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领袖”谢庄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4
谢庄南朝宋大臣、文学家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大臣,文学家。
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出生于建康。
谢弘微子,大谢(谢灵运)的族侄,以《月赋》闻名。
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
人物生平谢庄七岁能作文,二十岁左右入仕,在东宫任过洗马、中舍人。
稍后,在江州任庐陵王刘绍南中郎咨议参军。
元嘉二十六年(449),又随雍州刺史随王刘诞去襄阳,领记室。
次年,北魏使者在彭城和刘宋谈判,曾经问起谢庄的情况,可见其声名远布。
以《月赋》闻名。
由于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故世称“谢光禄”。
宋武帝永初二年(421)辛酉,谢庄一岁。
《宋书》本传:“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弘微子也。
”又“泰始二年卒,时年四十六。
”上推生于本年。
宋文帝元嘉四年(427)丁卯,谢庄七岁。
能属文,通《论语》,显示出文学天赋。
见《宋书》本传。
宋文帝元嘉十年(433)癸酉,谢庄十三岁。
其父谢弘微卒,时年四十二岁。
《南史·谢弘微传》:“元嘉十年卒,年四十二。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辛已,谢庄二十一岁。
次子谢胐于是年生。
按《梁书·谢弘微传附谢胐》,谢胐字敬冲。
梁天监五年卒,年六十六岁。
上推生于本年。
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乙酉,谢庄二十五岁。
其音律方面的天份为范晔所称许。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
……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手笔差易,文不拘韵故也。
”范于元嘉二十二年十一月入狱,事见《宋书·范晔传》。
王僧虔二十岁。
与谢庄友善。
《南史·王僧虔传》:“僧虔,金紫光禄大夫僧绰弟也。
……僧虔弱冠,雅善隶书。
为太子舍人,退默少交接,与袁淑、谢庄善。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449)己丑,谢庄二十九岁。
时任随王刘诞谘议参军。
于是年作《怀园引》。
《宋书·沈怀文传》:“随王诞镇襄阳,出为后军主簿,与谘议参军谢庄共掌辞令。
清代-徐珂《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清代-徐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
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
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筑石砦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
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曰:“此劲敌也,度不中而轻发,徒糜弹药,无益吾事。
慎之!”时敌军已近砦,枪声隆然,砦中人踡伏不少动。
既而敌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
及敌枪再击,砦中人又骛伏矣,盖籍砦墙为蔽也。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
操刀挟盾,猱进鸷击,徼天之幸,或能免乎!”三保曰:“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
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狼群?小女子毋多谈!”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拯吾村,即以卫吾父。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众皆感奋。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
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
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
挟刃奋起,率众袭之。
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
