病毒实验【实验内容】脚本实验平台根据用户指定需求,自动生成脚本病毒代码,并在界面中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编辑代码,运行脚本,观察脚本运行现象,并分析脚本实现,脚本实验具体内容包括:(1)复制病毒副本到系统文件夹;(2)复制病毒副本到启动菜单;(3)禁止“运行”菜单;(4)禁止“关闭系统”菜单;(5)禁止显示桌面所有图标;(6)禁止“任务栏”和“开始”;(7)禁止“控制面板”;(8)修改“IE”默认页。
【实验原理】脚本病毒通常是JavaScript或VBScript等语言编写的恶意代码,一般带有广告性质,会修改IE首页、修改注册表等信息,对用户计算机造成破坏。
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较为典型,脚本病毒还会有如下前缀:VBS、JS(表明是何种脚本编写的),如欢乐时光(VBS.Happytime)、十四日(Js.Fortnight.c.s)、红色代码(Script.Redlof)等。
典型的脚本病毒通过邮件方式进行传播,如图2.4.1-1所示的代码为病毒通过向Outlook 中的地址簿中联系人地址发送邮件,从而将病毒代码以附件的形式广泛传播到互联网其它主机。
图2.4.1-1【实验环境】Windows实验台【实验步骤】打开Windows实验台,点击桌面“病毒实验”,选择“脚本病毒实验”,进入其实施面板,如图2.4.1-2所示。
图2.4.1-2一、脚本病毒代码分析和查看分别选择相应的脚本文件,学生用户即可查看脚本病毒代码。
在界面左侧功能选择区选择实验名称,用户在界面右侧将会看到该脚本病毒的全部代码。
如图2.4.1-3所示。
图2.4.1-3学生用户如需要编辑脚本病毒代码,用户在界面右侧将会看到该脚本病毒的全部代码,在此基础上编辑代码,将会生成用户自定义的脚本病毒,点击“保存脚本”按钮将把编辑好的脚本文件永久保存,如果编辑过程出现错误或者异常,点击“重置脚本”将恢复最初的脚本代码。
实验进行前,要先点击“初始化病毒工具”按钮,对其实验所需的工具进行初始化;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所需的工具被杀毒软件查杀,要再次点击“初始化病毒工具”按钮,对工具重新进行初始化,以便实验顺利进行。
计算机实训实验报告本次计算机实训实验报告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维护和操作系统安装两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维护和安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一、计算机硬件维护本次实验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硬件维护进行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对CPU、内存、硬盘等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和学习,我了解了如何正确地清理计算机内部灰尘,清理散热风扇和CPU散热器,并正确安装内存和硬盘等存储设备。
在实验中,我发现清洁散热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如果清洗不当,反而会对电脑造成更大的损害,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地进行操作。
首先,要拆卸散热风扇和散热器,清除灰尘,然后再重新安装到原位。
清除灰尘时,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而不是随意使用肥皂水或甚至硫酸等化学品,以免对电脑造成损害。
此外,正确安装CPU散热器,尤其是液态散热器,在保持散热管不张弛之间,还要均匀地涂布硅胶。
在更换内存和硬盘时,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电脑的具体硬件要求和规格。
在选购内存和硬盘时,我们应该确保它们的规格和电脑主板相匹配,从而保证它们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换装内存和硬盘时,我们应该遵循硬件使用手册上的指引,并认真阅读硬件使用说明(用户手册和涂片)。
同时,在更换硬件时,我们应该小心操作,避免对其他计算机硬件造成伤害。
二、操作系统安装本次实验的第二部分是关于操作系统安装的实践。
在实验中,我们用U盘将操作系统文件转入硬盘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电脑进行安装。
在安装操作系统时,我们首先通过按下F12键(或其他快捷键)进入BIOS设置,然后确保U盘可以被电脑检测到,而且设置启动项后,经过重新启动操作系统,以确保安装过程可以正常启动。
安装操作系统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要点。
首先,根据电脑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操作系统,再密切关注操作系统上传过程中的所有警告提示。
其次,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兼容性和稳定性,让操作系统尽快安装完成。
如果安装出现问题,需要仔细阅读安装手册,结合实际情况咨询专业人员求助。
计算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软件应用和网络技术,提高我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相关的软件工具。
每台计算机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 办公软件、编程语言开发环境(如 Python、Java 等)以及网络通信工具。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1、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流程。
2、掌握桌面、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快捷方式、调整任务栏位置等。
3、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包括创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操作。
(二)办公软件的应用1、使用 Word 进行文档编辑,包括文字输入、格式设置、段落排版、插图和表格的插入等。
2、运用 Excel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会创建表格、输入数据、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计算、制作图表等。