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
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拏斗,敌枪终不能发。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翻译: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宋孝武帝刘骏生平简介宋孝武帝刘骏怎么死的刘骏生平简介刘骏夺取帝位后,刘宋王朝从此走向衰落,史书记载,宋孝武帝刘骏是一个荒淫腐败的昏君,在位期间,刘骏担心各兄弟藩王会对自己不利,便不惜骨肉相残,刘氏宗室惨遭此大劫,刘宋势力更加削弱。
刘骏生性好淫,凡是闺房之内不论尊卑长幼,只要略具二三分姿色,看见合意的就引她入宫侍寝,免不了被刘骏强逼成欢。
刘骏与自己的母亲路太后有染,《魏书》载:“骏淫乱无度,蒸其母路氏,秽污之声,布于欧越。
”以及“四年,猎于乌江之傍口,又游湖县之满山,并与母同行,宣淫肆意。
”大明六年壬寅(公元462年)四月,刘骏宠幸的堂妹殷淑仪病死。
刘骏哀伤过度而起病,自此少理政事,于大明八年甲辰(公元464年)闰五月病死。
寿三十五岁,在位一十一年。
谥为孝武帝。
人物背景刘骏之母路太后,名叫路惠男,丹阳建康人,以色貌出众选入后宫,被文帝册封为淑媛。
一开始宋文帝对她还是非常宠爱的,随着年岁的增长,生下儿子刘骏不久,文帝对路淑媛渐渐失去了兴趣。
元嘉十二年,五岁的刘骏循例封为武陵王,路淑媛不忍心儿子小小年纪一个人在外面,就请求文帝让她陪儿子一起去。
因为路惠男已经失宠,在不在宫廷里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于是文帝同意了她的请求。
这一年她二十四岁,刘骏母子在封地相依为命。
直到刘骏当了皇帝之后,路惠男才再一次回到了皇宫。
刘骏的皇后王宪嫄是琅玡临沂人,父亲王偃是东晋丞相王导的玄孙、尚书王嘏的儿子,母亲是东晋孝武帝的女儿鄱阳公主。
元嘉二十年王宪嫄被封为当时武陵王刘骏的妃子。
她虽然相貌不是很出众,但常言说小家的碧玉不如大家的丫鬟,王宪嫄出生在世门高族,举止仪态不是一般的女子比得上的。
刘骏没有当皇帝的时候也很宠爱王宪嫄,当了皇帝以后随心所欲召幸女色,所以对王宪嫄渐渐冷淡了下来。
后留寻阳,与太后同还京都,立为皇后。
政治生涯刘骏在位期间,贪图享乐,荒淫腐败,不理朝事,致使朝纲混乱,官风日败。
刘宋王朝从此走向衰落。
他在位期间,平时与朝廷大臣说话喜欢戏谑耍笑,他称呼光禄大夫王玄谟为老伧(伧的意思是粗野、鄙贱、缺乏教养),称仆射刘秀之为老悭(悭的意思是贪婪而吝啬)。
南朝(宋)·谢庄《月赋》全文、注释及译文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
绿苔生阁,芳尘凝榭。
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
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
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
抽豪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
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
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朒朓警阙,朏魄示冲。
顺辰通烛,从星泽风。
增华台室,扬采轩宫。
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
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
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
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
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
情纡轸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
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
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陈王曰:'善。
'乃命执事,献寿羞璧。
敬佩玉音,复之无怿。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
谢庄开篇就翻历史,他说曹植(陈王)一听到自己的好朋友应(瑒)、刘(桢)死了,伤心得很。
曹植是曹操的公子。
“绿苔生阁,芳尘凝榭。
”由于哀伤,这位曹公子的豪宅已经多时没有打扫,台榭上长满了青苔,布满了尘土。
怎么办?“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
”于是乎曹公子(非他本人)清扫了长有兰草的道路,打理了桂花密放的园林,马车驶上了山,在浓浓的秋意中,奏起了哀乐,来悼念朋友,寄托自己的哀思。
“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
”他在山顶面对深浚的沟壑伤心落泪,无神的目光眺望着远山。
宋书·谢庄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宋书·谢庄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弘微子也。
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
及长,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初为始兴王浚后军法曹行参军,又转随王诞后军谘议,并领记室。
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
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
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寇彭城,虏遣尚书李孝伯来使,与镇军长史张畅共语,孝伯访问庄及王徽,其名声远布如此。
二十九年,除太子中庶子。
时南平王铄献赤鹦鹉,普诏群臣为赋。
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
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
”遂隐其赋。
上始践阼,欲宣弘风则,下节俭诏书。
庄虑此制不行,又言曰:“诏云‘贵戚竞利,兴货廛肆者,悉皆禁制'。
此实允惬民听。
其中若有犯违,则应依制裁纠;若废法申恩,便为令有所屈。
此处分伏愿深思,无缘明诏既下,而声实乖爽。
臣愚谓大臣在禄位者,尤不宜与民争利,不审可得在此诏不?拔葵去织,实宜深弘。
”五年,又为侍中,领前军将军。
于时世祖出行,夜还,敕开门。
庄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
上后因酒宴从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对曰:“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
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
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时北中郎将新安王子鸾有盛宠,欲令招引才望,乃使子鸾板庄为长史,府寻进号抚军,仍除长史、临淮太守。
未拜,又除吴郡太守。
庄多疾,不乐去京师,复除前职。
泰始二年,卒,时年四十六,追赠右光禄大夫,常侍如故,谥曰宪子。
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
【注】①廛肆:市上堆放货物的店铺。
②棨信:古代出入门禁、关口是所持的凭证。
③板:板授,以板刻的形式委任下属官员。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索虏寇彭城寇:侵犯B.作赋毕,赍以示庄赍:送给C.卿欲效郅君章邪效:模仿D.欲令招引才望望:盼望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谢庄恪尽职守的一组是A.谢庄心灵手巧,曾制作一丈见方的木板,画出各地的山川风貌,各有条理脉络,将木板分离开来就是一个个各不相同的州郡,并在一起就是全天下的地图。
带风华的成语诗句带风华的成语:1、风华浊世:指佼佼不凡。
2、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3、风华绝代: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4、风华凋零:指美好的事物凋零。
5、风华国乐:指我国传统音乐。
6、饮尽风华:比喻大好的青春年华。
7、风华岁月:形容年轻有为干事业的时候。
8、风华无双:形容朝气蓬勃、才华横溢、举世无双。
带风华的诗句:1、王俭风华首,萧何社稷臣。
——出自唐·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2、江左风华推第一,王氏堂堂文献出。
——出自贺铸《送王安节赴武康尉》3、川岳沦精气,风华丧杰才。
——出自胡宿《兵部尚书赠司空侍中晏元献公挽词三首》4、风华飘领袖,诗礼拜衾繻。
——出自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5、风华已眇然,独立思江天。
——出自唐·温庭筠《渚宫晚春寄秦地友人》6、高阁无风华屋热,正午四邻还往绝。
——出自晁补之《同张子望颜伯仪上关纳凉》7、苇风华雪秋着岸,船月蓬霜夜转滩。