3、利用 PowerPoint 制作演示文稿,掌握幻灯片的设计、布局、内容编辑、动画效果设置等。
(三)编程语言的实践1、选择一种编程语言(如 Python),安装相应的开发环境。
2、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基本的计算、逻辑判断和循环操作。
3、调试程序,学会查找和解决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等。
(四)网络应用1、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2、学习使用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信息搜索和文件下载。
3、配置网络设置,如设置 IP 地址、DNS 服务器等。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文件操作问题在进行文件复制和移动操作时,有时会出现错误提示,如“文件正在被使用,无法操作”。
经过检查,发现是某些程序正在访问相关文件,关闭这些程序后,操作得以顺利完成。
(二)办公软件格式问题在 Word 文档中,从其他文档复制内容时,格式经常出现混乱。
通过使用“粘贴选项”中的“只保留文本”或“匹配目标格式”,解决了格式不一致的问题。
实验名称:计算机基本操作及网络配置实验目的:1.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启动、关机、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2. 熟悉网络配置的基本方法,包括IP地址配置、网关设置、DNS配置等。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器材:1. 计算机2. 网络适配器3. 直流电源4. 光纤/网线5. 操作系统安装盘实验步骤:一、计算机基本操作1. 启动计算机(1)打开电源开关,等待计算机启动。
(2)观察计算机屏幕,等待操作系统启动完成。
2. 关闭计算机(1)点击屏幕左下角的“开始”按钮。
(2)选择“关机”选项。
(3)等待计算机完全关闭。
3. 文件管理(1)打开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和文件夹。
(2)新建文件夹,重命名文件,复制、粘贴文件。
(3)删除不需要的文件或文件夹。
4. 系统设置(1)点击“开始”按钮,选择“控制面板”。
(2)根据需要调整系统设置,如屏幕分辨率、声音、网络等。
二、网络配置1. IP地址配置(1)打开“控制面板”,选择“网络和共享中心”。
(2)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
(3)右击网络适配器,选择“属性”。
(4)双击“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
(5)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填写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6)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2. 网关设置(1)打开“控制面板”,选择“网络和共享中心”。
(2)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
(3)右击网络适配器,选择“属性”。
(4)双击“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
(5)选择“使用下面的网关”,填写网关地址。
(6)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3. DNS配置(1)打开“控制面板”,选择“网络和共享中心”。
(2)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
(3)右击网络适配器,选择“属性”。
(4)双击“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
(5)选择“使用下面的DNS服务器地址”,填写首选DNS服务器和备用DNS服务器地址。
计算机综合实验室使用说明(模板)
1、使用过程中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联系我们:
(1)在教师桌后方墙壁上(靠近门一侧)有一个银色对讲机,点击对讲机上的金属按钮(红色灯光),呼叫办公室。
(2)1xxxxxxxxxx(梁老师)、1xxxxxxxxxx(胡老师)
2、实验室采用电动门,上课时如果不小心将门关上了,在室内一侧门旁边有个开关,按一下开关就可以打开。
如果因停电导致开关失效,请把门上方的旋钮旋转半圈也可以打开。
3、室内的中控系统(教师桌后方墙壁上的触摸屏)目前还未完全配置好,暂时不可使用。
计算机实验中心。
计算机实训课操作规程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计算机实训课操作规程,以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和参与者的安全。
1. 实训环境1.1 实训课程将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应该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
1.2 实验室内应提供舒适的座位、良好的照明和通风。
1.3 实验室内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且能够满足实训课程的需求。
1.4 实验室内的网络连接应稳定可靠,以保证参与者能够正常上网和进行远程访问。
2. 参与者责任2.1 参与者应准时参加实训课程,并按照课程安排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2 参与者应遵守实训课程的纪律和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其他参与者的学习。
2.3 参与者应遵守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规定,妥善保管个人财物,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4 参与者应积极主动地向实训课程指导教师提问,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5 参与者不得私自更改实验室内的硬件设备或软件设置,如有需要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