——出自释正觉《与演侍者》8、雕盘角黍竞时宜,组绣风华奉紫闱。
——出自晏殊《端午词·御阁》9、可怜谢混风华在,千古翻传禁脔名。
——出自唐·孙元晏《晋·谢混》10、香风华雨政纷纷,春困何妨聊曲肱。
——出自释正觉《梦斋求颂》11、一道清风华辔远,双江绿水彩衣新。
——出自南宋·文天祥《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12、不须遗剑刻舟寻,雪月风华常见面。
——出自释道川《颂古二十八首》13、风华醉梦漾红尘,最贵人间正气身。
纵然时光摧岁老,丹心不改立乾坤。
关于风流的100个诗句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李清照《题八咏楼》3.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韦庄《思帝乡·春日游》4.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5.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6.浴兰芳荆楚风流,艾掩门眉,符映钗头。
——张可久《折桂令·别怀人生最》7.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张祜《杭州开元寺牡丹》8.过了重阳九月九,叶落归秋,残菊胡蝶强风流。
——马致远《行香子》9.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张养浩《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可》10.上方传雅颂,七夕让风流。
——钱起《晚春永宁墅小园独坐,寄上王相公》11.朝朝寒食笙歌奏,百年间有限风流。
——任昱《正宫·小梁州·春怀》12.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
——元稹《寒食日》13.风流大抵是伥伥,此际相思必断肠。
——韩偓《寒食夜有寄》14.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
——韩偓《寒食夜》15.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16.潇洒高堂邃馆,那堪左右图书,凌云赋得似相如。
多少风流态度。
——赵长卿《西江月·邀蔡坚老忠孝堂观书》17.桃李无言,不堪攀折,总是风流客。
——朱敦儒《念奴娇·别离情绪》18.西湖杨柳风流绝。
满楼青春看赠别。
——张先《木兰花·西湖杨柳风流绝》19.登高时节殃鸡犬,乞巧风流狎女牛。
——陈著《重五有感》20.好整风流有郑庄,买园栽菊待重阳。
——赵蕃《从郑秀才觅菊二首·好整风流有郑庄》21.风流文物夙有人,九州共识黄山谷。
——赵蕃《审知以诗送行借韵留别》22.冷淡虽无九春分,风流还得一冬看。
谢庄
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文学家。
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出生于建康。
他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谢灵运)的族侄。
七岁能作文,二十岁左右入仕,在东宫任过洗马、中舍人。
稍后,在江州任庐陵王刘绍南中郎咨议参军。
元嘉二十六年(449),又随雍州刺史随王刘诞去襄阳,领记室。
次年,北魏使者在彭城和刘宋谈判,曾经问起谢庄的情况,可见其声名远布。
以《月赋》闻名。
由于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故世称“谢光禄”。
作品集
月赋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
绿苔生阁,芳尘凝榭。
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
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
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
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
味道懵学,孤奉明恩。
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
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
增华台室,扬采轩宫。
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文艺青年为什么不给皇帝开城门□仕维上畋游无度,尝出,夜还,敕开门。
侍中谢庄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敕乃开。