3. 实训操作流程3.1 参与者应按照实训课程给出的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
3.2 参与者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目标和步骤。
3.3 参与者应根据实验指导书中提供的实验环境配置步骤,配置实验环境。
3.4 参与者应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5 参与者在实验操作中如遇到问题,应立即向实训课程指导教师寻求帮助。
3.6 参与者完成实验后,应将实验数据和结果整理并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
4. 实训安全注意事项4.1 参与者在实训课程中应注意个人安全,不得进行危险实验或擅自改变实验环境。
4.2 参与者在实验操作中应正确使用实验室内的设备,不得进行滥用、损坏或私自拆卸。
4.3 参与者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防止电脑系统病毒感染和数据丢失,不得下载非法软件或访问不安全的网站。
4.4 参与者应将个人贵重物品妥善保管,不得将财物留在实验室内无人看管。
4.5 参与者应遵守实验室内的消防安全规定,不得在实验室内吸烟或使用易燃物品。
一、实验名称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实训二、实验目的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学会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故障排除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五、实验器材1. 主机: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电源等。
2. 外设: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3. 工具:螺丝刀、防静电手环等。
六、实验原理计算机硬件组装是将各种硬件设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范连接在一起,使其能够正常运行。
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是指将操作系统安装到计算机中,使计算机具备基本的运行环境。
故障排除是指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通过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实验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与组装(1)认识计算机硬件: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电源等。
(2)组装计算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组装:1)安装CPU:打开主板,将CPU放置在CPU插槽中,安装CPU散热器。
2)安装主板:将主板固定在机箱内,连接电源线、数据线等。
3)安装内存:将内存条插入内存插槽,确保接触良好。
4)安装硬盘:将硬盘插入硬盘槽,连接数据线和电源线。
5)安装显卡:将显卡插入PCI-E插槽,连接电源线。
6)安装电源:将电源连接到机箱内的各个硬件设备。
7)安装光驱、风扇等外设。
2. 计算机系统的安装(1)选择操作系统:Windows 10、Linux等。
(2)安装操作系统:将操作系统安装光盘放入光驱,启动计算机,按照提示进行安装。
3. 故障排除(1)计算机无法启动:检查电源线、数据线是否连接良好,检查硬件设备是否安装正确。
(2)系统运行缓慢:检查内存是否充足,检查硬盘是否损坏,检查CPU风扇是否正常工作。
(3)蓝屏:检查硬件设备是否兼容,检查系统是否中毒,检查驱动程序是否更新。
八、实验步骤1. 认识计算机硬件,了解各硬件的功能和作用。
2. 根据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按照组装步骤进行组装。
实验:脚本与恶意代码编写1.1 通过网页方式在硬盘中建立文件 1.2 通过网页方式修改文件的内容1、打开记事本,输入实验一的代码。
并保存。
2、将上面编写代码的文本文件改名为“创建.htm”3、用浏览器运行这个“创建.htm”。
4、打开“我的电脑”,双击c盘。
5、看看,c盘上是否有一个叫“test.htm”的文件?如果没有这个文件,请你仔细检查你的代码。
6、打开test..htm文件,记录下这个文件里的内容。
1、打开记事本,输入实验二的代码。
并保存。
2、将上面编写代码的文本文件改名为“修改.htm”3、用浏览器运行这个“修改.htm”。
4、打开“我的电脑”,双击c盘。
5、打开test..htm文件,记录下这个文件里的内容。
和刚才的test.htm的内容比较一下,内容还一样嘛?1.3 通过网页方式把文件复制到指定的目录 1.4 通过网页方式删除文件1、打开记事本,输入实验三的代码。
并保存。
2、将上面编写代码的文本文件改名为“复制.htm”3、用浏览器运行这个“复制.htm”。
4、看看电脑桌面里有没有多一个文件?1、打开记事本,输入实验四的代码。
并保存。
2、将上面编写代码的文本文件改名为“删除.htm”3、用浏览器运行这个“删除.htm”。
4、看看电脑桌面里有没有少一个文件?实验一、脚本与恶意代码之一——磁盘文件对象1.1通过网页方式在磁盘中建立文件语法结构:Object.createtextfile(filename[,overwrite[,unicode]])参数:Object:必选项,应为FileSystemObject或Folder对象的名称。
Filename:必选项,指明所要创建文件的字符串表达式。
Overwrite:可选项。
布尔值,指明能否覆盖已有的文件,如果可以覆盖文件,这个值为true,否则为false。
如果忽略此参数,则表示已有文件不能被覆盖。
Unicode:可选项。
布尔值,指明文件是否已unicode或ASCII文件方式创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室:06303 实验日期:2014年 10月 21日
【实验环境】
Windows实验台
开始恢复实验,运行恢复代码,如图所示;然后再次查看系统目录,用户会发现刚刚出现的病毒副本文件已经被清除。
图2.4.1-6
开始恢复实验,运行恢复代码,然后再次查看系统目录,用户会发现刚刚出现的病毒副本
开始恢复实验,运行恢复代码,可以看到“地址栏”默认项已经恢复更改功能。
病毒是网络安全中需要重点学习的,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平时的网络休闲娱乐的时候也会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