上后因燕饮,从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对曰:“臣闻王者祭祀、畋游,出入有节。
今陛下晨往宵归,臣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
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九谢庄是南朝时期出名的文学家,现代人可能不太知道他,可是他当年写的《月赋》可谓风行天下,名气极大。
作为文青,他的档次是够了,而作为当时的官员和士大夫,他的档次又是怎样的呢?话说谢庄任职时的皇帝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有才却很荒淫奢侈,因为喜欢狩猎,常荒废政事。
有一天,皇帝打猎深夜归来,下旨命令开城门。
当时的谢庄官居侍中,负责城门保卫,居然拒不奉旨,说皇帝的信物不可信,要亲笔命令。
折腾了好一番后,他才为皇帝开了城门。
臣子坚持原则,并不会让皇帝刘骏开心。
有一天宴饮时,皇帝就借机不满地对谢庄说:“你不就是喜欢捞个名誉吗?这就要学习东汉的郅恽,拒绝给皇帝开门。
”言下之意是讽刺谢庄好名誉。
郅恽是东汉的名臣,守卫皇宫的上东门。
有一晚,光武帝刘秀也是打猎夜归,郅恽坚决不开门,说夜晚看不清是不是真皇上,刘秀只好从中东门进去。
第二天刘秀就赏赐了郅恽,赞他能坚持原则,忠于职守。
刘骏用郅恽来比谢庄,不是表扬他,而是讽刺他。
谢庄是怎么回答的呢?当时,他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对象,做出符合实际的回答。
刘骏当然无法与史上的明君刘秀相比,跟这样的皇帝谈原则也是白费口水,不如实话实说。
所以,谢庄就说了大实话:“皇上,您作为帝王,出去主持参加祭祀、狩猎活动,要有节制、有规律。
您一整天在外,大清早出去,很晚才回来,这让手下的人摸不准出入的规律,恐怕会有不法之徒用您的符信冒充皇帝,因此我不得不要求皇上的亲笔书信才敢开门。
”谢庄的这番话很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南朝的时候,政权比较混乱,篡位和兵变发生的几率不低,言下之意是提醒皇上老实待在宫中,免得被人算计。
一句话戳中刘骏的心窝,刘骏当然无话可说了。
“风流领袖”谢庄谢庄(421―466),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南朝刘宋时代诗人。
宋永初二年(421),谢庄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
其父谢弘微,东晋太常。
在谢氏子弟中,谢弘微最受族叔谢混赏识。
元嘉四年(427),谢庄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
《宋书》本传曰:“及长,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谢庄最初为始兴王刘浚(文帝次子)后军法曹行参军,后来转太子舍人、庐陵王(文帝第五子刘绍)文学、太子洗马、中舍人、庐陵王刘绍南中郎谘议参军,又转随王刘诞后军谘议,并领记室。
据《宋书》本传,谢庄制作过一个《木方丈图》,“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
谢庄此图是按州郡界分块制作的,每一个州郡为一块,又可以合为一体,成为全国地图。
元嘉二十六年(449),谢庄随同随王刘诞去襄阳,任随王刘诞谘议参军。
于是年作《怀园引》。
谢庄年轻时名气已经很大,这从两件事上可以得到证明。
一件是谢庄的名声远播北方。
《宋书》本传曰:“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寇彭城,虏遣尚书李孝伯来使,与镇军长史张畅共语,孝伯访问庄及王徽,其名声远布如此。
”李孝伯曾与张畅应对交谈,但如何谈及谢庄,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
另一件是名士袁淑对他非常敬重。
《宋书》本传曰:“二十九年,除太子中庶子。
时南平王铄献赤鹦鹉,普诏群臣为赋。
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
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
’遂隐其赋。
”袁淑的自重也不是没有道理,钟嵘《诗品》就将袁淑置于中品,而将谢庄置于下品。
当时,也有人把他们两人并称。
萧子显说:“谢庄、袁淑又以才藻系之,朝廷之士及闾阎衣冠,莫不昂其风流,竞为诗赋之事。
”(《通典》卷十六裴子野《雕虫论》之后引)元嘉三十年二月朝廷发生了惊天大事,太子刘劭杀其父宋文帝自立,改元太初。
谢庄转司徒左长史。
是年三月,武陵王刘骏起兵讨劭。
《宋书》本传曰:“世祖入讨,密送檄书与庄,令加改治宣布。
庄遣腹心门生具庆奉启事密诣世祖曰:‘贼劭自绝于天,裂冠毁冕,穷弑极逆,开辟未闻,四海泣血,幽明同愤。
……今大军近次,永清无远,欣悲踊跃,不知所裁。
’”刘骏密送檄书与庄,可以看出谢庄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刘骏对谢庄的信任,而谢庄能够审时度势,积极支持刘骏,于此可以看见他过人的胆略。
刘骏践阼后,谢庄除侍中。
开始的时候,谢庄对新皇帝抱有幻想,他积极参政议政,多次建言献策。
一次,北方政权求通互市,上诏群臣博议,谢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宋书》本传曰:“时骠骑将军竟陵王诞当为荆州,征丞相、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入辅,义宣固辞不入,而诞便克日下船。
庄以:‘丞相既无入志,骠骑发便有期,如似欲相逼切,于事不便。
’世祖乃申诞发日,义宣竟亦不下。
”《宋书》本传曰:“上始践阼,欲宣弘风则,下节俭诏书,事在《孝武本纪》。
庄虑此制不行,又言曰:‘……臣愚谓大臣在禄位者,尤不宜与民争利,不审可得在此诏不?拔葵去织,实宜深弘。
’”谢庄渐渐看出了刘骏刚愎自用的本性,他不得不小心地与其周旋。
《宋书》本传曰:“孝建元年,迁左卫将军。
初,世祖尝赐庄宝剑,庄以与豫州刺史鲁爽送别。
爽后反叛,世祖因宴集,问剑所在,答曰:‘昔以与鲁爽别,窃为陛下杜邮之赐。
’上甚说,当时以为知言。
”杜邮,在今陕西咸阳东。
《宋书》本传曰:“于时搜才路狭,乃上表。
……有诏庄表如此,可付外详议,事不行。
”《宋书?天文志》:“(孝建元年十月)吏部尚书谢庄表解职,不许。
”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仅34岁的谢庄拜吏部尚书。
这是一个荣耀的职务,可是谢庄对其避之唯恐不及。
同年冬他向时任大司马的江夏王刘义恭呈上一封笺文,表达了自己不愿居选部的意愿。
《宋书》本传曰:“其年,拜吏部尚书。
庄素多疾,不愿居选部,与大司马江夏王义恭笺自陈。
”表中陈述他的疾病达三种之多,一是先天性的“两胁癖疾”,此病每月发作两三次,“痛来逼心,气余如”;二是“利患数年”,已经成为一种痼疾,让谢庄处在“吸吸??罚?常如行尸”的折磨中;三是眼科疾病,“五月来便不复得夜坐,恒闭帷避风日,昼夜?搞隆薄=?几十天来病情加剧,不能接见宾客。
谢庄说自己本来“禀生多病,天下所悉”,再加上祖上“家世无年”的魔影,不得不辞去政务繁忙、责任重大的吏部尚书。
从谢庄的描述看,他的身体的确有问题。
但身体不佳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政治方面的考量。
《宋书?颜竣传》载:“孝建元年,(颜竣)转吏部尚书,领骁骑将军。
留心选举,自强不息,任遇既隆,奏无不可。
其后谢庄代竣领选,意多不行。
竣容貌严毅,庄风姿甚美,宾客喧诉,常欢笑答之。
时人为之语曰:‘颜竣嗔而与人官,谢庄笑而不与人官。
’”颜师伯以善于逢迎获得孝武帝宠爱。
《宋书?颜师伯传》载:“上不欲威柄在人,亲览庶务,前后领选者,唯奉行文书,师伯专情独断,奏无不可。
迁侍中,领右卫将军。
七年,补尚书右仆射。
时分置二选,陈郡谢庄、琅邪王昙生并为吏部尚书。
”另外一位吏部尚书何偃则以“善摄机宜”著称,同样得到了孝武帝的信任。
《宋书?何偃传》:“改领骁骑将军,亲遇隆密,有加旧臣。
转吏部尚书。
尚之去选未五载,偃复袭其迹,世以为荣。
”谢庄不仅不能像二颜那样“奏无不可”,甚至也无法达到何偃“亲遇隆密”的程度。
作为堂堂吏部尚书的谢庄,只是一个“意多不行”而“唯奉行文书”的傀儡角色,他的处理政务的能力受到了宾客们的怀疑。
这才是谢庄不愿居选部的根本原因。
谢庄反应敏捷,擅长辩论。
《南史》本传曰:“孝建元年,迁左将军。
庄有口辩,孝武尝问颜延之曰:‘谢希逸《月赋》何如?’答曰:‘美则美矣;但庄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
’帝召庄以延之答语语之,庄应声曰:‘延之作《秋胡诗》,始知“生为久离别,没为长不归”。
’帝抚掌竟日。
又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
答曰:‘玄护为双声,?`?x为叠韵。
’其捷速若此。
”按玄护指王玄漠、垣护之二人。
?`?x为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据史载,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王玄漠与北魏军队战于?`?x,大败。
可见谢庄对声韵之学深有造诣。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手笔差易,文不拘韵故也。
”范晔于元嘉二十二年十一月入狱,事见《宋书?范晔传》。
钟嵘《诗品序》亦曰:“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用之……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
’”《宋书》本传曰:“三年,坐辞疾多,免官。
”从谢庄上笺辞职到离开吏部尚书的位置前后经过了三个年头,看来朝廷并不想让多病的谢庄卸任。
从“坐辞疾多”来判断,谢庄的“更申前请”不是虚语,他反复向孝武帝提出了辞职请求。
而孝武帝并不是因为谢庄体虚多病而满足他的要求,给他更换一个清闲的职务,而是因为他触犯了“辞疾多”的禁条,给予“免官”的惩罚。
在孝武帝看来,谢庄的辞官不是因为身体欠佳,至少不完全是身体欠佳,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政治态度有问题。
大明元年,谢庄又被起为都官尚书,奏改定刑狱。
作有《瑞雪咏》。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题下注:“大明元年诏敕作。
”《宋书》本传曰:“时河南献舞马,诏群臣为赋,庄所上其词曰:……又使庄作《舞马歌》,令乐府歌之。
”《南史》本传曰:宋大明二年(458),“诏吏部尚书依郎分置,并详省闲曹。
又别诏太宰江夏王义恭曰:‘吏部尚书由来与录共选,良以一人之识不辨洽通,兼与夺威权不宜专一故也。
’于是置吏部尚书二人,省五兵尚书。
庄及度支尚书顾觊之并补选职。
”孝武帝为了独揽大权,将目标对准一直由士族把持的吏部尚书,为了减轻其势力,大明二年下诏分吏部尚书置二人。
《宋书?谢庄传》记载了孝武帝大明二年的诏书,其中说“铨衡治枢,兴替攸寄”,吏部尚书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枢纽,它与国家的兴盛密切关联。
官员的积极性能不能调动,官员对国家的赞美与不满,皆取决于吏部尚书的的所作所为。
既然责任如此之大,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他决定“吏部尚书可依郎分置”。
同时,《宋书?谢庄传》也记载了文帝给太宰江夏王义恭的诏书,诏书中重申了必须分置吏部尚书的理由:“一人之识,不办洽通,兼与夺威权,不宜专一。
”皇帝也认为吏部尚书至为荣耀:“选曹枢要,历代斯重,人经此职,便成贵涂。
”“荣厚势驱,殷繁所至。
”选拔吏部尚书的标准颇为严格,符合条件的人寥寥无几,“可拟议此授,唯有数人”。
皇帝自己坦承今日选拔吏部尚书“有减前资”,“应有亲人”。
可见孝武帝改革的目的在于减轻门阀士族的权力,以便增加亲近之人担任此要职。
《宋书》本传曰:“五年,又为侍中,领前军将军。
于时世祖出行,夜还,敕开门。
庄居守,以?ば呕蛐椋?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
上后因酒宴从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对曰:‘臣闻?L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
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
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面对孝武帝的不满,谢庄从容不迫地给予解释,他的解释入情入理,让孝武帝无言以对。
在孝武帝时代,敢于这样按照传统礼教规范皇帝行为的人几乎消失殆尽。
《宋书?沈怀文传》:“时游幸无度,太后及六宫常乘副车在后,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
……上每宴集,在坐者咸令沈醉,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上谓故欲异己。
谢庄尝诫怀文曰:‘卿每与人异,亦何可久。
’”《南史?王僧虔传》:“为太子舍人,退默少交接,与袁淑、谢庄善。
’”谢庄改领游击将军,又领本州大中正,晋安王子勋征虏长史、广陵太守,加冠军将军。
改为江夏王义恭太宰长史,将军如故。
孝武帝大明七年(463),谢庄坐选公车令张奇免官。
《宋书》本传曰:“六年,又为吏部尚书,领国子博士,坐选公车令张奇免官,事在《颜师伯传》。
时北中郎将新安王子鸾有盛宠,欲令招引才望,乃使子鸾板庄为长史,府寻进号抚军,仍除长史、临淮太守。
未拜,又除吴郡太守。
庄多疾,不乐去京师,复除前职。
”《宋书?颜师伯传》:“师伯坐以子领职,庄、(王)昙生免官。
”大明六年夏四月壬子,宣贵妃卒,谢庄作哀策文奏之。
《南史?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附宣贵妃》:“殷淑仪,南郡王义宣女也。
丽色巧笑。
义宣败后,帝密取之,宠冠后宫。
假姓殷氏,左右宣泄者多死,故当时莫知所出。
及薨,帝常思见之。
……谢庄作哀策文奏之,帝卧览读,起坐流涕曰:‘不谓当今复有此才。
’都下传写,纸墨为之贵。
”大明八年(464)闰五月,宋孝武帝死。
太子子业继位,是为前废帝。
前废帝即位,以谢庄为金紫光禄大夫。
由于谢庄在殷贵妃诔文中有“赞轨尧门”,前废帝秋后算账,要杀掉谢庄。
经孙奉伯说情,系于左尚方。
当此性命攸关之际,谢庄将生死置之度外,没有留下任何贪生怕死的言行。
前废帝永光元年(465)十二月,湘东王刘??即位,是为明帝。
《宋书》本传曰:“太宗定乱,得出。
及即位,以庄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领寻阳王师。